Sādhu!Sādhu!Sādhu!
选译自《中阿含经》第103经《狮子吼经》
乔正一白话译于西元2016/8/31农历七月二十九日八关斋戒日
我是这样听闻的:
有一次,佛陀在古印度的拘楼瘦这个国家游方,暂时住在城市里。
当时,世尊是这样告诉诸比丘的:“在如来的僧团中,有第一沙门,有第二、第三、
第四沙门,除此之外别无其他的沙门、梵志,也没有其他外道教义的沙门、梵志。你们都
可以在任何地方作如是的正狮子吼。
比丘们!如果有外道的修行人来挑战你们:‘诸位!你们是哪里来的自信敢这样说?
’你们就应该这样回答:‘诸位贤友!因为我们的世尊有“知”、有“见”如来、无所著
、等正觉说的四法,就是因此四法之故,我们才敢这样说。这四法是什么呢?分别是:我
们相信尊师、相信法、相信戒德具足的修行人,并爱敬、恭敬、奉事同修道友。’
比丘们!这时,外道修行人很可能会进一步挑战诘问:‘但,我们也一样相信我们的
尊师、相信我们的法、相信我们戒德具足的修行人,并爱敬、恭敬、奉事我们的同修道友
,而且不分出家人或在家人。既然我们都一样,那么沙门瞿昙跟我们的教派又有何差别?
他又有什么地方能胜过我们?或比我们还要优越?’
这个时候,你们就应如是反问他们:‘诸位贤友!请问你们修行的最终目标是一个目
标?还是有很多个目标?’
这些外道修行人应该会回答:‘当然只有一个终极目标。’
你们就应该接着问:‘请问这个修行的最终目标是有贪欲的人才能证得呢?还是无贪
欲者才能证得?’
他们会回答:‘当然是无贪欲者才能证得。’
你们可以再反问他们:‘请问这个修行的最终目标是有瞋恚的人才能证得呢?还是无
瞋恚者才能证得?’
他们应该会回答:‘当然是无瞋恚者才能证得。’
你们再问他们:‘请问这个修行的最终目标是有愚痴的人才能证得呢?还是无愚痴者
才能证得?’
他们应该会回答:‘当然是无愚痴者才能证得。’
你们继续问他们:‘请问这个修行的最终目标是有渴爱的人才能证得呢?还是无渴爱
者能证得?’
他们应该会回答:‘当然是无渴爱者才能证得。’
你们继续问他们:‘请问这个修行的最终目标是有智慧的人才能证得呢?还是无智慧
者能证得?’
他们应该会回答:‘当然是有智慧者才能证得。’
你们再问他们:‘请问这个修行的最终目标是有偏执、执著、爱诡辩的人才能证得呢
?还是无偏执、无执著、不爱诡辩者能证得?’
他们应该会回答:‘当然是无偏执、无执著、不爱诡辩者才能证得。’
比丘们,这时你们就该对这些外道修行说:‘就像你们说的,究竟的解脱目标是只有
一个,而且是无贪欲者、无瞋恚者、无愚痴者、无渴爱者、有智慧者、无偏执者才能证得
。那么假设有沙门、梵志在众多的宗教教义与见解中,整体归纳出两种对立的见解,分别
是:常见与断灭见。
倘若有沙门、梵志认为常见是真理,那么这些人便会执著常见,固执、陷入常见,厌
恶、排斥断灭见;反之,若有沙门、梵志认为断灭见才是真理,他们就会执著断灭见,固
执、陷入断灭见,讨厌、排斥常见。
若有沙门、梵志不了解这两种偏执的邪见是众苦的因【苦】、不了解它们产生的缘起
【集】、不了解应该消灭这两邪见【灭】、不了解对这两种邪见的染著【味】、不了解这
两种邪见带来的后患【患】、不知道应出离、远离这两种邪见【出要、出离】,那么这些
沙门、梵志就是有贪欲、有瞋恚、有愚痴、有渴爱、无智慧、有偏执的人,他们都必将无
法脱离生、老、病、死,也不可能脱离愁、戚、啼、哭、忧苦等一切烦恼,不可能得苦边
尽【解脱】。
反之,若有沙门、梵志对于这两种邪见,能知其因【苦】、知其习【集】、知其灭【
灭】、知其染著【味】、知其后患【患】、知其出要如真者【出离】,那么这些人都将是
无贪欲、无瞋恚、无愚痴、无渴爱、有智慧、无偏执的人,这些人必将脱离生、老、病、
死,亦能得脱愁、戚、啼哭、忧苦等烦恼,必得苦边尽【解脱】。
所谓的执取有四种,分别是:欲取、戒禁取、见取、我执取。如果有沙门、梵志自称
了解舍断贪欲的执取,却未能了解舍断戒禁取、见取、我执取。这是因为这些沙门、梵志
不了解什么是戒禁取、见取、我执取,因此他们虽然舍断贪欲的执取,却未能了解舍断戒
禁取、见取、我执取;
如果有沙门、梵志自称了解舍断贪欲、戒禁取等两种执取,却未能了解舍断见取、我
执取。这是因为这些沙门、梵志不了解什么是见取、我执取,因此他们虽然舍断贪欲、戒
禁取等两种执取,却未能了解舍断见取、我执取;
如果有沙门、梵志自称了解、舍断贪欲取、戒禁取、见取等三种执取,却未能了解、
舍断我执取。这是因为这些沙门、梵志不了解什么是我执取,因此他们虽然舍断贪欲取、
戒禁取、见取等三种执取,却未能了解、舍断我执取;
在这样的‘法’与‘律’中,就算去相信这样的大师,也不是走在正道的修行;去相
信这样的‘法’,必将偏离正道;就算此人有戒德,也不是正确的修行;就算爱敬、恭恪
、奉事同修者,亦非正确的修行。
假设有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
号佛、众祐出现在这个世界,这样完美的圣人已彻底洞悉并断除了这四种执取,他已证悟
这四种执取是苦【苦】,洞悉这四种执取是何因、何缘而产生【集】,从何而生?以何为
本?他发现并了解这四种执取都是无明,是无明的聚集【集】,从无明而生,以无明为本
。
若有比丘已彻底断尽无明,智慧已生,此人便从此不再有贪欲取、戒禁取、见取、我
执取。因为此人已舍离执取,就不会再有恐怖;因为没有了恐怖,便能断除导致再次出生
的因缘,必将般无余涅槃:此生已是历劫生死的最后一站,最高的梵行已成就,该修的功
课都已完成,这一生结束后不会再有来生,我确实知自己已解脱。
在这样的正法律中,若相信这样尊师,就是正确的修行;若相信这样的‘法’,也是
正确的修行;若具足戒德,也是正确的修行;若爱敬、恭恪、奉事同修者,也是正确的修
行。
诸位贤友!我们有这样的修行,有这样的精进,有这样的智慧,因此之故,我们才有
自信敢这样说:“在如来的僧团中,有第一沙门,有第二、第三、第四沙门,除此之外别
无其他的沙门、梵志,也没有其他外道教义的沙门、梵志。”也因此,我们在任何地方都
敢在众人面前作如是正师子吼。’”
当佛陀说完本经后,诸比丘听闻佛陀所说的法,都心生欢喜,并依法奉行。
https://i.imgur.com/dbLaGMK.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