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般若八事七十义--修持大乘法的界限-22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23-09-20 21:28:03
(续前篇...)
摘自:《现观庄严论明义释05》洛桑却佩格西讲授/法炬法师翻译 2008-04-03
  请看文,“乃至若未圆满大愿,未圆满成熟有情,未圆满严净佛土,犹于实际未应作
证;”
  佛说:“菩萨应生起一切道﹑应了知一切道﹑应圆满一切道﹑应作一切道之所应作”
小乘的解脱“解脱轮回”,虽然菩萨在证得初地时,即可获得,但佛说不该现行。
为什么?因为愿望尚未圆满﹑诸有情尚未成熟﹑佛土尚未徧净,
“圆满﹑成熟﹑徧净”三事完成后,才可现行解脱。未完成前绝对不准“现行真实边
际”。
“实际”就是“真实边际”指小乘的解脱。由此间接可知,完成后,可以现行解脱。
  “愿望皆圆满﹑有情皆成熟﹑佛土皆徧净”的量(标准)是什么?这点非常复杂。
总之,它的界限是菩萨的续流最后际。续流最后际时,即是“圆满﹑成熟﹑徧净”三
事完成之时,之前则都未完成。
菩萨要现行真实边际,必须要等到“愿望皆圆满﹑有情皆成熟﹑佛土皆徧净”之后。
“续流最后际”之后就是佛地,意思是成佛时,才可现行解脱。
  佛有禁止现行真实边际的原因,佛告诸菩萨:
声闻﹑独觉道应了知﹑应生起﹑应修持,但不可现行声闻﹑独觉的所应证“解脱”;
现行的话,在未成佛前就先解脱,寂灭遍行苦,获得灭尽定现行,净土身依的解脱,
进入根本定(等至)中,感受无比安乐,将会滞留其中,经劫累劫,离佛果将非常的遥远;
但若修持空性,代替入彼等至,后得位时,修持菩提心,反而比较快成佛。
故未成佛之前,若现行声闻﹑独觉众的所应证,寂灭遍行苦,住灭尽定中,陶醉于身
心之乐受,要成佛将会很久很久,因此佛予以禁止。
成佛时,一起现行,就没事了。所以在“圆﹑熟﹑净”三事之后现行真实边际,是被
允许的。之前现行的话,很有危险性,成佛的时间会拖很久。
  譬如,一位是先现行声闻﹑独觉阿罗汉果的菩萨,另一位是直接进入大乘的种姓决定
菩萨,二者在同一天进入大乘道,就最后成佛的时间来看,后者会快很多。
后者比前者证得佛果的速度快上好几大劫,原因是:前者已寂灭遍行苦,事先现行真
实边际,陶醉其中,于等至中享受身心乐之故,两者差距极大。有此危险性故,佛禁止菩
萨说:尚未“圆满﹑成熟﹑徧净”之前,不准现行真实边际。
  请看文,“由是之故,道智是诸菩萨摩诃萨智。”
  由此可知,圣位菩萨心续之智称为“道智”。
  请看文,“善现白佛言,世尊,何缘一切相智是如来应供正等觉....
(...待续...)
>>>>>
[1] 本文提到:小乘的解脱“解脱轮回”,菩萨在证得初地时,即可获得
首先,要了解轮回的定义,轮回不是指外在处所,轮回是指自心相续所摄的法。轮回
是指一位有情自心相续当中,由无明所摄的业与烦恼的集谛,不由自主引生有漏近取五蕴
的苦谛,复依五取蕴的苦蕴身造作业与烦恼,再引生后世的五取蕴,如此苦集二谛流转。
大乘菩萨在证得见道位初地时,已断除业与烦恼不由自主引生后世有漏近取五蕴,而
是依大悲心、愿力投生,不同于一般轮回,故说菩萨在证得初地时,即可获得解脱轮回。
[2] 本文提到,菩萨(大乘行者)“圆满、成熟、徧净”三事未完成时,不现行真实边际
如《华严经》云:“诸佛世尊亲现其前与如来智,令其得入法流门中,作如是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此忍(无生法忍)第一顺诸佛法。然善男子!我等所有十力、无
畏、十八不共诸佛之法,汝今未得,汝应为欲成就此法勤加精进,勿复放舍于此忍门。’
诸佛世尊与此菩萨如是等无量起智门,令其能起无量无边差别智业。佛子!若诸佛不
与此菩萨起智门者,彼时即入究竟涅槃(如小乘入灭尽定之寂灭为乐),弃舍一切利众生业”
[3] 本文提到,(菩萨)续流最后际时,即是“圆满、成熟、徧净”三事完成之时,菩萨
要现行真实边际,要等到“圆满、成熟、徧净”之后,“续流最后际”之后就是佛地
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十地满心,入金刚喻定断除一切微细所知诸烦恼障(
菩萨续流最后际即十地菩萨相续的最后际),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后成佛)。”
请看文“善现白佛言,世尊,何缘一切相智是如来应供正等觉..”接着要讲佛的相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