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发意欲求佛菩提者,当发菩提心。” (34)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23-09-02 08:28:40
摘自:2014-11-02《菩提心释论》达赖喇嘛尊者 美国纽约
我们们在道地功德(五道十地)增上的时候,就是说从一地(初地)变二地,二地变
三地,就是十地的这种功德增上;或只是资粮道变为加行道,加行道变为见道,见道变为
修道,这种道地功德的增上的时候,最主要是以根本定为主的,不是在后得道的时候而增
上道地功德的。
怎么说呢?因为要从见道转为修道的时候,必须在现证空性、入定的当下,断除了修
道所断之后,才会转为修道,所以从见道到修道的这个过程,在转换的过程当中,是在现
证空性的当下,入定的同时,首先先正对治修道所断,之后再断除,所以都在入定的情况
当中才有办法的。为什么呢?因为修道所断必须由空正见直接断除以外,透过方便品(慈
心、悲心、菩提心等不是了解空性的认知)是没有办法的。
所以在此也说到了,不只世俗菩提心(为利有情愿成佛的希求)要生起以外,与世俗
菩提心辅助下而产生现证空性的这个胜义菩提心——所谓胜义菩提心,就是在世俗菩提心
生起的基础上,现证空性的这个智慧叫“胜义菩提心”,胜义菩提心(即现证空性的智慧
)也得生起,就是在此要说的主要内容。
上根者而言,首先先有空性的智慧,再来生起菩提心;但是下根者而言,先有菩提心
,再修空正见。
这个根据是来自寂护论师的《中观庄严论》里面也有说到了,上根者生起菩提心,哪
怕是生起出离心之前,都会先了解空性,再来生起出离心或菩提心。可是下根者却是靠一
种信心的能力,而来去生起菩提心而已,有了菩提心之后,再慢慢地去寻找空性的道理。
《现观庄严论》里面说到菩提心的比喻,如同土地般的菩提心,如同黄金般的菩提心
。我有时候猜想说,下根者的菩提心可能是那种类似五分钟的热度,突然间就很有感受~
哇~我要发起菩提心,当下非常地强烈,但是像土地般的很容易被瓦解似的,之后一旦遇
到灾难或困难时就从菩萨开始请辞了,想要退休(不坚固退心)了,会有这种的危险,为
什么呢?因为没有空正见这种真相的了知为后盾。
但是,上根者是了解了真相(有空正见),以广大的理由为后盾,所产生的菩提心
是像黄金般的、是不会退转的,黄金的性质无论透过熔解等等,其真金的性质仍然存在。
上根者不只生起菩提心,哪怕是生起出离心,甚至于皈依(皈依三宝)——正确的皈
依要产生的话,也是先生起空正见(了解空性的智慧),再产生强烈的皈依心的。
因为,要了解三宝的功德,尤其是佛宝、僧宝的功德,最主要是透过法宝的功德的认
知而产生。
法宝的功德指的是什么呢?就是“灭、道”二谛的功德,“灭、道”功德要认知的话
,没有空正见,是没有基础让我们真实去体会“灭、道”二者的功德。
因此,上根者要生起强烈的皈依量的时候,也先证悟空性,我现在讲的是上根者。
>>>>>
[1] 摘自:《三主要道》“出离心、菩提心、空正见”图滇悲桑格西教授/如性法师翻译
要生起一般的悲心,不需要出离心做为前导;但大悲心是想要帮助一切有情脱离轮回
、脱离行苦的心,在生起这种心之前,如果自己并不想脱离轮回,就不可能生起以一切有
情为所缘希望众生都能脱离轮回的心,因此厌离行苦的出离心,也是大悲心与菩提心的因
。(苦谛提到行苦,即十二缘起支由“无明缘行”导致五取蕴“纯大苦聚”的生死流转。)
观修无我也是如此,必须先知苦,明白苦的根源是无明我执(集谛),再观察我执的对
境是否存在,然后透过修无我而生起证无我的空性慧(由空正见的道谛断除集谛获灭谛)。
[2] 尊者提到,以上根者而言,生起菩提心、生起出离心、生起正确皈依,都有赖空正见
为什么呢?尊者说,有空正见才会了解道谛、灭谛——因为了解了道、灭功德,所以
,生起的菩提心才会是坚固的、生起的出离心才会是坚固的、生起的皈依才会是正确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