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补充:烦恼障--障碍解脱之障;所知障--障碍佛果之障
摘自:达赖喇嘛文集-教理释疑
转自:http://chienching.blogspot.com/
问:一切遍知的意思是指什么事情都知道吗?
达赖喇嘛尊者答:
有部(即小乘宗义的毗婆沙宗)认为有遍知,但没有一切的遍知,也就是说,(遍知
)如果去想某件事,一定会知道某件事;但是并不是每一刹那都了解每一件事,有不去想
的时候。而有部以上的宗义论师都说,(佛的遍知)每一刹那都了解一切法。
仔细去想,(每一刹那都了解一切法的遍知)这的确是存在的,因为我们的内心本身
就具有了解事物的能力(心识的觉知自性原本就具有明而了知的能力)。如水具有清澈、
澄明的特性般,但是因为水中存有污浊物,所以就无法呈现出清澄的特性,唯有透过经过
澄清,水的清澄的特性才能够彰显出来。
同样地,我们内心了解事物最主要的障碍来自于所知障(内心由人、法二种我执的无
明习气染污而有所知障),这个所知障好比是水中的污浊物。若能够把这个污浊物去除,
那么我们了解事物的能力就会自然地呈现,而且是淋漓尽致(即佛果觉悟的一切遍智)。
>>>>>
[1] 《大般若经》(唐.玄奘法师译):
“永断一切烦恼、所知二障麤重习气相续,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乃名如来、应、正等
觉,得一切相智(一切遍智),超过一切声闻独觉智慧境界,无所不见、无所不闻、无所
不觉、无所不识,于一切法见一切相(佛陀的心识是每一刹那都了解一切法的正量)。”
[2] 摘自:《认知理论要点总集:开新慧眼》/法鼓学报主编廖本圣老师
所说明的“认知”(或称作心识、觉知)其定义则为:“清净而明知者”。必须符合
“清净”与“明知”两个条件,且缺一不可。“清净”在此解释为:“认知(心识觉知)
的本质不会受烦恼污染或影响”,光具备“清净”这个条件还无法构成认知,要成为认知
还必须要有“认知(了别)对境的功能”,而此功能就是此定义中所提到的“明知”。
(注:十地菩萨的意识相续当中尚有无明习气染污的所知障,障碍生起无间了解一切
所知品的智慧。成佛时内心完全净除了烦恼障、所知障,佛的意知成就一切种智,一切种
智的意知每一刹那了解一切法,一切种智或说一切遍智、正遍知,佛才有的功德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