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发意欲求佛菩提者,当发菩提心。” (9)

楼主: ykkdc (ykk)   2023-08-02 15:15:44
: : 佛说:“发意欲求佛菩提(想成佛)者,诸欲求胜果(佛果),当发菩提心。”
: : 大乘发心,发菩提心,菩提心欲求的是成佛,菩提心缘念佛果,以成就佛果为目标
补充:菩提心,又称作爱他心,即爱他胜过爱己的发心,因爱他而希求成佛,不做自了汉
(比如佛陀行菩萨道遭歌利王支截,不但不瞋恨,也没有舍弃他,反而因为爱他更发菩提
心希求成佛来利益他,后来成佛首度五比丘,五比丘最先得度的憍陈如,即当时歌利王)
======
摘自:2018-05-19 达赖喇嘛尊者与各国人士之间的交流及问答/蒋扬仁钦翻译
慈悲,就以生理的层次而言,所有的群居动物,都会有某种形式的爱的表达,传递爱
的能力。像动物,母亲和孩子,像母狗和幼狗,或者是母鸟和他的孩子,可能在几天内母
亲会去孵蛋,这些动物出生之后,于是母亲会去喂食。
这个跟宗教信仰无关,而是他们生理层次的所需,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为了他的孩子
能够继续的活下去,所以母亲顺着这个生理所需,自然会去喂食。
我们人类也是如此,出生之后,至少要两、三年,母亲不能离开我们来去照顾我们,
如果不这么做的的话,如果没有任何的人照顾我们,我们在几天内就会死亡。
这一种的照顾所需,跟宗教信仰无关,而是我们的生理所需,这个就是慈悲的种子,
慈悲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透过人类的智慧,延伸我们爱的力量,慈悲的力量。
所以,第一层面的爱和慈悲,是跟贪欲、贪心有关的(属于贪爱)。
之后,透过人脑的智慧,因为瞋心会对自己带来伤害,会对他人造成伤害,但是慈悲
的情绪会对自己很有帮助,所以由此来去说服自己,我必须要去实践慈悲,因为对我很有
帮助。
慈悲的反方,就是瞋心,瞋心会有什么好处?瞋心会带来什么帮助?每一个人都说,
持续的生气,会吞噬我们的免疫系统,瞋心不只会直接的伤害摧毁内心的平静,而且会制
造出许多其他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会延伸到我们家庭成员。
所以,我们透过了现实面的利害的思惟,到底生气会带来什么好处?
有时候,当你遇到危险的时候,有人想利用你的时候,你会想要生气,你觉得这个生
气会保护你,会有这种感觉。
但是,这时候,请你理智的来去分析判断,你可以透过智慧来去保护自己,不需要透
过生气的情绪来去保护自己啊。
透过理由,加上悲心的强烈的情绪,你是可以保护自己的,这种做法会更为务实,更
有效。为了自己、保护自己,大声的叫,很生气,有时候会制造出更多的问题不是吗?
不需要生气,以慈悲的情绪,加上智慧的利用,来去判断当下的利益、长久的利益,
全面的去思惟的话,你就会找到更长久有效率的方式来去保护自己,而且这是更有帮助。
所以,生气是没有帮助的,嫉妒,也没有帮助啊。
畏惧的时候,最重要的要去思惟,是否有一个足够的理由,如果有一个疯狗来咬你的
话,这个畏惧是需要的,你最好逃走,要不然你就要拿个东西来去保护自己,这个就是务
实的做法。
但是有许多的畏惧,是因为过多的期望,而且不务实的期望,而产生的障碍,这个障
碍可能是你自己想像出来的,这也是有可能,所以由此而形成的畏惧,那这种畏惧并非是
务实的做法。
畏惧、生气,最终都是来自自我主义,过份地强调自己、自己、自己,所以慈悲心是
强调我们、我们、我们,所以我们的这个想法,对于减少单一的我、自己、自己的自我主
义,是很有帮助,慈悲心会帮助减少自我主义。
而且,第一层面的爱,是跟贪心有关(贪爱),所以它是偏倚的、受限制的。
所以,我们透过智慧(止观当中,止属于定,观属于慧),透过观修(止观的观,属
于毗婆奢那的智慧观察)的方式,来去提升爱心,这是不偏不倚的(远离贪爱、憎恶)。
所以这种的爱心(不偏不倚的爱),可以延伸到自己的仇敌(对仇敌也爱护),所以
慈悲心绝对跟无辜无关,而是透过了理由来去建立的,真正的慈悲要透过理由(智慧)。
>>>>>
[1] 尊者经常提到,佛教大乘的两大支柱:菩提心(属福德资粮)与空正见(属智慧资粮)。
菩提心的爱他,遮止只缘自己的自利作意,而以爱他胜过爱己的利他发心希求成佛。
空正见即通达空性的智慧,菩提心的爱他心虽然能遮止爱我执,然而,菩提心的爱他
心没有办法遮止十二缘起支的无明我执,必须要有无我空性的正见,才能去除无明我执。
[2] 菩提心爱他说的爱,并非爱见之大悲,与十二缘起支说的爱(贪爱),并非混为一谈
在古印度大乘佛教的传统当中,生起菩提心的教授有:菩提心七支因果、自他相换。
不论由七支因果或自他换生起菩提心,前面都要有个基础即“平等舍”,“平等舍”
远离爱恶亲疏,即远离贪爱、憎恶等不平等心,在平等舍的基础上观修菩提心的爱他心。
[3] 辨析:四无量心的慈爱众生、菩提心爱他胜过爱己的发心,与十二缘起支的爱支不同
在《释量论》提到,有外道对佛教提出辩难:“你们佛教说要断除爱才能获得解脱,
可是又说阿罗汉有修四无量,四无量心是对众生慈爱,可见你们说的阿罗汉并无解脱。”
外道,把四无量的慈爱、菩提心的爱他,与十二缘起支的爱支(贪爱),混为一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