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密解脱经》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佛言:“弥勒!诸菩萨等,于彼修多罗中,善思惟已,于空闲处,独坐观察,观察彼
心内常随顺,如是观心,如是不断心,彼菩萨得身乐、心乐(身心轻安乐)。弥勒!是名
我说菩萨修行奢摩他法(奢摩他安止)。
彼菩萨得身心乐已(依于伴随身心轻安乐的正式奢摩他安止),依身心乐观所说法,
如向思惟一切诸法,观察内心三昧境界像,能信诸法离于思惟。弥勒!诸菩萨等如是观彼
三昧镜像,可知彼义觉观思惟,忍悕见意知觉现前。弥勒!是名我说菩萨修行毘婆舍那。
弥勒!诸菩萨等应当如是善知毘婆舍那(毗婆奢那胜观)。
尔时,圣者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世尊菩萨未得内心观像,未得身乐、未得心乐
(未得身心轻安乐),佛说彼观名何等观?”
佛言:“弥勒!非奢摩他,是随顺奢摩他,是故我说名为随顺信奢摩他。”
弥勒菩萨言:“世尊!菩萨未得身乐、心乐(未得身心轻安乐),观于内身三昧境界
,思惟彼法如是观心,佛说彼观名何等观?”
佛言:“弥勒!我说彼观非毘婆舍那,名随顺信毘婆舍那。”
>>>>>
[1] 《深密解脱经》即《解深密经》的另一译本,前者译本比后者玄奘法师译本更早期。
同样的,佛陀说到,正式的止观是有伴随身心轻安乐所摄的止观,之前是随顺止观。
[2] 南传《相应部》:“比丘修习轻安觉支时,于比丘轻安觉支修习圆满,身轻安者,则
得乐,得乐者,则得心定(最初获得正式的禅定安止,即初禅近分定最初作意)。”
南传《长部》:“舍离此等之五盖者(除遣贪瞋等烦恼五盖的粗重),则生欢喜,生
欢喜已则生喜悦,意怀喜悦者则身轻安,身轻安者则感受乐,觉乐者则心入三昧。”
《成唯识论》:“轻安唯在定有(上界定心所摄),由定滋养有调畅故,论说欲界诸
心心所,由阙轻安,名不定地。”《百法赘言》:“轻安一法,唯定地有,欲界中无。”
[3] 获得上界定心所摄的轻安,止息身心烦恼的粗重,即除遣了身心于善法的不堪能性,
能让身心于善法的所缘上任运自在,能够不放逸地行持善法、堪能不疲厌的闻思修。
[4] 《大宝积经》:“见彼如来端正殊妙,诸根寂静得奢摩他”诸佛菩萨皆有身心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