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菩萨戒“发心仪轨”35 量知的续流能够增长

楼主: ykkdc (ykk)   2023-03-30 16:31:25
: 摘自:2014《释量论》略讲 2014.9.18第八讲
: 图滇悲桑格西/如性法师口译
: 佛教说,只要经过修习,悲心与智慧会无边增长。
: 换句话说,只要经过修习,悲心与智慧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不假思索任运地产生),
: 而且也会愈来愈清晰,以证空慧来说,最究竟的清晰就是现证。
补充:我们身语意当中,心识觉知具有量的体性,符量的觉知透过修行能够增长乃至成佛
摘自:2019-04-23《中观宝鬘论》却佩格西教授 札西老师翻译
以觉知(心识)的续流来说,可以分为:颠倒知,与不颠倒知。
唯有颠倒知(颠倒的觉知)的续流,能够被对治、断灭。
不颠倒知(不颠倒的觉知)的续流,是否会断灭?不颠倒知的续流只会越来越清楚,
直到获得一切种智的果位(成就佛果位)。
以不颠倒知(符量的觉知)而言,为什么它的续流不会断灭?
假设有不顺品产生,只会令不颠倒知(符量的觉知)暂时性的隐没,但是并不会将它
的续流彻底对治。
相反的,颠倒知而言,它是有可能被无间道(现证空性的根本定智无间道)对治。
这个原因是因为,两个不顺品的觉知,(在我们内心意知当中)只能够一者现行、另
外一者隐没(转为随眠),没有办法将它的种子完全彻底的对治。
譬如,(内心)修持忍辱来讲,它能够令瞋心不现行,能够让我们瞋心的势力微弱,
但没办法让我们瞋心的种子完全断除,没有办法令瞋心的续流完全断灭。
(内心当中,忍辱和瞋心,是两个不顺品的觉知,一者现行时、另一者隐没。)
(内心)修持不净观,能够对治贪欲,但是它也没有办法将贪欲的种子完全断除,它
只是令贪心不现行,令贪心隐没,或者令贪心的势力衰微。
(内心当中,不净观和贪欲,是两个不顺品的觉知,一者现行时,另一者隐没。)
所以,同样的,以不颠倒知来说的话,当有颠倒知产生的时候,会令不颠倒知变得隐
没,而没有办法变得清明、没有办法变得非常明显。
这样的原因是因为,两种不相顺品的觉知,只能令对方稍微隐没,真正要能够达到将
种子的续流断灭,唯有靠无间道(现量空性的根本定智无间道)。
无间道(现量空性的根本定智无间道)只会对治颠倒知的种子,无间道不会去对治不
颠倒知,所以,不颠倒知的续流(符量的觉知续流)找不到一个真正能够将它断除的、正
对治的道;
由此来说,颠倒知(如烦恼的心识)的续流它会断灭,不颠倒知(正确符量的心识)
的续流有时候会隐没,但是在未至佛地之前,它的续流会渐渐的辗转增上(直到成佛)。
>>>>>
[1] 摘自:达赖喇嘛尊者法语
(我们的身语意当中)“非颠倒心”(非颠倒知)与“颠倒心”(颠倒知)两者--
前者(非颠倒知,例如,比量、现量的意识觉知)所执的对境符合实际存在的方式,
有事实作为靠山;后者(颠倒知,例如,烦恼、我执的意识觉知)则否。
这些颠倒心就是苦因,如果能断除它,依之而起的苦也能被消灭。
非颠倒心(例如,了解无常、无我、慈悲的意识觉知)又有事实作为依靠,不像颠倒
心(如烦恼、我执的意识觉知)是错乱、不稳固的。因此,非颠倒心确实能对治颠倒心。
透过修行,虽说无法在短时间内马上得到利益,但若能长期修练,熟能生巧,感受必
然会有所不同,体验也会越来越深刻、稳固,面对困境的能力也会大大提升。
(我们身语意当中,内心烦恼的续流能够被断除,因为,烦恼的意知所依的是无明我
执,然而,无明我执并没有事实作为依靠,无明我执是颠倒心,依于无明我执产生的烦恼
也是颠倒心。与颠倒心相反的是非颠倒心,例如,我们身语意当中,了解无我的意知是非
颠倒心,非颠倒心有事实作为依靠,了解无我的觉知能够越来越增长断除我执的觉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