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菩萨戒《发心仪轨》提到,菩提心的发心思惟:“为利有情愿成佛”
: 此中,“为利有情”即希求利他圆满,“愿成佛”即希求自利圆满成佛
: --所以“为利有情愿成佛”双具二种希求:
: --希求“为利有情”而希求“愿成佛”,菩提心的思惟是具有此二希求之发心。
: 菩提心即“因为大悲不忍众生苦,所以我要挑起这个责任,为了究竟利益一切有情,
: 所以我誓愿获得成就无上菩提佛果”的发心希求。以这样菩提心的动机思惟来受菩萨戒。
摘自:《心类学显要》仓忠仁波切教授
*“菩提心”是由二个“欲”心所推动而有的心王
五十一心所--五别境:欲、胜解、念、定、慧
“欲”心所,定义中说“发起希求事物之作用”。如:我们心续中“希求无上佛果”
的认知,就是造作“欲”心所。
如《现观根本论》中说“菩提心”的定义是:“发心为利他、欲正等菩提。”
此中(菩提心)是以“欲”心所而安立。所以,某些论中有说菩提心是“心所”、不
是“心王”的论证。(菩提心的发心,虽然是种希愿、希欲,然而,菩提心不是心所。)
总相而言,依“修七支因果”(于一切众生平等舍->知母、念恩、报恩…),而渐次
到修“悦意慈”、修“悲”,再修由我承担之“增上意乐”后,
再引生“为利一切众生、希求成就佛果”,这就是透过“欲”心所的推动,
当心续中“希求正等菩提”之“欲”心所任运产生之时,与此“欲”心所相应的“心
王”(第六意识心王),就是“菩提心”。
但此中,“菩提心”是由二个“欲”心所推动而有的心王?
此中,先以“希求他利圆满”之“欲”心所为前因,由此“欲”心所,而引生“希求
自利圆满”之“欲”心所,就是为利益众生而希求自利圆满菩提(为利众生愿成佛);
当此“希求自利圆满”(为了利他,希求完善自己圆满成佛)之“欲”心所,透过造
作串习而能任运产生之时,与此“欲”心所相应的心王(意识心王),就是“菩提心”。
如是(次第),前以“希求他利圆满”之“欲”心所为因,后以“希求自利圆满”之
“欲”心所为因,以此二种“欲”心所而引生“菩提心”。
>>>>>
[1] 每位补特伽罗都是依自己的五蕴身心安立,例如,补特伽罗佛圣者依自己的五蕴安立
我们的五蕴身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