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广论奢摩他章略讲》/宗喀巴大师造论/见悲青增格西教授
乙二、分类
正禅可以分为世间的与出世间的。正禅也可以分为具烦恼的禅定、无漏的禅定、清净
的禅定。
一、具烦恼的禅定是,属于禅定的相续,且与有覆无记的心相应。有与贪相应、与见
相应、与我慢相应、与无明相应四种。
与贪相应的禅定:得禅定后,贪著于禅乐,这个贪著禅乐的贪心与禅定相应,这个禅
定也就有了烦恼,是与贪相应的禅定。
像萨迦耶见是个心所,跟它一起还有很多心所,也有与它一起的心王,心王与这些心
所都会是烦恼。
原本是清净的禅定,当与它相应的心所中有了贪,它也就变成了烦恼,不是清净的禅
定了。
与见相应的禅定:得正禅后,可以依正禅修得神通。有神通一定有正禅,有正禅不见
得就有神通,得了正禅要去修神通才会得神通。
有神通者以神通观察,看到世界毁灭又形成,梵天却没有变化,认为梵天是造物主,
是恒常法。这样是与邪见相应的禅定。
与我慢相应的禅定:得了神通后,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世间只有我有这样的能耐
”,我慢越来越强。这样是与我慢相应的禅定。
与无明应的禅定:得禅定后,没什么痛苦,也感觉不到有一般的贪嗔,就认为修这个
禅定就是解脱道,他修这个道而得到解脱了。这样是与无明相应的禅定。
因此,讨论具烦恼的禅定时,会谈到:谁变成了烦恼?清净的禅定变成烦恼。谁让它
成为具烦恼的禅定?贪、邪见、我慢、无明。如何变成烦恼?相应成为烦恼。
像初禅有心一境性等五个支分,具烦恼的禅定也有很多心所与它相应,但是不说具烦
恼的禅定有支分,因为那是贪、邪见等。
也就是,有很多与具烦恼的禅定相应的心所,可以说是它的心所,但是不可以说是它
的支分。
此处的支分是可以提供帮助的,像手是我的支分,对我的帮助很大,禅定的支分是在
帮助禅定,贪、邪见等像是在毁它,所以具烦恼的禅定没有支分。
也因此,具烦恼的禅定不是真正的正禅,因为正禅的定义“正禅地摄,由支分或所缘
而远离自下地,上界地所摄的善了别”,它(具烦恼的禅定)没有从“支分或所缘远离自
下地”。
例如行者有了初禅,远离了欲界烦恼。用什么远离了欲界烦恼?自之支分。
之后,行者产生了具烦恼的禅定,此时,行者还是拥有正禅,还是远离了欲界烦恼,
但是不能说行者的具烦恼的禅定远离了欲界烦恼,因为那个具烦恼的禅定没有本事远离欲
界烦恼。
二、无漏的禅定是,既属于禅定,且是出世间的善心。如以正禅修出离心、菩提心。
“善心”:此处的无漏不是一般所说的无漏,此处的无漏是用正禅修出离心、菩提心
等,也不必管有没有修出来,所以可以连资粮道都不是,因此不用“道心”,用“善心”。
“出世间”:相对于世间道来说是出世间,不是指见道等出世间。
三、清净的禅定是,既属于正禅,且是世间善。
清净的禅定指的是世间禅,它是正禅,是世间善法,它之后或是持续下去,或是衰败
成为烦恼,或是增上,因此可以分为随顺衰败、随顺安住、随顺增长、随顺无漏四种。
随顺衰败的禅定是,上地的清净正禅之一,在自己之后会引生自地的烦恼或下地的烦
恼。
随顺衰败的禅定与具烦恼的禅定是有差别的。
随顺衰败的禅定现在是世间的正禅。如用正禅修出神通,看到大梵天在百劫中如如不
动,由于看不到百劫前与百劫后的事,就产生梵天是造物主、是恒常的邪见。此中,神通
是清净的禅定,但是因为之后产生邪见,所以是随顺衰败的禅定。
而具烦恼的禅定不是清净的禅定,它现在是具有烦恼的。
佛、菩萨要具有神通,神通是利生不可缺的方便。
依禅定获得神通,因为具神通看到梵天的种种,在第二刹那产生邪见,那么这个禅定
是不是善?确实有马上会引生邪见的禅定,但是这样的禅定也是善心。
修禅定者能看到梵天百劫不动这件事本身并不是过失,但是因为周边有烦恼,在烦恼
的配合下,产生了弊端。
如有人持咒念佛,却嫌他人吵闹而骂人,骂人是不对的,但是持咒本身是好的。持咒
后,因为他人吵闹而骂人,要解决的是观别人过失的问题,而不是放弃持咒。同样,有神
通却产生邪见,要解决的是会产生邪见的情况。
随顺安住的禅定是,上地的清净正禅之一,在自己之后会引生其他自地清净的禅定。
随顺增长的禅定是,上地的清净正禅之一,在自己之后会引生上地清净的禅定。如现
在修初禅,之后往上修二禅。
随顺无漏的禅定是,上地的清净正禅之一,在自己之后会引生无漏的禅定。如现在修
世间禅,之后转去修出世间道。
随顺衰败的禅定、随顺安住的禅定,初禅到第八禅都有。第八禅没有随顺增长的禅定
,因为之后没有更高的禅。
依《俱舍论》的说法,第八禅没有随顺无漏的禅定,因为欲界心及第八禅无法成为无
漏的所依,但是依大乘的说法,第八禅有随顺无漏的禅定,如八地菩萨可以用欲界心及第
八禅修道。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