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达赖喇嘛西藏宗教基金会佛学课:广论止-78

楼主: ykkdc (ykk)   2022-12-13 18:48:33
摘自:《广论奢摩他章略讲》/宗喀巴大师造论/见悲青增格西教授
【修已成就奢摩他量
显示奢摩他成与未成之界限】
止的定义:依九住心之方便,如欲安住于自所缘,轻安所摄三摩地。
其中,修九住心、如欲安住这二个条件,在第九住心的第二刹那就有,然而第九住心
不是“轻安所摄”。
第九住心是欲界最调伏的心。有第九住心,又得到身心轻安之乐,即是得止,得止与
得上界心等同。于止的基础上修观,也得到身心轻安之乐即得止观双运。
得止之后,如果修世间道,观粗静相,如观上界为妙、欲界为粗等,而得初禅正禅。
如果修出世间道,就会观四谛、菩提心等。
行者也可以先观粗静相,修到初禅正禅再修出世间道,或修到二禅再修出世间道等。
【卯三、由修成办奢摩他量。
分三:辰一、显示奢摩他成与未成之界限;辰二、显示依奢摩他趣总道轨;辰三、显示别
趣世间道轨。】
“显示奢摩他成与未成之界限”:说修九住心到什么程度可以称为得止。
“显示依奢摩他趣总道轨”:说得止之后还要学观。观有出世间道、世间道二类。
“显示别趣世间道轨”:《广论》多在说出世间道的内容,这个段落会讲世间道的内
容。
第二及第三段落都只是略说,想详细了解,要去学“色无色界”、“二十僧”二门课。
【初又分二:巳一、显示正义;巳二、有作意相及断疑。今初
若善了知如前所说修定之轨而正修习,则九住心如次得生。
第九心时,能尽远离微细沉掉,长时修习。
此又不待策励功用相续依止正念、正知,而三摩地能任运转,是否已得奢摩他耶?兹
当解释。
得此定者,有得未得轻安二类。若未得轻安,是奢摩他随顺,非真奢摩他,名奢摩他
随顺作意。】
问:得第九心时,能完全远离微细沉掉,长时修习,又不需要努力依止正念、正知,
能任运住于所缘,这样是不是已经得止了?
答:能“能远离微细沉掉,长时修习,又不需要努力依止正念、正知,能任运住于所
缘”,有未得轻安与已得轻安二种情况。
未得轻安,不能说是得止,只能说是止的随顺。次引经论为证。
【如《解深密经》云:“世尊,若诸菩萨缘心为境,内思惟心,乃至未得身心轻安,
于此中间所有作意,当名何等?慈氏,非奢摩他,是名随顺奢摩他胜解相应作意。”
《庄严经论》云:“由习无作行,次获得圆满,身心妙轻安,名为有作意。”此说作
意,即奢摩他。《声闻地》文至下当说。
《修次中编》云:“如是修习奢摩他者,若时生起身心轻安,如其所欲,心于所缘获
得自在,应知尔时生奢摩他。”此说须具二事,谓于所缘得自在住及发轻安。
故《修次初编》说:“若时于所缘境不用加行,乃至如欲心任运转,尔时应知是奢摩
他圆满。”意在已得轻安,《修次中编》显了说故。
又,《辨中边论》说八断行中之舍与此第九心同一宗要,但此非足,彼论亦说须轻安
故。
《般若波罗蜜多教授论》云:“如是菩萨独处空闲,如所思义,作意思惟,舍离意言
,于心所现,多数思惟,乃至未生身心轻安,是奢摩他随顺作意。若时生起,尔时即是正
奢摩他。”此说极显。此等一切皆是决择《解深密经》义。】
《修次中编》也说得止要有想住多久就住多久、具有轻安二个条件。
《修次初编》说“奢摩他圆满”时,没有提到轻安,但是因为《修次中编》有说有轻
安才称为得奢摩他,所以《修次初编》所说仍要视为有轻安,因为是同一个作者说的。
(...待续...)
>>>>>
[1] 《百法明门论》(唐.玄奘法师译):
“心所有法,略有五十一种,…善十一者,一信、二精进、三惭、四愧、五无贪、六
无嗔、七无痴、八轻安、九不放逸、十行舍、十一不害。”
我们的内心意知的心、心所当中,如经典提到的十一种善心所,轻安属善心所之一。
[2]《杂阿含经》:
“若圣弟子成就于佛不坏净,其心不起知足想,于空闲林中、树下、露地昼夜禅思,
精勤方便,能起胜妙出离随喜;随喜已,生欢喜;生欢喜已,身猗息(轻安);身猗息(
轻安)已,觉受乐;觉受乐(身心轻安乐)已,心则定;若圣弟子心定者,名不放逸。”
圆满九住心获得第九住心时,尚未得止,进一步得身心轻安之乐,即是得止(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