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洛桑却佩格西——空性与灭谛 (2)

楼主: ykkdc (ykk)   2022-09-20 10:10:31
摘自:2022/07/05《菩提道次第略论》-〈毗婆舍那品〉
讲授:洛桑却佩格西/翻译:扎西老师
【又此若不依止正量开派论师所释彼中意趣之论,则如盲者无人引导而往险处,故应依止
无倒释论。】
就是说:还必须要依止,能够解释这些了义经的定量释论。
如果没有依止能够堪为解释了义经的定量释论,我们仅仅依靠自力去阅读了义经,虽
然能够由此累积殊妙听闻的习气,但是,对于想要有所结果、有所果利,是没有办法成办
的。
所以,应该进一步要依定量释论。所依的定量释论当中,其中依龙树菩萨所造的《中
观理聚六论》的定量释论是最为殊胜的。
一方面来说,造论者龙树菩萨,可以说是为佛所授记的殊胜士夫,再者,他所写的论
典,也堪为解释《般若经》空性的甚深所诠的次第。
所以,如果能够依著龙树菩萨所造的定量释论,而来寻求了义经的意趣的话,才有可
能真正能够了知了义经所要诠说的空性的内涵。
像了义经当中,有很多时候,他在诠说的文字方面是非常艰涩的。
譬如直接会说到:“无色、无受、无想”。
如果不依靠定量释论,了解其中意趣的正量士夫们,再来诠释其中的内涵,后代的学
者往往在阅读的时候,不阅读则已,一阅读之下,反而产生堕于险处的危险。
因为在没有足够的智慧去诠释、去解读其中的奥义,依文解意地去理解,就会如实地
产生:“所以,色、受、想、行、识是不存在的”、“一切诸法是不存在的”。
因此而堕于断边,而产生极大的过失。
所以,才要特别提到,不仅要依了义经,而且一定是要依定量释论,这样一来,我们
才能够容易地趣入佛所诠说的了义经的意趣。
这里说到:“若不依止正量开派论师所释彼中(就是了义经当中)意趣之论(定量释
论),我们就会变成什么?则如(好像)盲者无人引导。”
照理说,我们是盲者,需要正量士夫的定量释论来作引导,如果不依止,就好像盲者
没有人引导,这时候我们就会趣向险处,是非常危险的。
就像刚刚所说的,堕于断见的险处当中,所以,必须要依止无倒释论。
“无倒释论”就是不颠倒的释论。
不颠倒的释论,就是解释了义经的诸大释论,譬如在《入行论》(入菩萨行论)第九
品〈智慧品〉当中,诠说了空性的内容,除了刚刚所说的《理聚六论》等等,还有像这样
的大论典,也都是属于不颠倒的释论。
《般若经》就是此处所说的了义经。
《般若经》当中,除了广、中、略品之外,也就是除了有所谓的《般若十万颂》(大
般若经)、《般若二万颂》(中般若经)、《般若八千颂》(小般若经),除此以外,属
于《般若经》体系的经典支分等相当地多。
过去,在印度的论师们所流传的、所认为的,承许《般若经》有十七部之多,诸多的
《般若经》不同的品相,仅仅只是在诠说的文字上有广、略之分,对于所要诠说的甚深空
性的内义来说,是没有任何差别的。
只是在诠说的能诠语、他在解释和诠说方面,有广、略的差别而已,实际上,就所诠
说的空性来说,都是以究竟的法性——自性空的内涵而来作解释。
>>>>>
[1] 摘自:达赖喇嘛尊者谈佛性~2016年5月6日尊者答信徒问
一般我们都是追随《般若经》或学习《般若经》的弟子、信徒。像《心经》,你也知
道,此经的直接内义或显义是空性,同样的,《金刚经》的显义也是空性。像是《般若十
万颂》、《般若二万颂》、《般若八千颂》的显义也是空性。
有关(般若经)显义空性的部份,龙树菩萨著作了《中观理聚六论》,此论最完整、
广泛地说明了空正见(空性智慧)的论述。…唯有依循着龙树父子(龙树和其弟子)的究
竟意趣来去认知空性的话,才能对般若经作出完整无误的诠释、才能无误地解读…。
[2] 愚夫自行望文生义,堕于险处的危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