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达赖喇嘛:戒律的行持,属于无害行

楼主: ykkdc (ykk)   2022-05-27 14:10:50
摘自:<慈悲心与空性>达赖喇嘛尊者
在这个世界上,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众生,都是一致的欣乐厌苦(这是法性之理)。
所有的生物乃至有情众生,对于他本身离苦得乐的方法,都是相顺于他自己的能力而
尽力去成办的。所有的生物乃至蜎飞蠕动的小虫,都是相顺于自己的能力,而致力于使自
己离苦得乐。
就人类来说,他的离苦得乐较之于其他生物,有什么不同的特色呢?在厌苦欣乐上,
人与其他众生是相似的,是一致的,但是,在离苦得乐的方法上,在致力于寻求离苦得乐
的方便(即方法)上,人类却与其他众生有不同的地方,这是因为人类有特别的智力之缘故。
如果人类的智力,能够善巧好好的运用的话,无可置疑的,可以成办很多的离苦得乐
,相反的,如果人类的智力用在颠倒的地方,人类的痛苦会增多。不但如此,而且会危及
伤害到更多的生物与众生。
因此,人类虽具有智力,但不可以此为满足,应该在正理正义之上运用智力,这是很
重要的。然而如果我们要在正理正义之上,运用我们人类的智力的话,必须要具有利他增
上的心。
因此之故,平常对于佛教教义的解释,比如,什么是佛教心要?什么是佛教精华?我
是出自于见(即智慧方面)与行(即行持方面)而来解释的。
我所谓的佛教的见(智慧见解)与行(行持实践),是指缘起见与无害行。
什么是无害行呢?事实上它是以慈悲心做为摄持的动机而去行持的。如果能够以慈悲
心去行持无害行,最好是能够持利他,否则最起码也不要伤害众生。
其次,来说缘起见,为什么我们需要行持无害行,其理由何在?
并不是因为行持无害行是佛陀所教示,是佛陀的思想,所以我们必须这样做,不是这
样子的。(行持无害行并不是教条式的,之所以行持无害行要认识背后的理由。)
包括我们所要求的快乐,所要断除的痛苦,这一切的有为法,都是刹那刹那变灭的,
都是依著因缘而有,也因此我们要能够离苦得乐的话,必须了知苦因何在,断除苦因;在
了知乐因何在之上,取受乐因,这是基于缘起见的理由而行持无害行的。因此,我所说佛
教的心要是无害行(行持)与缘起见(智慧)。
更进一步说,无害行的精要内涵是慈悲心,缘起见的心要来自于空性(认识空性的智
慧)。因此,佛的修学,慈悲跟空性慧是不可或缺的。
大悲心,事实上是一种心识的功德;而空性见,是一种内心(心识)对事物的看法和
执持方式。
为此之故,龙树菩萨的主要弟子圣天菩萨,在他所造的《四百论》中说:佛法是心法
。主要不是在于展示语业或身业,而是在于心。
因此,如果能够调伏心,就是修法,如不能调伏心,就不是修法。佛的教说中提到: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中略)
正知与正念的训练,就来自于增上戒学。此中关于增上戒学,也就是别解脱戒,它有
几项的分别,几项的种类,可以分为出家的别解脱律仪,与在家的别解脱律仪。
在家的别解脱律仪,也就是在家戒,有八关斋戒与五戒;而出家戒有沙弥、沙弥尼戒
,以及比丘、比丘尼戒。
我们的大悲善巧世尊,为了能够救护、救拔他教化的众生,观待他所要教化众生的能
力根器机宜而施予不同的教诫。这一切教诫的根本在于断除十恶业,也就是行持十善业。
什么是十恶业?就是属于身体的业有三种:杀生、偷盗、邪婬;属于口〈语〉的业有
四种;就是妄语、两舌、粗恶语、绮语;属于心的业有三种:就是贪、瞋、痴。
在了知行持十恶业的过患,当有外境迫使你去造作十恶业的时候,心起一种防护的心
不去造作,这称之为断十恶业,也就是守护十善。
能够行持十善业的话,它的果报就是人天的果报(远离三恶道)。事实上,别解脱律
仪,它是一种出离戒,是一种救畏的戒,也就是说必须在出离心的摄持上去防护守护这个
戒,为了能够得到解脱而持守的戒。
而要如何清净持戒呢?这必须有一颗戒慎的心。比如说,我是一个佛弟子,我是个比
丘,日日夜夜我要以正知的力量一直观察我的身口,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就会违背我的律
仪。以正知的力量去观察,然后亦以一种戒慎的心去予以守护,就称为持守戒,即是清净
持戒的内涵。
行者本身基于正知与正念,一直去观察到底有没有相违。如此,正知与正念就会愈来
愈广增。也就是经由增上戒学的修学,可以广增,可以坚固我们的正知力与正念力,进而
修学增上定学。
增上慧学及增上定学的修学,就是《三十七道品》中的四念住四正断。而于厌患三苦
的行苦之上,升起欲求解脱的心,致力于增上三学的修学,这一点是整个佛教宗派所共同
一致的。
在增上三学的修学之上,能够更进一步以大慈心、大悲心为摄持为修学,要能够完全
成办所有众生的离苦得乐,令众生的痛苦完全去除,要安立这样一个誓言(大乘的菩萨愿
心),发下这样一个誓言,也就是说为了能够成办利他,完全能够究竟彻底的,把所有众
生离苦得乐的责任,完全承担,行使利他之行。
而行持的方便,就是要断除自己的烦恼障、所知障,也就是说我要成佛,换句话说,
为了利益众生我一定要成佛,这就称之为菩提心,这是在增上三学上加上菩提心。以上就
称之为大乘佛法修学的内涵。
我们更进一步来解释什么是菩萨道,大乘或说是菩萨道,事实上它的心思是基于发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