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菩萨造下邪淫恶业的恶报

楼主: hvariables (Speculative Male)   2022-01-18 23:28:02
汉传佛教圣严法师开示:“南传上座部佛教说大乘非佛教!”
https://book.bfnn.org/books/0014.htm
汉传佛教圣严法师《正信的佛教》
不过,到此为止,我们应该注意,中国的大乘八宗,已经归纳成了三宗,八宗的门户,应
该不复存在,乃至大小乘的界限,也当一律铲除,俾使整个的佛教,重归统一。如果尚有
什么人要做某宗某派的孤臣孽子,希望成为某宗某派的第几代祖师,那是没有必要的事了
;事实上,历代高僧,未必就是某宗某派的第几代祖师,徒有法卷授受的所谓“嗣法门人
”,也未必就是有证悟的高僧。至于大乘与小乘之分,也根本不受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欢迎
,中国人说他们是小乘,他们也会说大乘非佛教,这种分河饮水而彼此轻视的局面,谁说
是合理的呢?
菩萨没有证得须沱洹道智没有断除邪淫
http://tripitaka.cbeta.org/N36n0018_011
本生经第11卷
四三一 哈利达仙本生谭
原以菩萨依场合于五戒之中,虽有破杀生、偷盗、邪淫、饮酒之戒,但妄语——妄语破事
物之条理、与虚伪为伴侣——此戒决不可破。
http://tripitaka.cbeta.org/N32n0018_003
本生经第3卷
六三 枣椰子本生谭
经过时日,彼女示以女性之魅力与娇态,遂使仙人破戒,失去禅定,于是仙人伴女住于森
林。女劝仙人曰:“住此森林,无能发展,宜往诸人所居之处。”于是仙人伴女往国境之
村,于其处卖枣椰子之实,以维生计而养女。因彼卖枣椰子之实为生活,人人呼彼为枣椰
子贤人以示爱好。村人等与彼金钱,向彼云:“请住于此处,教我等知事之善恶。”村人
使彼住于村入口处之小屋中。
六六 优相本生谭
菩萨亦知时间甚迟,由禅定起立,往宫中飞行。王妃闻树皮衣之音自思:“仙人来矣”,
急速起立时,其美丽之外衣滑落,适仙人由窗口进来,为王妃诱人之隐处所惑,彼为快乐
,顿生爱欲之念,如幼树之被伐倒,如是禅定忽然消失,彼如一斩落双翼之鸟。彼立于原
地,手执食物,无少食欲之心。彼为烦恼,周身颤抖退出宫城而往御苑,入于自己小屋之
中,置食物于卧榻之下。其后,彼爱着于诱人之隐处,不断烧起烦恼之焰,七日之间,不
饮不食,卧于卧榻之上。
上座部佛教班迪达尊者在《解脱道上》开示:
我想用一个故事来说明“痴”。佛陀有一世是名为诃黎塔恰(Haritaca)的隐士。他本是个
百万富翁,后来被法所感动,离世出家成为隐士,并证得了禅那与神通。某个雨季,他离
开森林游行到一位国王的花园。那国王是尊者阿难的前世。国王很敬爱隐士,供养他种种
资具。后来,国内发生叛乱,国王必须亲自去征服叛军。国王在出征前,交待皇后好好照
料隐士的种种所需。有一天,皇后在王宫里为隐士备好了食物,她穿好衣服,躺在床上等
著。听到隐士来时,她便急忙起身。这时,衣服却掉了。隐士看见这一幕,无法控制自己
的心,终至犯了不行淫的大戒。在此,隐士不仅被“缠缚愚痴”所击败—不知行为所引生
的后果。因为他也违犯了不淫戒,所以也被“违犯愚痴”所击败。
这个故事显示,“痴”也能够蒙蔽有智之人,即便拥有神通力,仍会受愚痴之火所烧。“
痴”就如遍满在毒树里的毒性一样,随时能够发作。
隐士因为这不善行而受到什么样的苦果呢?立即的苦果是,他失去了“禅那”和“神通”
。另外还有后续的业果。因为,石头无论轻或重,只要投到水中,一定会下沉。菩萨也不
例外,无法避开自身行为的结果。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接触到可意所缘时,如果未保持正念、未觉察事物的真实本质,那么
,任何事都可能会发生。如果你吃了不好消化的食物,便需要服用有助消化的胃药,如果
你中毒,那么你便需要解毒剂。“念”就好比是胃药和解毒剂一样。
国王回到王宫后知道了这件事,如果他是一般人会发生什么事?国王是阿难的前身,过去
世已和菩萨一起修行,所以能够原谅隐士。那隐士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努力修行再次
获得他原来的力量,并返回森林居住。
上座部佛教《本生经》枣椰子本生谭
记载释迦牟尼佛前世还是菩萨时曾经出家守不淫戒证得四禅八定五神通,
菩萨有一次受不了美女色诱失守不淫戒因此失去四禅八定五神通,
后来菩萨想通性爱的祸患再度出家守不淫戒证得四禅八定五神通死后生到色界天。
上座部佛教《本生经》优相本生谭
记载释迦牟尼佛前世还是菩萨时曾经出家守不淫戒证得四禅八定五神通,
有一次国王出征不在家菩萨看到王后衣服掉下来忍不住和王后邪淫
因此失去四禅八定五神通,
后来菩萨想通性爱的祸患再度出家守不淫戒证得四禅八定五神通死后生到色界天。
枣椰子本生谭中阿难的前世是山贼抢走释迦牟尼菩萨的女友,
优相本生谭中阿难的前世是国王他的王后和释迦牟尼菩萨邪淫,
这两个本生谭的因果报应可能相关说明邪淫的恶报。
总之根据佛教教义想修四禅八定五神通必须守梵行五戒(包含不淫戒),
就算是有四禅八定五神通的释迦牟尼菩萨只要性交就会失去四禅八定五神通。
了解上座部佛教论藏阿毗达摩就会更清楚了解释迦牟尼佛的教义
释迦牟尼佛宣说律藏、经藏、论藏阿毗达摩
http://tripitaka.cbeta.org/N05n0003_003
附随 第3卷
一切众生之慈愍者,一切有情之最尊者,狮子之鸯耆罗娑释迦牟尼,
宣说三藏,有经、论及大功德之律。
释迦牟尼佛将论藏阿毗达摩传给舍利弗然后舍利弗将论藏阿毗达摩传给其他弟子
http://www.budaedu.org/story/dp181.php
佛陀从忉利天返回世间
  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城时,接受外道的挑战,而展现了双料神通 。事后,佛陀到忉
利天讲授三个月的阿毗达摩(论),往生兜率天的摩耶夫人也来听佛陀说法。听完佛陀的
说法后,摩耶夫人、众多天神和婆罗门都证得初果。
  这时候,舍利弗尊者在舍卫城结夏安居,佛陀指示舍利弗向其他比丘讲解阿毗达摩。
舍利弗尊者就利用三个月结夏安居期间,讲完一整部的阿毗达摩。
‧摘录自‧《法句经‧故事集》达摩难陀法师著
证须陀洹道智会断除邪淫
http://www.nauyana.org.tw/download/A_Comprehensie_Manual_of_Abhidhamma.pdf
上座部佛教《阿毗达摩概要精解》342页:
须陀洹(入流者)已进入必定趣向涅槃之流,即八圣
道。须陀洹已断除了最粗的三结:身见、疑与戒禁取见(执
取仪式);他对佛法僧有不可动摇的信心,也已解脱了任何
恶道轮回。于四漏(āsava),他已断除了邪见漏;于十四不
善心所,他已断除了邪见与疑心所,而根据注疏,他也已
经断除了嫉与悭心所。他也解脱了一切强得足以导致恶道
轮回的烦恼。他的行为的特征是坚守五戒:不杀生、不偷
盗、不邪淫、不妄语与不服用麻醉品。
菩萨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没有证须陀洹道智所以无法断除邪淫。
释迦牟尼菩萨成佛前是没证道、果、涅槃的凡夫浪费六年修外道苦行
http://tripitaka.cbeta.org/T22n1428_031
四分律卷第三十一(二分之十)
时菩萨即于彼处六年苦行,虽尔犹不证增上圣智胜法。尔时菩萨自念:“昔在父王田上坐
阎浮树下,除去欲心恶不善法,有觉有观喜乐一心,游戏初禅。”时菩萨复作是念:“颇
有如此道可从得尽苦原耶?”复作是念:“如此道能尽苦原。”时菩萨即以精进力修习此
智,从此道得尽苦原。时菩萨复作是念:“颇因欲不善法得乐法不?”复作是念:“不由
欲不善法得乐法。”复作是念:“颇有习无欲舍不善法得乐法耶?然我不由此自苦身得乐
法,我今宁可食少饭𪎊得充气力耶?”
汉传佛教四分律记载释迦牟尼菩萨在最后一世成佛前不懂佛法所以浪费六年修外道苦行,
之后想通外道苦行的错误才修中道成佛,
凡夫才有可能不懂佛法修外道苦行,
证得道、果、涅槃的三宝圣者不会修外道苦行,
真菩萨不是佛教的三宝。
释迦牟尼菩萨在成佛前没有断除贪瞋痴
http://tripitaka.cbeta.org/T04n0212_014
出曜经卷第十四
三观为转念者,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昔我未成佛道时,兴
三不善念,欲念、恚念、害念。”问曰:“尔时菩萨云何生欲念恚念害念耶?”答曰:“
菩萨苦行六年勤劳,从苦起退,自还念昔日所更,追忆本时歌笑伎乐作倡,由是便生欲想
。复闻调达窃自兴意,欲夺宫人婇女,尔时便生恚想。二垢和同,于中便生害想。复次菩
萨从苦行起,难陀、难陀波罗二女,以苏麻油涂菩萨身,诸女天身极自柔软状如天女,于
彼便生欲想爱想。时菩萨便作是念:‘设彼五人给使我,不舍吾去者,何由使此女以油涂
吾身?’尔时菩萨便兴恚想亦兴害想,二垢和同于中便生害想。尔时菩萨复生是念:‘我
今已生欲想,自损亦损他人,二事俱损。自损者,诸善功德尽舍而去,是谓自损。云何损
他人?若食他信施,衣被饭食床卧具病瘦医药,不能消化,遂增尘劳不获果实众德有阙,
是谓损他也。取要言之,二垢和同者便生害想。是时,菩萨厌患二事,求灭不善想,以忍
之力降魔劳怨,永弃乱想不生恶念,速成道果。’”
汉传佛教出曜经记载释迦牟尼菩萨最后一世修完外道苦行后成佛前都还没断除贪瞋痴,
真正的菩萨在最后一世自修四念处无师自悟前都不会证果!
真正的菩萨在未成佛前没有消除贪瞋痴也没有证得道、果、涅槃有可能会犯错,
所以真正的菩萨知道自己未成佛前想法可能有错必须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
这才是真的实事求是面对自己问题解决自己的问题,
幻想菩萨有多厉害有多灵验对修行有害无益。
http://www.dhammarain.org.tw/books/sou/sou-all.htm
上座部佛教明昆尊者在《南传菩萨道》开示:
然而,作为菩萨所修习的第四个波罗蜜的智慧,应该只是包括了道果智与一切知智之前的
智慧。在此并没有关系到菩萨在最后一世所证悟的智慧。在直到最后一世之前,菩萨所修
的智慧波罗蜜只是到达观智的行舍智的第一部份。后面部份的行舍智将会直接导向道智。
所以在最后一世之前菩萨并不会尝试去跨越第一部份,因为若他如此做,他就会证悟道果
而成为圣者,以及证入涅槃。这样他就不能成佛。因此我们应注意到菩萨所修的智慧波罗
蜜只到行舍智的第一部份而已。
智慧波罗蜜只涉及世间心,因此它包括在三十九个世间智相应心中的十三个智相应善心之
内。
[无记唯作心只是阿罗汉才有的,因此跟还是凡夫的菩萨无关。果报心(也作异熟心)是
由于过去的业力而自动生起。因此与这两种心识相应的智慧并不算是智慧波罗蜜。]在成
就智慧波罗蜜时,菩萨只是专注于修习世间智慧至最高层次。
在三十七菩提分里的五根,其中一个是慧根。这慧根有两种,即世间与出世间。出世间慧
根并不包括在菩萨所修习的智慧波罗蜜之内。只有在证悟道果之前,与世间善心相应的智
慧才是菩萨所修习的智慧波罗蜜。
同样地,在三十七菩提分里,还有其他四个属于智慧,却有不同名称的菩提分。它们是五
力里的慧力、四神足里的观神足、七觉支里的择法觉支、八正道里的正见。
跟慧根一样,这些有不同名称的智慧也有两种,即世间与出世间。与出世间心相应的慧并
不包括在菩萨所修习的智慧波罗蜜之内。只有在证悟道果之前,与世间善心相应的智慧才
是菩萨所修习的智慧波罗蜜。
菩萨最后一世在无佛教人间自修四念处无师自悟后才会证四道、四果、涅槃断除贪瞋痴
https://mbscnn.org/NewsList.aspx?CLASS=221
上座部佛教马哈希尊者《减损经讲记》81页开示:
当菩萨内观五蕴的生灭时,菩萨次第地开展内观智慧,
成就了第一阶段(须陀洹),借由须陀洹道及果证涅槃;
他在斯陀含阶段再证涅槃,而且在阿那含阶段又证涅槃;
最后,随着所有烦恼障的息灭并证获阿罗汉果位,他证涅槃并成为无上的佛陀。
所有菩萨(例如释迦牟尼菩萨)最后一世一定会生在无佛教的人间坐在树下自修四念处,
菩萨自修四念处后会无师自悟依序证须陀洹道智、须陀洹果智、
斯陀含道智、斯陀含果智、
阿那含道智、阿那含果智、
阿罗汉道智、阿罗汉果智,
菩萨最后一世在树下修四念处无师自悟证须陀洹道智时才会断除邪淫,
菩萨证阿那含道智时才会断除欲界贪断除性欲,
菩萨证阿罗汉道时才会断除贪瞋痴断除所有烦恼成佛。
释迦牟尼佛预言正法有五千年
http://tripitaka.cbeta.org/N63n0031_001
弥兰王问经第1卷
序言
我般涅槃之时,圣迦叶忆念老年出家者须跋陀之暴言,而行法之合诵,净化佛语。
由此更经百年,耶舍迦兰陀子破跋耆子比丘等,为第二合诵。
由此更经二百十八年,目犍连子帝须破诸异派,为第三合诵。
次名大摩哂陀之比丘于铜鍱洲,住立我教。
然,更由正等觉者般涅槃经五百年,有名弥兰王,
志求全阎浮提中依自己之智力而起微妙之诸问,沙门婆罗门依微妙之问而破时,
有一名那先比丘,破王之说,以种种之譬喻令感叹,不昙其教,
至五千年之后,令其教坚固住立。”
虽然释迦牟尼说过印度半岛的正法只有五百年,
不过释迦牟尼佛也预言
大迦叶、耶舍迦兰陀子、目犍连子帝须、大摩哂陀、那先会开示佛教正法律打击假佛教
让佛教正法维持五千年。
大迦叶、耶舍迦兰陀子、目犍连子帝须、大摩哂陀、那先全都有六神通和四无碍解智。
只有戒定慧最高断除贪瞋痴的阿罗汉才能参加结集
http://tripitaka.cbeta.org/N04n0002_021
犍度第21卷
第十一 五百〔结集〕犍度
时,具寿阿难念:“明日有集会,我有学而不相应往集会。”夜之多分持身念而过,夜过
,清晨欲倚身而卧,头未至枕,脚已离地,于其间,脱诸漏,心解脱。时,具寿阿难得阿
罗汉而往集会。
在佛教第一次经典结集前阿难尊者只有证初果还没证阿罗汉果和佛教经典结集不相应,
只有断除贪瞋痴的阿罗汉才能参加佛教经典结集,
所以阿难必须更精进修四念处在佛教第一次经典结集前证阿罗汉果,
由于舍利弗和目犍连已经先入灭,
因此第一次结集是由当时戒定慧最高的大迦叶、优婆离、阿难等五百阿罗汉负责结集,
真正的佛教六次经典结集都是由当时戒定慧最高精通三藏的阿罗汉长老结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f68cdb80101bk40.html
佛教历史上的六次经典结集
第一次结集以大迦叶为首的五百阿罗汉代表释迦牟尼佛决议应严格遵循释迦牟尼佛正法律
http://tripitaka.cbeta.org/N04n0002_021
犍度第21卷
第十一 五百〔结集〕犍度
时,具寿摩诃迦叶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我等之戒,有关在家人,虽是在家
人,亦知我等:此是汝等释子应〔为〕,此是不应〔为〕。若我等舍小小戒,或有人言:
‘沙门瞿昙为弟子制戒,〔不久〕如烟矣!师在时学戒,今师般涅槃而不学戒。’若僧伽
机熟,僧伽未制不得制,已制不得坏,随所制之戒而持住。是乃表白。诸大德!请听我言
!我等之戒……‘……今……不学戒。’僧伽未制不得制,已制不得坏,随所制之戒而持
住。未制不得制,已制不得坏,随所制之戒而持住,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僧伽未
制不得制,已制不得坏,随所制之戒而持住。具寿听……了知。”
http://tripitaka.cbeta.org/T22n1428_054
四分律卷第五十四(第四分之五)
集法毘尼五百人
时大迦叶告诸比丘言:“诸长老!今者众人言各不定,不知何者是杂碎戒?自今已去,应
共立制,若佛先所不制,今不应制。佛先所制,今不应却,应随佛所制而学。”时即共立
如此制限。
http://tripitaka.cbeta.org/T22n1421_030
五分律卷第三十(弥沙塞)
第五分之九五百集法
迦叶复于僧中唱言:
“若佛所不制,不应妄制;若已制,不得有违。如佛所教,应谨学之。”
第一次结集时以大迦叶为首的五百阿罗汉长老代表释迦牟尼佛僧团共同决议:
1.不应该增加任何释迦牟尼佛没说的戒律和教义。
2.不应该舍弃或窜改任何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戒律和教义。
3.只应该严格依照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戒律和教义修行。
这三条原则就是上座部佛教的基本原则。
不管信徒喜不喜欢、不管社会大众接不接受,
上座部佛教宁可灭亡也不修改任何释迦牟尼佛说的戒律和教义,
上座部佛教和释迦牟尼佛亲口相传的正法律共存亡,
想学习释迦牟尼所传正法律的人应该要依照第一次结集五百阿罗汉长老的共同决议修行,
这样比较不会被假佛教误导。
有六神通四无碍解智的那先尊者开示说明佛弟子不应该舍弃任何释迦牟尼佛规定的戒律
https://tripitaka.cbeta.org/N63n0031_001
弥兰王问经第1卷
序言
时,尊者那先于其日、其夜,与无碍解俱逮得阿罗汉位。
https://tripitaka.cbeta.org/N63n0031_011
弥兰王问经第11卷
第二品
第一 小、随小学处之问
大摩哂陀尊者在斯里兰卡建立大寺后大寺派将会让释迦牟尼佛正法律持续五千年
http://tripitaka.cbeta.org/N63n0031_001
弥兰王问经第1卷
由此更经二百十八年,目犍连子帝须破诸异派,为第三合诵。
次名大摩哂陀之比丘于铜鍱洲,住立我教。
然,更由正等觉者般涅槃经五百年,有名弥兰王,
志求全阎浮提中依自己之智力而起微妙之诸问,沙门婆罗门依微妙之问而破时,
有一名那先比丘,破王之说,以种种之譬喻令感叹,不昙其教,
至五千年之后,令其教坚固住立。
虽然释迦牟尼佛说过印度半岛的正法只有五百年
释迦牟尼佛预言过目犍连子帝须尊者召开第三次结集宣扬正法拆穿假佛法错误后
大摩哂陀尊者会把佛教正法传入铜鍱洲(斯里兰卡)
之后那先尊者会对弥兰王宣扬正法
让佛教正法维持五千年,
目犍连子帝须尊者、大摩哂陀尊者、那先尊者都是有六神通和四无碍解智的阿罗汉,
大摩哂陀尊者在斯里兰卡建立大寺后大寺派成为维护释迦牟尼佛正法律的重要力量。
当大乘入侵斯里兰卡时斯里兰卡无畏山寺派信仰大乘,
不过斯里兰卡上座部佛教大寺派坚守释迦牟尼佛说的正法律不向大乘屈服。
大乘信徒玄奘抹黑斯里兰卡上座部佛教大寺派“斥大乘习小教”
http://tripitaka.cbeta.org/T51n2087_011
大唐西域记卷第十一(二十三国)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大总持寺沙门辩机撰
佛教至后二百余年,各擅专门,分成二部:
一曰摩诃毘诃罗住部,斥大乘,习小教。
二曰阿跋耶祇厘住部,学兼二乘,弘演三藏。
被大乘信徒玄奘抹黑为“习小教”的摩诃毘诃罗住部就是斯里兰卡上座部佛教大寺派,
阿跋耶祇厘住部就是信仰“大乘”的斯里兰卡无畏山寺派。
大家可以理智思考,
释迦牟尼佛说的正法怎么会是“小教”?
正确的说法是斯里兰卡上座部佛教大寺派习正法斥大乘。
要更了解斯里兰卡上座部佛教大寺派怎么保卫释迦牟尼佛亲传的正法律
可以参考上座部佛教玛欣德比库《论南传佛教的传承》和
汉传佛教净海法师的《南传佛教史》。
https://blog.xuite.net/mop.david/blog/33553692
论南传佛教的传承
(林欣——玛欣德比库出家前俗名,本文载于香港《内明》第281期 1995.08.01)
http://www.phortortemple.net/fojiaoshilue/nanchuanfojiao/614.html
汉传佛教净海法师《南传佛教史》
第一篇 斯里兰卡佛教史
第四章 佛教发展的时期
http://www.phortortemple.net/fojiaoshilue/nanchuanfojiao/615.html
汉传佛教净海法师《南传佛教史》
第一篇 斯里兰卡佛教史
第五章 公元十至十五世纪的佛教
现在的上座部佛教源自斯里兰卡上座部佛教大寺派
http://www.phortortemple.net/fojiaoshilue/nanchuanfojiao/636.html
汉传佛教净海法师《南传佛教史》
第三篇 泰国佛教史
第二章 素可泰王朝的佛教
总之,
在公元十二、三世纪,缅甸、泰国、柬埔寨、孟族、老挝等,
已完全信仰斯里兰卡系的上座部佛教,
而大乘佛教渐趋隐没和灭亡。
(陈明德:《泰国佛教史》第11节。)
第六次结集马哈希尊者和明昆尊者为首的两千五百阿罗汉共同认证巴利三藏正确无误
第六次结集影音
https://youtu.be/9FOvrlhfR7A
第一次结集时大迦叶提问,优婆离和阿难答题,
五百阿罗汉长老共同认证巴利三藏每一个字都正确无误。
西元1954年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印度、斯里兰卡、越南、尼泊尔的
上座部佛教僧团推举两千五百个精通三藏的阿罗汉长老举行第六次结集。
第六次结集时马哈希提问,明昆答题,
两千五百阿罗汉长老共同认证包含《论事》和《弥兰王问经》在内的
巴利三藏、注释、疏钞的每一个字都正确无误。
上座部佛教马哈希尊者是近代最有影响力的阿罗汉也是假佛教的克星,
上座部佛教马哈希尊者和其传人是现代世界上难得的善知识,
想要学习释迦牟尼所传正法律的人应该把握机会学习马哈希四念处禅法。
上座部佛教马哈希尊者四念处禅法资讯
http://mbscnn.org/NewsList.aspx?CLASS=221
马哈希尊者《毗婆舍那讲记(含法的医疗)》说明如何修四念处增加智慧断除所有烦恼。
https://www.facebook.com/MBSC.org/ MBSC脸书
http://santi4u.blogspot.com/ PTMC有台北分部 彰化分部
https://www.facebook.com/MBSC.org/ MBSC脸书
https://www.facebook.com/minshantemple/ 明善寺 - MBSC国姓禅修中心
http://santi4u.blogspot.com/ PTMC有台北分部 彰化分部
https://www.slideshare.net/ssuser8af767/ss-56227770
《正念禅修方法》简短说明如何修马哈希四念处禅法。
http://www.nanchuanfofa.com/ 四念处内观禅法
http://www.houstonmeditationc.com/?q=zh-hant/node/5 禅修资源
上座部佛教马哈希尊者提醒佛弟子要培养正见不要被邪见、伪法、异端邪说误导
http://mbscnn.org/NewsList.aspx?CLASS=221
上座部佛教马哈希尊者《帝释所问经讲记》77页─78页开示:
大乘佛教的基本教诲,是所有众生只有在成就佛果才能完全免于轮回之苦。作为一个阿罗
汉或独觉佛并不表示完全解脱。在成为佛陀之后,大乘佛教徒不会独自进入涅槃,他只与
其他众生一同享受涅槃的寂静,也就是说只有在所有众生也成佛之时。
这是对自我主义的间接否认,但这种观点颇为站不住脚,因为,假如佛陀们推迟他们的般
涅槃,以等待所有众生都成佛,他们要如何、在哪里生活这么久?昆虫和其他低等生命何
其多,难道佛陀们要等待而受老、病、死之苦,直到最低的生命也解脱?这观点不太合理
,然而它还是因为适合一些人的性情而被接受。
它与上座部佛教的教义不同,上座部佛教是基于巴利三藏中佛陀教诲的正法。根据这观点
,达到圣道最后阶段的行者,有些人向往作为佛陀的声闻弟子,在阿罗汉般涅槃时,导致
再生的名法与色法的运作程序止息了,所以他们的轮回之苦到了终点。他们不必等任何人
,也不可能这样做。这也是独觉佛和正等正觉者的命运。这观点是颇为合理的。
大乘佛教徒以极乐世界等同于涅槃。他们描述那是天堂,并说:在那里的所有众生成佛之
后,将在此世界里永远地免除老、病、死,而享有永恒的快乐。极乐世界与那些相信生命
永恒而赞颂的天堂没有很重大的不同。这信仰很可能是基于那些想宣扬常见的佛教徒的著
作。
http://www.houstonmeditationc.com/?q=zh-hant/node/76
上座部佛教马哈希尊者在《具戒经讲记》开示:
在久远的过去,目犍连子帝须尊者宣讲《论事》,反驳各种各样的邪见,
诸如我论,它是深深植根于“我”的邪见。
然而,在那些远古时代,尚没有阻止修习八正道或修习禅定或内观的邪见出现。
今天,一些伪法发展到阻碍或阻挡依照八正道来禅修的程度。
如果如此异端邪说不能被阻止或掐断在萌芽状态,
那么佛陀教导的三部分:教、行、证也许很快就会渐隐消失了。
佛陀、独觉佛和阿罗汉都以相同的方式获得般涅槃。
然而,大乘学派的那些人说一个人修成独觉佛或阿罗汉这是不够的。
每个人必须希望发愿成佛;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根据这种信仰,所有的众生应该在生命最后一刻一块儿去涅槃。
在我看来,这是一件不可能极为困难的事。
我们怎么能等待别人和我们一块儿去涅槃呢?这样的信仰是很难以立足的。
根据学术权威表明,在第三次佛典结集(佛历230年)时大乘学派还没有流行。
般涅槃意味着五蕴的止息,因此,通过道智果智的力量,所有业力和烦恼都灭尽。
所有佛陀、独觉佛和阿罗汉在死亡时都获得这种止息。
为什么需要等待其他人一起抵达终点?
当阿罗汉获得般涅槃后,他已经完成所有该做的,没有留下任何未了之事。
上座部佛教明昆长老提醒佛弟子要发展智慧不要迷信假佛、假法、假佛教、假菩萨道
上座部佛教《南传菩萨道》才是真正释迦牟尼佛的菩萨成佛之道
了解《南传菩萨道》就不会被假佛教假菩萨道误导
为了说明真正的菩萨成佛之道拆穿“假佛教假菩萨道”的“骗局”,
明昆长老特别把
上座部佛教巴利三藏和注释中释迦牟尼佛亲传的菩萨成佛之道整理成《南传菩萨道》,
想了解真正菩萨成佛之道的人必须熟悉《南传菩萨道》。
http://www.dhammarain.org.tw/books/sou/sou-all.htm
上座部佛教明昆长老在《南传菩萨道》开示:
智者尤为称赞的是平衡信与慧,以及平衡定与精进。若某人信强慧弱时,他就会盲信不值
得信之人。(由于慧弱,他分辨不出谁值得恭敬,把假的佛法僧当作是真的,令到他的虔
诚白费了。)对假佛或假法的信仰并非真正的信,而只是邪胜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