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界法师 天台 圆顿止观 次第止观

楼主: creative88 (create)   2022-01-09 16:15:31
前言备注
明清汉传用唯心来调和 性空跟唯识 教法有两大家 华严跟天台
华严多直开讲菩萨称性功德
天台则依法华经 多开讲会权入实 权法跟实法的关系 所以善于以唯心观调和各系教法
摄大乘论是唯识系的论 但法师在开讲时 也补充很多唯心的观念
所以在修学进度上 法师建议要排在大乘起信论之后修学 先讲唯心义再细讲唯识
=============================================================================
问:授法阿阇黎慈悲!在大乘佛法当中,是从内心的理体修习禅观,在不动的心中,观察
内心的生灭变化,知道内心所现的影像,跟外在的境界,同样是因缘所生法,本体是空的
,没有所谓的你、我的对立。正如印光大师所言:“心常觉照,不随妄转。”妄想决定存
在,但是保持觉照,烦恼不攻自破。弟子在此有个疑问:不动是消极,应主动用无分别智
来攻击烦恼。据说在不动中,不随妄转,烦恼不攻自破,为何还要取用修无分别智,来加
以攻击呢?这个地方,是不是空中取妄、除妄?弟子不解,恳请阿阇黎慈悲指导。
  答:天台宗的止观分成二类,智者大师把所有的止观分成二类:第一个叫圆顿止观,
第二个叫次第止观。圆顿止观就是正念真如。就是说从智者大师的思考当中,你修止观之
前,一定是先把心带回家,把你有所得的狭隘心识,调整到一个跟诸佛平等,清净本然、
周遍法界的现前的一念心性。这是你要作的第一个工作,所谓依止不生灭心,来当作你的
本修因,或者说当作一个修行的架构、或者说是你修止观的一个平台。就是你要工作,先
把这个平台先展现出来。当你内心当中,把这样一个狭隘个体对立的心识,调整成一个清
净本然、平等不二的心性的时候,这个叫做圆顿止观,叫做真实法门,叫实法。在这样一
个清净本然的心中,有很多如梦如幻的善恶功能,我们开始对恶的功能加以对治,这个时
候叫做次第止观,那次第止观,主要是四念处,当然有时候也可以修止、念佛、持咒,或
者是修无常、无我等等的观行,来调伏三界的爱见烦恼。 这个地方他的意思就是说,既
然我们能够正念真如,为什么还要修对治止观呢?这不是空中取妄?是的!当我们的心调
到不生灭心的时候,我们还是要用虚妄的法门,来对治虚妄的烦恼?是的!这对治止观就
是这样子的。智者大师也说:有些人根利遮轻,他三界的烦恼轻薄,他也不一定要对治止
观,他只要正念真如,直接对治第七意识的染污末那就可以了,他所有的烦恼都淡薄了,
因为所有的烦恼都被自我意识所加持了,你直接进攻它的根源,这些枝末的烦恼便都得到
收敛。但是,有些人无量劫来,这个第六意识熏习的爱见烦恼特别粗重,这样子对治止观
就有需要了。 总之,修行就是有圆顿止观跟次第止观,一个真实法,一个对治法。比如
说诸位研究菩萨戒,也是这样子,是不是!特别是《梵网经》。《梵网经》的戒体是什么
?“本源自性清净”。这《梵网经》是称性起修,它的戒体就是:你身为一个菩萨,你内
心当中有无量无边的烦恼,是的;但是你内心当中,你深信“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
已成之佛,其体无别”,得到菩萨戒的戒体;在这样一个清净的戒体当中,开始起动你的
对治法门,断恶、修善、度众生,在这样一个清净的架构、或者在这样一个清净本性的平
台当中,去完成你菩萨的三大事业。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讲:你这个正念真如,把心带回家
,这个是理观;但是理观不能够妨碍事修,因为事实上你有很多的烦恼要断除、很多的善
法要修学,如果你只有事修,那你的事修没有一个会归处,到最后可能就趋向偏空涅槃,
没有真正回到根源去。 所以《菩萨戒》上说:“如是一心中,方便勤庄严。”这句话讲
得很好,这句话把整个菩萨戒的修行,作一个总持。“如是一心中”,就是你身为一个菩
萨,你的修行平台不能依止生灭心,这样子是很危险的,要先把你的修行架构,回归到清
净本性;然后呢,“方便勤庄严”,在一心的架构当下,断恶、修习福德智慧二种庄严,
这样子的修行叫做大白牛车,所有的法门当中,这是最快成佛的法门。先建立一个不生灭
的结构,然后从这个地方,用如梦如幻的法门,对治如梦如幻的烦恼。这个地方,大家要
去体会了。 所以圆顿止观,也不能够忽略次第止观;次第止观,也要以圆顿止观来作引
导。所以的思考是认为:权实不二,实法妙,权法也是妙。但是有一点是要认知的──这
个圆顿止观是每一个人所必修的。一个菩萨不修圆顿止观,这个人是没办法成佛的,顶多
成为菩萨,智者大师智者大师是这个意思。因为你的因种、你的因地是生灭心,你怎么能
够成就不生灭的果呢?就是说,你根本没有跟三世诸佛同一鼻孔出气,你的种姓跟他不同
,你的因种是不同嘛!所以,圆顿止观,十方诸佛、每一个菩萨,都是同一个气氛的,这
个是谁也不能少的;但是对治止观,每一个人不同,因为它是对治,你有这个病你才吃这
个药。有些人偏重对治贪,有些人偏重对治瞋,每一个人选择他适合的法门去修,所以对
治止观,不是每一个人都必要的,你有这个病,你就吃这个药;但是圆顿止观一定要的。
这个一心的架构,如果你没有建立起来,不了解所知依,那你顶多就是阿罗汉跟辟支佛。
所以说,佛陀没有出世,你顶多证得辟支佛,“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知道无常,
消灭生命暂时的五蕴;但是你生命的根源、那个穷生死蕴,你没有办法消除,你还得从那
个地方出来,完成你没有完成的工作。一个有智慧的人,他在因地的时候,就会确定他正
确的目标,走好你每一步正确的道路,所谓的直趋宝所。所以我们应该在因地的时候,就
作好正确的生命规划。好,回答问题到这个地方。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
净界法师 摄大乘论讲记 卷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