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类学》心、心所,十一善心所之无痴心所

楼主: ykkdc (ykk)   2022-01-09 08:07:28
摘自:《心类学》23
讲者:促称格西
译者:法音法师 地点:三学法洲 时间:2013-04-16
【显明十一种善心所之中的无痴心所的定义及相关事相】
最后,略述第三类,大地十一善心所──信、惭、愧、无贪、无瞋、无痴、精进、轻
安、不放逸、舍、不害之中的第六种心所:“无痴善根心所”的定义或性相。
什么是无痴善根心所的定义或性相?
──凡是由俱生的生力智慧、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以及修所成慧等四种智慧随一所
生,在本质上乃是作为堪能对治愚痴,并且具足个别观察清净义、真实义的智慧作业心所
,就是无痴善根心所的定义或性相。
那么,什么是个别观察清净义或真实义的智慧?
──所谓个别观察清净义或真实义的智慧,是指个别观察粗分补特伽罗无我(粗分的
人无我)、细分补特伽罗无我(细分的人无我)、粗分的法无我、细分的法无我、或无常
等四谛十六行相,
这些特别的智慧或智慧的特别者,同样都属于个别观察清净义或真实义的智慧,也同
样可以安立为当下所说的无痴善根心所之义。
由于三善根之中的无痴善根的本质是智慧心所,所以当下无痴善根心所的智慧,显然
并不是一般的智慧,理应结合为──特别的证无我的智慧而说更为合宜,
怎么说呢?
──因为总的来说,一旦补特伽罗心续中生起了证无我的智慧心所的同时,便能损坏
或遮除愚痴、以及由愚痴而生起的其余烦恼,而且像这种证无我的智慧确是正对治、根断
愚痴的正对治道。
为什么当补特伽罗心续中生起了证无我的智慧心所的同时,便能损坏或遮除愚痴、以
及由愚痴而生起的其余烦恼?
──因为愚痴和智慧,二者的行相或执持方式正相违,彼此是对反品,而且愚痴是一
切烦恼的根本,
譬如当生起缘某一法证无我的智慧的同时,不可能生起缘某一法的执我(于某一法上
执为实有)的愚痴心;
反过来说,当生起执我(执实有)的愚痴心的同时,也不可能生起证无我(证无实有
)的智慧心所。
也就是说,当以如是智慧遮除了愚痴的同时,也广增了无痴善根,这就是当补特伽罗
心续中生起了如是智慧心所的同时,便能损坏或遮除愚痴、以及由愚痴而生起的其余烦恼
的理由。
(愚痴是一切烦恼的根本,例如由愚痴而生起贪烦恼、瞋烦恼、我慢烦恼等。)
* * *
那么,什么是无痴善根心所的作业?
关于无痴善根心所的作业,略分三种,即:
一、堪能遮止或减损愚痴的作业者。
二、堪能广增生力智慧、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以及修所成慧随一的作业者。
三、堪能自主成办清净品的善法的作业者。
关于以智慧为本质的无痴善根心所的分类,也可分为四种:
第一种:俱生的生力智慧的无痴善根,譬如对一事与生俱来的智慧特别者。
第二种:闻所成慧的无痴善根,譬如缘二无我随一的闻所成慧的智慧特别者。
第三种:思所成慧的无痴善根,譬如缘二无我随一的思所成慧的智慧特别者。
第四种:修所成慧的无痴善根,譬如缘二无我随一的修所成慧的智慧特别者。
(注:此处说的二无我,即补特伽罗无我(人无我)、法无我,两种无我。)
* * *
释疑
问:如何才能令心续生起证无我的智慧?能生起的方便为何?
答:首先,能够生起证无我的智慧,予以遮除自心相续的粗分贪、瞋、痴等烦恼之前
,必须先行修习净罪积资法──
即先行修习事忏或理忏,予以净治由身门、语门、意门所造的诸多粗分恶业及恶行。
譬如,经由旋绕塔庙、礼拜、或供灯等积资忏悔法行,予以对治净除,由粗分身门所
积造的恶业,或令身的粗分恶业力量,得以减损、衰微;
又如,经由清净讽诵大乘经典、持唸上师的心咒或上师长寿的祈请仪轨、或持唸诸佛
圣号--如持唸释迦牟尼佛的圣号、阿弥陀佛圣号、观世音菩萨圣号等事忏法行,予以对
治净除,由粗分语门所积造的恶业,或令语的粗分恶业力量,得以减损、衰微;
再如,经由依次修习粗分无常、细分无常,予以对治,由意门所积造的粗分、细分恶
业及过失,如是才得以渐渐不染三有的污垢,这些都是为了证得无我的智慧的前行修习方
便。
其次,必须确认所遮品人我或法我之量──即先行趣入听闻完全展示修习无我之理的
教典──
如《能断金刚经》偈颂所说:“犹如眼翳心灯火,复如幻术露水泡,梦幻空电与云雾
,诸有为法如是观。”之义;
或如佛经中显示果位功德的偈颂所说:“愿诸有情能以此功德,证得佛果调伏过失贼
,并且脱离轮回大苦海,永出老病死浪之波荡”之义;
从前后经文的文句中,可以看出,前者是直接展示通达诸法无我义的实相,法喻合和
而说;后者,则是展示果位功德而说;
也就是说,必须先行听闻无我义,确认所遮品之量,再依于清净正理、清净的因相或
应成论式等诸多正理安立,依序渐次而修,如此便能渐渐生起证无我的智慧,通达无我的
究竟实相;
如是(证无我的智慧)结合著五道的修道历程与次第(现观次第:资粮道、加行道、
见道、修道、无学道),最后便能究竟远离三有苦海,获得究竟解脱的安乐之果。
>>>>>
注:
吾人觉知的心、心所,觉知包括心王与心所。以入道补特伽罗而言,修行的五道,资
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大乘无学道的一切种智等,都是包括有心王与心所的觉知。
吾人觉知的心、心所,心、心所即心王与心所,心王与心所同俱相应。心所法当中,
此处善心所,是与第六意知心王同俱相应的心所法,不是与前五根知同俱相应的心所法。
身语意三门当中,属意门的意三善根,即是与吾人第六意知心王相应助伴的无贪心所
、无瞋心所、无痴心所三种心所法;身语意的意三善根,能作为增长善业与智慧的所依。
其中,无痴心所的作用堪能对治愚痴,能够正行对治愚痴的智慧,特别安立为证无我
的智慧。愚痴是不了解真实义的无明,即我执,我执无明分二种:人我执(粗细分的人我
执)、法我执(粗细分的法我执),无痴正行对治愚痴,所以特别安立为证无我的智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