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类学》心、心所,十一善心所之无瞋心所

楼主: ykkdc (ykk)   2021-12-29 18:44:08
摘自:《心类学》23
讲者:促称格西
译者:法音法师
地点:三学法洲 时间:2013-04-16
【显明十一种善心所之中的无瞋心所的定义及相关事相】
其次,略述第三类,大地十一善心所──信、惭、愧、无贪、无瞋、无痴、精进、轻
安、不放逸、舍、不害之中的第五种心所:“无瞋善根心所”的定义或性相。
什么是无瞋善根心所的定义或性相?──凡是本质上作为缘著三法随一,而正行摧灭
瞋恚,圆满具足慈心的性相的作业的心所,就是无瞋善根心所的定义或性相。
或说,本质上缘著能损害者的他方众生、缘著所损害法的自他心续中的痛苦、以及缘
著能损害之因的蒙受损害的因缘等三法随一,而正行摧灭瞋心,圆满具足慈心的性相的作
业的心所,就称为无瞋善根心所的定义。
那么,什么是无瞋善根心所的作业?
从无瞋善根心所的定义或性相可以看出,无瞋善根心所是作为广增慈心、大慈心、或
四无量心之中的慈无量心和忍辱的所依者。
因此,所谓无瞋善根的作业,是指能让心续中具足无瞋善根的补特伽罗,自然易于具
足增长慈心、大慈心、或四无量心之中的慈无量心,而堪能正行摧灭瞋念、遮止瞋心、对
治瞋心,具足了广增慈心、增长忍辱力的作业者,就称为无瞋善根心所的作业。
那么,为什么在摧灭瞋念、遮止瞋心、对治瞋心的同时,也能广增慈心的作用呢?
──因为瞋心和慈心,二者的行相或执持方式正相违,彼此是对反品,譬如缘著同一
相续的他方有情心生慈爱的同时,不可能也缘著彼同一相续的他方有情心生瞋心;
同理,当缘著同一相续的他方有情心生瞋心的同时,也不可能缘著彼同一相续的他方
有情心生慈心;也就是说,当减损瞋心的同时,也广增了慈心,这就是当摧灭瞋念、遮止
瞋心、对治瞋心的同时,也能广增慈心的作用的理由。
【关于以慈心为本质的无瞋善根心所的分类及其事相,约可分为几种:】
第一种:大乘及小乘所共的四无量心之中的慈无量心的无瞋善根心所。
第二种:大乘不共的大慈心的无瞋善根心所。
第三种:可悦爱的慈心的无瞋善根心所。
第四种:染污的慈心的无瞋善根心所,譬如一般世间父母对待子女而予守护的慈爱心
、或者亲友彼此之间的慈爱;像这样由贪心一分所摄的慈爱,就安立为染污的慈心的无瞋
善根心所。
第五种:非染污的慈心的无瞋善根心所,譬如善待他人子女的意乐、行相,就像对待
守护自己的子女的慈心;像这样由染污的慈心的续流为基础,渐渐相续广增转成以他方有
情为所缘的慈心,就安立为以善性为本质的非染污的慈心的无瞋善根心所。
>>>>>
注:
吾人觉知的心心所,觉知包括心王与心所。例如以入道补特伽罗而言,修行的五道,
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大乘无学道的一切种智,都是包括有心王与心所的觉知。
("一切种智"补充:佛正等觉的觉知,称作一切种智、一切相智。以毗婆沙宗义承许
佛为一切智,不承许一切相智,如宗义课本提到毗婆沙宗是不承许觉知显现能取相的宗义
。大乘宗义承许佛智是一切相智,《大般若经》:“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乃名如来、应、
正等觉,得一切相智(佛的第六意知证得一切相智的一切种智),由此佛眼(佛圣者第六
意知的一切相智),无所不见、无所不闻、无所不觉、无所不识,于一切法见一切相。”)
心王与心所相应,此处善心所是与第六意知心王相应的心所法。身语意三门中,意三
善根,即是与吾人第六意知心王相应的无贪心所、无瞋心所、无痴心所三种心所法,能作
为增长善业的所依,其中,无瞋心所能作为正行对治瞋恚、增长慈心、增长忍辱的所依。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