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法语] 达赖喇嘛谈佛性 2016尊者答信徒问

楼主: ykkdc (ykk)   2021-12-28 13:36:29
※ 引述《ykkdc (ykk)》之铭言:
: 摘自:达赖喇嘛尊者谈佛性~2016年5月6日尊者答信徒问
: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384772649343369/
(尊者:)空性的诠释并非专家之间讨论的话题而已,佛陀为了让我等消灭烦恼而说
空性。如同《中论》里所说的“业烦恼非实,依空戏论灭。”我们刚说到“业烦恼灭故,
名之为解脱,业烦恼非实,依空戏论灭。”
依空就是依赖著空正见而去消灭戏论,这样的话,从这句话所显示的内容是道谛(道
谛是依著空正见现证空性的根本智)。如果搭配着梵文的另外一种诠释叫做“入空戏论灭
”,也就是说这个戏论于何处而灭呢?就是在入空当中而灭除的(圣者在现证空性的道谛
根本智当中断除我执戏论的离系称为灭谛),如果是这样的话,这句话就诠释了灭谛。
(注:“业烦恼非实”的次第:有漏“业”来自“烦恼”,“烦恼”来自“非”理作
意,“非”理作意来自执“实”的戏论,戏论即前篇提到人我执、法我执二种我执。反转
过程,证得人无我、法无我的空正见,由空正见灭除实执→非理作意→烦恼→有漏业。)
>>>>>
注:圣者的根本智(现证空性),又称作无分别智─属第六意知无分别心现证空性的智慧
摘自:2010年 尊者达赖喇嘛尊者对华人请法团开示
何谓缘起?缘起就是观待而存在。观待而存在可分为二种:1.所有的事物(属有为法
)都要观待自己的因缘而产生(属因果缘起)。2.一切法(有为法与无为法)都要靠自己
的支分才能存在(属假立缘起)。“支分”是部分的意思,要靠自己的部分才能够安立、
才能产生。
“依赖而起”(缘起)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有为法是靠各自因缘而生(属因果缘起)
,所以叫“起”。如果要解释无为法,因为无为法不是靠因缘而生,但依自己的支分安立
而存在,所以无为法也是缘起(无为法也属缘起法,属缘起法当中的假立缘起)。
现在我们要提的是依赖而假立的缘起──诸法(不论有为法或无为法)都是靠其它因
缘才能产生,或依赖其它的法,所以是依赖而有,不依赖、自主存在的法是不存在的(遮
除诸法非唯依赖名识观待施设的自方成立)。
《中论》礼赞文提到生灭等八法,主要是针对有为法的特色来说,有为法的特色有八
个:生、灭、常、断、一、异、来、去。
(主要针对有为法上破除自性成立、自方成立,间接也能在无为法上破除自性成立、
自方成立。在有为法上破除自性成立之后,要在无为法上破除自性成立也就轻而易举。)
有为法有没有生灭呢?有生灭,但如同我们所看到的生灭──自性的生灭(自性成立
的生、自性成立的灭),是从他方而存在的生灭(不需要依赖观待名识施设而从它自己方
面成立起来的生、灭),这种生灭其实是不存在的;即,它有生灭,但没有自性的生灭。
看到诸法生灭以自相而存在(无明的心识,看到境上的生灭为自性有、自方成立),
然而,观察究竟实相的智慧(观察究竟的胜义量)去寻找,并没有找到(胜义量于胜义中
观察生灭等诸法的施设义不可得自方成立),表示它不是存在于究竟性质中(自相有、自
性有不存在究竟的法性中),所以生灭等不是有自性,不是以自相而存在。这个道理在月
称菩萨的《显句论》有提到。
《中论》为何说不生、不灭……?其实,它是依现证空性的无漏根本智(依圣者第六
意知现证胜义谛空性的根本智)而说。
现证空性的无漏根本智只有现证到空性(圣者的根本智唯见诸法究竟的真如─空性)
,没有看到其它任何的法,所以才说不生(圣根本智当中,没有生等世俗诸法的显现)。
所以,这些缘起法有它的特色──生、灭等,但生灭等八法不是以自性存在(境上的
生灭等是有的,但是观察施设义不可得自方成立,生、灭是有的,不是不存在,但是生、
灭等世俗诸法的本质是无自性、自性空),这就是月称菩萨在《显句论》所提到的道理。
因为世尊讲了这样缘起的道理,而且是自己讲出来,不是跟随别人讲,龙树菩萨才礼
敬世尊。(龙树《中论》:“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般若经》:“心无心”是讲,心存在没错,但是如我们所见它(心)有自性是错的
,它(心)没有自性。
所以礼赞文说到了《中论》主要意思。释迦牟尼佛通达了这个道理,而且是自己通达
、自己讲说,所以祂是诸说中第一,我们如此地礼敬世尊。
>>>>>
摘自:达赖喇嘛西藏宗教基金会佛学课/见悲青增格西教授
“善灭诸戏论”,藏文是“开示息灭诸戏论的息灭法”,第一个“息灭”指的是远离
八有,包括分别心。“息灭法”指的是涅槃法,也就是空性。
讨论“善灭”时就谈到:“当观见缘起真如时(缘起真如,即缘起的真实义,缘起的
真实义即无自性的空性,现证缘起真实义的空性属圣者的根本智、无漏智,又称作无分别
智,此时是以第六意知无分别心的现量现证法性真如),止息了心、心所的一切运作。”
什么叫做止息了心、心所的一切运作?
《入中论自释》:“由于此智(圣根本智)真实义境(现证缘起真如无自性的空性)
,诸心、心所毕竟不转。”在《显句论》中则更清楚说到是远离分别的心、心所。
《显句论》:“分别谓心行,真实性义(现证空性的根本智)由离彼故,是无分别(
圣者的根本智是第六意知离开了分别心的义共相而现证空性,属第六意知无分别心的现量
)。如经云:云何胜义谛?谓尚无心行(现证胜义谛空性的根本智是第六意知无分别心的
现量,没有分别心的现行),况复文字(远离了分别心也就没有分别心安立的名言)。”
因此,理解起来,说的是止息分别识的运作,而不是完全没有识。(我们的心识觉知
分为:分别、无分别,前五根知属无分别心,第六意知的分类包括分别心、无分别心。)
也就是,佛陀有智慧等,可是佛典上有“善灭一切见”的字眼,没有见(正见)就没
有智慧等(智慧属于正见、属于第六意知),难道佛没有见、没有识吗?对照解释来看,
它指的是息灭分别识,而不是没有一切识(佛陀的第六意识属于无分别心的现量)。
(圣根本智的觉知,诸心、心所不转,并不是说没有心、心所,而是指没有分别心的
心、心所。此时第六意识心王及其同俱相应的定心所、慧心所等,属无分别的心、心所。
根本智是第六意知无分别心的现量空性,此时第六意知的心、心所远离了分别心的义
共相,根本智的现量属无分别的心、心所,第六意知现量空性的根本智又称作无分别智)
同样,谈到没有诸戏论—没有八有(生、灭、常、断、一、异、来、去等八种自性有
)。圣者,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现证空性),此时息灭了八有诸戏论。
诸戏论包括什么?能知、所知等。在圣人看来,难道没有能知、所知吗?若是,则我
们讨论一大堆能知、所知就不对了,因为不存在。
这是说在根本定(圣者的根本智)前面没有能知、所知,而不是在圣人看来没有能知
、所知,也不是在名言识看来没有能知、所知。
圣根本智是现证空性的智慧,现证空性时,这个智慧(能知)与所证的空性(所知)
无二无别。通常的譬喻是如水里加了水。水里若加了牛奶,还有水与牛奶的差别,但在水
里加水,加进去的水与原本的水根本就分不出来。
圣根本智(能知)与所证的空性(所知)无二无别,并不是说别人看到时无二无别或
是名言识看时无二无别,是说圣根本智自己感觉不出来
(比如,佛陀看到一位圣者入定根本智时,会说那位圣者有能知、所知,那位圣者的
能知是现证空性的智慧、所知是空性,但是现证空性的圣者自己感觉不出来能知、所知。
对一位圣者来说,现证空性的根本智,是属于能知与所知二现隐没的觉知,这时候能
证的有境,即圣者根本智的能知,离开了分别心的义共相,与对境空性如水注水的现证,
此时圣者根本智的第六意知是无分别现量的现证法性真如──空性。
圣者的第六意知,以无分别的现量直接现证空性时,如水注水唯见法性的胜义真如─
─空性,此时圣根本智当中没有二现,圣者的根本智的第六意知当中,没有世俗诸法的显
现、没有实有的显现、没有能知与所知是相异的显现。但不是说没有能知、所知。)
像眼识看境时,会觉得境(所知)在那边、识(能知)在这边,任何其他识在了解境
时也是一样,有了解的内容(所知)在那边、了解者(能知)在这边的感觉,了解者(能
知)与了解的内容(所知)不会融洽在一起,所以叫有二现。
一切世俗法都是现证自己的智慧(属世俗名言量)以有二现的方式了解的。
空性(胜义谛)则是现证自己的智慧(属胜义理智量)以无二现的方式了解的。既然
无二现,就更不会有能知、所知,这只是说它在圣根本智前没有(圣者在根本智当中自己
感觉不出来能知、所知),而不是说事实上没有(不是说事实上没有能知、所知)。
有来去、生灭。那么,《中论》说“不来不去”,这又是怎么回事?这要加简别。
就像有眼耳鼻舌身意,与《般若经》中说无自性存在的眼耳鼻舌身意,并不冲突;有
眼耳鼻舌身意,与没有眼耳鼻舌身意,才是冲突的。这边(不生、不灭等)就像说,无自
相有的眼耳鼻舌身意的情况,这个要分清楚。
(没有自性有的生、没有自性有的灭,而不是没有生灭。般若经、心经说无眼耳鼻舌
身意的无,亦是如此,要加简别;眼耳鼻舌身意是存在的,无眼耳鼻舌身意是说没有自性
存在、无自性存在的的眼耳鼻舌身意,不是说没有眼耳鼻舌身意。)
>>>>
注:根本智是现证空性的道谛,根本智无间道正对治所应断,伴随根本智解脱道证获灭谛
入道的补特伽罗,第一次获得现证空性的圣根本智,于见道时发生,见道无间道的根
本智依于现证空性的现量断除所应断,紧接着于下一刹那见道解脱道的根本智证获灭谛。
圣根本智(现证空性)的无分别心(第六意知的无分别心现量)缘胜义谛无二现,出
了根本智的后得位的分别心(第六意知的分别心)缘世俗谛有二现。
在后得位中,因为之前根本智现证空性之力,于后得位从空出假,能如实了知细分缘
起之理,不再由贪瞋等烦恼造作能引生死流转的能引业,故说“见谛无能引”,圣者不再
引生生死流转。
经典提到不生不灭的心,如心经提到“是故空中”,即现证空性的智慧(属道谛)当
中,不生、不灭等,是指观待圣者现证胜义谛空性的智慧而说。圣者第六意知现证空性的
根本智当中,没有生、灭等世俗诸法的显现。
这是告诉我们,凡夫所见对境并不如同显现般真实──无明的心识所见对境为自方成
立。思惟圣者现证空性的智慧,能够帮助我们减除不符合事实真理的颠倒知,以及由执持
自性有、真实执著的颠倒知产生的非理作意,带来的烦恼与有漏业,如此才能获得解脱。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