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界法师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导读19 下

楼主: creative88 (create)   2021-09-18 03:42:13
  【113】这是《楞严经》对治攀缘心的三道防线!
  这地方有讲到一个观念:生命的转变,是来自于内心的转变!
  我们先谈一谈,一个人为什么会造罪,根源在哪里?有些人会说:因为他烦恼重──
贪欲重、瞋心重、高慢心、忌妒心重,才会造罪。没错。那他为什么起烦恼?《楞严经》
说一个人会起烦恼、造罪,只有一个理由,就是他起了攀缘心──真如不守自性向外攀缘

  攀缘心,在《楞严经》讲到两个内涵:
  第一个,是业力的问题。你一旦动攀缘心,一定会带动生死业力。所以一个人攀缘心
愈重,生死业力就愈重,他会循业发现。当你起攀缘心的时候,就会随顺你的业力──有
些人你很喜欢、有些人你不喜欢。这跟过去的业力有关系,宿业所变现的景象你没办法改
变。所以你一旦动攀缘心,一定会启动你过去的业力,生命就变成二分法。如果你是安住
在真如,生命就没有好坏,它只是个影像而已。但是你开始仁者心动,这个世界就跟着动
了,生死业力、宇宙万法也就开始动了,生命就变成了二分法,有好的、有坏的──有些
东西你会起贪欲去追求,有些东西你会起瞋心去排斥,这是业力的问题。
  第二个,你会产生错误的想像。业力给你的种种景象跟感受,这是没办法改变的,但
是你会生起颠倒想,认为应该去追求,这个对生命是好的。然后过去的宿业,一旦跟颠倒
想结合起来,你就造罪了。
  怎么办呢?《楞严经》是怎么去对治攀缘心?《楞严经》是认为:业力所变现的这一部
分,我们没办法改变;哪些人会对你比较好、哪些人会讨厌你,这一部分你没办法改变。
释迦牟尼佛身为佛陀,祂也不可能事事如意,所以祂的家族要被灭亡的时候,佛陀也没办
法改变,祂用神通力阻止琉璃王不要去杀害祂的家族,也没有办法,这是业力。
  但是佛为法王,于法自在,祂不起颠倒想,所以我们的目的不是在消除业力这一块,
而是消除你的颠倒想。《楞严经》提出的方法,就是戒、定、慧三身,意思是说:当我们
今天遇到人事的问题时,是先启动慧身──不迷。你要先观照这个景象是本来没有的,达
妄本空,知真本有,虽然这个人跟你讲一些不好听的话,但是这些都是因缘所生法,我说
即是空。所以上等人直接从不迷下手,从生死业力中通过去,这个业就消了没了。
  但是,要像上等人不迷,不容易,完全靠智慧化解问题的人不多,那怎么办呢?不取
。你要我不迷惑我做不到,我明明看他骂我是真的,那就不要取──不要住在上面。就算
这个影像是真的,但我不住,即便你骂我是如此的真实、你伤害我也是如此的真实,我可
以选择不要把心住在上面,我可以去念佛、去想一些未来光明的事情,透过无住启发定身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如果你的智慧、禅定都薄弱,智慧的观照也薄弱、禅定的安住力也薄弱,你又取著了
,那么最后的底线就是戒身了──不动,不要乱动!虽然我现在心里很气,但是我先不动
,靠持戒的功德来收摄自己的烦恼。
  所以《楞严经》是先启动慧身─不迷,如果这个防线被破坏了,就用定身─不取,不
取又被烦恼破坏了,就用戒身─不动。所以持戒是整个身口意的最低防线,如果连不动也
被破坏了,那就失败了!这是《楞严经》对治攀缘心的三道防线。
  善根人直接从不迷下手,观想这个东西是我过去欠你的,还你就算了;禅定的人是这
个境我不住,就像有人骂佛陀,佛陀说你端东西给我吃,端不端你决定,吃不吃我决定,
我可以不住、不取;第三个我要求自己不要乱动。《楞严经》就是以戒定慧三身,来对治
攀缘心,所以我们开导临终的人,只有一件事情,就是让他向外攀缘的心──回光返照,
就做这件事情,让他回光返照──过去曾经在佛堂中,修习的戒定慧善根,还记得吗?你
在听经的时候,听闻阿弥陀佛的功德光明,还记得吗?你只要让他忆念佛陀、忆念自己的
自性善根,他就有救了!
  我们一再强调:一定要相信真实的善根,绝对可以消灭心中黑暗的罪业,你要相信!
一个人这一生在人世间打滚了七、八十年,临命终时大家都是百感交集,不好受。经历了
很多的人生恩怨,一路走来,心中所留下的痕迹,每个人都是心有千千结,那么在临命终
这个紧急关头之下,谁能够提起正念,那就是往生的一个成败关键。
  你的信仰很重要。当你提起正念的时候,你要深信你心中的善根是真实的功德,你内
心的菩提心、对阿弥陀佛信仰的愿力,那种善根是真实的!你用真实的信心、真实的愿力
,去攀缘阿弥陀佛真实的功德,一定可以对治这一切虚妄的假相!
  以佛法的角度来说,无论你怎么样攀缘,只要一念的回光返照就够了,这一念的回光
返照,就能够消除百千万亿劫的攀缘。为什么?就好像千年暗室,只要找得到电灯,一瞬
间它就亮了,不用等到千年才亮。那他凭什么临终时,能够把地狱的猛火,化成清凉风?
凭的就是他临终的──回光返照,把心带回家了。他以前是离家出走──一念迷,生死浩
然;现在他遇到善知识的开导,回光返照找到他心中的光明,把他真实的善根表现出来─
─一念悟,轮回顿息。
  这种传承只有大乘佛法才有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是,如果你临命终继续向外
攀缘,那就没办法了,临终得救只有一种情况──回光返照。用事相来说明:比方说你临
命终的时候,想起世间的一些恩恩怨怨,这时候你回光返照──世间没有对错之分,这才
对;如果你还有对错概念,表示你没有回光返照,还是向外攀缘,那就没办法。依照《楞
严经》的意思:只要向外攀缘,再大的善法都救不了你,都是生死之法,所以临终的最高
境界,就是觅之了不可得。世间的人会说:不错喔!你一生做了很多善事,这是中等人。
你还认为你做了很多善事,那你心还是向外攀缘善法。事实上,临命终最好的忆念,就是
忆念真如─何其自性本来清净。第二个忆念你的菩提心,清净心里面有无量的戒定慧、解
脱、解脱知见五分法身。第三个忆念弥陀的功德。这样你就成功了!
  这个人就是因为临终得到正确的忆念,所以能够从地狱猛火,化成清凉风,从向外攀
缘的心,而回光返照正念真如、顺从本愿。
  【114】十六观之十六——下品生观之下品中生(三)
  我们看他最后的结果:
  舍报往生
  如一念顷,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莲华之内。
  这个人虽然今生造了很多罪业,但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的引导,把他过去的善根启发
出来,如一念顷很短的时间,便往生七宝池、八功德水的莲华当中。
  华开迟疾
  经于六劫,莲华乃敷。
  那么,在莲华当中待了多久?待了六劫的时间。当然这个时候他见不到阿弥陀佛,但
是他在极乐世界里面,每天忏悔业障、积集资粮,他的身心是安乐的。经典上说:即便他
不能够离开莲华,在莲华当中,也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华开得益
  观世音、大势至,以梵音声,安慰彼人,为说大乘甚深经典;闻此法已,应时即发无
上道心。
  总结
  是名下品中生者。
  经过六劫,莲华才开;莲华开了之后,他还是没有见到阿弥陀佛,是见到观世音菩萨
、大势至菩萨,以清净的法音来安慰这个人,鼓励他说:你虽然曾经造了罪业,但是你已
如法忏悔了──忏悔则清净、忏悔则安乐;并为他说大乘甚深经典。
  大乘甚深经典主要是开示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一切法本来是没有的──没有烦
恼、没有罪业、没有生死,都是我们一念的妄动,才有这些如梦如幻的现象产生,现在回
光返照,就像一个人从梦中醒过来,当然是觅之了不可得,也就是开显大乘无生的道理。
这个人听了起大欢喜,即发无上菩提心,这是下品中生者。
  下品中生的人,可以说是一个标准的佛弟子,智者大师对于下品中生的人,总结四个
字:是善恶交杂之人。是说这个人有善根,要不然也不可能遇到三宝、发心去受戒,不能
否定他有善根。第二个恶,这个人肯定烦恼粗重,经不起诱惑才犯戒、破戒,但是他在临
终的时候,遇到善知识的开导,把他的善根启发出来,所以产生这么大的反转。
  不过,这个地方有人提问说:为什么他到极乐世界才发无上菩提心,不是说三辈往生
都要发菩提心吗?古德解释说:这个人过去生中,应该已发过菩提心,或者今生也发过菩
提心,后来一时忘失了,所以到了极乐世界,经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开导之后,再重
发菩提心。因为菩提心的善根是不会失掉的,只是一时的忘失,所以叫重发。
  这是讲到下品中生,一个善恶交杂的佛弟子,他的往生情况。
  【115】十六观之十六——下品生观之下品下生
  壬三、下品下生
  标名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
  正示:
  正明生因
  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
历多劫,受苦无穷。
  那么下品下生的人,他作不善业,有很多的重大过失,比方说五逆十恶──五逆:在
整个有为的造罪里面是最重的,就差没有毁谤正法而已,就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
佛身血、破合和僧;十恶业是身三、口四、意三,他不但是造重大的五逆十恶罪,乃至于
具诸不善,有很多身口意的过失。那么这个愚痴颠倒的众生,以罪业之故,应堕恶道,经
历多生多劫无间地狱的痛苦。《楞严经》说:造五逆的重罪是要堕无间地狱的。
  关于无间地狱我们解释一下:无间地狱又叫阿鼻地狱,是说这个人造的罪业太深了,
在所有地狱里面是最重大的。为什么叫无间呢?它有五种的无间:
  第一个、趣果无间。就是这个重大罪业的人,临终的时候没有经过中阴身。世界上有
两种人死的时候,不用经过中阴身:第一个大善之人,他的善根很快成熟,临终的时候正
念又很清楚,来生要去哪里也很明确,所以不需要经过中阴身,直接从临终的正念往生到
极乐世界去了,大善之人没有经过中阴身的停留。第二种人是大恶之人,他是临终的时候
直堕阿鼻地狱,没有经过中阴身。那么一般人,他的中阴身是七天一死,七七四十九最多
四十九天一定要投胎。那么堕无间地狱的人,他趣向果报是瞬间的。
  第二个、身形无间。这是说地狱众生之身形与地狱之大小相同而无间隙,地狱有多大
,你身形就多大,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感觉,身形无间。
  第三个、受苦无间。所受的痛苦没有休息的,其他的地狱受完苦,有暂时的休息,这
个无间地狱,从白天到晚上从来没有休息,它的痛苦是相续的。
  第四个、命根无间。这个人一天当中万死万生,死了之后一阵清凉风吹过来,他又醒
过来,醒过来继续受刑,那么折磨到死,之后又醒过来,所以他的命根无间。
  第五个、经劫无间。他经历的时间也是没有间断,这个地狱已经结束了,还要转生到
其他地狱去。
  虽然这个人造了五逆罪,当然是要堕入无间地狱,但是这个人有善根,所以临终的时
候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看第二段:
  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
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
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像这样造五逆十恶的痴人,临命终的时候,这个人也是有福报力,遇到了大乘的善知
识,为他宣说三件事情:
  第一个种种安慰,善知识先安慰这个人。因为这个人造了罪业,临终肯定会躁动不安
,非常的恐怖、不安。那么他是怎么安慰呢?古德解释说:应该是开导他──自性功德力
不可思议。虽然造恶业,但是真如本性并没有失掉,引导他去忆念真如─何其自性本自清
净,先把他的心安定下来。
  第二个为说妙法,这个妙法是赞叹阿弥陀佛的功德力不可思议。看后面的经文,应该
是赞叹──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忆念一句佛号,就能够总持阿弥陀佛所有的功德,名以召
德。
  第三个要他实际付出行动,赶快忆念佛陀─教令念佛。
  此时,这个人为痛苦所逼迫,罪业已经起现行,来不及忆念佛陀了,善知识告诉他说
:如果你不能忆念佛的功德、不能忆念佛的光明,没关系,你就称念佛号。这个临命终人
,在紧急情况,至诚恳切的称念佛号,念念相续,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就是
皈依,那么在称念佛名的过程当中,念念消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这个地方,生命的反转是来自于临终善知识的开导。对于临终的开导,我们也跟大家
说明一下。那么临终开导,讲得最完整的就是印光大师,他提出临终三要:
  首先,我们到临终者的面前,第一件事情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你最好对这个亡
者要有所了解,一般来说,一定要他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尤其是厌离娑婆更难,因为他
在娑婆世界待太久了。
  如果说这个人是福报很大的人,今生快乐的时间多、痛苦的时间少,那么他临终一定
会贪恋娑婆,这时候你用无常观来对治,无常观是专门对治这些福报大的人──人世间本
来就是暂时的、缘生缘灭的,没有一个人可以长久的,你现在因缘结束了,不要老是活在
过去,你要往前看,要活在未来,来生去哪里比较重要,不能再回忆了,要赶紧往前走!
所以要是遇到福报大的人,他肯定是舍不得放下今生,必须用无常观破他的执著。
  但相反的,如果这个人一生当中,身体也病痛、子女也不孝,受诸痛苦,他今生的痛
苦吃得很多,那不要用无常观了,直接用苦谛观,跟他说:你今生吃了这么多苦,来生还
要走一次吗?直接用苦谛观来开导他,让他往前走。
  如果这个人他今生有重大的罪业,那只有一个方法,先讲无生──观业性本空。我们
看善知识的开导,遇到罪重的人都是先开导无生观: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业也是因缘所生法,你要先把罪业放下,到极乐世界再去处理,这个时候不能再忆念罪
业了,应该忆念真如本性,先把生命归零,今生做对做错都要放下,先找到你的家。让他
安住在一念清净本性,这是针对临终造罪很重的人。总而言之,你要善巧开导安慰,让他
对极乐世界提起信愿。
  第二个,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以印光大师的意思分成三班,一班念两个小时换
班,断气后开始算起念八个小时。
  第三个,切忌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临命终的人,是在床上往生也好、在椅子上往
生也好,他是什么样的姿势,你都不要去动他。不要说要把他弄好看一点,不要这样,你
多事,因为你一搬动,对他来说会产生干扰。所以不要去搬动、也不要在他面前哭泣,免
得破坏他的正念跟善根。临终的人最怕起攀缘心,《楞严经》说:一念动,无量无边的生
死等着你!他好不容易把心调整到最好的状态,已经给他善巧开导、佛号也相应了,这个
时候他刚进入弥陀的光明,如果你在他面前哭泣,又让他从佛号里面出来,就开始仁者心
动,那前面的开示通通白费了。所以你要哭泣就到隔壁去,不能在他面前哭泣。
  我们来回忆一下,前面的第四十页第四行,说:这个人临命终的时候,如一念顷即得
往生七宝池莲华中。后面都有讲到一念顷、一瞬间,就是说临终的正念,必须有两个条件
才能够成就往生:第一个无间念─相续,中间不能有妄想插进来。第二个无后念,临终一
念,蓦直而去,永无后念。换句话说:这个正念,要一直相续到往生才可以,中间不能有
人来破坏他的正念,否则就前功尽弃了。必须是无间念、无后念,这是往生的两个重要条
件。
  看最后一段,往生之后的情况:
  舍报往生
  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这个临命终人,他在临终的时候,应该是地狱之火也现前了,这个时候遇到善知识的
开导,开始回光返照──忆念真如本性、忆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心中的正念现前,整个攀
缘心通通放下,不动了。一方面消除重罪,一方面见到了弥陀的功德现前,他见到金莲华
,就像太阳一样大,安住在这个人的面前,很清楚分明的现前,这时候,于一念顷就往生
到极乐世界。
  华开迟疾
  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
  往生到极乐世界,先待在莲华当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才开。这个时间也不算短,但是
在极乐世界的莲华中,没有生老病死的折磨,身心安乐,就在那个地方修学佛法。
  华开得益
  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
发菩提之心。
  总结
  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辈生想,名第十六观。
  满十二大劫,莲华开了之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以大悲音声来开导诸法实相
。所谓诸法的真实相,就是我空法空的真如理,以无生的智慧观察业性本空,来灭除他的
生死重罪。这个人听了之后,起大欢喜;就是这个人业障已经消除了,所以会法喜,即发
无上菩提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总结:这是下三品往生,第十六观。
  下品下生者,以世间的标准,算是一个最大的恶人,造了五逆十恶罪。我看古德的批
注上说:大乘经典有很多不思议的境界,但是读完大乘经典,最让你感到震撼的是《观经
》的下品下生。他不是觉得不思议,而是觉得很震撼,这个人造了这么重大的五逆十恶,
竟然临终一念回光返照─正念真如、忆念佛号,就往生到极乐世界去。以十法界来说,这
个人等于是从最底层的地狱法界,直趣到佛法界。因为往生到极乐世界等于是成佛,你永
远不退转,只有一个方向,就是成佛而已,不可能再堕落到凡夫,也不可能堕到二乘。所
以观经的下品下生,等于是从地狱法界,直接把他拉到佛法界去,令人不可思议。那么这
当中是什么理由呢?我们等下一堂课,再把它说明清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