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界法师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导读11 下

楼主: creative88 (create)   2021-08-30 13:55:16
  【64】十六观之八——佛菩萨像观(三)
  修观之法─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想彼
佛者,先当想像;闭目,开目见一宝像,如阎浮檀金色,坐彼华上;见像坐已,心眼得开,
了了分明。见极乐国七宝庄严,宝地、宝池、宝树行列,诸天宝幔弥覆其上,众宝罗网满
虚空中。见如此事,极令明了,如观掌中。
  关于观想佛陀的方法,我们应当一心系念,去观想彼阿弥陀佛的功德庄严,这以下提
出了三点:
  多陀阿伽度:意谓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佛陀的法身遍满法界,没有所谓的来
去相,这是讲佛的法身。
  阿罗诃:意谓应供,能够堪受九界众生的供养,这是指佛的应化身。
  三藐三佛陀:意谓正遍知,是指佛陀的大智慧光明,无所不知、无所不见,这是讲佛
的报身。
  我们在作观的时候,因为法身、报身的境界很高,观想不起来,所以就以佛的应化身
为下手处。那么在观想阿弥陀佛的时候,先当想像──我们没有一个人看过阿弥陀佛,那
怎么办呢?先找一个相状,或者是木雕的、或者是画像的,当你闭目和开目时,都能见到
一尊庄严的佛像在你眼前,祂是放紫金光色的,端坐在莲华台上。慢慢的、慢慢地你的心
眼得开,了了分明,心中的想像慢慢的越来越清楚,在心中了了分明的显现出来。
  这地方是先观正报再观依报,所以佛像观好之后,并观极乐世界有七宝地、七宝莲池
、宝树楼阁,各式各样的宝幔覆蓋在宝树上,宝树上面还有珍珠罗网满虚空中,将阿弥陀
佛的国土庄严,都观想得很清楚,就好像看自己的手掌那么清楚。
  我们看本经,佛陀解释极乐世界,是先解释依报再解释正报,是由粗渐次到细这样的
次第,但是当正报依报合在一起的时候,是先观正报然后再观依报,因为正报是主导者,
你往生极乐世界是为了什么?因为有佛啊!
  比如我们观想美国,美国的道路比较宽这是事实,停车也方便,它的树也特别的漂亮
,依报环境真的是很开阔,但更重要是美国人怎么样?他的人心怎么样?正报才是最重要啊
。我们今天往生极乐世界,不是为了环境而去的,是想要见佛闻法,所以当你把依正二报
合在一起观的时候,那你要以正报为主,先观正报庄严,然后再把依报环境配进去,佛陀
是这个意思。
  成三身观─见此事已,复当更作一大莲华,在佛左边,如前莲华等无有异;复作一大
莲华,在佛右边。想一观世音菩萨像,坐左华座,亦作金色,如前无异;想一大势至菩萨
像,坐右华座。
  成多身观─此想成时,佛菩萨像皆放光明,其光金色,照诸宝树;一一树下,亦有三
莲华,诸莲华上,各有一佛二菩萨像,遍满彼国。
  由于正报的庄严很难观,因为正报比较精致微妙,所以佛陀教我们先找一个相状,先
把一尊佛像观起来,然后,旁边有很多宝树、楼阁、池水的庄严。上面观想成就之后,再
观想佛的左边有一个很大的莲华座,莲华之庄严和前面第七观一样;再观想右边也有一个
很庄严的大莲华座,先观莲华座,然后再观左边莲华座上面,坐一尊观世音菩萨,当然观
世音菩萨比阿弥陀佛稍微低一点,也是金色的。然后再观想一尊大势至菩萨,坐在右边的
莲华座。是先把佛观出来,再把菩萨配上去。
  此想成时,佛菩萨像皆放光明。我们前面在观佛菩萨像,是属于静态的,先观一尊、
然后再观西方三圣。这时候就由静态变动态了,观想佛菩萨身上都放金光。所放的光明,
遍照宝树,每一棵宝树又产生三朵莲华,莲华上面各有一尊佛二尊菩萨,这种景象,遍满
彼国。也就是:观想极乐世界有很多宝树,无量无边的西方三圣就在宝树下出现。
  通常我们供养佛像,不是供养一尊,就是供养三尊,没有人供养二尊的。如果你供养
二尊佛像,那就不知道哪一尊是本尊。也没有人供养四尊佛,如果是四尊的话,就有一尊
在前面──千手观音。就是说你的佛堂跟你的功课一定有关系──你修什么法门,你就供
养什么佛像。不过,以前我们佛学院的老师,我的恩师上性下梵长老,他著作了很多净土
经论,他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观念说:修净土的人,不能忘本啊!他看到很多在家居士只有
供西方三圣,他觉得这个作法是不对的。他说:净土宗当然是以阿弥陀佛为本尊嘛,是吧
!但是你为什么知道净土法门呢?你怎么知道的呢?是释迦牟尼佛介绍的。所以身为释迦牟
尼佛的弟子,一定跟释迦牟尼佛有缘,即便是末法,末法也是法。我们是在释迦牟尼佛的
法下,受三皈依、受他的教化,所以一定要供一尊本师在前面,身为一个佛弟子就是不能
忘本啊!
  
这个地方讲到佛像,我们就要注意了:因为佛像就代表我们的心态,藉相修心嘛。一
般来说是供奉三尊,智者大师说:这表示远离二边、顺入中道;远离空、有二边,顺入中
道。所以大乘佛法供一尊,代表一心真如,三尊代表空、假、中三观,都有表法的意思。
  
【65】十六观之八——佛菩萨像观(四)
 
 观成之相─此想成时,行者当闻水流光明,及诸宝树、凫雁鸳鸯,皆说妙法;出定入
定,恒闻妙法。
 
 辨观邪正─行者所闻,出定之时,忆持不舍,令与修多罗合。若不合者,名为妄想;
若与合者,名为粗想见极乐世界。
  
此想成时,这个想是指前面说的:一尊佛二尊菩萨,还有配合依报的庄严,都观想成
功了──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透过这个想像,我们这一念心跟阿弥陀
佛冥冥之中,就能感应道交,行者便能听闻到极乐世界七宝池的水流法音、以及光明法音
,或者是宝树微风吹动也会说法,或者是凫雁鸳鸯,凫雁凫是水鸭,雁子是候鸟、鸳鸯也
是水鸟,这些鸟类也都能够演说妙法。
  
极乐世界是有情、无情同宣妙法;有情是指鸟类,有明了性的;无情是指流水、宝树也
都可以说法。这个时候,行者出定入定,恒闻妙法。
  我们观想极乐世界的依报,顶多是消业障,想要往生到净土,那是来生才能生诸佛国
,所以依报庄严的感应,是偏重在破恶、消业障。但是一旦进入正报,就不是来生见佛,
而是今生见佛──见佛闻法。所以观依报跟正报都可以消业障,但是你观依报没办法见佛
,来生才能见佛;你观正报不一样,今生就可以见佛闻法。所以,行者所闻得的佛法──
出定之时,恒忆持不忘,即便出了定,都可以想像得到,不像作梦,作梦那心是暗钝的,
你从梦中出来就忘得一干二净,但是你入定所听闻的佛法,出定之后仍然忆持不舍,最重
要是要和修多罗(翻为:经典)契合。
  如果我们在观想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时候,看到佛菩萨现前,我们
不知道这到底是魔王显现的、还是佛菩萨显现的,怎么办呢?《楞严经》上说,虽然我们
没有能力判断:是魔所现的三十二相?还是佛的三十二相?我们没有能力去判断,我们可以
去印证他所说的法对不对,只要这个法违背了圣道的根本思想,所谓的──出离心、菩提
心、空正见。比方说他对你说:世间的五欲快乐是永恒常住的,它就是涅盘,你不用再去
找涅盘。这就错啦!佛陀说世间五欲是杂染相、是无常败坏相,所以你所听闻的佛法,必
须跟修多罗的经典相符合,假设与经不合,那表示你招感了魔境,堕入一种颠倒妄想。假
设合者,那你就是如实见到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了。
  关于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这个魔境的判断,我们再说明一下:降魔是每一个修行人
必经的过程。如果你一生都没有魔境,表示你没有真正用功,因为当你开始回光返照─真
妄交攻的时候,一定会有一些事情出现,这是修行人必经的过程。那么判定魔境有二个方
法:
  第一个以教印心:就是这个人告诉你的讯息、观念,跟佛陀说的修多罗、法义上有没
有相合?这是第一个方法。
  第二个以心印心:这是直接用心来印心。因为有时候只有现相没说法。就像《小止观
》说的:当我们在修莲华观时,突然有一个东西坐在莲华上面,放大光明,那这个景象,
到底是佛给我们的加持、鼓励,还是魔王来干扰的呢?他没有说话,怎么办呢?就以心印心

  智者大师说:你用你的心去感受这个相状,如果这个相状出现之后,你开始感到躁动
不安、不想坐下去了,那这个就有问题。如果这个相状出现之后,你更加的安定、更加的
法喜、寂静,随顺于涅盘,那这个相状就是真实的。就是:这个相状是随顺于无明的躁动
相、还是随顺于涅盘的寂静相?这个我们可以直接的以心印心,这是另一个判定方法。
  结示观名─是为像想,名第八观。
  修观现益─作是观者,除无量亿劫生死之罪,于现身中得念佛三昧。
  这是正报的第一观,所谓的第八观─佛菩萨像观。它除了跟依报庄严观有相同的效果
,能够灭除我们重大的五逆十恶、谤法的种种生死重罪,更重要的是:它有不共于依报观
的功德,能够现生得念佛三昧──今生即能见佛闻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这是正报观不
共于依报观的地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