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到底是先修小乘再学大乘?还是先学大乘再学小乘?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导读 (第8 卷/共20 卷)编辑/出版:净愿兰若 / 释心贤
天台智者大师讲到我们修行的次第,有讲到通、别两种:有些修行方法是可以融通的
,比方说到底是先修小乘再学大乘?还是先学大乘再学小乘?这就很难讲了。有些人必须先
修小乘,然后才能够修大乘,回小向大;有些人是先把大乘的思想弄清楚,再运用小乘的
各种方法,来加以对治。这个就是良由众生根性不一,致使如来巧说不同。
所以佛陀讲到很多自力的修行法门,答案都是不确定的。
对这个人这样讲、对那个人那样讲,这叫应机说法。
换言之,在自力的圣道法门当中,佛陀会用比较融通的方法和角度来宣说。怎么样呢
?经常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但是属于他力门——本尊相应的法门,如何跟本尊感应道交,规矩就很多了,佛陀是
用别,一种次第的教授。
在密宗和净土宗的观想当中,它的次第不能有任何差错,因为这些都是属于事相修法
──托彼依正,显我心性。我们是假藉阿弥陀佛的依正庄严,来开显我内心的善根、灭除
我的重罪,这种次第就很清楚了。
蕅益大师说,这种属于他力门摄受的,一定是欲知山上路须问过来人,这个过来人只
有一个──就是佛陀,没有人有资格宣说。
所以我们研究本经,对于观想次第就要很清楚了,跟你研究楞严经、其他的教理,那
你可以把前后混著修都没关系。但是讲到本尊相应法,就要第一、二、三渐次修观!
就像本经的修观次第,就很清楚了,最后,作是观者,名为正观,如果你不是如此观
者叫邪观,就把这样的次第,特别强调出来。
【46】十六观之四——树观(一)
接看第四树观。
这个依报的观法,它是越观越复杂,由粗到细。
前面落日观,取它的光明相,是最容易观的。然后再观大地,取琉璃地的清净,大地
能够离一切相,表显菩萨的愿力是没有杂染的。光明表示智慧,大地表示悲愿,那么树观
就讲到庄严了。
菩萨的功德、菩萨的波罗蜜就是:光明相、清净相、庄严相。
讲到这个庄严相,树观就将这一主题表达无遗,对于极乐世界互含互摄的功德庄严,
有很详细的描绘。
结前启后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地想成已,次观宝树。
佛陀告诉阿难及韦提希,地观想成就之后,接下来观什么呢?观宝树。由此可知,佛
陀所教的观法,是由粗到细,由粗的光明、清净,进入到微细的庄严,是一步一步的往下
观。
观相之法
观宝树者,一一观之,作七重行树想,一一树高八千由旬,其诸宝树,七宝华叶,无
不具足。
观宝树者,一一观之。跟前面的道理一样,有次第的。这个地方的次第,是先观树的
树干、再观它的小枝、再观叶、再观枝干华果,是由粗到细观下去。怎么观呢?
首先,你要取一个单位,因为极乐世界的树很多,有很多树,不是一点点树,所以必
须用七重来作一个小单位,叫七重行树。
什么叫七重行树我们解释一下:
它是一重的宝树,中间有一重的道路;再一重的宝树,一重的道路,如是到七,叫七
重行树。当然极乐世界的树,不只七重而已。这地方先作七重行树,如果取太大的单位你
也观不来,所以一般是以七为一个极限,先取七重当一个小片段,观想成功之后,再把放
大,观想它遍满极乐世界。以七重行数为一个小单位,那每一棵宝树,要观想多高呢?八
千由旬。这个由旬有小、中、大,最小的是四十华里,中的是六十华里,大的八十华里,
我们姑且用最小的是四十华里,四十华里就有八千由旬,三十二万华里,极乐世界一片叶
片,就比台湾还大,都是很广大的境界。其诸宝树,七宝华叶,无不具足。极乐世界的宝
树,都是七宝所成的华、七宝所成的叶,无不具足。
前面已经说过,极乐世界的七宝,不是娑婆世界的七宝,因为极乐世界的那些宝,娑
婆世界没有,只能用我们所知道的东西去作譬喻,所以引用七宝来作譬喻。这是讲到观相
,必须要有次第、先观树干、再观枝叶华果,慢慢的观进去,无不具足。再看它华叶的相
貌:
色光映饰,一一华叶,作异宝色,琉璃色中,出金色光,玻璃色中,出红色光,玛瑙
色中,出砗磲光,砗磲色中,出绿真珠光,珊瑚,琥珀,一切众宝,以为映饰,一一华叶
,作异宝色。
那么极乐世界的树叶和华朵,有不同的光和不同的颜色,以下讲出譬喻:在青色的琉
璃当中,出金色的光明;在绀青的玻璃当中,出红色的光明;在红色的玛瑙色当中出砗磲,
砗磲是白色的光明;在白色的砗磲当中,出绿色的真珠的光明;乃至珊瑚、琥珀等一切众宝
,它的颜色光明,是互相参杂、互相照耀、互相装饰的。极乐世界的的五尘,前面说过是
互含互摄的,为什么呢?你看诸天的宝物,诸天的宝物是单一的,光明就是光明、颜色就
是颜色,因为诸天的光明也是业感缘起。
所以一般慈善家在行善业时,首先没有我空、法空的正见,也就是没有空正见。其次
,没有菩萨的愿力。所以他造善事,叫做一时兴起;他到菜市场看到一个众生很可怜,突
然生起恻隐之心,就把它买下来放生,他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一时的恻隐之心。所以慈
善家做善业,缺乏持续的动力,因为他没有贯穿善业的愿力,没有这种贯穿性。一般的慈
善家,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没有说吾道一以贯之。
菩萨修学善业就不是这样,菩萨修学善业具有空正见、又有菩提心,所以菩萨的善业
叫做波罗蜜啊!诸位要知道:人天乘没有波罗蜜,二乘也没有波罗蜜,只有菩萨去行布施
、去持戒,后面加一个波罗蜜,因为他有道啊!吾道一以贯之!菩萨的所有善业,一定是跟
般若智慧相应,也一定跟他的菩萨本愿相应,他的菩提本愿如大地一样坚定,大地能摄持
所有的树木华草,所以得果报时,他的功德就不可思议啊!
《摄大乘论》上说:菩萨行布施时,他是依止菩提心、空正见,也就是说他布施的心
态,具足了持戒的心、忍辱的心、精进的心、禅定的心、智慧的心,六度都具足了。他布
施时不是只有施舍的心,还包含了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他因地的善行是互含互摄,
得果报时,当然也是不可思议,互含互摄,叫做法界缘起,这跟世间以及诸天的业感缘起
,是不一样的!
其实,这三段都只是一种纲要的总说,真实的宝树观,下一段就解释得很详细,它的
庄严相是怎么回事?它有什么样的功能呢?
【47】十六观之四——树观(二)
看经文:
华树庄严
妙真珠网,弥覆树上,一一树上,有七重网,一一网间,有五百亿妙华宫殿,如梵王
宫,诸天童子,自然在中,一一童子,五百亿释迦毗楞伽摩尼以为璎珞,其摩尼光照百由
旬,犹如和合百亿日月,不可具名,众宝间错,色中上者。
宝树的庄严,分四段来观察:首先观宝树上的宫殿,再观宫殿居住的环境。妙真珠网
,弥覆树上。一一树上,有七重网,一一网间,有五百亿妙华宫殿,如梵王宫。
这个宝树当中,有很多真珠所串的真珠网,弥覆,满满的覆蓋在七重树上。就是树上
有很多的真珠网,在每一棵的宝树上,都有七重的宝网,这个七重的宝网就好像是七重的
宝塔,它是一重网、一重网、一重网,有七重,就像宝塔的高度一样,越来越高,有七重
的真珠网。
这七重的真珠网是做什么的呢?每一个网当中,有五百亿个微妙的香华所成的宫殿,
这宫殿就像大梵天王所住的宫殿一样庄严。极乐世界的诸天童子,自然在中。童子,是譬
喻相貌庄严的天人,这些天人,是住在树上的真珠网当中的宫殿。
一一童子,五百亿释迦毗楞伽摩尼以为璎珞,其摩尼光照百由旬,犹如和合百亿日月
,不可具名,众宝间错,色中上者。诸天童子的身上都有五百亿释迦毗楞伽摩尼。释迦毗
楞伽翻成中文叫能胜,摩尼叫如意,即如意宝珠。他们就将这些如意宝珠配挂在身上,来
做装饰。这种如意宝珠,它放的光明能照耀百由旬,就好像和合一百亿个日月那样的光明
,没有办法形容的光明。树上的众宝,也是互相的间隔、交错,它的颜色也是最为殊胜的
。这是讲到极乐世界的宝树,有七重的真珠网,而每一个真珠网,都有妙华宫殿,诸天童
子就住在宫殿当中。
再看它的华:
此诸宝树,行行相当,叶叶相次,于众叶间,生诸妙华,华上自然有七宝果。
这七宝树是行行相当,宝树的排列,每一排列有一定的次序。树叶跟树叶之间的间隔
,也都很有次序。在这众叶当中,有种种的华、开种种微妙的香华,华上自然有七宝果,
七宝庄严的果实,所以极乐世界的华果是同时的。我们娑婆世界是先开华,等华谢了之后
,果实才出现。极乐世界是生诸妙华,华上自然有七宝果。这是比喻菩萨修因、证果是同
时的,因为他是称性起修──因地的心性就有果地的功德,所以是因果同时。
这是讲到华,以下再讲到果。
一一树叶,纵广正等二十五由旬,其叶千色,有百种画,如天璎珞,有众妙华,作阎
浮檀金色,如旋火轮,宛转叶间,涌生诸果,如帝释瓶。
每一片树叶,它的纵就是竖,广就是横,横竖有多大呢?二十五由旬,大概是一千华
里左右,它一片树叶比台湾还大。树叶有千种颜色,有百种的画。所谓树叶上的画是指什
么呢?就是树叶上有叶脉,它的脉络就好像是一幅很精美的画一样,很像画一样。
如天璎珞,就像天人所挂的璎珞,很有次序也非常庄严的样子。而这当中有很多的妙
华,它是什么颜色呢?它是紫金磨色,就像是光明的火轮,在树叶之间旋转。极乐世界的
树叶,它的光明是流动的,前面讲到的光明是静态的,琉璃色当中有金色的光明、玻璃色
当中有红色的光明,是静态的光。这地方树叶上的华,会释放出光明,这个光明是移动的
,就像旋转的火轮,在树叶华之间旋转。后文讲到池水,极乐世界的功德水,也是流动的
,所以它的庄严有静态的庄严和动态的庄严。
涌生诸果,如帝释瓶。极乐世界华的上面有种种果实,这果实有什么功能呢?就像帝
释的宝瓶。帝释有一种宝瓶,能够所求如愿,极乐世界的这个果,也是可以让我们所求如
愿,如帝释瓶。帝释是指释提桓因,他有无量的上品善业,所以招感一个宝瓶,能生出你
想要的东西来。极乐世界的华,能涌出种种果实,如帝释的宝瓶。
再看这个水果有什么作用呢?
有大光明,化成幢幡无量宝盖;是宝盖中,映现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事,十方佛国,
亦于中现。
极乐世界的这些果,它是放大光明,在光明当中,能够变化成很多的幢幡,乃至无量
的宝盖;在宝盖当中,能够现出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诸佛,弘法利生的事业。十方诸佛在哪
一个地方行布施波罗蜜、弘法波罗蜜、各式各样的波罗蜜,种种的佛事,我们都可以在宝
盖当中看到,乃至十方诸佛的国土庄严,也都于中显现出来。
我们说明这段文的意思:极乐世界的这些果实,能出现十方诸佛的国土,这是什么意
思呢?有人问蕅益大师说,十方世界这么多佛土,为什么偏赞西方净土?在中国的佛教传承
里面,几乎讲到净土,绝大部分都是讲西方净土,少部分讲弥勒净土,只有少部份。那么
为什么十方诸佛的净土,要偏赞西方净土呢?乃至在《阿弥陀经》当中,释迦牟尼佛赞叹
极乐净土之后,六方诸佛即出广长舌相,异口同声赞美阿弥陀佛净土的庄严?
这当中有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蕅益大师说的──因为往生西方就等同生十方!
表面上,我们很狭隘的锁定一个目标──往生西方净土,把求生西方当作生命的唯一
目标。但事实上,当我往生西方净土之后,我等同往生十方国土。这地方的其中一个理由
,就是说,为什么生西方就是生十方净土呢?因为你到了极乐世界,你可以受用十方诸佛
说法的情况,你可以同时看到药师佛说法、看到普光佛、普明佛说法,这是十方世界所没
有的特色!
所以蕅益大师说:极乐世界的规划,对我们凡夫众生特别有很大的帮助!他说:十方
凡圣同居土,没有这样的规划。你到了极乐世界,你在凡圣同居土所受用的,几乎是等同
实报庄严土的功德,这在其他净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十方的佛土,它的四土清楚分明
,你有什么功德,你就到哪里去;你是带业往生的凡夫,就到凡圣同居土去;你是法身菩萨
,就到实报庄严土去。凡圣同居土绝对不可能说在一个果实当中,看到十方世界诸佛的显
现,不可能的事!这是什么境界啊!这是一为无量,无量为一的法界缘起啊!除非是初地以
上菩萨,否则不可能有这种功德相。
但是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就有这种情况,不可思议啊!如果我们比较各佛土的实报
庄严土,那就没有好坏之分。药师佛的实报庄严土,和极乐世界的实报庄严土,都是法界
缘起。但是比较两者的凡圣同居土,一个带业往生的凡夫,能够去受用凡圣同居土,那我
们真的要说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极乐世界是最为殊胜的!就著凡夫来说,阿弥陀佛的
四十八愿,偏重在救护生死凡夫,阿弥陀佛对我们生死凡夫帮助最大,所以才说十方三世
佛,阿弥陀第一!这句话,对我们生死凡夫来说,的确是这样。因为他的四土是互含互摄
,横具四土啊!一个凡圣同居土的众生,能够受用实报庄严土的功德,从这个地方可以看
得出来──
宝盖当中,映现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事,十方佛国,亦于中现。这是实报庄严土的境
界!
看最后的总结:
观成之相
见此树已,亦当次第一一观之,观见树茎,枝叶,华果,皆令分明。
总结观名
是为树想,名第四观。
这地方讲到功德相状,就是说我们在观树时,也应该次第观之,凡是观极乐世界的庄
严,一定是有次第的,怎么观呢?先观它的树干,再看它的细的枝叶,最后是华果,然后
再观成七重行树,再慢慢的扩大到整个的极乐世界。总之,你必须要依照经文,次第观之
,而且是了了分明,不能有任何的模糊或含糊笼统,是为树想,名第四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