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明成唯识论白话讲记 第二章论文一~八

楼主: stockeye (stockeye)   2021-08-17 23:05:41
http://book.bfnn.org/books3/2088.htm#a02
第二章 释难破执.破实我
论文一:若唯有识,云何世间,及诸圣教,说有我法。
讲解:这是假藉问难的因缘,以引起颂端的话。唯识的主旨,在于说明心识之外,没有实
我,也没有实法,这称做“唯识无境”。但是外人不以为然,他们以为这世界上明明有圆
颅方趾的“我相”,和芸芸众生;也明明有山河大地,房舍器物的“法相”,何以说“唯
识无境”,没有我、法呢?于是世亲菩萨,假借外人质疑之词,说明万法唯识的道理。外
人质问曰:“如果照你们唯识家所说,万法唯识,识外无境,为什么世人皆说有我有法呢
?纵然世人迷昧,说的不对,可是你们圣教中不是也说预流、一来等的我,和四谛、五蕴
等的法吗?”
外人这一问,问的非常尖锐。如果说有我相法相,唯识义就不能成立;如果说万法唯识,
就不该说我相法相。准此以论,唯识家的言论犯了两种相违的过失:一者,世人皆说有我
有法,你们唯识家说无我无法,就犯了“世间相违过”;二者,你们唯识家说万法唯识,
而圣教中又说我相法相,就犯了“圣教相违过”。
唯识家怎么回答呢,我们看下面的颂文。
论文二:颂曰: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彼依识所变。此能变唯三,谓异熟思量,及了
别境识。论曰:世间、圣教说有我法,但由假立,非实有性。我谓主宰;法谓轨持。
讲解:针对外人的质问,唯识家作下面的回答:不错,世间凡夫以及圣教,确都说过有我
有法。但他们所说的我、法都不过是假名施设安立的名相,并没有实在的体性。于此,我
们把“我”和“法”做一解释。什么叫做我呢?我,梵名Atman,音译阿特曼,原意为“
呼吸”,引伸为生命,自己、自我、自性等。这是印度婆罗门教、自四吠陀时代即使用的
名词。我有四义,一者恒常存在(常);二者独一个体——不是集合体(一);三者中心
之所有主(主);四者支配一切(宰),所以称我者,有常、一、主宰之义。梵书时代,
婆罗门教以“梵”为宇宙最高原理,以我为为个人生命原理,故有“梵我一如”之说,此
即佛教经典中所破的“神我”。本来,“我”只是五蕴因缘和合的集合体,不是常、一、
主宰的实体,故称假我。
至于“法”呢?法者“轨持”之义,轨者“轨生物解”,持者“任持自性”。本论中有谓
:“法谓轨持,轨者轨范、可生物解;持谓任持,不舍自相。”简单的说,我人的见、闻
、觉、知作用,对于任何一事一物,都会于那事物上起一种见解,即是轨生物解;世间任
何事物,皆有它特别的体性,我们对于它所起的见解,无论是对是错,而它本身的体性,
任运摄持,而不失不变,即是任持自性。简单的说,“法”所表示的事物有其一定的规范
,法也就是宇宙万有。以上是对第一句颂文的诠释。
论文三:彼二俱有种种相转。我种种相谓有情、命者等;预流、一来等。法种种相,谓实
、德业等;蕴处界等。转谓随缘施设有异。
讲解:这是对第二句颂文的诠释。以上二种我、法,有千差万别种种不同的名相转起。我
的种种名相,大别有二:一者为有情、命者等。我具色、心二法,起心动念,受爱着贪染
,这叫做有情;色、心相续,生死无间,这叫做命者。等者,是说此外还有其它很多关于
“我”的名相,如:士夫、作者、知者……不胜枚举,这是世间所说的种种我相。二者圣
教说的种种我相,如预流、一来等,预流,是断三界见惑预入圣人之流的初果圣者。一来
,是尚须来欲界受一次生,方断三界思惑的二果圣者。等者,是说此外还有三果、四果、
缘觉等。
法的种种名相,也大别有二:一者世间的种种法相,如婆罗门教六派哲学中,胜论派的实
、德、业等。万有的本体称之为实。显体之相称之为德,体所起的作用称之谓业。这是胜
论六句义的前三句(注:胜论六句义,是胜论学者观察世界各种“存在”,纳之入六个范
畴中。这六个范畴即是实、德、业、同、异、和合);此外还有数论派的二十五谛,以下
用一等字包括。这是世间所说的种种法相。二者圣教所说的种种法相,如蕴、处、界等,
蕴者是色、受、想、行识的五蕴,处者是六根和六尘的十二处。界者是十二处再加六识成
为十八界。这不过是圣教所说的世间法;此外还有出世间法如四圣谛、十二因缘、六度等
,这在本节论文的等字中也包括了。
何以世间、圣教会有我、法的种种相转呢?都为随着各自的因缘差别,所以安立的名相也
就有种种差别了。不过世间的差别是随着遍计的因缘;圣教所说是随着方便的因缘。因为
因缘不同,所安立的我、法自然有异,这就叫做“转”。所以论文中说:“转谓随缘施设
有异”。
论文四:如是诸相,若由假说,依何得成?彼相皆依识所转变而假施设。识谓了别。此中
识言,亦摄心所,定相应故。变谓识体,转似二分。相见俱依自证起故。依斯二分,施设
我法,彼二离此,无所依故。
讲解:这是外人对第三句解释的质问和唯识家的回答。外人问曰:如果照你们唯识家所说
:一切我、法,或是用妄情执著而假说,或是由方便施设而假说。那么,假必依真方得成
立,既无二真作为凭借:二假依据什么而成立呢?
唯识家答曰:这些世间和圣教所说的我相和法相,虽然不是依真而假说,但都是依于内识
的转变而施设,而假立的名言相。什么叫做识呢?识者了别,了是了解,别是分别。如朦
胧中睁眼见墙上挂钟,这叫做“了”;细看几点几分,这就是“别”。不过,说到识并不
是单指八识心王,还包括著五十一个相应心所。因为心王是心所之王:心所是心王之所:
王为主,所为从。既称为王,必有臣属辅佐,这臣属就是心所。
论文中称:“彼相皆依识所转变而假施设”。识如何转变呢?就是在识的自体上,转起似
有实无的相、见二分。这相、见二分,好像蜗牛头上的两支触角,此触角依于蜗牛的头而
生起。识体上转起见、相二分,此二分是依识体而生起,离开识体即无相、见二分。依此
二分施设我、法。依能见的一分作用,施设我相;依所见的一分境界,施设法相。这我、
法二相,离开了见、相二分就无所依附了。
论文五:或复内识转似外境。我、法分别熏习力故,诸识生时变似我、法。此我、法相虽
在内识,而由分别似外境现。诸有情类无始时来,缘此执为实我实法。如患梦者,患梦力
故;心似种种外境相现。缘此执为实有外境。
讲解:另有论师解释转似二字,显示我、法非实之理。一者我、法诸相,本来不是外境,
而是内识的见、相二分,转变为似是而非的外境。二者由于过去世对我、法分别的熏习之
力,潜藏在八识田中成为今世生起现行的种子,所以才由内识的自证分,变起见、相二分
的似我、法相。三者内识所变现的似我、法相,虽然不是外境,然而分别起来,就好像显
现在心外的境界一样;一切众生,从无始时来,就因此执著为实我实法了。四者,就好像
患眼病的人、和在睡梦中的人似的,本来没有外境,由于眼花缭乱,睡梦颠倒之故,才由
内心现出似是实有的种种境相,就执此为实有的外境。
论文六:愚夫所计实我实法,都无所有,但随妄情而施设故,故说之为假。内识所变似我
似法,虽有而非实我法性,然似彼现,故说为假。
讲解:愚夫二字,指的是凡夫、外道、二乘等,他们不了解我、法非实,而计执于实我实
法,这些实我实法,其实都是无所有的,只是随着他们的虚妄情执,施设为有主宰的我,
有作用的法而已。因为这些全是计较执著,所以说它是假。而圣教所说,由内识所变现的
似我似法,虽有依它缘起的似我法体,却没有实我法性。然此似我似法,因为是内识所变
现,所以也得说它是假。
论文七:外境随情而施设,非有如识;内识必依因缘生故,非无如境。由此便遮增、减二
执。境依内识而假立故,唯世俗有;识是假境所依事故,亦胜义有。
讲解:外境是随着世间妄情而施设,并非实有,岂如识之有体。依它起的内识,则必定依
于种子因缘而生,体是实有,并非和遍计所执的外境一样。由于此内识非无:外境非有之
故,便遮除了心外有境的增添执著:以及心境俱无的减损执著。因为外境是依托内识而安
立的假我假法之相,只有世间俗流才执以为有。而内识是假我法相的外境所依托,所以不
但世俗认为是有,就是超过世俗的胜义,也认为是有。但也不可误会假境所依的识,就是
胜义谛。当知“亦胜义有”的亦胜义,仅少胜于俗谛之俗,并非真胜义谛。真胜义中离言
绝思,空尚不可说,何况说有。
论文八:云何应知实无外境,唯有内识似外境生?实我实法不可得故。如何实我不可得耶
?诸所执我略有三种:一者执我体常周遍,量同虚空,随处造业受苦乐故。二者执我其体
虽常,而量不定,随身大小有卷舒故。三者执我体常至细,如一极微,潜转身中作事业故

讲解:一般外道小乘,对唯识无境之理不能了解,问曰:我、法是实,有目共睹,为什么
说唯有内识、而由内识变现为好似的外境?论主答曰:因为真实的我和法,推究起来是不
可得的。外道小乘(注:小乘包括犊子部、正量部、和经量部等)再问:为什么说实我实
法不可得呢?论主回答说:这要从外道和小乘两方面说起:外道所执之我,类别不过三种
,第一种是数论外道等所执的大我,他们认为“我”的体性恒常不断,我相的范围量同虚
空,我用的功能是可造善、恶诸业,受苦、乐果报。第二种耆那教的不定之我,他们认为
“我”虽是永恒,而我的身量却大小不一定,随着身量大小而舒展或卷缩。第三种是兽主
外道等所执的小我,他们认为“我”是永恒的,而我的身量像一个极微那样小,因此“我
”能够潜伏在众生身中,作种种造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