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明成唯识论白话讲记 第一章

楼主: stockeye (stockeye)   2021-08-16 22:04:14
简明成唯识论白话讲记 第一章
http://book.bfnn.org/books3/2088.htm
简明成唯识论白话讲记
第一篇 释归敬颂.释难破执.标宗归识.彰能变体
(归敬颂,颂文第一颂至第二颂的上半颂)
第一章 归敬颂与造释愿由
论文一:稽首唯识性,满分清净者,我今释彼说,利乐诸有情。
讲解:印度古人造论,是先作本颂,总括全书要义,然后依颂作释,名曰长行,长行是论
著的正文。而《唯识三十颂》一书,是世亲菩萨晚年之作,完成了颂文之后,长行未作而
已示寂。当时瑜伽行学派的理论,已成为大乘佛教的主流,许多论师都研究唯识三十颂,
为三十颂作释论(长行),作者为述发愿造释之意,故先作颂以致敬。
所以本释论的颂文,即:“稽首唯识性,满分清净者,我今释彼说,利乐诸有情。”,此
颂并不是世亲菩萨所造,这是后来护法等诸大论师,于解释三十颂时所加的。这四句二十
个字的颂文是什么意思呢?它的意思是说:向万法唯识的法性致敬,向圆满清净的佛陀致
敬,也向多分清净的菩萨致敬。我现在解释世亲菩萨的《唯识三十颂》,是为了给有情众
生带来利益和安乐。
论文二:今造此论,为于二空有迷谬者生正解故;生解为断二重障故。由我、法二障俱生
,若证二空,彼障随断。断障为得二胜果故。由断续生烦恼障故,证真解脱;由断碍解所
知障故,故得大菩提。
讲解:前面颂文中说:“我今释彼说,利乐诸有情”。意思是我解释《唯识三十颂》的目
的,是为了给有情众生带来利益和安乐。何以故呢?这要分做三层来说,一者是为那些对
我、法二空迷惑不解的人,使它们对于二空生起正确的理解。如果理解得二空的道理,就
能断除去烦恼障和所知障。果能断得二障,证得二空,就能得到大涅槃和大菩提两种殊胜
的果报——断除了使众生生死相续的烦恼障,便能证得真解脱——就是大涅槃;断除了障
碍对事物正确理解的所知障,便能证得大菩提。以上是第一层造论的理由。(注:一、真
解脱:是摆脱一切系缚、烦恼的一种精神境界,即是涅槃。二、大菩提,菩提是梵文
Bodhi的音译,意译为觉。大菩提即佛果——无上正等正觉,此对小乘声闻、缘觉而言,
称大菩提。)
论文三:又为开示:谬执我法,迷唯识者;令达二空,于唯识理,如实知故。
讲解:其次是第二层造论的理由:开,是开导迷谬;示,是指示真理。于二空理不生正解
的外道、二乘,执著内而身心的我,外而万有的法,都是实在而有其自性。不知这完全是
自己识心之所变现,所谓:“识所缘,唯识所现”,这便是“谬执我法、迷唯识者”。现
在造此论,就是为给这些迷谬的人一个开示,教它们了达我法二空,于唯识的真理,如实
而知。
论文四:复有迷谬唯识理者,或执外境,如识非无;或执内识,如境非有;或执诸识,用
别体同;或执离心,无别心所。为遮此等种种异执,令于唯识深妙理中得如实解,故作斯
论。
讲解:这是第三层说明造论的理由:因为更有一些对唯识的道理,迷谬而不生正解的人,
他们的迷谬可分为四种:一者、或执外境,如识非无;这是小乘萨婆多部的迷执。他们执
著经上说有色、心二法,即认为心识以外的色等五尘境界,也同心识一样的非无。二者、
或执内识,如境非有;这是中观学者清辩论师等一派的谬执。他们依胜义谛,说内识也同
外面尘境似的非有。三者、或执诸识,用别体同;这是大乘性宗一类论师的谬执,他们认
为诸识虽各有功用,但本体却是同一阿赖耶识。四者、或执离心无别心所:这是小乘经部
觉天论师等的迷执。他们执著经上“士夫三界染净由心”之说,认为离开心王之外别无心
所。
以上四种,唯识家通统认为他们是唯识理的迷谬者。因为前二种的执著,与唯识家有识无
境的主张有异;第三种的执著,与唯识家诸识各有体用的主张有异;第四种的执著,与唯
识家离心王外别有心所的主张有异。现为遮断此种种异执,教他们于唯识的妙理如实了知
,故作此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