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识规矩颂(十七)
玅境长老 开示
1992年于台北万里灵泉寺
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
“性界受三恒转易”,这个第六意识他有的时候是善性,有的时候是恶性,有的时候无记
性。这个性,他虽然通于三性,而这个三性是“恒转易”,常是变化的。第六意识本身是
无记的,他同善心所在一起活动,他就是善性的;同恶心所在一起活动,那么就是恶性;
不同善恶心所活动,同这个触、作意、受、想、思,在一起活动,那么就是变成无记的了
。而这种善、恶、无记是随时变化的。
“恒转易”,常 是 转 变。“易”,也就是变化的意思,并不是说善心所就一直的是善
,不是,他转变。他前一刹那可能是善,第二刹那又可能是恶了;前一刹那是恶,后一刹
那可能又是善了。所以我们这个凡夫的心,就是善恶常常的变化的。说是那个人是恶人,
他是土匪,他有的时候也会有良心发现的时候,他也会有善心所;说是这个人真是一个有
道德的人,在社会上很有地位,为社会谋福利,很怎么怎么好,他只要是凡夫,他也有恶
心所,他随时也会变化的。
说“ 界 ”,界也是转易的,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的人,他若修四禅八定,他
也可能到色界天、无色界天上去啊!可是上界:色界、无色界天的人,他又不是永久的,
他也是无常的,他也会死亡的。寿命尽了,他又会跑到欲界来,也可能的,所以这个界也
是变化的。
这个“受”,苦、乐、忧、喜、舍,这些感觉。“性、界、受”这三个,这个受也是在变
化的,有的时候笑了、有的时候又会流泪了,不是固定的,都是无常变化的,是“恒转易
”。其中我昨天是讲过,这个苦受和乐受是前五识;忧、喜是第六意识,但是苦、乐也通
于第六意识,也有这种讲法。这个讲法什么讲呢?就是现在这个第六意识,他现在同前五
识在一起活动的时候,外面境界的冲击,有的时候苦、有的时候乐,所以第六意识也有这
种感觉的。这个忧、喜二种觉受,就是可以说是过去的、或者是未来的,这样子第六意识
就具足了五种受。这个受都是常常变化的。
根随信等总相连
“根随信等总相连”,这个“根”,就是根本烦恼,贪、瞋、痴、慢、疑、恶见,这根本
烦恼。“随”是随烦恼,小随、中随、大随,随烦恼。这个“信”,就是善心所的十一个
。这个“等”,就等于那个别境,遍行心所。是“总相连”,他们都是互相有连带关系,
也随着变化的,也随着这个“性、界、受”这么起变化的,也不是固定的。今天就讲到这
里。
文章来源(附音频):
https://fayun.org/public/index.html#!/fy/player/dharma/bashiguijusong/110/audio/0
==============================================================================
《八识规矩颂》
唐三藏法师玄奘造
前五识颂
性境现量通三性, 眼耳身三二地居,
徧行别境善十一, 中二大八贪嗔痴。
五识同依净色根, 九缘七八好相邻,
合三离二观尘世, 愚者难分识与根。
变相观空唯后得, 果中犹自不诠真,
圆明初发成无漏, 三类分身息苦轮。
第六识颂
三性三量通三境, 三界轮时易可知,
相应心所五十一, 善恶临时别配之。
性界受三恒转易, 根随信等总相连,
动身发语独为最, 引满能招业力牵。
发起初心欢喜地, 俱生犹自现缠眠,
远行地后纯无漏, 观察圆明照大千。
第七识颂
带质有覆通情本, 随缘执我量为非,
八大徧行别境慧, 贪痴我见慢相随。
恒审思量我相随, 有情日夜镇昏迷,
四惑八大相应起, 六转呼为染净依。
极喜初心平等性, 无功用行我恒摧,
如来现起他受用, 十地菩萨所被机。
第八识颂
性唯无覆五徧行, 界地随他业力生,
二乘不了因迷执, 由此能兴论主争。
浩浩三藏不可穷, 渊深七浪境为风,
受薰持种根身器, 去后来先作主公。
不动地前才舍藏, 金刚道后异熟空,
大圆无垢同时发, 普照十方尘刹中。
==============================================================================
心得:南无佛陀耶,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十方三世一切佛,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
般若波罗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