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玅境长老|如何往生阿弥陀佛国(一)

楼主: honyan (honyan)   2021-06-07 13:14:17
如何往生阿弥陀佛国(一)
玅境长老
1998年于台南普愿讲堂
我们佛教徒常常地有集会,或者是念佛,或者是坐禅,这件事非常地重要。我们相信了佛
法,我们也愿意学习佛法,也愿意精进地用功,这件事是什么事情呢?这件事是创造新生
命的开始。我们若不相信佛法,我们不学习佛法,我们不知道这件事!我们若是肯去阅读
经论,从经论上佛菩萨的开示中,我们才知道人生是苦,我们不满意这个苦恼的生命,我
们愿意遵循佛陀的教导,重新创造一个满意的生命。我们现在集会念佛也好,坐禅也好,
读经也好,拜佛也好,都是做这件事的。但是也有的人他不参加集会,他自己独在一处用
功,这也很好,也是非常值得赞叹的,但是参加大众的集会用功,在我们初开始用功的人
来说非常地需要。
用功这件事,不管你是念佛也好,你自己坐禅也好,大家在一起,它无形中有一种力量,
使令你不敢懈怠。若是你一个人单独住在一个地方用功,如果你是初发心的人,你可能有
的时候精进,有时候懈怠,因为不感觉到谁知道,你自己知道嘛,自己可以自由的。若在
大众里,你不可以随便的,它无形中有一种力量,使令你这个心就是要努力,要摄心不乱
的。所以照理说,就是已经在佛法里边修学程度高了的人,他自己用功可以,我们初开始
的人不可以,还是在大众里比较好。
我刚才这一段话的意思,也就是我现在想要讲的一个大意。我们用功修学佛法,是受到我
们对于佛法的认识的程度的影响,也就是学习了佛法以后,从佛法中得到的智慧,对于人
的生命的认识的程度的影响。如果你认识得很深刻,你用功也就会深刻一点。如果你认识
得不够程度,那就有的时候可能用功,有的时候就不用功了,就是这样子。
现在我们简单地说“苦”这件事,“人生是苦”这件事。苦恼,感觉到苦恼这件事,我们
如果是把心静下来,深入地思惟,就会发觉这里边的原因,为什么会苦。本来我们小孩子
可能不懂事,那么到学校读书,然后到社会做事,年纪渐渐大了、知识成熟了,应该明白
多少的,但是还不一定,也还不一定。我们从佛经上、佛陀的开示上,那就容易明白了。
佛在世的时候,对这个比丘,已经出了家,在寺庙里边随佛修学圣道的人,或者比丘、或
者比丘尼,佛对他开示。佛问他:“远远的这个树林里边,这个树被人砍掉了、偷走了,
你心里面有什么感觉?”“我心里没有感觉。那棵树离我很远的,也不是我的,他把那个
树砍走了、偷走了,我心里面没有什么事。”说是:“如果这个贼若来了,把你的衣服偷
走了,你日常托钵、用饭的这个钵偷走了,你心里怎么样?”说:“那我心里不舒服。”
“那么这两件事你想一想,为什么那个人偷走了多少树,你心里没有事;若偷走了你的衣
服、你日常用的钵,为什么心里会不舒服呢?”这个比丘不能回答。然后佛回答:“因为
你对这个衣服有执著,有爱着。你对于那个树,那个树是很远的山上的树,它也不是你的
;如果是你的树,也可能有问题。不是你的树,所以也没有事,你对它没有爱着心,所以
你心里面不感觉到苦。”佛这样开示这个比丘。
这件事开示得非常地深刻,虽然是日常生活的小事,但是这个意义非常深刻。我们用佛这
样的开示来反省我们自己,只要是你没得圣道,大家都是一样的,不管出家、不出家。我
们日常生活,比如说是到这个殡仪馆,我们看见一个大城市里面那个殡仪馆天天有人死掉
了,但是那个人我也不认识,我心里没什么。若是我的父亲、我的母亲、我的哥哥、我的
弟弟、我的姐姐、我的妹妹、我的亲爱的人若死,这可不行,这心里痛。道理是一样的,
就是你只要是有爱着的,那心里就痛。你若是一变动,不如你意就是痛苦。与你完全没有
关系,你心里面不执著的就没有这件事,心里没有痛苦。
我们学习了佛法,我们对于苦恼的事情,苦恼的生命,我们的生命,我们实在来想一想,
我们也不感觉满意。我们自己反省自己:我对于我的生命,我的这个身体满意不满意?每
一个人自己想一想。我感觉可能很少的人说“我对我的身体满意”,我看这样的人不多,
多数对自己都不满意。但是你不满意,你能弃舍它吗?不能弃舍的,你不能弃舍。那么从
这个地方看,既然对于自己的生命不满意,而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到的色声香味触法
,令你满意的地方也不多,也有的满意。比如说书法家,他天天练字,练到多久了以后,
哦!他那个字达到一个高水平了,他心里欢喜;这个字写得好,自己心里欢喜。画一张画
画得满意,心里欢喜。但是也有败笔的时候,也会这样子,这是说成功了的人。没成功的
人,自己看自己的字,一百个字一百个字都不及格,看书法家的字就是写得好。这是举这
么一个例子,日常生活的事情多数都是不满意的,我们一般人对于自己所遭遇到的事情,
多数是不满意。
我们看见的那个成功的人,他们所遭遇到的事情,他们也不会感觉完全满意的,也是苦。
所以人生是忧苦时多,安乐时少——我们这样的生命我们不满意。我们若不接触佛法的时
候,我们无可奈何,就是这样子就过去了。若是我们学习佛法,哦!佛陀说重新创造你的
生命,你创造一个满意的生命。我们得到这个消息心里快乐,“我有希望,我可以有更好
的生命!”这是佛陀的大慈悲、大智慧境界。
社会上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来了的时候,要自杀!“杀了以后,我若是死掉了以后就不苦
了,同这个苦就分离了。”其实不是那么回事情。这个苦,我们刚才说了,苦的原因是你
心里面执著你才苦的,你若想离苦,就是心里不执著才能不苦。所以阿罗汉翻到中国话,
翻个无著,阿罗汉他不苦,他不苦了,他就是不执著了。
我们很多人都读《金刚经》,《金刚经》上有一段,歌利王割截身体的时候,“我于尔时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若我在那个时候有我相、人相、寿者相,应生
瞋恨。我们用个白话来讲就是,因为你若不执著,这个人用刀割截你的身体,你不感觉痛
苦;你若是执著的时候,执著这个身体的时候,用针扎一下你都受不了。所以,著、无著
就是苦和不苦的关键,就在这里。我们读《金刚经》也好,读《大般若经》也好,读这《
宝积经》,读《华严经》,读《法华经》,其实里边的道理也是一样的,我们若想解脱一
切苦,就需要学习这个无著。你学习这个无著成功了,苦即不苦,在苦里面心里也不苦,
当然不在苦里面更是不苦。
但是我们想一想,我们今天中国的佛教是怎么个情形呢?我们中国佛教现在不是学习无著
的那个法门,我们是学的净土法门,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到阿弥陀佛国的时候,无有众
苦,但受诸乐,实在是那么回事。这个我们不要误会,到了阿弥陀佛国,因为阿弥陀佛的
那个世界是阿弥陀佛的愿行庄严,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清净大海众菩萨的愿行庄严
,明白一点说就是阿弥陀佛和诸上善人共同清净的业力创造的极乐世界。因为那个是清净
的功德的业力创造的,所以“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我们这个世界不是,我们这个世界
,每个人都愿意自由,我愿意贪就贪,我愿意瞋就瞋,我愿意杀就杀,愿意盗就盗,杀盗
淫妄,天天都是这样做,所以我们共同的业力创造的世界,那就非苦恼不可。
我们不学习这个无著的法门的时候,我们就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实在和学习无着法门
这句话,明白一点说,学习般若法门就是无著的法门。我们念阿弥陀佛和那个有点差别,
就是到阿弥陀佛国的时候,阿弥陀佛为我们说般若法门,也还是学习无着法门。
我们学那个《观无量寿佛经》,那个下品下生,他生到阿弥陀佛国去以后,十劫,这莲花
开了,观世音菩萨为他说诸法实相的法门来灭他的罪。所以从《观无量寿佛经》上看见两
件事:一个是带业往生这件事,因为你到了阿弥陀佛国,观世音菩萨为你说般若法门、实
相法门灭罪,足见就是罪带到阿弥陀佛国去了。带业往生,这是一件事。第二个,在阿弥
陀佛国的时候是要学习般若法门来灭罪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在这里学般若法门呢?要到
阿弥陀佛国去学般若法门?在这里学习般若法门难,学习般若法门不容易,学习般若法门
很难。到了阿弥陀佛国学习般若法门容易,因为我们对阿弥陀佛有信心,对观世音菩萨、
大势至菩萨都有信心,因为他们是过来人、是圣人,他们有广大的智慧、神通、道力能随
机说法,我们听起来顺耳,欢喜听。
另外一个原因,我们身体不同了。我们在这里这个四大假合的臭皮囊有很多的障碍,到了
阿弥陀佛国莲花化生的时候无障碍,那个身体清净。到阿弥陀佛国,还没有修行,已经有
五种神通了: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但是漏尽通不可以,漏尽通你
一定要修行才可以。这前五通,就是阿弥陀佛国那个人那个身体,当然是阿弥陀佛大慈悲
的愿力,加上你在娑婆世界的时候修这个信愿行,念阿弥陀佛,我们供养三宝,做种种功
德,到了阿弥陀佛国这个莲花化生酝酿出这个身体,和现在我们在娑婆世界的身体完全不
同了,那个身体是能顺于修道。我们现在这个身体不一定,有的时候头疼,有时候肚子疼
,你想要修行不能修行,要去看医生。你不看医生,你想静坐一会儿不可以,你想拜佛也
不可以,这个身体不是完全能听你招呼的。所以我们执著这个身体是我,有的时候“你是
我”,但是不行,不听你招呼,你不自在的。
我刚才说,你若不执著就没有苦;你若执著,这苦就从这里开始了,很简单。但是你想要
心里不执著,还是不行,不是那么容易的,不是那么容易办得到的。我们读这个《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就是这么意思,
“照见五蕴皆空”就是不执著了。“度一切苦厄”,这一切苦的境界都超过去了,这苦的
境界不能苦恼你,那是圣人的境界了。我们凡夫是办不到,非要执著不可。我们若是从这
一方面来看,我们不能学习这个无著的般若法门,我们如果不再念佛的话,就是没有希望
度一切苦厄了,就是没有希望了。
这件事,我们若是心平静下来观察这件事的话,那你应该想一想:这件事非常地平等,不
管是你是男人、你是女人,你是小孩、你是大人,你是有学问、你是没有学问,你有权力
、你是没有权力,你是一般的职员、你是董事长也好,都是一样的,你有执著,你就有苦
,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若是对于这个苦,我们想要解脱这个苦,我们想要得到一个不苦
恼的生命,释迦牟尼佛这样告诉我们了,我们若相信这件事,我们愿意这样做,那你就要
精进地或者是学禅也可以,或者是精进地念佛也可以。
念阿弥陀佛这件事,我们也可以提出这个问题:为什么念佛能够往生到阿弥陀佛国去呢?
其实说起来也是很简单。说起来很简单是怎么说呢?只要你能愿意往生,就能往生。
我在学校里读书的时候,有一天那个老师来,考试这一天,“你要多少分,我就给你多少
分;你要一百分,我给你一百分;你要六十分,我就给你六十分。”我当时心里想:我要
一百分,你就给我一百分?后来才明白,你要多少分就表示你答复那个卷子,你完全都答
覆得没有错误,那就表示你要一百分,是这么叫做要一百分。不是说不管你答复得好不好
,“我要一百分”,不是这个意思。
现在我们明白一点说,我们念阿弥陀佛的人都愿意往生阿弥陀佛国。我们可以问:怎么样
才能往生阿弥陀佛国呢?就是你愿意往生就能往生,也很简单。什么时候呢?就是临命终
的时候,你那个时候,《阿弥陀经》说得很清楚,心不颠倒。心不颠倒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我们不必讲得很高,就是我这个时候心里很明明了了的,我愿意往生阿弥陀佛国,我这
个时候心里还能做得主念阿弥陀佛;一方面念阿弥陀佛,一方面愿生阿弥陀佛国,就能往
生,就是这样子的。
若这样说,“那好,我不要念佛,我就临命终的时候念佛,我愿生就可以。”不可以!你
平常若不念,你到那时候念不来的,你念不来,因为临命终的时候,可能是有病痛,这个
痛苦恼你,使令你心里乱,佛念不来。你念不来,这是一个困难。第二个,临命终的时候
,你同你的财富要分开了,你心里欢喜吗?心里可能苦恼。和亲爱的人要离开了,心里面
还愿意念佛吗?所以多数的人要颠倒、糊涂了,不愿意念佛了。
所以我们说“你愿意往生就能往生”,到那个时候你不愿意,那时候你不愿意了。不要说
那个时候,就是生存的时候有一个因缘......我曾经问过一个女居士,我说:“你的女儿
学校毕业了,社会上做事,或者是认识一个男朋友要结婚了,离妳几千里以外要走了,妳
心里感觉怎么样?”说:“我心里感觉难过。”这个女居士她说:“哎呀!我同我亲爱的
女儿分开了,心里难过。”这还不是死亡要分开,只是生存的时候,她走了随时有可能回
来看看母亲,自己也可能去看看女儿。若在死亡的时候,可是不同的。
所以我们若是发心念阿弥陀佛,你若是愿意往生阿弥陀佛国去,你要预先想好这件事。你
要生存的时候常常地念佛,念阿弥陀佛的这个念力不断地栽培、不断地栽培,慢慢地有力
量了,念阿弥陀佛这个念力有力量了,其他的妄想不进来。要有力量!这是临命终的时候
心不颠倒的一个条件。
第二、还是很重要的,你在平常念佛的时候,你多少要读读佛经争取智慧,要看开一点。
你生存的时候要看开一点,等到临命终的时候心里不罣碍。临命终的时候,因为你平常看
开了,临命终的时候心里面也不颠倒、不糊涂。你平常念佛使令心里相续不间断清净地念
佛,养成了一个力量,临命终虽然有病,这个病不能影响你,你心里面还能保持正念。这
个时候,一方面念佛,一方面愿生阿弥陀佛国,阿弥陀佛就来了,放光接引,你就成功了

所以平常你念佛的时候,平常念佛的时候你要注意,心不要乱。所以《阿弥陀经》说“执
持名号,一心不乱”,你一定要这样做,要努力地这样做,这是第一个条件,这个条件你
自己要准备好。第二个条件,要看开一点,看开一点。
所以我认为,你不是学习般若法门,你也要学一学,从经论上得到一些智慧,你常常思惟
,思惟世间上是无常的,“积聚皆销散,崇高必堕落,合会要当离,有生无不死。”这四
句话你常常思惟,思惟久了,你就能看开一点,把自己内心的这个爱减轻了,损之又损之
。要达到无损那是太高了,只要轻一点,那你临命终的时候,加上有你念佛的好朋友来帮
助你念佛,你自己也努力,就有希望能往生了。
我刚才说,我们佛教徒不管你是坐禅也好,你是念佛也好,你读经也好,都是重新创造一
个如意的生命,做这件事。但是我们做这件事的这个办法是念阿弥陀佛,是念阿弥陀佛名
号,修净土法门。修净土法门还有一个意思,佛在世的时候这些阿罗汉,他们不是念佛法
门,不是像我们现在念阿弥陀佛名号的这种法门,他是修四念处,就在这里修四念处,就
创造一个新的生命,把原来这个生命寿命到了的时候就弃舍了,是这么一个境界。但是我
们现在多数人办不到了,所以佛慈悲,知道在这个时代信佛的人办不到,不能学习这个法
门了,只好念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去。到极乐世界这件事容易做,不像我们在这个世界难
,很多很多的因缘使令我们迷惑,使令我们颠倒,使令我们造了很多罪,到阿弥陀佛国没
有这些事情。所以在那里容易修行,所以念阿弥陀佛到那边去,意思是这样子。
我刚才提出这两点,就是在这念佛的时候,心要一心不乱地念佛,又要多少地看开一点。
但是这两点,前面还有一件事,就是愿!你愿生阿弥陀佛国这个愿要坚强一点。苦恼的时
候,“我愿生阿弥陀佛国”;有如意的事来,“先不要去,我在这里也不错”,这样不可
以。一定、决定不变,有坚定的愿,一心不乱地念佛,加上看开一点的智慧,那么你将来
往生是有希望的。
文章出处:
https://fayun.org/public/index.html#!/fy/player/teaching/kaishi_jingtu/434/audio/0
YouTube音频:https://youtu.be/XTsyVrVirUg
==============================================================================
印顺长老《成佛之道》偈颂
第一章 归敬三宝
有海无边际,世间多忧苦,流转起还没,何处是依怙?
积聚皆销散,崇高必堕落,合会要当离,有生无不死,
国家治还乱,器界成复毁:世间诸可乐,无事可依怙。
鬼神好凶杀,欲天耽诸欲,独梵依慢住,亦非归依处。
归依处处求,求之遍十方,究竟归依处,三宝最吉祥!
正法以为身,净慧以为命,智月朗秋空,礼佛两足尊。
三世佛无量,十方佛亦尔。悲愿来浊世,礼佛释迦文。
智圆悲无极,断障无余习,三德等究竟,方便示差别。
丘井空聚落,朽故寂无人,彼岸林泉乐,礼法离欲尊。
正法妙难思,善净常安乐,依古仙人道,能入于涅槃。
依法以摄僧,和乐净为本,事和或理和,礼僧众中尊。
敬僧莫呵僧,亦莫衡量僧,随佛修行者,住持正法城。
三宝真实德,无漏性清净。化世真亦俗,佛法得长存。
自誓尽形寿,归依佛法僧,至心修供养,时念诸胜利。
此归依最尊,此归依最胜,不由余归依,得乐得安隐。
所说归依者,信愿以为体;归彼及向彼,依彼得救济。
若人自归命,自力自依止,是人则能契,归依真实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