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佛有教导说末法时代人们该如何应对吗

楼主: creative88 (create)   2021-03-21 20:07:58
※ 引述《stockeye (stockeye)》之铭言:
: 列举几项夏氏会集本窜改佛经处
: 除了
: http://www.sanghanet.net/wanfo-website/papers/05/papers-5-8.htm
: 列举删除僧宝部分
: 删除僧宝
: 后汉支娄迦谶和吴支谦的译本上都是︰“不信道德,不信有贤明先圣,不信作善为道,可
: 得度世,不信世间有佛……”。曹魏康僧铠译本上简洁为“不信先圣诸种佛经法……”。
: 可见,在译本中,佛、法、僧三宝住持俱全,可是,夏氏会集本(浊世恶苦第三十五,其
: 五段)中,胆大妄为地将三位一体的佛、法、僧砍断为︰“不信诸佛经法……”,僧宝不
: 住持了。这种行为是“斗乱僧众”
魏译
佛言:“其五恶者,世间人民,徙倚懈惰,不肯作善,治身修业。家室眷属,饥寒困苦,
父母教诲,瞋目怒应。言令不和,违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无子。取与无节,众共患厌
。负恩违义,无有报偿之心。贫穷困乏,不能复得,辜较纵夺,放恣游散。串数唐得,用
自赈给,耽酒嗜美,饮食无度,肆心荡逸,鲁扈抵突。不识人情,强欲抑制。见人有善,
妒嫉恶之。无义无礼,无所顾难,自用识当,不可谏晓。六亲眷属,所资有无,不能忧念
。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师友之义。心常念恶,口常言恶,身常行恶,曾无一善。不信先圣
诸佛经法,不信行道可得度世,不信死后神明更生。不信作善得善,为恶得恶。欲杀真人
,斗乱众僧。欲害父母兄弟眷属。六亲憎恶,愿令其死。如是世人,心意俱然,愚痴蒙昧
,而自以智慧。不知生所从来,死所趣向。不仁不顺,恶逆天地。而于其中,希望侥幸,
欲求长生,会当归死。慈心教诲,今其念善。开示生死,善恶之趣,自然有是,而不肯信
之。苦心与语,无益其人,心中闭塞,意不开解,大命将终,悔惧交至。不豫修善,临穷
方悔。悔之于后,将何及乎?
夏会
其五者,世间人民徙倚懈怠。不肯作善,治身修业。父母教诲,违戾反逆。譬如怨家,不
如无子。负恩违义,无有报偿。放恣游散,耽酒嗜美,鲁扈抵突。不识人情,无义无礼,
不可谏晓。六亲眷属,资用有无,不能忧念。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师友之义。意念身口,
曾无一善。不信诸佛经法。不信生死善恶。欲害真人,斗乱僧众。愚痴蒙昧,自为智慧。
不知生所从来。死所趣向。不仁不顺,希望长生。慈心教诲,而不肯信;苦口与语,无益
其人。心中闭塞,意不开解。大命将终,悔惧交至。不豫修善,临时乃悔。悔之于后,将
何及乎!
: ※ 编辑: stockeye (111.235.193.16 台湾), 03/21/2021 15:54:37
: 推 creative88: 你说没有的菩萨在唐译本里面找的到喔 03/21 17:27
: → creative88: 善思惟菩萨 好像没有 不过唐译本有 善思惟义菩萨 03/21 17:35
: → creative88: 宝幢菩萨 智上菩萨都有 03/21 17:36
: 以修正
: 正确来说
: 会集本以魏译本的十六大士名称为版本,删改为大宝积经内菩萨名称
: 这是相当不妥
: 唐译有魏本列出十六大士名称吗?麻烦请告知
:
魏译
又贤护等十六正士;善思议菩萨、信慧菩萨、空无菩萨、神通华菩萨、光英菩萨、慧上菩
萨、智幢菩萨、寂根菩萨、愿慧菩萨、香象菩萨、宝英菩萨、中住菩萨、制行菩萨、解脱
菩萨;
唐译
又与贤护等十六丈夫众俱。所谓善思惟义菩萨。慧辩才菩萨。观无住菩萨。善化神通菩萨
。光幢菩萨。智上菩萨。寂根菩萨。慧愿菩萨。香象菩萨。宝幢菩萨等。而为上首。
夏会
又贤护等十六正士,所谓善思惟菩萨、慧辩才菩萨、观无住菩萨、神通华菩萨、光英菩萨
、宝幢菩萨、智上菩萨、寂根菩萨、信慧菩萨、愿慧菩萨、香象菩萨、宝英菩萨、中住菩
萨、制行菩萨、解脱菩萨,而为上首。
: → stockeye: 那个版本有删除僧宝,您到是说看看 03/21 18:37
: → stockeye: 除了会集本删除僧宝之外还有那个版本有删除 03/21 18:38
: ※ 编辑: stockeye (101.10.4.33 台湾), 03/21/2021 19:25:41
魏译
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本际、尊者正愿、尊者正语
、尊者大号、尊者仁贤、尊者离垢、尊者名闻、尊者善实、尊者具足、尊者牛王、尊者优
楼频螺迦叶、尊者伽耶迦叶、尊者那提迦叶、尊者摩诃迦叶、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
、尊者劫宾那、尊者大住、尊者大净志、尊者摩诃周那、尊者满愿子、尊者离障、尊者流
灌、尊者坚伏、尊者面王、尊者果乘、尊者仁性、尊者喜乐、尊者善来、尊者罗云、尊者
阿难,皆如斯等上首者也
唐译
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皆是诸大声闻众所知识。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马胜。大名有
贤。无垢。须跋陀罗。善称圆满。憍梵钵提。优楼频蠡迦叶。那提迦叶。伽耶迦叶。摩诃
迦叶。舍利弗。大目揵连。摩诃迦旃延。摩诃劫宾那。摩诃注那。满慈子。阿尼楼驮。离
波多。上首王。住彼岸摩俱罗。难陀。有光善来。罗[目*侯]罗。阿难陀等。而为上首。
夏会
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
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而为上首。
黄念祖解
“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本品独标比丘众及菩萨众,第二品末广标余三众弟子,及诸
天众:“又有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千人,清信女五百人,欲界天、色界天、诸天梵众
,悉共大会。”经末则云:“诸菩萨、声闻、天龙八部,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信受奉行。”可见说经时,会中有诸大菩萨、声闻、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
直至诸天梵众、天龙八部,咸来听法,此乃六成就中之众成就。会中,有菩萨、声闻、诸
天人等与此界四众弟子二万人同闻,非是阿难独闻。是可证信。
“与大比丘”。与者,共同之义。表佛与大众共在会中。“比丘”是梵语,名含三义故不
翻。三义者:(一)乞士。谓乞食乞法。乞食谓,既出家已,乞求自活,不事经营,无所
贮积。万缘俱放,一意清修,故曰,乞食养身。乞法者,参师访道,露宿风餐,询求妙法
,期成圣果,故曰,乞法养心。(二)破恶。正慧观察,破烦恼恶,见思惑(指见惑与思
惑)尽,超出三界。(三)怖魔。如《涅槃》说:“魔性姤(据《中华大字典》,”“姤”
有八义,今取其一,“姤”者恶也。)弊,忌他胜己,见彼胜己,故怀恐怖。又惧其人,
多化众生,同出生死,空其境界(魔之境界空虚,),故生恐怖。”若人出家受戒,羯磨成
就,地行夜叉,空行夜叉,天行夜叉,辗转赞叹,声传欲界六天,魔闻心怖。
“大”者,梵语为摩诃。具有三义:谓大、多、胜。大者,《弥陀疏钞》云:“天王大人
所共敬仰,非小德也,名大。”《净影》云:“旷备高德,过余近学,故名为大。”多者
,内典外籍,无不博通,非寡解也,名多。胜者,胜过余学,超于九十六种外道之上。再
者,《佛地论》另有三义。(一)最极利根,波罗密多种性。(二)得无学果位。(三)
得小果已,趋大菩提。以上三义,故名曰“大”。又嘉祥师谓“大”有三义:一生大解。
二破大恶。三证大果。由上可见大比丘者乃德高望重,回小向大之比丘,乃比丘众中之尊
宿。
“万二千人俱”标比丘之人数。日《会疏》曰:“诸经多标千二百五十人。今经与《法华
》标万二千人,盖是出世本怀,一代胜会,故十方大德皆云集乎。”上说甚是,会众之盛
,正表世尊说法之胜也。又“俱”者共集之义。
“一切大圣,神通已达”。上二句,赞诸大比丘之德。“一切”,乃该罗事物之称,又“
一切”普也。“一切大圣”,赞叹之辞。《嘉祥疏》:“游心空理,隐显难测,故称圣人
。”《会疏》曰:“初果已上,悉名圣者。以究大阿罗汉,故名大圣。亦可虽外现声闻,
内秘菩萨之行,故名大圣。”《净影疏》曰:“大有两义:一位高名大,一德胜名大。会
正为圣。”综上可见,或从德而言,契于空理,会合正道曰圣;或从位而言,初果以上称
圣。唯回小向大,行菩萨道,直趣佛果者(乃名究大阿罗汉),或大权示现者,方名大圣。
又净影曰:“神通”已达,叹其德胜。所为神异,故名曰“神”。无壅曰“通”。所谓身
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及与漏尽。故知“神”为不测之义,“通”为无碍之义。“
达”者,嘉祥曰:“达者言证,证六通三明等是也。”阿难当时,虽未得漏尽,但以当机
,应须并列。又净影释曰:'阿难增上利根,虽居学地(未得无学果位),而成无上胜妙功
德。故曰大圣。于神通中,解了毕竟(彻底了解),亦名已达。“是故阿难亦得名列”一切
大圣,神通已达”。
“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梵语阿梨耶,译为圣者、尊者,谓智德具尊者。乃阿
罗汉之尊称。净影曰:“有德可尊,故曰尊者。”《会疏》曰:“尊谓尊贵,有德可贵,
故曰尊者。”“憍陈如”梵文全名,作阿若憍陈如。阿若是名,憍陈如是姓。译为华文是
“了本际”、“知本际”,或作“已知”、“无知”(无知之义,非无所知,是知无之义)
。净影曰:“阿之言无,若之言智,证无成智,故曰无智。“无”是一切诸法本性,名为
本际。于此本际知见明了,名了本际。”憍陈如于世尊初转法轮,度五比丘时,首先悟道
。《法华文句》曰:“是释迦法中第一弟子。”《增一阿含经弟子品》中,佛称之为“我
声闻中第一比丘,宽仁博识,善能劝化,将养圣众,不失威仪。”今经首列尊名,正表能
闻受此经法者,皆是第一弟子。本经《非是小乘品》曰:“得闻阿弥陀佛名号,能生一念
喜爱之心,归依瞻礼,如说修行。……当知此人,非是小乘。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

“尊者舍利弗”。梵语舍利,译为鹙鹭。梵语弗,译为子,故曰鹙子。因母得名。其母身
形端正,眼净如鹙鹭,乃名鹙子,谓是鹙鹭之子。又名珠子,亦表其母眼净如珠。又名身
子,表母身端正。舍利弗在佛声闻弟子中,智慧第一。在母胎时,能令母得妙辩,胜于乃
舅俱𫄨罗(后亦证阿罗汉)。八岁登座,十六出国,议论无双。七日之内,遍达佛法。本经
说此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惟大智者,始能深信不疑。故列上首,仅次憍陈如。
“尊者大目犍连”即《阿弥陀经》中摩诃目犍连。摩诃即是大义。目犍连是姓,译为(一
)赞诵;(二)采菽;(三)莱菔根等。其族出家人多,故于尊者姓氏冠以大字,曰大采
菽(大目犍连)以拣别之。其名为拘律陀,父为相国,从拘律陀树神祈求得子,因以名之,
于佛弟子,神通第一。《智度论》曰:“如舍利弗,于智慧中第一,目犍连神足第一。”
又“舍利弗是佛右面弟子。目犍连是佛左面弟子。”尊者神通甚广。例如举一城释种,上
升梵天;外道移山,制之不动,及降服毒龙等等。难以具述。
“尊者迦叶”。迦叶姓也。此译为龟或饮光。名毕波罗,亦树名,因父母祷于该树神而生
,故用以为名。尊者乃大富长者之子,能舍大财,修头陀大行,为大人所识,故名为大迦
叶,以别于同时之三迦叶:(一)十力迦叶;(二)童子迦叶;(三)童女迦叶等。
又迦叶译为龟,《法华文句》云:“其先代学道,灵龟负仙图以应。从德命族,故云龟氏
。”又云饮光。因于毘婆尸佛时,为冶金师。与一贫女,共以黄金,庄严佛像。自尔以来
,九十一劫,身如黄金,光色晃耀,掩蔽余色,故名饮光(饮指吞,光吞诸色,即饮光义
。)。
尊者,头陀行第一。头陀者梵语,此云抖擞或云淘汰,以十二行淘汰尘劳烦恼。十二行者
:(一)住阿兰若(寂静处);(二)常行乞食;(三)次第乞;(四)日中一食;(五)
节量食;(六)过中(午时)不饮浆;(七)著粪扫衣;(八)但三衣;(九)冢间坐;(
十)树下宿;(11)露地坐;(12)但坐不卧。以斯苦行,扫除尘累,澄净身心。迦叶年老,
不舍头陀。佛悯其衰,劝命休息。迦叶头陀如故。佛乃深赞云:“有头陀行,我法久存。
”故云头陀第一。
尤应深省者,大迦叶尊者,即传佛心印之禅宗初祖。《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第三卷云:
“梵王至灵山,以金色钵罗华献佛,拾身为座,请佛为众生说法。世尊登座,拈华示众,
人天百万,悉皆罔措。独有金色头陀,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
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此即世传之拈华公案。世尊传心于迦叶,为禅宗
初祖,迦叶再传于阿难,为二祖。今上首中,标举大迦叶,正表禅净不二之深意。
“尊者阿难等”。唐宋译作阿难陀,略称阿难。译曰庆喜、欢喜。又云无染。乃白饭王之
子,佛之堂弟也。生于佛成道日。净饭王既闻太子成佛,又闻宫中诞子,更增欢喜。乃曰
,今日大吉,是欢喜日。语来使言,是儿当字为阿难。又尊者端正清净,如好明镜,见其
相者,闻其声者,睹其威仪者,莫不欢喜,故以为名。又尊者随佛入天宫龙宫,心无乐着
,故名无染。佛寿五十五岁时,阿难出家,侍佛二十五年,佛所宣说,悉能忆持,不忘一
字。《涅槃》称阿难多闻士。又迦叶赞曰:“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难心。”故曰,多闻第
一。
“等”者,魏译中列三十一人,今会本仅列举其中上首五人之名,故曰阿难等,以概其余

“而为上首”今称首座为上首。大众一座之上位,称为上首。各经中上首人数不同。例如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于大苾刍一千二百五十人,列舍利弗、目犍连、大迦叶、阿泥律陀
等四人等为上首。今经则憍陈如五人等为上首,是乃一切大圣,神通已达之大尊者中之上
首。
按“一切大圣,神通已达”之句,本为菩萨叹德。如《密迹金刚力士经》云:“与大比丘
众四万二千俱,菩萨八万四千,一切大圣,神通已达。”今此经中以赞叹菩萨功德之语,
以赞声闻。正表此等常随圣众,本法身大士,隐本垂迹,或他方圣众,助佛宏化,为影响
众。“一切大圣”,指其本地,本是究竟菩提之人故。“神通已达”者,示权迹。游戏神
通来此土故。故知所列之声闻众,皆是大权示现,助我世尊,开显净土法门也。
综上五圣,了本际,谓了知其久远之本际,故首列之。身子智慧第一,表弥陀之佛智、不
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之深广无涯。目连之神通第一,显游戏
神通之誓愿。大饮光,显弥陀殊胜光明,无不照见,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庆喜表闻名欢
喜,悉得度脱。又迦叶是宗门初祖,阿难为二祖,阿若憍陈如表当人之本际,舍利弗表众
生本具之智慧,目连即众生本有之神通,饮光表灵光独耀,回脱根尘,庆喜表庆快平生,
心心相继。故知一部大经,正是付法传心;一句名号,直显本来面目。于此荐得,始称带
角之虎。但当蓦直念去,便是无上深禅。无论定持散念,决定功不唐捐。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