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玅境长老法语珠玑系列(二)

楼主: honyan (honyan)   2021-03-06 21:46:31
法语珠玑:不忘出离心、菩提愿
玅境长老 开示
在三十七道品里面有五根、五力,我们就说这个 五根:信、进、念、定、慧。
初开始学习佛法,若是已经出了家而学习佛法,那应该说他已经对于佛法有信心了,应该是这么说。不然的话,你对于佛法没有信心,你肯到佛法里出家吗?肯受戒吗?应该不是。怎么说叫做有信心呢?就是明白了生死的缘起和涅槃的缘起,佛法就是说这件事,我们经过一个时期的学习,你认可了、你忍可了这样的道理,有了信心。
有了信心和没有信心有什么不同呢?有了信心的时候他就有愿:我想要到圣人那里去,我不愿意做凡夫了!这叫做有信心。 你不高兴做凡夫,这一念心非常值得赞叹,佛菩萨都会欢喜赞叹这件事。不愿意做凡夫 ,那就是愿意做圣人。愿意做圣人,这是有愿。你要有这个愿:我愿意做圣人,我不愿意做凡夫 !
现在出现了一些令我欢喜的事情、令我不高兴的事情,我心里面这个愿还在不在?你还在不在?你想要转凡成圣这个愿还在不在?如果你当前出现这件事的时候,你忘掉了你这个出离心,这个菩提心的愿你忘掉了,也或者可以原谅这件事。你有五分钟忘掉这个愿可以原谅,如果十分钟、十五分钟、一个钟头、二十四小时、三天到七天,你这个菩提心还不出来,是不可以原谅了。
所以应该常常地如理作意,应该做这件事。常常如理作意你就不会忘掉出离心,那个菩提心你不会忘掉,它容易现起,容易现起来。容易现起来呢,这五根,有信心,就前面有个进(信、进、念、定、慧),就会修止观了,自然是会做这件事。怎么叫做修止观呢?就是念、定、慧,就是所学习的三十七道品这个法门 。
我们现在学习《摄大乘论》,它主要是说“唯识无义”,“于无义唯有识中,似义显现”,这叫做遍计执。说这个干什么?让我们认识这是我们的错误,我们执著这个似义显现起贪瞋痴,这是我们的错误。这是似义显现,并不是真的,我们何必起贪瞋痴呢?何必这样子呢?这样子你有这个念,这个正念现前的时候,知道这是似义显现,是唯识无义的,你从这里修定慧。定慧,是你修成功了名之为定慧;没有成功的时候,在学习用功的时候,就是止和观,一个奢摩他、一个毘钵舍那,就是这样意思。应该在这上要注意,时时地注意,时时不要忘掉这个出离心、这个菩提心,不
能忘掉它!若是我们能做到这一点的话,还需要有老师来教导我们吗?我们当然是“以法为师”!这个《摄大乘论》就是我们的老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就是我们的老师,我们时时地学习这个《摄大乘论 》,时时地学习这个般若法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说一切法是因缘生、是自性空,这是般若;唯识无义也是般若,这都是般若法门。常常地学习般若法门,常常地来改造自己,常常地要能到第一义谛那个地方去,不是停留在虚妄分别心而不到第一义谛那里去 。 五分钟可以原谅,你五分钟这样子可以原谅,说是多少天了你还在虚妄分别那里,这是不可以原谅了!
=========================
心得:
不是解脱生死轮回,就是在生死轮回里面。所以其实没有什么选择,也没有什么退路,虚妄分别不去对治,现世圣道依旧路迢迢,临终亦很难有把握能往生善处乃至佛土,所以要随时提醒自己提起出离心、菩提心。恶法是我们生命的负担,善法让我们现世安稳,来生安乐。
境界给予我们考验,但也感谢境界,很难想像一切平顺的话,自己会愿意修行。而越是能突破,越会感恩佛法的恩德,并往前跨一大步。
愿疫情早日平息,借由这次的因缘,也希望众生能学习善法,从世间人天善法,到出世间三乘善法,法界有情早日成就菩提,阿弥陀佛!
作者: minpanda   2021-03-06 22:28:00
感谢分享!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21-03-07 21:44: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