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宏海法师 什么是世俗谛与胜义谛

楼主: creative88 (create)   2021-03-02 12:50:40
问:什么是世俗谛、胜义谛?
宏海法师答:"世俗谛","胜义谛"是佛法中常用的一个佛学概念。佛门里面常说"二谛融
通三昧印"当中的二谛,就说的世俗谛和胜义谛。那么谛即是真理。世俗、胜义都可顾名
思义,世俗就是说世间的一切情形,胜义就是说出世间有时候我们表述为形而上的这样一
种境界。佛法的义理中用的文辞比较艰涩,有时候又是繁体字,有时候很难读懂,在这里
我们要多多的闻思、熏习。
二谛是佛法、佛讲法两个层面的鉴别标准,出自中观宗(又叫三论宗)有一部根本的论典
叫《中论》,里面讲到"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者世俗谛,二第一义谛。"虽说在读文
字时候觉得艰涩,真正去理解上却也不难。世俗谛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人世间六道轮回三界
中的一切的情形,一切的凡事,一切的社会也罢,人情也罢,概念也罢,名词也罢等等的
但凡属于我们人的层面或者轮回的层面,都叫做世俗谛。
那么反过来讲,出世间的解脱,断烦恼,证到真实的境界,我们都叫做真谛。世俗谛我们
讲的是世间的真理,胜义谛我们讲的是出世间的真理。有时候佛门里面把世俗谛叫做"相"
,把胜义谛叫做"性",有时候又把世俗谛叫做"事",把胜义谛叫做"理"。最好理解解释世
俗谛就是现象,胜义谛就是本体。也可以相对从哲学上这样理解。
刚才讲到说佛所有的讲法都依著这两个层面来讲的,比如说《十善业道经》啊,讲众生的
行为上我们怎样去修善法、感善的果报,就属于随顺着世界而说的。那么像《金刚经》里
面说"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或者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等等,这是从出世间的真实谛
来讲的,那么这是我们从字面上或者是人的理解上来看的一个概念,先把他明了清楚。
除了刚才的分门而论之外,在真实的状态中,世俗谛和胜义谛呢也是不一不二的,不能说
把真俗截然分开。因为本来他就是一体的两面,那么我们可以说俗中见真,真中含俗,这
也就是佛法的伟大所在。就是说俗谛是世间的一切情形,真谛呢是我们通过实修,的的确
确可以到达的一个境界,但是这个境界呢,就是要在现实的生活中,在这万事纷扰的一件
件一桩桩的人世间的事件中去了达那个真实的状态。不是说离开俗谛,而别有一个真实的
境界存在,这样理解就错了。那么,从刚才的道义上来讲的话,就发现为什么虽然我们教
理上讲的特别的玄妙非常的自在解脱,真如实性啊等等,这些讲都是一些玄妙的东西,在
哲学上把它称为形而上。那么佛法具体的修证中,又一再的强调一定要从因到果,老老实
实、认认真真,有次第有步骤的修,就说明胜义谛就隐藏在世俗谛的具体修法中来明了。
而不是说离开这个东西,两个完全隔别的。
具体在佛门里有个常用的比喻,世俗谛就像波浪一样,胜义谛就像水一样,那么为何一样
的水所见有不同,有的是见的水的本质,有的是见这个波浪的幻象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
从凡夫和圣人两个境界上来讲,看你是凡夫的见,还是圣人的见。如果是圣人见的话,那
么真俗谛都是真谛,因为他见到真谛。那么如果是凡夫见的话,真俗谛又都是俗谛,因为
他的出发点就是凡夫的眼光。从这个上面我们要了解到这两个道理他是一体两面的作用,
不是截然分开的,是不一不异的这样一种感觉。
那么我想讲一下在这上面特别我们要注意的地方。比如说讲道理的话,层次非常清晰,佛
法这种层次其实十分的好理解,就是他把哲学层面对于道理的讲解给你完全剖析到尽头的
,比如说讲到二谛的这个道理的时候呢,特别是在佛门里面的一个宗派叫做中观,有时候
又叫三论宗的这么一个宗派。他是讲如何微细的去辨别"事"和"理",这个境界呢,他把他
微细的剖析到"四重二谛",就是由四个层次来解答。我这里跟大家说一说,看看诸位有没
有这个感觉。
这里用"空"表示胜义谛,就是真谛。用"有"表示俗谛,也就是世俗谛。那么第一层的理解
就是说:"空",是真谛,那么"有",就是俗谛。这是第一重的二谛。那么再往上观的话,
我们说"空"说"有",都是属于俗谛, 那么"非空、非有"的这个境界,才叫做真谛,这就
是第二重的表达。
第三重再往上观, 那么"空"和"有"呢是一边,"非空、非有"的道理又是一边,他们是相
对而有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说"空"和"有","非空、非有"这两边都属于世俗谛,语
言的范畴和思想的范畴。只有"不二"即"空、有","非空、非有不二"的这种境界,才叫做
胜义谛,这又是第三层的观法。
第四重就是最后总结到说一切的语言,一切的思维这种思想和概念的表达上全部都是假象
,只有离开表达的无言之境才叫做真谛。一切都表达,都属于俗谛。这是第四层的理解。
我想这么听下来可能我们都有点晕了,但是这样的层次分明,而且有的利根一点的人在听
到第一层的时候马上可以直接理解到第四层的深意了,那么有的一直理解到第四层呢,其
实他还没有违背第一层的讲解。这个我们尝试着理解,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很专业,所
以我们这样来理解一下,就是在佛门里面另外为了更好的辨别二谛,而把它列了四种清晰
的层次来进行说明。
那么具体的我们在运用上面,就是在佛法的平常的了知上呢,虽然我们在见解上说二谛圆
融,那么这个圆融并不是说把他完全抹杀。有时候我们对于胜义谛和世俗谛搞不清楚的情
况在哪里呢,比如说我们举个例子,有时候我们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有时候有人说,你
们佛门不是说一切众生佛性平等吗?佛法讲平等,你们怎么还有差别呢,为什么到殿里面
礼佛, 有些地方人太多你们要排队,或者拜佛的时候还有什么讲究,都平等了为什么还
要礼拜,不是心佛都一样么?这就是没有完全把二谛的关系搞清楚。
所说的平等,就是从真谛上而言的,不是说俗谛上也讲平等,俗谛上平等不了。既然在平
等的上面的话,那么我们讲你不能用差别,就是说因缘果报的这个现象来讲平等的道理,
你也不能用一切的平等来讲差别,来讲条然有序的世间现象,他是两个层面。所以有时候
我们对佛法不了解。就是从现象上去说的,这就说明已经把二谛给搞混了。所以我们讲道
理和讲现象,就看你在哪一层,就好比男人女人都是人,人是无差别的,就跟胜义谛的角
度一样。但是现实上男的还是男的,女的还是女的,他是不可能完全没有分别的。大致如
此,我们再悟一下。
作者: Xras (想不出来)   2021-03-02 13:09:00
谛还有谛实、真实之义,非一切世论皆谛。这是佛法中俗谛与外道或一般“凡夫所见”的区别,而其中的核心在于世俗谛是基于缘起或导向解脱而说的
楼主: creative88 (create)   2021-03-02 13:22:00
如是如是
作者: honyan (honyan)   2021-03-03 14:54:00
随喜四个层次的解说,很详细。然后就像很多前辈提醒的那样,是、非先会分。老老实实待在第一层修好,往上修才有资粮,说在空中行在有中,不可不慎。先弄清楚因缘法,其实因缘法也够好用了。照见缘起有,再往后学空性,比较不会往断灭空去。玅境长老建议教理、禅修并进很实际,如果修成无想天真的是非常冤枉。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