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所行慈愍行者,愿求己之所行,能如世尊之慈愍行也”,这个世尊是指阿弥陀佛。
“世尊以无缘大慈,哀愍众生”,无缘,我们今天讲无条件,无分别、无执著、无条件。
世尊知道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哀愍众生,众生走错路,一念不觉就跟着它去了。
我们这一念不觉,底下的念头全是不觉,带动了完全不觉;诸佛菩萨一念不觉,他下一念
是觉。一秒钟二千二百四十兆,里面一个不觉,再一个他觉了。我们的麻烦就是这一念不
觉,跳出来后面一个他也不觉,引起一连串的不觉,这就是麻烦。
不但那个不觉是假的,那个波动也是假的。自性本无动摇,现象没有,自性没有,真
心里头没有,动摇就是妄心。他妄心才动,马上就没有了;换句话说,连那个一动也不可
得。古人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问题要觉,不能不觉,不觉就堕落了,觉就提升。
时时刻刻要知道,那是幻相,那不是真的。为什么这么多人放不下?他把它当真了,亏就
吃在这里。念头一动他就有个我,这很麻烦,这就是六道凡夫,我执没断,身见没破。
二、净宗信愿持名达到登峰造极,一切众生普度,真的是悉登彼岸
所以佛法修行,第一个破身见,见烦恼五大类,第一个就是身见。这个身就是色受想
行识五蕴结合的。我们身上取下一个细胞,那个细胞也是五蕴,大小一样,没有两样。佛
经上讲极微色,极微之微,里头还是五蕴具足,色受想行识。这个东西组成我们一个身,
这身相全是假的。把虚妄统统放下,真的就现前。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把这个东西放下
了,完全是真的,没有一样不是真的。
所以他能兴起无缘大慈,哀愍众生,“等同一子”,爱一切众生就像爱独生子。“拯
济负荷,悉登彼岸”,拯济,这是帮助、引导他破迷开悟,给予他智慧、快乐。拯济负荷
,净宗信愿持名达到登峰造极,一切众生普度,真的是悉登彼岸。现前社会哪一个人不迷
惑颠倒?迷在七情五欲里头。六尘境界色声香味触法,顺意起贪念、欢喜,不合意讨厌它
,这叫造业。怎样去拯济荷负把他救出来,救出来之后,悉登彼岸,就是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菩萨们天天干这个事情,没起心动念就把事情做得这么圆满,起心动念就做
不到,起心动念是凡夫,不起心、不动念才有这个本事、智慧、福报。所以愿要大,跟佛
一样,愿度一切众生。一生念佛求生净土,就是为了这桩事情。所以求佛的智慧、慈悲,
“智悲并运,圆契菩提”,圆是圆满,契是契合,菩提是觉悟,觉悟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
是一体,才有同体的大悲心、大慈心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智、悲,“如鸟之双翼,缺一不
可”。有智没有慈悲心,不肯度化众生;有慈悲心没有智,想度众生,能力做不到。
三、佛弟子要学佛的精神、苦行、认真教化,身做样子教人
有这么一个大愿,“如佛无碍智,所行慈愍行”,下面经文是四句偈:
【常作天人师。得为三界雄。说法师子吼。广度诸有情。】
来佛寺海贤老和尚,‘天人师’、‘三界雄’、‘说法师子吼,广度诸有情’,他真
做到了。无论你在不在位,在位是佛、菩萨、阿罗汉,不在位没有这个地位,也能教化一
方。海贤老和尚庙里就二、三个人,他在那里教化一方,方圆一二百里乡下人都认识他。
他常常救济,种粮食很多,每一家去布施。他布施人总是劝人念佛,劝人念佛就是弘法,
就是“说法师子吼”。对人那么好,那么老实真诚,人家感动听他的教诲,就是天人师。
佛弟子要学佛的精神、苦行、认真教化,认真教化是身行言教,身做样子教人。海贤
老和尚见任何人是满面笑容,非常谦虚、随和,人人都喜欢跟他接近,身行。把仁义礼智
信、五戒、十善、三福、六和做出来给人看,这就是天人师,这真正三界雄。说法,人家
一见到他,马上想起“南无阿弥陀佛”,妙!
“常作天人师”。天人师是佛的十号之一。净业三福第一句“孝养父母”,第二句“
奉事师长”,学佛的根就在这两句,成佛才是圆满的孝敬。孝跟敬是根本,老师对父母尊
敬,父母对老师尊敬,小孩看到了,就学会了。教育一定是身教摆在前面,没有身教光有
言教,小孩不听,说你欺骗他的。
“得为三界雄”,三界雄也是佛的德称。《法华经.方便品》说:“世雄不可量。”
这都是对老师的称赞。老师是三界的导师,雄是英雄,一般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一般人
都搞世间名闻利养去了,释迦牟尼佛舍弃王位,教化众生。“《净影疏》云:世雄,佛之
异名。佛断尽一切烦恼,故为三界中之大雄”,断烦恼,一般人做不到,他能做到。烦恼
是什么?贪瞋痴慢疑,根本烦恼,烦恼的根。发作的时候,怨恨恼怒烦,七情喜怒哀乐。
这些东西常常现前,就是造业。佛弟子无论在家出家,一定要把见思烦恼断掉。
四、佛教我们从断五种见惑做起,尤其头一个身见
身见,一定要知道身是真心随顺幻相,念头波动的幻相,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是
它存在时间,所以不可得,没有两个物质现象是相同的。如果每个假相都是我,那一秒钟
有二千二百四十兆个我,讲不通了。起烦恼的时候想像这句话,冷静一下,没有我。见惑
第二个,边见。边见是二边,对立。有我就有对立,我跟人跟环境对立,对立就生烦恼。
海贤老和尚一个年轻信徒,三个月没去看他了,他拄个枴杖,他去看这个信徒。信徒很感
动,问老和尚来干什么?来看看你,好久你都没有到我那里去了,看看你在干什么。
第三个见取见,第四个戒取见,合起来,我们常讲的成见,主观观念。戒取见是因上
的主观观念,见取见是果上的主观观念,有主观观念,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总自以为是
,别人不如我。最后邪见,你把事情看错了,错看了,错看了都叫做邪见,你误以为是真
的,会造出很多不幸的事情,就是冤枉人。
佛教我们从断五种见惑做起,尤其头一个身见,你从这里做起。净宗的方法微妙到极
处,就用念佛。念头、分别才起,阿弥陀佛,就把它换掉。时间久了养成习惯,心里只有
佛号,没有杂念、妄想,心就清净,清净心就得到了。这叫真修行。
五、修因证果,为三界众生做好榜样
前面讲四十八愿。“上言无碍智,求智慧也。自慈愍行以下,表誓愿”。《会疏》说
“愿是万行之先导,慧即佛道之眼目”,要发愿度众生,有愿这个动力,你就不会懈怠,
你会勇猛精进;有慧,你看得清楚,不会走错。“愿以导因行,慧以照佛道”,有慧,你
走的是佛走的路。“愿慧成满,即名如来”。愿满了慧也满了,这就成佛了,就叫如来。
“故谓得为三界雄”,三界里的众生不能办的事情你能办,这称为英雄。
“盖誓愿与智慧,成佛正因也。两俱圆满,从因得果,故为三界之雄。”这一句做为
总结。愿要非常坚定、坚强,我这一生就走这条路,一定要走成功。像海贤老和尚,他的
愿就是求生净土,这一生满了他的愿。为了给众生做好样子,广度诸有情,《华严经》上
讲,菩萨代众生苦,为我们表演。故为三界雄,修因证果,为三界众生做好榜样。
==
念头、分别才起,阿弥陀佛,就把它换掉。时间久了养成习惯,
心里只有佛号,没有杂念、妄想,心就清净,清净心就得到了。这叫真修行。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