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请益] 持五戒修十善,可以得到什么益处?

楼主: opiloom (Jonas)   2020-11-08 14:02:03
我这篇主要是不谈所谓功德的内容,而是从持戒的意义上来谈。(但以下会稍微谈到菩萨
戒,可能有些偏题,但主要我想要说的是要去清楚知道你为什么要持戒,厘清后才会是比
起功德说更重要的。)
了解为何而做后,针对自己的修行做出选择
我想谈持戒有什么功德,这也不赖。只是以我个人经验而言,我更偏重在目的是什么、为
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选择这来做。这比起去透过计算哪些功德高低,我更觉得重要的是
回归到这选择的影响是什么或许更重要。而不功利的取向,也能让自己回归到走向解脱的
路上我该怎样去调伏烦恼。
最基本的持戒有哪些种类?
持戒(在家人)最基本本身分为五戒与菩萨戒(密乘戒在此不讨论)。简言之,持戒是修
行者应有的基本态度,也是身为一位佛弟子应尽可能去做到的。
《萨婆多毘尼毘婆沙》云:
“佛本制戒各有限齐,若受五戒必尽形受。”亦曰:“若欲受五戒,先受三归,受三归竟
,尔时已得五戒。所以说五戒名者,欲使前人识五戒名字故。”
前者又叫做别解脱戒,而时限为一生,也是追求个人解脱或人天乘不堕三恶道的门槛,基
本上要得五戒,也需要皈依。有的认为皈依与五戒戒体是一起而得的,也有的认为是分开
的的,甚至也有认为可持守不完全的。这不多做讨论,但至少可看得出来五戒跟皈依本质
上是相当重要的关系,至少要得五戒前,要先进行三皈依。
而菩萨戒在大乘中是追求利益众生,时限为持守直至佛果的那一刻。以上是两种戒律的不
同处。基本上汉传的菩萨戒出自梵网经,在藏地则有所谓的甚深见派与广大行派。前者出
自龙树菩萨,后者则是自弥勒而传。在规范上有些不同,各自戒律上的还净也都有所不同

戒是什么?
戒又名尸罗,意为清凉。佛教有所为五戒、十戒、大戒,后二者是针对出家人的,这里不
谈。
《大毗婆沙论》云:
“言尸罗者,是清凉义:谓恶能令身心热恼,戒能安适故,曰清凉;又恶能招恶趣热恼,
戒招善趣故,曰清凉。又尸罗者,是得定义:谓持戒者,心易得定故,曰尸罗。”
简单来说,透过持戒能减少我们负面的烦恼,也能间接培养出定。
因此透过持守戒律令人在身心上能得安乐。很多人以为自由,便是不受任何约束,但实际
上真正的自由在于有限度的约束,透过这些约束,规范我们的身语意,让我们获得清凉。
而这本质上绝对不是强迫或一体适用的。
如果持守全部的五戒会让你身心反而不安乐,那么我会建议先从自己能做到的下手,慢慢
进步,而不是一味贪多贪快,反而让身心不乐,也无助修行,纵然有再大功德也只是阻碍
做的修行。
戒为自誓决断,自我的誓言与抉择、承诺
《萨婆多毘尼毘婆沙》言:
“凡受戒法,以勇猛心自誓决断,然后得戒。”
密乘戒以降的菩萨戒与五戒,本质上是自誓决断,透过别人或诸佛菩萨作证而得。这一再
说明了持戒的意义在于是自己去清楚知道持守的目的与意义后,由自身而得的。不是由他
人或佛菩萨所给予的,也跟佛菩萨或他人无关,这是个人自己为自己决定的事。
相关的资料也可在证戒的过程中,常可见证戒人是问你是否愿意得戒,是否受他人所迫等
问题可见。如果你今天只是为了功德而持守,这其实有点偏离了本质,而在持守上也可能
会有点难做到。
持戒的意义
《大智度论》云︰
“若人欲求最大善利,应当持戒。戒如大地,一切万物有形之类皆依地住,戒亦如是,一
切善法皆依戒住。”
佛陀觉者也曾说过:“当以戒为师。”
这都一再再提醒身为佛陀教法的追随者,戒律的持守是相当重要的。同样的,密法的开展
,还有一切
的功德,甚至定与慧,也都是沿着戒律而展开。一位持守戒律良好的修行人,比任何高上
的密法都来得还要有力量。
戒与他人无关,于诸佛菩萨无关,是一种承诺、自誓决断,承诺自己今世(五戒),或直
至成就菩提都意欲利益众生,自利利他(菩萨戒),如果我们只诺许誓言,却不坚守,反
而令其荒废,这不仅仅是我们的问题,也如同我们对他人许下诺言却未曾做到的那般不负
责任。因此我们要守护、捍卫我们自身的戒律,即使生命遭逢威胁,也不该轻易屈服违背

戒为学习之处
同样的,菩萨戒又名为学处,意为学习之处,本来就是设计来让我们从错中学习,让自己
趋向解脱的道路更近一步。我们都还在朝向成佛的路途中前进,面对可能会犯的过错,在
意可能下地狱的重罪,因此不愿证戒,这样的心态是不对的。有两种人名为持戒清净,一
种是从不犯戒的人;另一种是犯戒之后能发大惭愧心忏悔还净之人。我们往往为后者,本
应不怕犯错,应在犯时了解自己的确犯了,并努力做到下次不再犯,并努力透过定期的布
萨还戒清净才是。
(五戒也是,透过持守八关斋戒还净戒律也是相当重要的。佛陀也鼓励在家弟子如果可以
的话要多持守八关斋戒。)
作者: olite (olite)   2020-11-08 21:10:00
谢谢opiloom大 请问有推荐的学习内容吗??关于"戒"的我自认自觉"我自己很难断淫"其他戒律 有信心可以遵守跟淫欲比起来..其他戒律相对简单了(对我而言=.=)不过这也是未深入经藏.未正式皈依佛门的学人(不敢自称居士)的一种臆测而已><
楼主: opiloom (Jonas)   2020-11-08 22:21:00
前面网友提到的道场如果方便去可以去问。我自己主要的认识是接触罗卓仁谦的,他在台北也有一些活动。但就五戒而言,这个板上看法也有不同处,同样的每个道场也可能有些不同处的解说,这可能是基于从不同经典论典或后来中国佛教化的影响去看待的,我也不能说那些绝对是对或错,但我想你都可以去亲近看看,然后仔细判断后觉得可以,不妨可以去跟随。https://reurl.cc/av8LlQ这是罗卓仁谦他那边对五戒的看法跟对戒条解释。但其中可能淫戒的看法跟有些寺院的看法不同,这我想要你自己去评断。罗卓仁谦他自己的粉专影片或网页文章也有解释他认为该说法的原因。可以自己去找来看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