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请益] 关于十二因缘的一个疑问

楼主: kissung (天堂鸦)   2020-09-18 00:05:02
本经与巴利圣典《相应部》第12经第57篇《Taru arukkhasuttaṃ》的内容完全
相同。
虽然本篇经文的内容很抽象,但却是无上珍贵的经文,是佛陀教导我们如何修内观的
一篇极其珍贵的指南。很多人会跑去道场学内观,然而真正的修行道场其实就在我们的实
际生活经验中,我们应直接从实际人际关系与生活经验下手切入去直观,因此,内观其实
并没有那么抽象、虚玄或遥不可及。
我们用生活中常见的实例解析如下:
当一个男人(女人)遇到一个女人(男人),用佛法来观照,就是男性(女性)的六根遇到
(触)女性(男性)的六尘。
如果对方令这个男人(女人)心仪,那么就是这个男人(女人)接触到了可爱境、可念境
、可意境,换言之,就是“五欲”,也就是对方的“女色”(男色)令这个男人(女人)“顺
眼”,对方的“女声”(男声)令这个男人(女人)“顺耳”…..。
这时,这个男人(女人)的意根因其它五根接触对方所产生的眼识、耳识..而缘生出认
知与价值判断(意识),比如说知道对方是一个“漂亮有吸引力”的“美”女(“英俊、帅
气”的男人)。
如果这个男人(女人)没有“正知”、“正念”,于是因“不正思惟”(颠倒妄想)而缘
生出“无明”,他(她)会认为对方是一个真实永远不变的女人(男人),这就是“常见”(
身见、我见、萨迦耶见)。他(她)在心中可能开始缘生出与对方交往、共结连理的浪漫画
面或景象(颠倒妄想),脑海中开始编织属于自己的浪漫唯美的爱情故事,可能会一厢情愿
主观的形塑对方是一个多么优秀、多么好的女人(男人)形象,催眠自己对方就是自己的真
命天女(子),然而客观事实也许并非如此。
因为“不正思惟”与“无明”,这个男人(女人)的六根因接触对方的六尘所生的六识
便缘生出喜贪烦恼心结,于是乎“喜贪烦恼心结”绑住了这个男人的(女人)六根与对方的
六尘。
因“喜贪烦恼心结”绑住了这个男人的(女人)六根与对方的六尘,于是缘生出这个男
人(女人)对他(她)心仪的女人(男人)的爱慕(贪爱、痴求欲);爱慕(贪爱、痴求欲)成了“
喜贪烦恼心结”这株幼苗的养分,爱慕(贪爱、痴求欲)滋养了“喜贪烦恼心结”这株幼苗
,使“喜贪烦恼心结”这株幼苗成长与茁壮。
这个男人(女人)又因“爱”(痴求欲)而对女人(男人)展开追求(造业);“业”因“爱
”的缘(养分、助缘)而成长,进而成熟为业报。
如果追求成功,这个男人(女人)因“无明”、“贪爱”而认定(我)这个女人(男人)是
“我的”女(男)朋友(我所);如果他们共谱连理,这个男人(女人)就会因“无明”、“贪
爱”而认定(我)这个女人(男人)是“我的”妻子(丈夫)(我所)。对方不可以外遇出轨,第
三者也不可以抢走或介入,否则就是背叛,于是许多的猜忌、不安与焦虑因此而缘生(执
著、占有欲、抓取)。
如果他们的关系(缘)稳定,这个男人(女人)就会因“爱”而对对方缘生出许多期待(
执取、执著),希望对方能满足他(她)的期待;而如果对方不能满足他(她)的期待,他(她
)就会失望,进而产生孤独与失落感,甚至缘生出怨怼、愤怒乃至争吵等冲突与负面情绪(
怨憎会苦)。当初他(她)们因误会(不正思惟、无明、贪爱)而结合,最后却因了解(我见与
我执)而分开(爱别离苦)。但归根究柢,这个男人(女人)最爱的其实是他(她)自己。
但如果这个男人(女人)在追求过程中或交往过程中或婚姻关系中都并不顺利,而如果
他(她)是一个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我见、我执),他(她)的贪爱(期待、痴求欲)便得不
到满足,因贪爱不满足,他(她)的自我价值感(我见、我执)便遭受挫折与否定,又如果他
(她)的五蕴炽盛(非常自我中心、偏执),他(她)的“爱”(痴求欲)便可能进而演化成“掌
控欲”、“占有欲”(执取),便极可能因“瞋”(憎恨、愤怒)而伤害对方(造业),变成恐
怖情人而感招未来(或下一生)的果报(五蕴、六根的忧悲恼苦)。
以上的内观,就是四念处的“身身观念住”,就是如实地从我们实际的人际关系与生
活经验中下手,直接切入去直观。如此,才是四圣谛的“苦圣谛如实知”。
老、病、死既然因“生”而缘起,那就应进一步去探究、观照、照见为何我们有“生
”?去找出“苦”集(生)起的因缘为何?“苦集”的因缘是“不正思惟”(颠倒妄想)、无明
、贪爱、执取【苦集谛】。
佛陀在本经中也教导我们如何以“止观”中的“观智”来止息我们的烦恼,简单说,
就是以四念处而内观身心现象,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去开展七觉支(法次法向)
,踏上八正道【苦灭道谛】,烦恼从何处生起,就在那里去止息与熄灭。不给烦恼爱欲的
种子有任何生长及茁壮的养分(因缘),甚至斩断其根,彻底摧毁它【苦灭谛】,五蕴之火
(贪、瞋、痴)已熄,达到真正的清凉、喜乐与安稳。
如果,我们不如实地从实际的人际关系与生活经验中直接切入去直观四圣谛,倘舍此
而不为而另觅虚玄的观想,则无异于缘木求鱼。那么,“法”就依然是“法”,于我们而
言只不过是一种哲学,只是一种类似心灵鸡汤的消遣,并无益于解决我们身心的忧悲苦恼
。愿以此共勉之。
选译自《杂阿含经》第283经
乔正一白话译于西元2020/2/22农历正月二十九日布萨八关斋戒日
我是这样听闻的:
有一次,佛陀暂时住在古印度的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林。
当时,世尊对诸比丘说:“如果六根对应接触外界的六尘,‘意识’因‘眼识’、‘
耳识’、‘鼻识’、‘舌识’、‘触识’而缘生出不正思惟与无明,因不正思惟与无明而
缘生喜贪的心结烦恼,心结烦恼绑住了自己的六根与外界的六尘;
于是便接踵缘生出爱染贪著、依恋、心缚等烦恼,接着便有了‘爱’(贪爱、渴爱、
痴求欲),‘爱’因而缘生;
接着因‘爱’而缘生‘取’(因我见产生的“我”、“我所”的分别心执著【即我执
】、占有欲、执念、抓取),因‘取’又缘生‘未来有’(新的名色、五蕴、六根);
因‘有’又缘生出‘生’,‘生’又缘起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
大苦聚集(五蕴炽燃,五蕴六根因‘我见’、‘我执’、‘贪’、‘瞋’、‘痴’等因缘
而像火焰一般熊熊燃烧,烦恼不断,生死迁流不息)。
就好比有人种树,刚开始的时候树苗幼小软弱,主人细心爱护照顾这株弱小的树苗,
给予它充分的养分,比如用泥土或肥料培养其根部,随时并适时地溉灌它,注意冷暖调适
,因缘于以上的种种条件,于是这棵树苗才能得以顺利地生长、茁壮,最后长成一棵大树

同样的道理,比丘们,六根与六尘之间被六识所生的烦恼心结给绑住了,而爱染贪著
、依恋成为了烦恼心结的养分,滋养著烦恼;
于是乎缘生出恩爱(贪爱、渴爱、痴求欲),而‘爱’又因‘我见’(我、我所)而缘生
出‘执取’(执著、占有欲、执念、抓取);
因‘取’又缘生未来‘有’(新的名色、五蕴、六根),因‘有’又缘起‘生’,因‘
生’又缘起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
若能于六根接触六尘所缘生的六识烦恼心结正观其无常、苦、无我,住于生灭观、无
欲观、灭观、舍观【也就是‘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不生眷
恋、依恋、攀附、依赖,心不执著,没有执念,那么‘爱’便因此而缘灭;
因‘爱’灭而缘‘取’灭,因‘取’灭则缘‘有’灭,因‘有’灭则缘‘生’灭,因
‘生’灭则缘‘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如是
‘纯大苦聚’(五蕴炽燃)灭。
同样犹如种树的例子,在树苗幼小软弱之际,不去爱护它,不令其安隐,不给它养分
,不去随时溉灌它,令其冷暖不适,使其不得增长;
如果再进一步断其根、截其枝,将其段段斩截,令其分分解析,让它风飘日晒,然后
以火焚烧,将其烧成粪土,或丢向疾风令其飘飏,或投掷于流水中。
比丘们,你们觉得怎样?当这株小树苗经过如此摧残,是不是将来就不再有任何机会
生长成一棵大树了?”
“没错,世尊!”
“就是这样,比丘们,就是这样去内观,于六根接触六尘所缘生的六识烦恼心结正观
其无常、苦、无我,住于生灭观、无欲观、灭观、舍观【也就是‘依远离’、‘依无欲’
、‘依灭’、‘向于舍’】,不生眷恋、依恋、攀附、依赖,心不执著,没有执念,那么
‘爱’便因此而缘灭;因‘爱’灭而缘‘取’灭,因‘取’灭则缘‘有’灭,因‘有’灭
则缘‘生’灭,因‘生’灭则缘‘老’、‘病’、‘死’、‘忧’、‘悲’、‘恼’、‘
苦’灭,如是如是‘纯大苦聚’(五蕴炽燃)灭。”
当佛陀说完本经之后,诸比丘听闻佛陀所说的法,都心生欢喜,并依法奉行。
https://i.imgur.com/TWhLEMA.jpg
原文/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于结所系法随生味着、顾念、心缚,则爱生;爱缘取,取缘有
,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如人种树,初小软
弱,爱护令安,壅以粪土,随时溉灌,冷暖调适,以是因缘,然后彼树得增长大。如是,
比丘!结所系法味着将养,则生恩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
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
“若于结所系法随顺无常观,住生灭观、无欲观、灭观、舍观,不生顾念,心不缚著,则
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死、忧、悲、恼、苦灭,
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犹如种树,初小软弱,不爱护,不令安隐,不壅粪土,不随时溉灌
,冷暖不适,不得增长;若复断根、截枝,段段斩截,分分解析,风飘日炙,以火焚烧,
烧以成粪,或飏以疾风,或投之流水。比丘!于意云何?非为彼树断截其根,乃至焚烧,
令其磨灭,于未来世成不生法耶?”
答言:“如是,世尊!”
“如是,比丘!于结所系法随顺无常观,住生灭观,无欲观、灭观、舍观,不生顾念,心
不缚著,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死、忧、悲、
恼、苦灭,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作者: tmac012004 (寂灭寂灭就好)   2020-09-18 05:58:00
随喜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20-09-18 17:29:00
阿弥陀佛!
作者: dtslim (LIL C)   2020-09-19 22:19:00
感恩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