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节要)194(下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20-09-17 01:06:25
一、生活从早到晚,工作、待人接物,这就是菩萨学处,戒定慧全在其中
  我早年讲经讲了好几十部,讲到《楞严》、《法华》、《华严》,才真的明白断烦恼
太难了。文殊、普贤菩萨发愿求生净土,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展现出专修净土。第一个善知
识吉祥云比丘,修般舟三昧,九十天不睡觉,一句佛号不断。最后第五十三参,普贤菩萨
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们就明白了,善财自始至终就是一句佛号。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得根本智,明心见性。五十三参成就圆满的后得智。从早到晚生活、工作、待人接物就是
五十三参。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练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戒定慧全在其中。
“恋德礼辞”,修菩萨道的人根本的德行,我们没做到。见人家行好事,赞叹几句,
见人家做得不好还得批评,我们的起心动念起来了,没放下,分别执著没放下,依旧造轮
回业,自己还不知道。五十三个善知识代表社会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有善有恶,他统统
参访、参学,他没有分别执著,平等心,礼敬相同,对善知识、恶知识相同,不同在哪里
?善的,与德行、戒定慧相应,赞叹;与戒定慧不相应,不赞叹。有礼敬,没有赞叹,谦
虚恭敬,没有批评。批评就错得太离谱了。生活从早到晚,工作、待人接物,就是菩萨学
处,真正学佛在这里学。学用真心,不用阿赖耶妄想分别执著,用真诚,真诚到极处。一
味真诚,你才能成佛,才能成就。常常受环境影响,六道凡夫,几时能出得去?
二、把我的恭敬心、觉正净提起来,这个功德就大!
  念老的话,“以圣智断尽此烦恼,称为漏尽”。圣智是指小乘,小乘初果断了见惑。
见惑第一个是身见,真正知道身不是我,是我所有,像衣服一样。要把身看作衣服,身的
生死就好像衣服脏了换一件,换一个身体。最好是往生极乐世界,别再换身体了,换身体
就是搞轮回。人要真正身见破了,不会有自私自利,对待一切众生肯定是平等、真诚。六
道轮回自己造的,自作自受,与任何人都不相干。第二,边见,讲得浅显就是二边,就是
对立。边见破了,没有对立,跟一切人不对立,跟一切事不对立,跟天地万物不对立,不
对立就是一体。一体里面,自自然然那种慈悲就流出来,你能爱人。“凡是人,皆须爱”
,这里头没有等差,对这个特别好,对那个薄,没有,平等的。平等恭敬对待一切众生,
自己要谦虚,不能批评,没有必要批评。其实他没做错,我们了解的深度不够。所以要虚
心先成就自己,才能成就别人。怎样做人、修行、处事、待人接物,尽善尽美,没有丝毫
缺陷,给众生做最好的榜样,那就是利益众生,真正的利益众生。
无论做什么事,大公无私,念念利益众生,言行一致,是一切众生最好的榜样。所以
经天天要读、要学,自己的信心、愿心会天天成长,不会退堕。我们属于中下根人,一天
经教都不可以离开,保持着我们不退转。修行就在六根门头上修,修觉而不迷、正而不邪
、净而不染。皈依佛,佛是觉悟,从迷惑回过头来。自性佛,自性本自清净。法是正知正
见,是佛的经典,圣人留下来的教诲。皈依僧,僧是六根清净,看到出家人,马上六根清
净,一尘不染,就浮起来了。把我的恭敬心、觉正净提起来,这个功德就大!
三、善缘恶缘、顺境逆境,全是修行的大道场
  永远要修谦卑,要懂得尊重、敬爱别人,他纵然有错,我们以至诚心对他,他会感悟
,他会回头。不能批评,批评他不接受。也许他是菩萨再来,我们不知道。怎么办?个个
都是佛菩萨,就好了。看每个人都是佛菩萨,看每个人都是好人,三人行必有我师,外缘
会用都是善缘,不会用全是恶缘,无有定法可说。所以善缘恶缘、顺境逆境,全是修行的
大道场。成菩萨成佛的道场,不在寺庙里头,在日常生活当中,从早到晚。
  “六神通中前五通为有漏通”,四果阿罗汉见思烦恼断尽,这叫“无漏通”。“烦恼
断尽之比丘,称为漏尽比丘,即阿罗汉。法藏菩萨”,就是阿弥陀佛,“愿彼国众生受乐
无极,且于所受快乐心无染著”,这就是极乐世界高明的地方。心无染著就是“如阿罗汉
”。极乐世界真乐,有没有人把这些乐放在心上?没有,放在心上的还是一句阿弥陀佛。
“于诸世法不执不著,故云犹如漏尽比丘,以喻受乐而无乐想。义寂名此为受乐无染愿;
憬兴名之为受乐无失愿”,受乐无染,没有染著,受乐无失,智慧、德能没有失掉。
四、我学佛了。最低限度要往生极乐世界,来生不再搞轮回了
  第三十一愿,“不贪计身愿”。经文:
  【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
“无起想念贪计身者”,他不会起心动这个念头,贪著身体。我们这个世间为这个身
体造无量无边的罪业。杀盗淫妄、贪瞋痴慢,都是为了这个身。“凡夫修行,多堕身见”
,堕身见就是贪著身体。“身见乃见惑之首,见惑不断,则不能入圣流,势必常沦生死,
欲出无期”。这几句,句句都是真话、老实话,我们要牢牢记住,要常常能够警觉到。底
下念老的话,“谓执有我身而贪著计度也”。计度就是想,如何让这个身生活得很舒适,
天天想这个;想吃什么穿什么,日常生活如何消遣寻乐,天天想这个,他没有想别的。所
以他的思想是轮回心,他的身口造轮回业,怎么能出离轮回?这是事实真相。
  “《会疏》曰:于自身妄执”,这个执著是虚妄的,身根本不存在,刹那生灭。佛问
弥勒,“心有所念”,起了个念头,这个念头里头有几念?微细的念头,有几相?几识?
“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相是物质,识是八识五十一心所,都是从念头生的。弥
勒菩萨回答,“拍手弹指之顷”,时间很短,“三十二亿百千念”,一弹指三百二十兆个
妄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形,就是相,就是物质现象。凡是物质现象都有识,识
就是受想行识。一粒再小的微尘,极微之微,现在科学家叫微中子,统统有受想行识。
所以我们以真诚心待人,不要管别人用什么心对我,我要用真诚。为什么?我学佛了
。最低限度要往生极乐世界,来生不再搞轮回了。如果还用妄心,顾自己的名闻利养、享
受,这一生极乐世界去不了。地狱还有出头的时候,六道轮回没出头的时候,决定不能搞
。我们用真心就跟佛接近,用妄心就跟六道众生接近,就这么回事情。要把世缘从根拔除
,于世间没有贪爱,没有好恶,随缘度日,什么都好,这个问题才能解决。
五、修净土的人起心动念就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是无量无边的功德
  “《会疏》曰:于自身妄执”,这个执著是假的。“计”,计画,就是思考;“爱”
,你喜欢的;“憎”,你讨厌的。顺着你的烦恼,违背你的烦恼,你的烦恼是什么?贪瞋
痴,这叫“贪计”。贪计是不善的心、念头,贪而无厌。“是所谓我执也”,这个东西是
轮回的根。“贪执计较,爱护倍至,顺则生爱,违则生瞋”,爱是贪(贪爱),违是瞋恚
,得到了就爱,得不到就瞋恚,它的根就是愚痴。愚痴是不知道事实真相,不知道人生是
个梦。《金刚经》念到要能起作用,常常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
梦幻泡影”。《般若经》,“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真正明白了,修净土的
人起心动念就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是无量无边的功德。它叫你能在这一生当中了生死、
出三界,往生极乐世界,一生成佛,达到究竟圆满。没有一个法门能比。“种种分别贪著
,举体堕于烦恼”,像这些话都要常常放在心上。
  “《往生论》云:远离我心贪著自身”,这个心是妄心、阿赖耶,贪著自身,不知道
自身的真相。“远离无安众生心”,自己成就之后,看到还有很多迷惑颠倒的众生,我们
要帮助他得到安稳,这是悲心,拔一切众生苦。换句话说,我们必须要有安众生的心,这
是慈悲。做一切善,心里头根本没有,像没做一样。念佛人好,无论断恶修善,心里只有
一句阿弥陀佛,我们的路绝对走极乐世界,不会再搞轮回了。
==
不要管别人用什么心对我,我要用真诚。为什么?我学佛了。最低限度要往生极乐世界,
来生不再搞轮回了。如果还用妄心,顾自己的名闻利养、享受,这一生极乐世界去不了。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20-09-17 04:08: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minpanda   2020-09-17 07:18: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20-09-17 17:25:00
阿弥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20-09-17 18:14: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ackino (常胜不败)   2020-09-17 22:11: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