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kissung (天堂鸦)
2020-09-02 03:16:37第一例:
当一个男人或女人对他(她)“当下”的情人说“我爱你”,然而,“我爱你”这三个
字背后真实的意义是我需要你来满足我情欲的需求【痴求欲】,但究其实这个男人或女人
最爱的是自己。
随着时间与空间等因缘的推移、改变与流逝,如果当初的情人已不再能满足或符合这
个男人与女人的期待【痴求欲】,分手就是必然的苦果。
第二例:
当父母强迫【业行】子女选择他们不喜爱的科系或行业,却对子女说:“孩子,我这
么做都是为你好【痴求欲】,你怎么就不明白我的苦心【不正思惟→无明】?”。
然而,这样的话背后真实的意义其实是:“孩子【我所】,我要你符合我的期待【痴
求欲】,我要你跟我一样的强,甚至比我还强【我执】。”。
但如果孩子做不到父母的期待【痴求欲】,便不可避免种下亲子关系冲突或恶化的苦
果【业果】。
第三例:
当一个男人或女人遇到一个有夫之妇或有妇之夫,因颠倒妄想【不正思惟→无明】而
产生情欲【痴求欲】,他(她)会认为【我见】对方是属于他(她)的【我所】,如果他(她)
成功勾搭上对方而破坏他人的家庭【业行】,必将为自己招来今生及生生世世的苦果;
而如果对方回心转意回到自己的家庭,而这个男人或女人的痴求欲又不能止息,那么
他(她)的我见与我执就可能会转转增胜,最后可能因爱【贪爱、欲爱】而缘生恨,进而毁
了对方及其家庭【业行】,又因愚痴【不正思惟→无明】的恶业而感招三恶道及生生世世
婚姻与家庭破碎的苦果。
第四例:
根据《增壹阿含经》的记载,迦叶尊者出家之前的妻子婆陀是古印度佛陀时代的超级
大美女,然而在贤劫第一尊毘婆尸佛时代她是一位花美男,当时的他羡慕美女能得到众人
的关注与喜爱【不正思惟→无明】,为了求愿来生能当一个吸引众人目光的大美女【痴求
欲】,于是他手持名贵的花供养毘婆尸佛七天【业行】,果然感得生生世世天上人间大美
女的果报【五蕴、六入处识】。
直到释迦牟尼佛时代她终于修成阿罗汉果,她以宿命通回忆自己的宿世因果,因感叹
而笑自己:“我以虚荣【不正思惟】的无明遮蔽了智慧【明】,过去前生有幸能遇到六位
佛陀,却都只求愿作女儿身【痴求欲】,以致长时间流浪生死。”(见《增壹阿含经》之
《大爱道品》)
选译自《杂阿含经》第334经
乔正一白话译于西元2020/2/16农历正月二十三日布萨八关斋戒日
我是这样听闻的:
有一次,佛陀暂时住在古印度的拘留搜调牛村。当时,世尊对诸比丘说:“我现在为
你们说法,此法在初阶、中阶、后阶都完善,意义深奥,饶富法味,纯粹清净,梵行清白
。你们都仔细地听好,好好牢记在心。这次说法的主题是《有因、有缘、有缚法经》。”
“什么是‘有因、有缘、有缚法’?我先从六根的眼根开始说起,眼根的产生是由诸
因缘聚合而成的生灭现象,眼根是有因、有缘、有系缚所生。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什么缘、什么样的系缚而造成眼根的产生呢?是业,业力为眼
的因、业力为眼的缘、眼为业力所缚。
业力也自有其因、有其缘、有其系缚。什么是业的因?业的缘?业的系缚?是贪爱、渴
爱,贪爱与渴爱是业的因、贪爱与渴爱是业的缘、贪爱与渴爱系缚住了业。
贪爱的产生背后也有其因、有其缘、有其系缚。无明是贪爱的因、无明是贪爱的缘、
无明系缚住了贪爱。
那么无明呢?无明的因、无明的缘、无明的系缚又是什么呢?答案是不正思惟。
什么是不正思惟的因?不正思惟的缘?不正思惟的系缚?当眼根接触色尘而产生眼识的
时候,生出不正思惟,产生了愚痴。
因为眼根接触色尘而生起不正思惟,产生了愚痴,这个愚痴就是无明。
比丘们,‘痴求欲’名为爱(贪爱、欲爱、渴爱),因贪爱、欲爱、渴爱所造作的身、
口、意的行为或行动就叫做‘业’。
然而,比丘们,不正思惟又因无明而缘生,而无明又因贪爱(欲爱、渴爱)而缘生,爱
又因业缘而生,业行的产生又因眼根接触色尘所造作的行动而缘生,就是以上这样的恶性
循环与轮回
其他如耳、鼻、舌、身、意都以此类推或类比,以上就是我要告诉你们的《有因、有
缘、有缚法经》。”
当佛陀说完此经之后,诸比丘听闻佛陀所说的法,都心生欢喜,并依法奉行。
https://i.imgur.com/QVwiDlg.jpg
原文/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拘留搜调牛聚落。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当为汝说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
。谛听,善思,谓有因、有缘、有缚法经。
“云何有因、有缘、有缚法经?谓眼有因、有缘、有缚。何等为眼因、眼缘、眼缚?谓眼
业因、业缘、业缚,业有因、有缘、有缚。何等为业因、业缘、业缚?谓业爱因、爱缘、
爱缚,爱有因、有缘、有缚。何等为爱因、爱缘、爱缚?谓爱无明因、无明缘、无明缚,
无明有因、有缘、有缚。何等无明因、无明缘、无明缚?谓无明不正思惟因、不正思惟缘
、不正思惟缚,不正思惟有因、有缘、有缚。何等不正思惟因、不正思惟缘、不正思惟缚
,谓缘眼、色,生不正思惟,生于痴。
“缘眼、色,生不正思惟,生于痴,彼痴者是无明,痴求欲名为爱,爱所作名为业。如是
,比丘!不正思惟因无明,无明因爱,爱因为业,业因为眼。耳、鼻、舌、身、意亦如是
说,是名有因、有缘、有缚法经。”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