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关于开悟的三种错误观念

楼主: apple03 (大海)   2020-07-28 00:31:49
关于开悟的三种错误观念
一些禅修多年并有所体验的人,可能会认为自己已经证得清净的智慧,
不再有对自我的执著,并进入了涅槃境。事实上,
凡是自认为开悟的人其实都还没有开悟,
因为他还有一个会开悟的‘我’。开悟并不是一样东西、
一种感觉,或一个可以进入的境界,如果是这样,
那开悟就太有限,太虚幻不实了。
如果开悟还是一个目标,还有一个我可以从中获益,那智慧仍是遥不可及。
如果你才刚开始禅修,可能会以为听懂了我刚才说的话,
初学者要能够体会深入禅修后的喜悦,毕竟是不容易。
如果你修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内心突然涌出无比的欢喜,
感觉自己好像进入涅槃了,你兴奋地大喊:‘真的,自我已经完全消失了!我进入涅槃了
!’
你真的进入涅槃了吗?
既然还感觉到有一个‘我’进入涅槃,那终究还未证得最高的境界。
但是这个体验是那么强而有力,
因此就算是非常有经验的禅修者也很可能被误导。
这就是一个对开悟有错误认知的例子。
另一个例子是,当禅修者达到了自我中心消失、方法不见的时候,
他感觉到完全的放松、自由,与宇宙合而为一,但对周遭境界漠不关心,
因为他的自我意识已经消失了。那时心中并不是欣喜,而是完全的自在,
所以并不会雀跃高喊自己已经进入涅槃。但在这情况下,不论经历到什么,他的自我还是
存在的。
一旦离开这种寂静的状态后,他可能会声称自己已经明白什么是涅槃,
并且看见了佛的法身,获得了究竟的智慧。如果你的修行功夫不及他,
而想要否定他,他可能会立刻反击,告诉你:‘你没有经历过我的体验,
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这样的禅修者一般对自己的成就非常执著,如果你不相信他
,他会十分懊恼。
更糟的是,如果这时刚好有人愿意为他印证;可能是觉得他的经验与经典完全符合,
也可能是因为曾经有过相同的经验,所以有这个立场来印证;
那么他会感到非常欢喜,并把那个为他印证的人当作真正的善知识。
~开悟的人生不是梦~
这位禅修者被称赞时是那么欢喜,被怀疑时却又那么气恼,
那他所证得的究竟是怎么样的解脱呢?看来他所谓的涅槃是有问题的。
对于这个论点他可能会响应说:‘我对称赞和批评的响应确实不同,
不过我并不是为了维护自己。自从彻底解脱后,我已经没有什么事好在意了。
不过为了维护佛法的尊严,我还是会谴责那些违背佛法的人,而称赞与法相应的人。’
我们对此能说什么呢?想判定这种人的修行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
他所经验的到底是什么?如果这个体验让他觉得获得了甚深的智慧,
那他还是没有进入涅槃。唯有当涅槃和生死轮回都如梦幻般消失时,唯有当心是相当稳定
平和,
而快乐和悲伤等感觉都不复存在时,才是真的进入涅槃。
把开悟说成一场梦似乎很奇怪,
但如果说生死轮回与开悟都是虚幻的话,那禅修者只是努力地从一个梦境进入另一个梦境
而已。
其实,开悟本身并不是梦,是想开悟的念头和悟境这个概念才是梦。
因为在生死里轮回的众生是生活在梦幻中,才认为有‘开悟’这个目标可以执取;
如果真的开悟后,悟后的人生就不再是一场虚幻的梦境了。确实,到那时候,
开悟不复存在;当进入真正的悟境时,由于一切皆空,所以也没有所谓的悟境
~禅修像登玻璃山~
精进的禅修者就像一个试图登上玻璃山的人,山坡很陡也很滑,
更糟的是,上面还涂满了油。登山者打着赤脚,每一次尽力往上爬,
都还是滑了下来。但他还是不断地尝试,一次又一次地往上爬,
直到精疲力尽地倒下不支,沉沉地睡去。当他醒来时,
玻璃山已经不见了,才发现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只是一场梦;
根本不需要爬,也无所谓前进。
但在梦里,山确实存在,如果当初没有尝试去做这件不可能的任务,
也不可能从梦中醒来。我们修学佛法是为了解脱生死轮回,而达到寂静涅槃,
但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状况,
如之前我们说明的两个因我执而自以为实证涅槃的例子,
接下来的第三个例子,我们将检核一个同样是错误但完全相反的观念。
有些禅修者,主张没有涅槃,也没有可以进入涅槃的我,
因此对于称赞、谴责,对于世事,甚至自己的修行,都抱着漠不关心的态度。
这种态度相当不正确,甚至比前两种更危险。
前两类禅修者起码还能生禅定天,而第三种,则会想放弃修行。
如果他坚持修行下去的话,还有可能生于无色界天;
但如果他觉得反正一切都虚幻不实而放弃了修行,
那么正是因为这个无明,他不但远离了人道和天道,很有可能会投生到畜牲道。
这些有关开悟的错误观念都很常见,即使是精进的禅修者也很容易犯。
因此你应该可以明白,在修行的路上,
有一位能指引你不落入邪见的禅师是多么的重要。没有老师的指导,
即使对佛法的修行有很大的信心,依然有可能会走上歧路
心得:
阿弥陀佛
诸比丘!有四预流支,何等为四?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
亲近善知识很重要
作者: WinDaNcE (舞风客~履虎尾!)   2020-07-28 10:54:00
随喜! 开悟是履行更进一步实修的基础。开悟和证悟,这是两回事。好比你熟悉汽车结构,和你能否造出汽车,两回事!经典好比汽车培训教材与修车手册等等不同用途,但是看了些教材,终究需要能用在自己的身上,提升对实相认知层次进一步改变,斩断无名念流,才能证悟。http://www.fodizi.tw/qt/shengyanfashi/23001.html
作者: poohkoala ( \^0^/)   2020-07-29 03:49:00
这是圣严法师的书,你引用也不付出处,和作者,阿捏干好?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0-07-29 10:56:00
开悟是,定中断除我见见到法的实相,出定见到法相不生起我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20-07-29 19:12:00
开悟要先以比量通达空性,之后,以证得比量缘空性的止观双运三摩地(即毗婆奢那胜观)经加行道煖、顶、忍、世第一法,最后由世第一法位的根本定稀释尽空性的义共相而入见道的根本定现证空性。所以,开悟是先以比量智证空性,之后才有现量证空性,否则会有外道修定也能证实相的过失又,内道圣者出了根本定之后的后得位,世俗名言量安立的你、我、他是有的,例如,佛陀也会说我如何(例如佛陀会说自己过去生如何)、佛陀也会说我所(例如佛陀会说我的背痛)但是,佛陀没有无明我执的颠倒见。所以,名言安立的我和所破的我,一者是存在的,一者是不存在的,要区分清楚。如本文末后提到,参预进入圣者之流,能够证获圣道的四种道支,即亲近善士(佛教内道善知识),听闻正法而闻思修,亦如宗喀巴大士在《入中论善显意疏》当中提到证悟实相(空性)有四个要点:依他(善知识)教而闻、向他说而讲、、自思义而思、心串习而修。佛法的修行,亲近善士而闻思修证,次第一贯。(补充以上留言,由加行道(比量证空性的止观双运)入见道现量证空性时,见所断是遍计我执,之后,修道位现量证空性的修所断是俱生我执,到达无学位时已尽断遍计和俱生我见)
作者: ptt8592 (明月)   2020-07-29 22:29:00
不论开悟或证悟(入圣流),对一般凡夫众生来说有点遥远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