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请益] 请问实践佛的德行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20-01-27 06:06:01
※ 引述《minkie (阿凯)》之铭言:
: 各位师兄师姐安好,想请教一下,我之前学佛随念,当中世尊(bhagava)的功德之一是“
: 以戒为首的诸功德最为第一”,因为我最喜欢这个含意,想试着在生活中多少实践一点,
: 我推测应该是要奉行十波罗密的意思,只是不知道对不对,想听大家的想法。
: 再者十波罗密有特定的排序,意思是一开始要以布施为主吗?接下去就主修持戒之类的吗
: ?想请教大家都用什么方法累积波罗密。并且祝大家新年快乐,增长智慧,谢谢
整理推文,方便阅读:
佛典常说持戒得人身,戒有戒除遮止之意,要遮止什么呢?首先要遮止恶业,恶业会
导致三恶趣,所以要思惟会导致恶趣的行为,遮止这样的行为,这是自利利他的基础。
又,以别解脱戒而言,要将别解脱戒持守得好,应遮止贪欲的过患,例如对于身财受
用等的贪著,布施的舍心可以对治贪欲。
一切的行为都离不开身语意三门,佛教的行持同样不离身语意三门,佛教从身语意三
门实践的行为要遮止十不善业,遮止身三、语四、意三的十种不善即十善业,戒的要义是
十善业道。
关于布施、持戒等行持,一般世间人、非佛教徒乃至佛教的声闻、独觉行者,也有布
施、持戒等行持,但不能称为布施度(布施波罗蜜多)、持戒度(持戒波罗蜜多)……。
由大悲心、菩提心摄持的布施、持戒等行持,才能说为是菩萨的布施度、持戒度的行
持。大悲心是希望帮助一切有情远离痛苦的意乐、是利他的意乐,菩提心是由利他的大悲
心引生为了利乐一切有情所以我要成就佛果的发心。
以北传佛教而言,发菩提心受持菩萨戒后,菩提心的正行在六度四摄的学处,六度是
成熟自相续的学处,四摄是成熟他相续。
《大宝积经》说:“佛于过去劫,舍所爱妻子,头目及骨髓,到于施彼岸。…佛以智
慧力,善了知诸法,自性无所有,到于慧彼岸。”提到本师释尊因地行持六度波罗蜜。
* 菩萨六度的行持,可参考本版进行的系列文:
[实修] 古印度佛法传承源流~菩提心的修持方式
此系列文第(79)~(90),有说明六度的布施、持戒等彼此的关联。
当中提到,透过六点宣说六度的关联:一、观待增上生数决定;二、观待引发自利利
他二利数决定;三、观待引发圆满一切利他数决定;四、观待能摄一切大乘数决定;五、
依一切种道或方便数决定;六、观待三学(戒定慧)数决定。另有切要的三点:一、此依断
除所对治品能治增上;二、依能成办一切佛法根本扼要;三、随顺成熟有情增上。
本系列文(91)~(126)学习布施度,(127)~(141)学习持戒度,(142)开始进行忍辱度。
* 又,菩萨十地搭配十度的增上圆满,可参考本版系列文:
[地道] 《地道建立》 (此系列文从第(127)篇开始进行十地。)
作者: ykkdc (ykk)   2020-01-27 09:26:00
随喜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20-01-27 11:00:00
大宝积经可以看到,佛不是这一世才舍离所爱的妻子出家,过去世也舍离妻子出家,没有舍离家室的贪爱,是无法持守出家别解脱戒,可能会出家一阵子之后,又想要舍戒还俗。佛陀因地舍头目骨髓的舍身喂虎等,这是大地菩萨的作为了佛陀在戒经也有说到出家不能蓄积财物,蓄积财物会违反出家别解脱戒。这样一来,有多余的就送人好了。如果是在家人,没有受在家五戒等别解脱戒者,一般讲到戒就属于十善业道,行持十善业道遮止后世往生三恶趣。布施时结合不同的发心意乐,会有不同的果报,例如结合出离心的动机成为解脱的因,结合菩提心的动机成为成佛的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