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节要)116(下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20-01-26 23:16:41
一、自己要觉悟,要真正放下,要想到自己所发的本愿
  下面一科,“悲演济度”。济是救济,度是度化众生,就是教化众生,从大悲心发出
来。众生太苦了,生在这个世界,遭遇空前的劫难。菩萨有慈悲心,悲,救苦;慈,与乐
。演,演是表演,包括讲演,表演是以身作则,海贤老和尚一生表演,我这一生是演说,
都是为了救度一切苦难众生。外缘就是护法,机会与自己修持有关,自己的福德与众生的
福德因缘有关系,这很复杂。佛菩萨非常慈悲,冥冥中安排,为我们铺路。
  早年章嘉大师教我,只要真正发心,不为自己,为苦难众生,为正法久住,就会得到
祖宗保佑、三宝加持,一生都是佛菩萨来安排。老人家教我的我都能遵守。基本概念,看
破、放下。特别训练,接受佛法一定要真诚,心地清净,要用恭敬心。心浮气躁,他不说
话。所以心要清净,要定下来,把妄想、杂念暂时放下,他才会给你讲解。讲的当中,我
们有时候兴奋、高兴了,浮躁气又出现,他就又不讲了,眼睛看着你,不说话,面孔现得
非常慈悲。我们自然觉悟到,有妄念起来,赶紧把妄念放下,老人又讲了。几个人把念头
收拾得干干净净,去接受他教诲?还有妄念,他不说话,他也不责备你,只是看着你。所
以自己要觉悟,要真正放下,要想到自己所发的本愿。
二、你要怕地狱苦,现在有一个方法
  【兴大悲。】
  一定是它在前面,没有大悲就没有动力,诸佛菩萨教化众生不怕辛苦就是悲心。
  【愍有情。】
  怜悯众生。下面是讲方法:
  【演慈辩。授法眼。】
  ‘演慈辩’是手段,要为他表演,要为他演说,要解答他的疑惑。把‘法眼’传授给
他,“法眼”是智慧,让他有智慧去观察、去学习。
  【杜恶趣。开善门。于诸众生。视若自己。拯济负荷。皆度彼岸。】
  视若自己,边见破掉了,边见是二边对立。边见化解就和谐,天地万物跟我是一体。
  这十句,“表诸大士同体大悲、无缘大慈之德行”。显示佛菩萨的大慈大悲,这是属
于性德,从修德开发性德,性德自然流露。‘兴大悲,愍有情’,“愍者,哀念也。菩萨
悲悯众生”,悲是悲伤,悯是可怜。一切众生迷惑颠倒,还自以为是,堕落在六道,造作
种种不善业,来生果报全是三途。佛菩萨看得很清楚,帮助他离开六道轮回。没有离开六
道轮回,没有出苦。来生人天福报,福报享尽了怎么办?又堕落了。决定是堕落恶道时间
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暂。我们起心动念,从早到晚是恶念多,还是善念多?为众生的念
多,还是为自己的念多?这是因,因能感果。我们替自己想的太多,为众生想的太少;对
世法想的太多,对佛法想的太少。死了以后入三途、入地狱,怎么办?你要怕地狱苦,现
在有一个方法,拼命念佛,分秒必争,我要脱离地狱苦。生到极乐世界,真正脱离地狱。
所以往生的人离究竟苦,得究竟乐。极乐世界没有苦,得究竟乐。无量法门,八万四千法
门,唯独这一门我们可以做到,为什么?带业往生。
三、一生成就的法门就是信愿持名
  一生取得最低果位,须陀洹(小乘初果)、大乘最低的初信位菩萨,要断五种见惑,
你能不能断掉?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统统断掉,你才能证得须陀洹果。
你试试看,这一生能不能证得?证得,五种见惑断掉,烦恼就轻,天眼通、天耳通就现前
。阿罗汉得漏尽通。见思烦恼断尽,六道轮回不见了,好像作梦醒来,看到四圣法界:声
闻、缘觉、菩萨、佛,他就生活在那里。还要慢慢向上提升,时间之长我们无法想像。
  一生成就的法门就是信愿持名。信要真信,一丝毫的疑惑都没有,这就难。我学经教
六十三年,讲经教学五十六年没中断,从经教里肯定、认识了,这个法门无比殊胜奇特。
我们面对经典,就是面对诸佛菩萨大善知识慈悲开示,如同这些人在我们面前,我们只有
真诚恭敬才产生感应,你才能听到弦外之音,才能在字里行间看到门道,从哪里入门,要
选择哪一条道路,你自然都会了。
四、诸佛菩萨怨亲平等,都是有缘人
  所以菩萨悲悯众生,“普令出苦”。跟我有亲密关系的,父母、兄弟姐妹、同学、朋
友;冤亲债主,毁谤障碍我的,陷害我的,也是可怜众生。想到亲人也想到冤亲债主,平
等普令出苦,这是菩萨。如果喜欢的度他,不喜欢、讨厌的随他,他入地狱与我不相干,
那就不是菩萨。“二乘凡夫爱见之悲”,这是六道的众生,情执没有断。真正放下情执,
慈悲是平等的,他杀害我,灭我一族,我还是要帮助他,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跟我是一
体,一个自性变现出来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诸佛菩萨怨亲平等,都是有缘人,
佛菩萨天天在干,分分秒秒没有中断过,对象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里的十界六道
众生。过去生中,无论是善缘恶缘,再遇到了,统统要度,普令出苦。决定不是二乘(二
乘是声闻、缘觉)的慈悲,实际上他们慈悲心没发出来,他真是喜欢的,喜欢的他就度他
,不喜欢他的,他就不理会。菩萨的大悲不如是,跟他们不一样。
  “又《会疏》曰:拔苦为悲”。现在众生多苦,用什么能度?伦理、道德、因果、神
圣的教诲可以拔他们的苦,除这个之外没有办法做到。落实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
教育、神圣的教育,这是手段。人的根性有高下、善根福德不相等,你适应哪一个法门,
就去学哪个法门。佛门很多学教、学禅、学密、学戒律的,最后都修净土,修净土。为什
么?真搞清楚、搞明白了,真正相信净土我们一生有把握成就,别的很长很长时间。每个
宗教、世出世间学术没有例外,心正,法法皆正;心圆,法法皆圆,真的无有高下。为适
应各种不同根性,佛才用这么多法门来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要随顺他,不能随顺我。要随
顺他,让他欢喜、让他接受,不能勉强。
五、菩萨慈悲摆在第一,慈悲是爱心,同体的爱心,同体的悲心,见到人就想帮助
  “拔苦为悲,乃至悲是真实平等之悲,故谓大悲。”平等就是没有分别、执著,只要
看到受苦的人就要伸出援手去帮助他。“又《涅槃经十一》曰:三世诸世尊,大悲为根本
。”密部(密宗)《大日经》第一卷:“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故诸大士咸发同
体大悲之心。”人真正看到同体,五种见惑里边见破掉了。边见是二边,是对立。自他就
对立,同体自他对立的概念没有了,一切众生跟我是一体,一切众生有苦就是我有苦,一
切众生得乐就是我得乐。帮助众生就是帮助自己,关心众生就是关心自己。
  菩萨慈悲摆在第一,慈悲是爱心,同体的爱心,同体的悲心,见到人就想帮助。老师
的恩德超过父母,父母对我们的恩德是一世的,佛菩萨对我们的恩德生生世世,无论我们
到哪一道,他都知道,他追逐不舍。所以真正发心,得到佛菩萨加持,道理就在此地。所
以诸大士,前面所说的十六正士,代表所有在家菩萨。这十六个等觉菩萨,地位跟文殊、
普贤、观音、势至是平等的,在家成就的。
==
我们替自己想的太多,为众生想的太少;对世法想的太多,对佛法想的太少。
死了以后入三途、入地狱,怎么办?你要怕地狱苦,现在有一个方法,拼命念佛,
分秒必争,我要脱离地狱苦。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20-01-26 23:35:00
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20-01-27 08:06: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20-01-27 21:31:00
阿弥陀佛!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0-01-28 22:02:00
阿弥陀佛
作者: ackino (常胜不败)   2020-01-30 11:58: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没有妮的日子)   2020-02-06 09:57: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