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前文:#1TfoTjrN 古印度佛法传承源流~菩提心的修持方式-149)
CBETA B10, No.0067《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一〈上士道.学菩萨行.忍辱波罗蜜〉
http://tripitaka.cbeta.org/B10n0067
庚二、显示学习智慧、方便一分不能成佛
初中(学习六度熟自佛法)分六:一、学习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
、静虑;六、般若道理。
寅三、学习忍辱
卯三、忍之差别
第三、忍差别。分三:一、耐怨害忍;二、安受苦忍;三、思择法忍。
初耐怨害忍。分二:一、破除不忍怨所作害;二、破除不喜怨家富盛,喜其衰败。
初中分二:一、破除不忍障乐作苦;二、破除不忍障利等三、作毁等三。
初中分二:一、显示理不应瞋;二、显示理应悲愍。
初中分三:一、观察境;二、有境;三、所依瞋非应理。今初
初中有四︰一、观察有无自在不应瞋者,应当观察,于能怨害应瞋之因相为何。
如是观已,觉彼于自欲作损害,意乐为先,次起方便遮我安乐或于身心作非爱苦,为
彼于我能有自在不作损害,强作损害而瞋恚耶?抑无自在由他所使而作损害故瞋恚耶?
若如初者,瞋不应理,他于损害无自在故。谓由宿习烦恼种子境界现前,非理作意,
因缘和合起损害心,纵不故思,此诸因缘亦能生故。若彼因缘有所缺少,则故思令生亦定
不生故。
如是由诸因缘起损害欲,由此复起损害加行,由此加行生他苦故。此补特伽罗无少主
宰,以他亦随烦恼自在,如烦恼奴而随转故。若他自己全无自在,为余所使作损害者,极
不应瞋。
譬如有人为魔所使随魔自在,于来解救饶益自者,反作损害行捶打等。彼必念云:“
此为魔使,自无主宰,故如是行。”不少瞋此,仍勤励力令离魔恼。
如是菩萨见诸怨家作损害时,应如是思:此为烦恼魔使无主,故如是行。不少瞋此补
特伽罗,须更发心为欲令其离烦恼故,我应勤修诸菩萨行。
如《四百论》云:“虽忿由魔使,医师不瞋怪,能仁见烦恼,非具惑众生。”月称论
师亦云:“此非有情过,此是烦恼咎,智者善观已,不瞋诸有情。”《入行论》中虽说多
理,然唯于此易生定解,对治瞋恚最为有力。《菩萨地》说修唯法想,堪忍怨害,与此义
同。故于此上,乃至定解,当勤修习。
若诸有情能有主宰皆应无苦,以此诸苦非所愿故,有自在故。又诸有情若为猛利烦恼
激动,尚于最极爱惜自身而作损害,或跳悬岩,或以棘刺及刀剑等而自伤害,或断食等,
况于他人能不损哉?应如是思,灭除瞋恚。
《入行论》云:“一切皆他使,他主自无主,知尔不应瞋,一切如化事。”又云:“
故见怨或亲,为作非理时,谓此因缘生,思已当乐住。若由自喜成,皆不愿苦故,则一切
有情,皆应无有苦。”又云:“若时随惑转,自爱尚自杀,尔时于他身,何能不为损?”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