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持戒波罗蜜

楼主: kissung (天堂鸦)   2019-10-01 13:47:52
持戒波罗蜜
◎ 宣化上人
“尸罗波罗蜜”:就是持戒波罗蜜,修持戒律;“尸罗”是梵语,翻译为戒律。
戒律在佛教里边,是很重要的!所以出家做比丘,必须要受戒;不受戒,就不能成比丘。
所谓“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
无论哪一类的众生,你受佛戒,就有成佛的机会。那么不受戒可不可以成佛呢?那是很困
难的,机会是很少的。所以在佛教里,特别注重持戒!
终南山道宣律师,因为他持戒律持得好,感应天人来给他送饭。你受佛戒,地位就和这大
觉世尊一样了,这才是真正佛的弟子。
学佛法,必须要守戒律;不可以随随便便的,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子。守戒律,就是守规
矩。
这个戒律,在家人就有五戒;又可以受八戒──八关斋戒;又可以受十重四十八轻戒,这
是菩萨戒。那么出家,先受沙弥十戒,然后再受比丘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条
戒。
这戒律精严的人,天人都恭敬你;像道宣律师,就有天人给他送饭吃。你要是戒律精严,
一切鬼神看见你,都会向你叩头顶礼、恭敬你──所以持戒是很要紧的!
戒,就是止恶防非。止恶,止住一切的恶事不做,就是诸恶不作;防非,就是众善奉行,
你要做一切的善事、一切的好事。
我们受了戒之后,必须要守着那个戒、保持着那个戒,不要犯戒。你若破戒,那就好像在
水上的浮囊破了,或者像在海上的船漏了似的──船漏水了,就会沉到海底去。
我们人要是受戒不守戒,也就会堕落到地狱、饿鬼、畜生去。
这个戒律,若不是你自己想犯的,有其它因缘而犯这个戒,那还可以有开缘。这戒讲“开
、遮、持、犯”。开,就是开开;遮,把它遮起来;持,受持戒;犯,犯戒。在这里边,
又有止持、作持;若详细讲起来,也很多的意思。
【编注】恭录自《大乘妙法莲华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述)
https://i.imgur.com/rIbqVtX.jpg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9-10-01 14:13:00
顶礼宣化上人,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9-10-01 15:48:00
阿弥陀佛!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没记错的话,这就是七佛最初的戒律,就这三句也可以对照出我们末法众生根器低落到什么程度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9-10-01 17:03:00
<摄类>:“持戒”和“持戒度(持戒波罗蜜多)”二者有三句差别,有菩提心(为利有情愿成佛的发心)摄持的持戒方名为持戒度(持戒波罗蜜多)。本版系列文[实修] 古印度佛法传承源流~菩提心的修持方式之前分享过持戒度,可参考该系列文(127)~(141)学习持戒度(<摄类>:“持戒”和“持戒度(持戒波罗蜜多)”的三句差别例如,声闻独觉二乘行者有持戒,但没有持戒度,因为声闻独觉二乘行者没有发起为利有情愿成佛的菩提心,没有以为利有情愿成佛的发心来摄持布施、持戒等,故不安名为"度"。大乘行者不忘失菩提心(为利有情愿成佛的发心)而修持布施、持戒等善法,才安名布施度、持戒度等波罗蜜多之名称)(菩提心是希求“菩提”之发“心”的缩写。菩提是佛果位,为什么大乘行者想要成办无上正等菩提的佛果位?因为发心利他故,由大悲心欲利益一切有情脱离痛苦,所以愿欲自己成办佛果,成佛主要是成就一切种智的功德,成就一切种智的遍智智慧才有圆满利他的能力,达到圆满利益有情的心愿)(所以菩提心是想要成佛,想要成佛的目的是为了利益众生,所以菩萨发菩提心迈向成佛之道,成佛之道的资粮六度万行)
作者: Iamboy183 (新)   2019-10-01 19:19: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xdx58 (^^)   2019-10-01 20:15: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LouisQuan   2019-10-01 21:40: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9-10-01 21:47: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