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节要)72(下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9-09-23 16:50:26
一、何等名为十种心?无逼恼心、乐守护心
  第二个,“无逼恼心。念佛之人身心安静,于诸众生常起大悲之心,深加愍伤,令得
脱苦”。前面一条是大慈,第二条是大悲。大慈没有损害人的念头,大悲不能逼迫人,不
能让人生烦恼,要有怜悯心。伤害别人会得到伤害的果报。世界说穿了,就是冤冤相报没
完没了,苦世界。修这十种心就离苦得乐。爱人者人恒爱之,喜欢帮助别人,别人都来帮
助你,因果就在眼前。
  第三,“乐守护心”。这个乐念要,爱好、喜欢。“念佛之人,于佛所说正法,当须
不惜身命,守护爱惜”。守护落实在哪里?自己真正依教修行,这才叫守护。净业三福,
净宗最高指导原则,佛在《观无量寿经》上说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
十善业”。第一条是佛的普世教育、人天法,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落实
在《感应篇》;修十善业,《十善业道经》。从这个地方奠基,要认真学习,要真干。
二、要护自己的境界,护自己的禅心,心只要净就生智慧
  第二福是第一福向上提升,没有第一层就没有第二层。第二层是小乘,“受持三皈,
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章嘉大师告诉我,三皈就是火车票,
有票才能上车,时时刻刻不能离开,离开就不是佛弟子。佛是觉悟,皈依佛就是觉而不迷
,意思要懂,觉悟就不迷惑。法是戒律、禅定、经教,一而三,三而一,每部经里都有戒
定慧。有戒,我们知道怎么做。禅是清净心、真心,用真心处事待人接物,不能用妄心,
用妄心就错了。僧是清净,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对僧要恭敬,看到出家人,马上回光返
照,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他表法。看到佛像就想到觉而不迷;看到经典就想到法,正而
不邪;看到出家人就想到清净,净而不染。住世三宝时时刻刻提醒,这就是功德。
  海贤老和尚一句佛号念了九十二年,戒定慧三学圆满,他开悟了。许多事迹偶尔现一
现,有人把它记住了。一个是天气干旱很久了,他带着大家清水沟。修水沟干什么?第二
天下倾盆大雨,水沟清好,房间里没有进水,所以有人说他有神通。还有人家烧稻草,几
个出家人在读经,烟薰得呛。他拿了大概是塑胶袋,把烟搧一搧,那个烟就反头溜走了。
所以守护要护自己的境界,护自己的禅心,心只要净就生智慧。清净心生智慧,平等心生
智慧,终极目标大彻大悟,觉,这要守护。
三、何等名为十种心?无执著心
  第四,“无执著心。念佛之人,常以智慧观察于一切法,不生执著,是名无执著心。
”执著叫见思烦恼,见是看错了,思是想错了。见惑第一个身见,执著身是我。身体是物
质现象,从念头来的,从心想生。心想要好,心都是想好的、善的,纯净纯善,身体当然
没事情,纵然带着病毒的细胞都能恢复正常。
心地重要,精神生活比物质生活更重要。海贤老和尚一百一十二岁,水果熟了上树去
摘,一百一十二岁干这个事情。所以不能执著,一定要心地清净平等善良。最理想的就是
一句佛号,求往生极乐世界。在这个世间决定不要去争、不要去求。于人无争,跟什么人
都好处;于事无求,对什么人都没有利害关系。跟什么人都相亲相爱、和睦相处、不欺骗
人。所以不能执著这个身,身不是我,像衣服一样,我所有的,你要我可以给你,不好使
了可以换一个。认识清楚,我们就不会过分重视。过分重视很苦。念佛是最健康的。
四、五毒断不了,六道出不去
  见惑第二个边见,边见就是对立。我们不跟人、事对立,不跟一切法对立。见取见、
戒取见合起来,成见,自以为是。总认为自己想的是对的,别人想的是错的。能够放下自
己的成见,采取别人的意见,人家欢喜;纵然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态度要缓和。自以为
是、傲慢的态度,不知不觉得罪多少人。再一个就是邪见,一切错误的见解都包括了。
  五种错误见解断掉,证须陀洹果,是真正佛弟子,小学一年级。须陀洹是圣人,不是
凡夫,人间天上七次往来他证阿罗汉,就脱离六道轮回。二果以上要断思惑,就是思想,
错误的想法。思惑五种,贪瞋痴慢疑,五毒断不了,六道出不去。贪、瞋恚、愚痴、傲慢
、怀疑,对圣教对伦理道德的怀疑,有一个就出不了六道。念佛人用什么方法?用一句佛
号,把这些统统放下。念佛心里不夹杂贪瞋痴慢疑,不夹杂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
、邪见,这十条完全没有,才能脱离六道。念佛人有一个好处,自己没有能力断,阿弥陀
佛佛力加持你,在往生刹那间,这些念头都不会起来干扰,你平平安安往生到极乐世界。
五、何等名为十种心?起净意心、无忘失心、无下劣心
  第五个是“起净意心。念佛之人,能离世间杂染之法,复于利养等事常生知足之心,
是名起净意心。”净意心就是清净心。清净心怎么样才能得来?第一个,妄念杂念放下。
出家人对恭敬的利养也要放下。不放下就不能往生,一定要放下。无论多少统统放下,辗
转布施,愈施愈多,这是章嘉大师教我的。
  第六,“无忘失心。念佛之人,求生净土,成佛种智,于一切时念念不舍,是名无忘
失心。”这一句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念念不忘无上菩提,心心流入萨婆若海。
净宗是大乘佛法,不是小乘,大乘圆满的菩提心。
  第七,“无下劣心。念佛之人,常行平等之心,于诸众生尊重恭敬,不生轻慢”。这
条一定要落实,以平等心待人接物,对一切人事物都要恭敬。对事的恭敬是认真,做到尽
善尽美;对人的恭敬是礼貌,以真心待人。世出世间法讲到最后,就是真心跟妄心,妄心
对人是六道凡夫,真心待人是佛菩萨。永远用真心待人,为什么?因为你是弥陀弟子,弥
陀用真心,我们不能不用真心。
六、何等名为十种心?生决定心、无杂染心、起随念心
  第八,“生决定心。念佛之人,不著世间言论,于无上菩提之道深生正信,毕竟不惑
,是名生决定心。”学佛、修净土,我们这一生一条路、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终极
目标是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学习,证得无上菩提,愿望就圆满了。所以在这
个世间作客,别当真,世间样样都是假的,没有一样可以带走。能够带走的,这一句佛号
,对极乐世界坚定的信心、愿心可以带走,其他的统统要放下。
  第九,“无杂染心。念佛之人修习功行,种诸善根,心常远离一切杂染烦恼”。也就
是说一切人事物,无论是善是恶,都不要放在心上,心不能有杂念、染污,这比什么都重
要。最后,“起随念心。念佛之人虽观如来相好,而不生爱着之心,于无念中常念彼佛,
是名起随念心。”阿弥陀佛的报身,身有八万四千相,相有八万四千随形好,每一个好放
八万四千光。观相好是修因,譬如佛的舌头伸出来可以把脸盖住,你行吗?三世不妄语,
舌头伸出来舔到鼻尖,佛生生世世不妄语。修不妄语才能得这个相好,修因才能得果,这
是因果教育。所以虽观相好,不生贪恋,这就对了。如果有爱着之心,就又变成烦恼。
==
永远用真心待人,为什么?因为你是弥陀弟子,弥陀用真心,我们不能不用真心。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9-09-23 17:25:00
阿弥陀佛!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19-09-23 17:26:00
阿弥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19-09-23 18:46: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9-09-24 00:15: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mikehale (窗外正暴雨)   2019-09-24 09:15: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sunnypanda (明辨是非)   2019-09-24 13:25: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ackino (常胜不败)   2019-09-24 14:54: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没有妮的日子)   2019-10-01 19:09: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