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前这个世间,哪种人当机?
“至于当世”,现前、现在,“若问何人正是当机”?现前这个世间,哪种人当机?
这一生能往生极乐世界,这叫当机。“则不论男女老少,富贵贫贱,上智下愚,久修初习
,宿根利钝,善恶差别”,都无所谓,“祗要于此法门”,对于净土法门“能生实信”。
你真相信,没有怀疑,所以真信比什么都要紧。
我年轻的时候,李老师苦口婆心劝我。他说历代多少名人,多少大德,他们都相信、
都发愿,都往生了,我们为什么不信?应该生起信心。纵然如果它不是真的,那些人都上
当、都受骗了,我们被它骗一次也不妨。李老师这样劝我。但是我还不想往生,心目当中
都是大经大论。那时我学《华严》,在《华严》的末后真相信了。为什么?文殊、普贤都
发愿求生极乐世界,看到经文相信了,不再怀疑。我那时候不毁谤,读过《印光大师文钞
》,看过《弥陀经》三大注,对净土赞叹,但是对大乘经教很向往,不知道这是大乘经教
的精华。经教要不能契入,没有真正通达,这种难信之法怎么教人?
所以,“祇要于此法门,能生实信,因信发愿”,信了之后,一定要发愿求生极乐世
界。“从愿起行”,行就是念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如是之人,正是当机”。这样
的人个个往生,一个都不漏。要把自己日常琐碎的事情打发得干干净净,不再操心牵挂,
一心一意只求净土。我来到世间干什么?就是到极乐世界去。不放下不行,不放下那是障
碍。发菩提心就是真信、真愿,这就是无上菩提心,蕅益大师解释的。一向专念,一个方
向、一个目标,决定生净土。
二、《无量寿经》在三藏当中,它属于经藏;在二藏当中,属于菩萨藏
下面,“藏教所摄”。“凡体究经典”,体会研究,也就是研究经典,“宜先知此经
属于何藏,说在何时,判属何教”?“则有助于理解全经”。“夫一代圣教之判分,诸家
有异”。自古这些大师见解并不完全相同,志趣也不一样。海贤和尚说“我什么都知道”
,这句话味道很深。什么都没有学过,什么都知道,这里头有深密,不是祕密,深密,太
深了,上中下根人都不知道,只有上上根人。佛法没有祕密,是你的智慧、功夫达不到,
这功夫讲定力,达不到你不知道。
藏有三藏、二藏,时有五时,教有二教、有四教、有五教。“凡释经者,须先判明”
。“今本经”,《无量寿经》在三藏当中,它属于经藏;在二藏当中,属于菩萨藏。三藏
是经律论,二藏是就是大乘跟小乘,菩萨藏跟声闻藏。五时当中主要是方等,二教里面属
于顿教,四教、五教里面都属于圆教。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三藏。藏者,《大乘义章
》云:包含蕴积名藏。经典能包含蕴积文义”,经文里头有义理,称它为藏。三藏,“一
经藏,梵语修多罗,此云契经”。契,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这经典才
产生作用,理论正确,不违背真理,也就是事实真相。同时要适合听众的程度,下根人,
说得太深他听不懂,上根人,说得浅了他不满意,所以一定要适合听众的程度。
三、佛传给我们的是无言无说的《无量寿经》,是自性的“无量寿经”
佛有本事,“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每个人都听得欢喜,都听懂,深
的人听得讲很深,浅的人听说很浅,这是本事,开悟的人就能做到。古时候讲经,给经做
注解,他开悟了,他要不开悟说不出来,写不出来。深程度人看得有味道,他看得深;浅
程度也有味道,他不寂寞,他能看得懂,妙在此地。祖师当年讲经讲活了,用文字写活了
,为什么?他们真正懂得自性,自性无一物。
从自性流出来的就是无一物,起作用,一切法都在里头,般若无知,无所不知。佛四
十九年无说,无所不说,这是一般人很难体会的。所以佛传给我们的是无言无说的《无量
寿经》,是自性的“无量寿经”。这东西可以把自性“无量寿经”引发出来,让我们自性
“无量寿经”跟这个经本融合成一体,妙!所以,经论里头的义趣无有穷尽,生生世世都
学不完。自性没有边际,没有限量,到明心见性就明白。自己的心清净平等觉,里头没有
一念,没有一个念头,更没有分别执著。所以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能解一切法
,能说一切法,能修一切法。
经藏,这契经。“二律藏,梵语毘奈耶,此云调伏”。“三论藏,梵语阿毘达磨”,
翻成“对治”。“本经在经律论三藏中,属经藏”。
四、海贤老和尚把《无量寿经》里的理论、修行方法,在日常生活当中全都做到了
“二藏”,就是声闻、菩萨。“《智度论》曰:虽俱求一解脱门,而有自利利人之异
,故有大小乘差别”。解是解除烦恼、习气,脱是脱离六道轮回,这是学佛的人共同追求
的。但是这里面,有些人自利,有些人心地慈悲,他顾及到别人,所以有大小乘之分。“
为是二种人,故佛口所说,以文字语言分为二种”,就叫声闻藏跟菩萨藏。“圣教虽众”
,不出于这二大类。缘觉包括在声闻里头。
《净影疏》里头说,“龙树云”,龙树菩萨说,“佛灭度后,迦叶、阿难,于王舍城
,结集法藏,为声闻藏”,也就是小乘法。“文殊、阿难于铁围山,集摩诃衍为菩萨藏”
。经是阿难复讲出来的,迦叶尊者跟五百阿罗汉为他作证,小乘结集。在铁围山,这是大
乘的结集,文殊菩萨与法身大士给他做证明。像华严,是释迦在定中所说,不是大彻大悟
、明心见性就没有资格参加。阿难是法身菩萨示现的,他不是真正的阿罗汉,真正阿罗汉
他就入不了大乘。
《地持经》上也说,“佛为声闻、菩萨行出苦道,说修多罗”。佛出现在世间讲经教
学只有一个目的,帮助苦难众生离苦得乐。什么是苦?六道轮回苦,十法界好一点,不究
竟。海贤老和尚把《无量寿经》里的理论、修行方法,在日常生活当中全都做到了。生活
虽然艰苦、贫穷,活得多快乐幸福,多么圆满,天天欢喜,叫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许
多人学《无量寿经》,是在经本上、口头上,没有变成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这个
光盘是《无量寿经》的总结,要把它当作经来读,一天看三遍,一年一千遍。你要是用真
诚心、清净心、恭敬心去看,你就成就了。回头看《无量寿经》,字字句句就放光,然后
你对老和尚,对夏莲居老居士会集《无量寿经》也佩服得五体投地。
阿难,结集声闻藏的时候他参加,结集菩萨藏的时候他也参加,那阿难的本地我们就
明白了。他示现初果声闻,实际上是法身大士再来的。
五、阿弥陀佛无边愿海就是四十八愿,普度众生,道就是理论跟方法
下面说,“以说声闻所行,为声闻藏。说菩萨行,为菩萨藏。今本经中,广演大乘”
,这部经说的完全说大乘。“详陈”,陈是陈说,“信愿往生,殊胜因果,净佛国土,依
正庄严,弥陀无边愿海,普度众生之道。故为菩萨藏摄”。极乐世界缘起,阿弥陀佛出家
修道,看到众生苦,悲心发出来,希望帮助一切诸佛刹土里头六道众生。极乐世界是一切
诸佛刹土真善美慧的集大成,四十八愿就是他参访总结的报告。殊胜因果,清净的佛国土
,阿弥陀佛无边愿海就是四十八愿,普度众生,道就是理论跟方法。
==
历代多少名人,多少大德,他们都相信、都发愿,都往生了,我们为什么不信?
应该生起信心。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