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宗义] 《宗义宝鬘略讲》(40)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9-04-22 07:57:33
摘自:《宗义宝鬘略讲》见悲青增格西
转自:达赖喇嘛西藏宗教基金会佛学课
http://chienching.blogspot.com/
第六章 经部宗 (已经讲完有部毗婆沙宗的部份,开始进入经部宗)
色拉寺的教科书—《宗义建立》在解释宗义时,是以:一、定义,二、分类,三、释
名,四、境的主张,五、具境的主张,六、无我的主张,七、地道的建立,七个段落来解
释。
本书是分基、道、果,但是也可以以这七点来区分。法王达赖喇嘛在弘法时也经常提
到基、道、果,所以诸位对“基、道、果”应该不是完全陌生。
佛法分为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有些人认为自己得到解脱(脱离三界轮回)即可,追求
这样的果位者是小乘佛教徒;追求佛果(一切种智)者称大乘佛教徒。
无论是大乘佛教徒或小乘佛教徒,把重心放在成佛或解脱上,就是修行者、佛弟子;
如果不把重心放在成佛或解脱上,很难说是佛弟子,因为佛弟子只有大乘佛弟子与小乘佛
弟子,没有其他的佛弟子。
佛法从所诠方面分有以戒定慧三学区分等,但也可说佛法在讲出离心、菩提心、空正
见之三主要道,收摄起来是在讲菩提心或空正见,或者说二种菩提心,也可以说佛法讲的
就是菩提心,可以有很多分类。
基、道、果中,以果来说,是指解脱(二乘解脱)、一切遍智(或一切智,大乘佛果)。
佛指的是圆满了解真如(空性)者,用语上通常使用“通达”、“证悟”、“悟道”等。也
因如此,在道上来说,就有通达什么等种种不同的道。
道是属于心内的法。心法中像1+1=2是正确的认知,不知道1+1=2是疑惑,认为1+1=7
是错误的认知,中后二者是要修正的,与此相同,烦恼是错误的认知,也有一些既不是道
也不是烦恼的认知,而了解佛法内容等很多的心法则会是道。
四宗(有部毗婆沙宗、经部宗、唯识宗、中观宗)的任何一宗,要解脱、要成佛都要了
悟空性,因此,基法方面就变得很重要了。
以基法来说,最主要的是二谛—胜义谛与世俗谛,透过二谛,就产生四圣谛—通向成
佛、解脱的层面就有道谛和灭谛,颠倒的层面就有苦谛与集谛。所以四宗最主要要讲的就
是二谛的内容,至于二谛的内容为何?各宗的说法都不同。
讲二谛就会牵涉到境、具境等。境方面,所知、法、有同义,所知又分为常法、无常
法,常法中又有……,无常法中又有……,就这样一路讲出来。所以认识的境、认识者这
一类有很多内容,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二谛及了解二谛的智慧。
了解也有很多层次,对空性这个内容是要修多生多劫的,所以是可以越来越深入、越
来越透彻。我们读的《广论》、二胜六庄严的论著,全部都是在剖析空性:怎么样是合理
的?怎么样是不合理的?就是一直剖析,希望对空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从不了解空性到
了解空性,了解空性到深入地了解空性,要有很多触类旁通的分析,是以这样的方式来成
佛的。
讲到“修”这个名词,经常会有人以为要打坐、彻夜不眠地做某些事,并不是研读、
思考经典;但是从我们过往所学得的内容来看,学习是很重要的,一直学、一直研究,这
个就称为修。这二个看起来是冲突的,但是事实上并不冲突。
成佛之道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从不认识到认识,从认识到非常认识,到圆满认识。当
然,这个过程是十分艰钜的,所以有时候要不眠不休、有时候会有饥贫的情况,这些都是
难免的,或者像打坐对气脉的运作有帮助等,因此也就重要起来。但是如果把单单的持咒
、礼拜、供曼达等变成主要,认为这些才是身体力行的方式,这样才是修,这样就本末倒
置了。
总之,要说的是基、道、果,因为基二谛有不同的说法,所以在讲道时,也有不同的
说法,对佛果也就有不同的安立。这本宗义书是很薄的一本书,因此对其中的很多情况做
连结比较困难,但是我们还是要先认识宗义,接着对基、道、果相互间的关系做一些联系。
一、定义(....待续....)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