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一 杯 让 你 目 瞪 口 呆 的 水

楼主: Biwogo (非颜)   2019-01-05 19:09:51
一杯让你目瞪口呆的水
*
原创:索达吉堪布
https://mp.weixin.qq.com/s/gPrVva4AzJQXJvpy-RV1qw
*
仔 细 看 一 杯 水
*
“我有很多稀奇事。”——世界
*
对于这个世界,不论用佛教的方法还是科学的手段,只要能揭示它的真相,就是值得关注
与追求的,因为获得幸福、远离痛苦是每个人最为关心的,而只有认识世界的真相,才可
能真正实现这一目标。
也许你对佛教不太了解,也没有信仰,但如果你真正去研究它,就会发现:两千多年前,
人类东方的思想竟然如此成熟,智慧竟然如此先进,丝毫不滞后于现代科学的脚步。
刚才我听到佛学社主席说物质世界由人类创造,但却控制了人类的心。这听起来很稀奇,
不过却是事实。而对于稀奇之事,佛教是最愿意剖析的。大概六百多年前,有一位佛教大
师龙钦巴曾说:一切法虽然不存在,却可以无欺显现,非常稀奇。这句话很值得大家思考

那么物质世界有什么稀奇之处呢?接下来从佛学角度结合现代科学的个别观点,作一些阐
述。
*
这 杯 水 正 在 欺 骗 你
*
“我怎么知道我不是在做梦?”——笛卡尔
*
按照佛教唯识宗的观点,物质世界看似是无情法,实际却是心识的体性。
《华严经》对此有形象的描述:“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我们的心就如同一位画师
,他的画艺非常精湛,甚至可以绘画出整个世界。《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也讲:“心清
净故世界清净,心杂秽故世界杂秽。”
唯识宗的观点非常相应于生活。在生活中每个人的习气不同,对于美丑的认知也不同,这
一点在唯识宗的眼里,就是所谓的“万法由心造”。正因如此,整个世界跟梦境没什么差
别——昨天以前的事是昨晚的梦,明天以后的事是明晚的梦,大家现在也正在做梦,没有
任何理由说这一切不是梦。
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尔曾深有感触地说:“我怎么知道我不是在做梦?我又凭什么将梦境和
现实区分开呢?世间上包罗万象、形形色色的东西,虽然一个也不成立,但却能在眼前无
欺显现。因此,完全可能有一个魔鬼,一直在欺骗我,让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是真的、什么
时候是假的。”
*
我 在 看 它 , 还 是 它 在 看 我 ?
*
“意识创造了宇宙。”——罗伯特‧兰札
*
万法由心造的观点,在科学界可以找到很多证据。
英国天文学家、数学家爱丁顿,曾于1919年撰作了“重力的相对理论报导”,第一次向英
语世界介绍“广义相对论”,而他一生撰写了多本著作,比如《物理世界的本质》(The
Nature of the Physical World by Arthur Eddington),其中非常明确地指出外在世界
是人的念头,书中说:让物理学家接受每个事物的基础都是心灵,是困难的,但是没人能
否认心灵是我们经验中最初和最直接的东西,所有其他一切都是遥远的推断。此书在当时
的科学界引起极大轰动。
爱丁顿的观点跟传统物理观念可谓天壤之别,但是跟唯识宗的观点却不谋而合。这值得大
家思考——人们一直认为“物质在先、心识在后”,为什么20世纪的科学家却打破这种观
念,提出“物质源于心识”的观点?
被美国《发现》《财富》《时代周刊》等传媒极力赞叹的生物科学家罗伯特‧兰札,与着
名天文学家鲍勃‧伯曼,合著了书籍《生物中心主义》(Biocentrism by Robert Lanza
& Bob Berman),提出这样的观点:这个宇宙是以意识为中心的,意识创造了宇宙。围绕
这一观点,书中罗列了七个原理,其中一个这样说:“没有意识,‘物质’就处于一种不
确定的概率状态中。任何可能先于意识的宇宙,都只存在于一种概率状态中。”书中还讲
到:宇宙的结构、定律、力量等都是为心识服务的。
《生物中心主义》中的观点,跟佛教万法唯心的道理有接近之处,你们感兴趣的话,可以
翻阅这本书做进一步了解。
总之,按照唯识宗的观点,物质世界并非无情法,而是心识的自性。
*
这 杯 水 到 底 在 不 在 ?
*
“一切法虽然不存在,却可以无欺显现。”——龙钦巴
*
站在中观宗的角度,唯识宗承许的实有心识或万法唯“心”,也是了不可得的。
《金刚经》中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心已经灭尽、
未来心尚未产生,所以都不存在,那么现在心是否存在?很多人认为存在,但如果去观察
它的本体,也找不到任何实法。所以,三时的心都得不到。
物质不存在,心也不存在,那是否成了一无所有?对此中观宗做了完美的解释:不论任何
事物,仔细观察时都不存在,是空性的;但是空性的当下又可以有种种显现。也即“色不
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楞严经》中也讲:一切万法剖析到最后是邻虚尘,对它进一步剖析,就是空性;虽然是
空性,又可以显现色法。
其实真正观察时,不论外面的物质还是内在的精神,都会化为空性。那空性是否实有呢?
也不实有,并没有一个实在的空性存在。所以,万法的实相就是佛教所讲的“远离四边八
戏”。什么人证悟了这种境界,就是成就者、开悟者。
对于空性,科学迄今也无法企及,基本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究其原因,这跟它的研究
方法不无关系,科学研究主要借助各种仪器与实验,这些很难真实触及人的内心。内心的
证悟不必借助什么仪器,而是静下心去观察:“事物的本质是什么?有还是无?或者非有
非无?”这一点并不难,不需要任何信仰,只需要用心觉照,就会有所发现。
万法虽是空性,但空性中积聚因缘,又可以显现一切。
对于这个道理,古印度龙猛(即龙树)论师在《缘起藏论》中以八个比喻进行描述:如同念
经、明灯、明镜、印章、火晶、种子、酸味以及声音,任何因生果的过程中,因没有迁移
到果中,果也并非不依因而生,只要因缘和合万法就会呈现。所以,这个世界不是常有的
造物主创造,不是无因生,也不是非因生,而是因缘和合而生,也即缘起生。
缘起生的理论非常有趣,蕴含的义理极为甚深,也是佛教的独特观点,不过因为时间关系
不能详述,你们如果想深入了解,可以参阅相关书籍。
敬录自索达吉堪布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演讲《佛教的物质世界观》
若向外走,你会做梦,若向内走,你会觉悟。
台湾菩提学会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PuTiXueHui/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