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达摩祖师传法偈

楼主: kissung (天堂鸦)   2018-11-11 23:50:09
明天达摩祖师圣诞日 去除一切烦恼
达摩祖师传法偈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后人把“一花”比喻是六祖惠能顿悟一宗,而“五叶”比喻是顿悟法门的禅宗五家,即沩
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和法眼宗。
纪念达摩祖师圣诞日
达摩祖师即菩提达摩,意译为觉法。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为中国禅宗的初祖。被尊称为
“东土第一代祖师”,与宝志禅师、傅大士合称梁代三大士。据《续高僧传》记述,南印
度人,属刹帝利种姓,通彻佛法,为修习禅定者所推崇。
达摩祖师于中国南朝梁武帝时期航海到广州。梁武帝信佛,达摩至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帝
,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后驻锡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
二祖慧可大师。后出禹门游化终身。
著作有《少室六门》上下卷,包括《心经颂》、《破相论》、《二种入》、《安心法门》
、《悟性论》、《血脉论》6种。还有敦煌出土的《达摩和尚绝观论》、《释菩提达摩无
心论》、《南天竺菩提达摩禅师观门》等,大都系后人所托。弟子有慧可、道育 、僧副
和昙林等,梁武大同二年圆寂,终年150岁。
达摩祖师著作
达摩祖师四行观
达摩祖师血脉论
达摩祖师悟性论
达摩祖师破相论
达摩祖师安心法门
达摩祖师无心论
达摩祖师绝观论
达摩祖师禅观七门
达摩祖师的生平
相传达摩祖师原为南天竺国王第三子,本名菩提多罗。当时达摩与佛大先、佛大胜多同师
佛陀跋陀(少林寺首位住持),学习小乘禅观。佛大先与达摩遇般若多罗(二十七祖),
遂舍小趣大,共同教化,时人称为二甘露门,而且改名为菩提达摩。佛大胜多则分途而为
六宗,聚落峥嵘,徒众甚盛。其师般若多罗曾说“东土震旦”,也就是中国,有“大乘气
象”,于是达摩从印度远渡重洋,来到中国。
梁武帝普通八年(公元527年),达摩首先在今西来初地处登岸,并在登陆处建西来庵(
即现在的广州“华林寺”),广州刺史萧昂具主礼迎接,奏闻梁武帝萧衍。武帝遣使持诏
迎请,十一月一日至金陵。
历史上梁武帝付出了一位帝王的身份和心血全力奉佛,梁武帝见到达摩后,第一个问题是
:“我做了造寺写经度僧这么多事,有什么功德?” 达摩回答说,“没有功德”。
武帝又疑惑问道:“为什么没有功德呢?”
达摩回答:“你所做的,都是徒具形式的小德,如影随形,表面看起来有,实际上根本没
有。”
梁武帝礼佛看似用心尽力,却依然执著于自我、凡圣、回报,用贪念之心求法,就像是南
辕北辙,机械器具越是精良,便离目的地越远,看起来用心虔诚,其实大谬。所以达摩一
再否定他,并提出“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可惜梁武帝不能领悟。
相传达摩和梁武帝对话后,梁武帝深感懊悔,得知达摩离去的消息后,马上派人骑骡追赶
。达摩正走到江边,看见有人赶来,就在江边折了一根芦苇投入江中,化作一叶扁舟,飘
然过江。
达摩祖师的禅法
渡过长江的达摩最后在嵩山停留下来,当时佛陀跋陀开创的少林寺正云集天下高僧,然而
达摩并没有和他们一起常驻寺内,而是独自一人,隐居在少林寺外的五乳峰上。
打坐是佛教重要的修持手段。佛学将人的日常生活,归为四种不同的姿态:行、住、坐、
卧,称为“四威仪”。所有姿态都可以通向禅定,但是在修行实践中,打坐是最为方便的
法门,僧人们往往选择打坐,来获得禅定的境界。达摩当年离群索居,就是以这样的姿态
一坐九年,屹然不动,鸟儿在他的肩上筑巢,蜘蛛在他的手掌上结网,年复一年,他的身
影竟然印在石壁上了。
达摩在中国始传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佛陀拈花微笑,
迦叶会意,被认为是禅宗的开始。不立文字的意思是禅是脱离文字的,语言和文字只是描
述万事万物的代号而已。这也是为什么慧能大字不认识一个,但是却通晓佛经的原因,只
要明心见性,了解自己的心性,就可以成佛。
达摩的禅法,是以理导行,以行人理,事理不二,圆融无碍。
达摩祖师的艺术表现
达摩祖师除了道法上的受人敬仰,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也是文人雅士常用的题材。
唐代已有达摩像的创作,不过外形上和一般罗汉、比丘没有多大差别,直到南宋以后随着
禅余水墨画的兴起,各式的达摩图像便不断出现,那种头戴风帽、双目炯然、额头高广、
腮络须、大耳环等的梵僧模样,便成了达摩祖师的特殊标记了。
达摩祖师的作品,仿佛进入大彻大悟的境界,长而白的浓密胡须更能显示他修行的高深和
知识的渊博,加上达摩面壁九年终修正果,寓意才高八斗,学有所成。
达摩祖师一生于佛结缘,六根清净,心明如镜,没有任何的贪念和欲望,看破红尘,寓意
可以除去一切烦恼,事事顺心,生活安逸。
达摩祖师《夜坐偈》
一更端坐结跏趺。怡神寂照泯同虚。旷劫由来不生灭。何须生灭灭无余。 一切诸法皆如
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识心性非形像。湛然不动自真如。
二更凝神转明净。不起忆想同真性。森罗万像并归空。更执有空还是病。 诸法本自非空
有。凡夫妄想论邪正。若能不二其居怀。谁道即凡非是圣。
三更心净等虚空。遍满十方无不通。山河石壁无能障。恒沙世界在其中。 世界本性真如
性。亦无无性即含融。非但诸佛能如此。有情之类并皆同。
四更无灭亦无生。量与虚空法界平。无去无来无起灭。非有非无非暗明。 不起诸见如来
见。无名可名真佛名。唯有悟者应能识。未会众生由若盲。
五更般若照无边。不起一念历三千。欲见真如平等性。慎勿生心即目前。 妙理玄奥非心
测。不用寻逐令疲极。若能无念即真求。更若有求还不识。
达摩祖师的典故
历史流传
历史上还流传下来不少关于达摩的故事,其中家喻户晓、为人乐道的有:一苇渡江、面壁
九年、断臂立雪、只履西归等,这些美丽动人的故事,都表达了后人对达摩的敬仰和怀念
之情。
达摩东来
有一天,达摩向他的师父求教说:“我得到佛法以后,应到何地传化?”般若多罗说:“
你应该去震旦(即中国)”。又说:“你到震旦以后,不要住在南方,那里的君主喜好功
业,不能领悟佛理”。
达摩遵照师父的嘱咐,准备好行李,驾起一叶扁舟,乘风破浪,飘洋过海,用了三年时间
,历尽艰难曲折,来到了中国。达摩到中国以后,广州刺史得知此事,急忙禀报金陵,梁
武帝萧衍立即派使臣把达摩接到京都,为其接风洗尘,宾客相待。
辞别梁武
达摩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得知梁武帝笃信佛教,先去了建康(今南京)找梁武帝聊佛法,
由于他们的主张
不同,每谈论起佛事,二人总是不投机。武帝不能理解,,这时达摩感到南京不是久留活
动的地方,于是便告辞萧衍,渡江北上入魏。
初到洛阳
据说,当他来到洛阳时,看到永宁寺内十分精美的宝塔, 自云: “年一百五十岁,历游
诸国”,从未见到过, “极佛境界,亦未有此!”因而“口唱南无,合掌连日”(《洛阳
伽蓝记》卷一)。后到嵩山少林寺, “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
”(《景德传灯录》卷第三)。在此期间,收弟子慧可,有慧可“立雪断臂”的故事流行于
世。
面壁九年
北魏孝昌三年,达摩抵达少林寺,达摩抵达少林寺后便在少林寺旁不远的嵩山西麓五乳峰
的中峰上部、离绝顶不远的一孔天然石洞中面壁九年。他就在这个石洞里,面对石壁,端
端正正的坐在那里,两腿曲盘,两手作弥陀印,双目下视,五心朝天入定。开定后,他就
站起身来,作一些径行活动,锻炼一下身体,待倦怠恢复后,又是坐禅入定。就这样进行
了长达九年的修性坐禅。最终悟出了一样能让中原人们接受的佛法:东土禅宗。禅宗不需
要言语文字来阐述,只要了解自己的心性,就可以悟道成佛。所以有些大师虽然一个字也
不认识,也毫不妨碍成为大师。比如后来的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就不识字,但是他吟出了
一首堪称禅宗高度总结的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他用“顿悟”来讲述禅宗,随时随地,讲究的是内心的理解和明净。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11-12 16:14:00
阿弥陀佛!
作者: claudeee (祸风行)   2018-11-13 04:11:00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