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弥陀要解研习报告》25(下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8-11-05 00:15:26
  诸位同学,请继续看第四个小段:
  “永明所谓‘十人九蹉路,阴境忽现前,瞥尔随他去’,此诚可寒心也。”永明延寿
大师是南北朝时代的人,史传里面记载,他是阿弥陀佛化身再来的,也来表演给我们看。
在那个时代禅风很盛,所以他老人家示现先学禅,在禅里面大彻大悟。示现大彻大悟之后
,回归到净土,修净。所以在那个时候他老人家提倡禅净双修,这个诸位一定要懂得,这
是契当时人之机。所以他有“四料简”,教我们拣别法门的殊胜,这个三句话是第一首偈
里头所说的。他前面有一句,“有禅无净土”,有禅没有净土,十个人修行有九个人要走
错路,为什么?
  临命终的时候,“阴境现前”,就是临命终的时候,禅要不得力,实在说禅怎么才得
力?要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才得力。没有到彻悟,也就是没有能够到破一品无明,证一分
法身,还是随着业力去轮回。也就是说你修禅得禅定没开悟,得禅定就很不容易,随着你
禅定功夫的浅深,你到哪里去受生?到四禅天。如果功力更深的到四空天,出不了六道轮
回,还是随着业力在转。你生到四禅四空天,寿命到了之后还要往下堕落,这个例子太多
太多。
  当时禅风盛,永明大师也没有办法劝导这些人放弃禅来修净土,他们不会接受的。所
以就教他有禅有净土,你修禅兼修净土,这真是苦心。禅那边功夫不得力,净这边得度了
。我们听了大师这些话,千万不要去搞禅净双修,那你就错了。你要晓得他禅净双修的用
意,是修禅不肯放弃、不肯回头,禅净双修是对他们讲的、是教他们的,不是专修净土。
专修净土的人殊胜,“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所以,看古人的文字要晓得,他说这
个话、写这个文字,是对什么人的,用意何在,一定要搞清楚、要搞明白,我们才能得受
用。你要是看错、听错了,不能怪他,他没有错,过在我们自己。
  又何况世尊在《大集经》里面,给我们说了一个总的原则,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
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今天生在末法,照中国古人的记载,近代印光法
师跟虚云老和尚都采用中国古代的记载,释迦牟尼佛入灭到今天三千零二十几年。换句话
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已经过了一千年了,现在是末法第二个一千年的开端
。末法有一万年,换句话说,末法往后还有九千年。很多人讲世界末日,佛法没有讲世界
末日,佛法讲有末法。末法,法运依旧是有起有伏,有高潮有低潮,但是高潮也很难跟正
法、像法相比。但是净宗往生的殊胜,实在是超越正法、像法的高潮,只有这一个法门!
这个法门无比的殊胜。“往生经”里面尤其不可思议的,《弥陀经要解》。永明大师这一
段话是非常感叹,学佛的同学把净宗这个法门疏忽。
  再看下面这一段,“修行唯有念佛最为稳当,自有信愿持名净业之力,又仗弥陀慈悲
愿力,所用之功,决定不虚,佛及圣众,现前慰导,故得无颠倒,自在往生也!”这些话
句句都是实话,句句都是事实真相。修行这两个字,意思一定要搞清楚,决定不能含糊。
行是行为,行为太多了,世尊把它归纳为三大类,口的言语,口业行为;身体的造作,身
业的行为;念头的起灭,意业的行为。行为再多,总不出这三大类。为什么?能造的,身
语意!行为就是造作,但是造作里面有善有恶。所以佛教导我们初学的人,恶的行为要断
,善的行为要学,断恶修善,这是佛教初学。
  修学有了一定的成就,佛把修行再提升一级,善恶都是染、都是染著。所以佛一定会
教导我们,染要断,要修清净,这个境界就提高了。远离一切染污,染污是妄想分别执著
。断恶不著断恶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永远保持身心的清净、平等,这就是净业!身
心清净,念佛求生净土,跟诸位说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不一样。断恶修善之人念佛求
生净土,生凡圣同居土;如果断恶修善又不着相,这种人身心清净,他往生净土生方便有
余土、生实报庄严土,品位高!
  我们修净土不少年了,应当要把我们的境界往上提升,所以这几年我们特别强调纯净
纯善。纯净纯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不是方便有余土,我们要在这个上面
努力,精进不懈。所以大师教导我们,修行唯有念佛最为稳当。怎么修净业?就用念佛的
方法。怎么个修法?念头才起来就“阿弥陀佛”,不管是善念还是恶念,念头一起来就归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纯净纯善。这个最稳当,简单、容易、快速、成就高!
  念佛理论依据在前面跟诸位报告过了。世尊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说过,“是心是
佛,是心作佛”,这是念佛理论的依据。一切众生的真心本性,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
无二无别,同一个真心,同一个本性。真心本性是纯善纯净,决定没有毫分不善夹杂,没
有毫分不净夹杂,纯净纯善。所以你本来是佛,就是是心是佛。《华严》、《圆觉》上所
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就是从这一个角度来看、来说的。现在我们虽然迷了,迷了
不要紧,迷了怎么样?我们的真心本性没有丝毫改变。真心本性,大乘经里面讲了很多,
它没有生灭,没有来去,没有一异;所谓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
非有非无,这是它的特性。而且这个特性里面还具足了灵明觉知。
  世尊在楞严会上为我们讲的见闻觉知,本性具足!虚空法界、刹土众生,“唯心所现
,唯识所变”。包括虚空世界一切众生,这东西从哪里来的?心现识变的。所以,它的理
体是心性,心性具足灵知。由此可知,虚空世界一切万物都有灵知。换句话说,都有见闻
觉知,也就是说它能看、能听,它能觉、能知。不但动物有,植物也有,矿物也有,虚空
也有,不可思议。
  日本江本胜博士这些年来用科学的方法来实验、来观察,发现水有见闻觉知。再引申
,他们观察很多的植物,发现植物有见闻觉知。在日常生活用品里面、食品里面,他们也
发现有见闻觉知。米饭、馒头、香蕉、苹果,他们都做了实验,证明真的有见闻觉知。见
闻觉知是法性,从哪里来的?法尔如是,它本来就是这样的。所以再要深入的去观察、去
实验,泥沙石块有见闻觉知。大概最不容易观察出来的是虚空,虚空也有见闻觉知,没有
一法没有见闻觉知。所以,这大乘经上讲的,你要能够深信不疑惑,科学家这些发现对你
来讲,就一点不感觉得奇怪,你会感觉:这是正常的!佛经上所讲的,你们用科学方法把
它证实了,本来就是这样的,一点都不奇怪。
  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你就晓得净土、秽土是怎么回事情,净秽不二!人心善,所有
一切万物的结晶都是善的。人心不善,所有一切万物的结晶都是不善。这不是佛在经上常
说的吗?境随心转!《楞严经》上佛讲“若能转物,则同如来”,所以一切万物是随我们
的心在转,我们的心善,没有一法不善,全是善的。我们的心不善,一切法统统不善。秽
土怎么来的?灾难怎么来的?不善的念头、不善的业感召得来的,就这么回事情。
  我们要转变这个世界不难,居住在这个世界上的众生,只要真正能够断恶修善,这个
世界所有一切天灾人祸都消灭了、都没有了。所以从哪里转?从心地上转!多少年来,这
个世界上讲环境保护,我也说了好多遍,环境保护要从哪个地方下手?从心地。心净,我
们的环境就清净;心善,我们的环境就善。我们的心、念头不改,在环境上是没有办法改
的,收不到效果的!佛讲的话讲得好,“一切法从心想生”。讲得这么清楚,讲得这么明
白,你为什么听不懂?你为什么不肯去做?实在说这比什么都重要,决定不能够疏忽。
  所以,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是自己净业成就的、所感得的。我们的
心不清净,我们的行不清净,不能生净土!所以念佛,念这一句佛号,就是净心、净意、
净行。身语意都清净我们生净土就成就了。若是口念弥陀,心里面不清净,起心动念还是
贪瞋痴慢,还是烦恼习气,这样念佛不能往生;古人讲的“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
枉然”。为什么?你身语意不清净,所以不能成就。你学佛,什么都没有学到。日常生活
当中还是心浮气躁,遇到事情不知道怎么处理。烦恼起现行,不是智慧起现行,不生智慧
只生烦恼。这个学佛,难!学佛不能成就,决定还是随着业力转。
  你要问这到底什么原因?每个人善根福德因缘不相同,在我们经验当中来说,听经太
少了,所以你不觉悟,依旧烦恼习气作主。所以我们要常常能想到,释迦牟尼佛在世为什
么天天讲经?四十九年没有一天中断过,为什么要天天讲?真正是苦口婆心,帮助你觉悟
,帮助你回头。从哪里回头?从你的烦恼习气回过头来,不要再依烦恼习气,要依佛菩萨
的教诲。经典是佛菩萨的教诲,佛菩萨教诲是我们性德,随顺佛菩萨的教诲是随顺自己的
性德,不随顺性德,你就肯定随顺烦恼。
  性德是什么?性德是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性德是法性,性德是佛性,佛性是纯净
纯善,这叫真学佛,学了真管用。不会学的,实在讲连表皮都学不到。从哪里看?从他起
心动念,言语造作,他还是随顺他的习气烦恼,佛法真的是一分一毫的受用他都没有得到
。这是什么原因?《地藏经》上讲的“刚强难化”!个性太刚强、太自负了,总认为自己
有道理,佛菩萨讲的那个我很难接受。习气太重,改不过来。这样下去当然随业流转。
  所以自己要常常反省、常常检点,要把自己的毛病找出来。自己有能力发现自己的毛
病,在佛法里面讲就叫开悟,觉悟了。悟后起修,起修是悟了之后你把毛病习气改过来,
这叫真修行。我们今天修净土,我们心不清净,念头不清净,行为不清净,这与净土完全
不相应。所以要知道信愿持名修净业。自己真正肯修净业,净业就是净、善,表现出外面
是善,纯净纯善,这是自力。
  净土法门叫二力法门,自力、他力,他力是阿弥陀佛,“又仗弥陀悲愿力”,这是他
力。仗是依靠,怎样才能够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用我们的净业感阿弥陀佛的愿力。我们
净业是能感,阿弥陀佛慈悲愿力是能应,感应道交!一切众生是业力感十恶,所以要细细
去观察,身口意都不离十恶,这个事情很麻烦。十恶感得的是什么?是三途苦报;十善感
六道里面的三善道的乐报、福报,不出六道轮回,所以净业重要!
  心里面是阿弥陀佛,口念的是阿弥陀佛,身体一切造作的不离阿弥陀佛。身体造作的
怎么叫不离阿弥陀佛?把《无量寿经》、《观经》里面的教诲,我们统统做到,表现在我
们的行为上,我们没有离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教我们不
能做,我们决定不做,这就对了。这个样子念念感应道交,所谓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
应念念佛。“所用之功”,功是功夫,“决定不虚”,到临命终时候,寿命到的时候,佛
就来了。“佛及圣众,现前慰导”,慰是安慰,佛来安慰你,佛来引导你,就是接引。所
以你不会颠倒,你心里头不会乱,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自在往生!下面一段是蕅益大师
对这个法门极力赞叹。
  “法门深妙”,深是讲的理深,我们无法理解。妙是事妙、相妙、方法巧妙。“破尽
一切戏论,斩尽一切意见”。这两句话真的是,蕅益大师很难说得出来,不是入这个境界
,这两句话说不出来,不可思议。破尽一切戏论,什么是戏论?给诸位说,戏论就是一切
诸佛的讲经说法,要跟念佛法门来相比都叫戏论,不能比!八万四千法门不好修,很难学
习,还要很长的时间。这个法门太快了,一生成就,所以是稳当、简单、容易、快速,看
其他的法门当然是戏论。戏论是指佛法,所谓出世间法,意见是指世间法,所以这两句是
超越世出世间一切法,法门深妙!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能够跟它相比。
  “唯马鸣、龙树、智者、永明之流,彻底担荷得去。”谁能相信这个法门?谁能死心
塌地修学这个法门?蕅益大师在祖师里头举了几个例子,马鸣菩萨、龙树菩萨这是印度的
,古印度的祖师大德举了两个。中国历代祖师也举了两个,智者大师、永明延寿大师。智
者、永明都在浙江,智者大师在天台山,永明延寿大师在杭州,我们净土宗第六代祖师!
只有像他们这样的人,他们真的是证得菩萨果位,不是普通菩萨,是法身菩萨,这都是法
身菩萨的果位。而且我们晓得,智者是释迦牟尼佛再来的,应化再来的;永明是阿弥陀佛
应化来的,古佛再来!他们才彻底“担荷得去”,担荷就是完全接受,一丝毫疑惑都没有
,依教奉行。
  “其余世智辩聪”,其他世间最有智慧的人,最聪明的人,最有辩才的人,下面举几
个例子。“通儒禅客”,儒家通达经论诸子百家叫通儒,我们一般人称大儒。禅客,禅宗
里面的祖师大德们。“尽思量度,愈推愈远”。他们要来思惟、研究、讨论净宗法门这些
典籍,愈研究,对这个法门的深妙反而远离了。为什么?这个法门是不思议法门,绝对不
是思想、思考、研究能够明了的,绝对不是言语讨论能够讲得明白的。为什么?因为它是
佛的境界,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佛说得很清楚,这个事情“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
菩萨对这个法门,经上也有比喻说,“犹如隔罗望月”。等觉菩萨尚且如此,何况是凡夫

  通儒禅客,这是指一般没见性的。纵然见性了,见性也有品位不相同,明心见性里面
有四十一个阶位,所谓三贤十圣。到十圣那没有问题了,三贤位还不行。十圣何以没有问
题?我们在《华严》里面读到的,地上菩萨从初地到十一地,经上告诉我们地上菩萨“始
终不离念佛”。地上菩萨的始,开始是初地,终是等觉,这十一个位次,自始至终就是从
初地到等觉,他们都念佛求生净土,所以这个没有问题。马鸣、龙树都是地上菩萨。明心
见性的人,如果在三贤位,他不见得念佛,他要登地那一定是念佛。这是大经上讲的“十
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法门不可思议。
  “又不若愚夫愚妇老实念佛者,为能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也。”这是真的,我们一般
人比不上农村里面的阿公阿婆,我们比不上他。他虽然什么都不懂,他也不想懂,你教他
老实念佛,他就老实念佛;你教他断恶修善,他就老老实实断恶修善,他真的成功了。他
们这种修行方法,是“潜通佛智,暗合道妙”。虽然他没有学过,他的心行跟这个深妙的
法门暗中契合,所以他能成就。他成就品位的高低也不可思议,我们也没有办法测度。这
些人也不是普通人物,过去生中善根深厚!
  末后这总结,“我见是利,故说此言”。“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释迦牟尼佛见到
这个利益,所以说出来告诉我们。蕅益大师说,“分明以佛眼佛音,印定此事,岂敢违抗
,不善顺入也哉!”如果你是真正的佛弟子,你要懂得这一句经文的深义,为什么?佛眼
所见,佛口所说,对于阿弥陀佛接引往生这个事情,佛给我们印定了。我们如果要违背,
不遵守佛的教诲,你就是不顺佛的意思,不顺佛的教诲,你就不是佛的学生。佛的学生哪
有不随顺老师教导的去做!随顺佛菩萨教诲,你肯定成就。不随顺就没有法子了,那你得
长劫轮回。这一大段我们就讲到此地。
==
从哪里回头?从你的烦恼习气回过头来,不要再依烦恼习气,要依佛菩萨的教诲。
经典是佛菩萨的教诲,佛菩萨教诲是我们性德,随顺佛菩萨的教诲是随顺自己的性德,
不随顺性德,你就肯定随顺烦恼。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Iamboy183 (新)   2018-11-05 09:15: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18-11-05 09:57: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11-05 17:19:00
阿弥陀佛!
作者: cecil724   2018-11-06 07:10: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ackino (常胜不败)   2018-11-06 22:57: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没有妮的日子)   2018-11-08 15:22: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