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弥陀要解研习报告》13(下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8-09-30 15:10:31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五力。
  “力”是断疑、成德。名相跟五根完全相同,信、进、念、定、慧,这是五根的增长
,这个道理我们不难懂。随着慧根的增长,这里头最重要的是智慧,慧根增长之后五根就
有力量了。就像一个植物一样,它有根,根慢慢的生长就成了树苗。树苗再长大变成大树
,它就有力量了,禁得起风吹雨打,它已经长成了。
  信根增长能破疑惑,对于正法、正知正见决定没有疑惑。所以它能破疑,它能够辨别
邪知邪见,它有这个能力,必然能令烦恼轻。世间众生烦恼习气很重,不相信正法,不相
信圣贤教诲,如果我们对于正法、对于道德、对于性德、对于圣贤教诲能够深信不疑,我
们的烦恼就去了一大半!对自己最大的好处,这我常讲的,人不能不老,但是信心坚定的
人,他的老化很缓慢,这是一定道理。为什么?他的人生是快乐的,他有方向、他有目标
,他一点不迷惑。每天有进步,常生欢喜心!他的人生过得很充实,过得很快乐,都是从
信心里面生出来的,这个信心有力量。
  “精进”有了力量,不会懈怠。诸位要晓得懈怠是很严重的烦恼,菩萨六波罗蜜里面
“精进”就是度懈怠的。人如果不懈怠,无论做什么事情,世出世间法没有不成就的道理
。他为什么不成就?为什么失败?懈怠了。往往刚刚做的时候精神百倍,做上一段时期就
懈怠了,他不能支持,没有恒心。这是世出世法里头许许多多事业不能成就的第一个因素
,没有办法保持。学佛也不例外,古大德不是常讲,“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刚学佛的
那种热心、那个真诚,他要能保持,古人讲“成佛有余”,保持初心的人成佛有余。“学
佛两年,佛在天边”,那一种精进心、虔诚的心衰退了。“学佛三年,佛化云烟”,没有
了,学佛就变成老油条了。那为什么还学佛?
  学佛对自己有利益,不是为佛想,不是为众生想,为自己想,为自己的利益。打着佛
的招牌,利用佛招牌做幌子,谋自己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干这个去了!他所得
来的这些利养,说老实话,都是他命里有的。但是这种心不是善心,这种行为不是善行,
把他命里面的福报大幅度的折损了。我们常讲,命里头百分之百的福报,可能折损到只变
成百分之二、三十,大幅度的折损,心行不善!成功的人、修行证果的人,没有别的祕诀
,就是保持初心,精进不退,他成功了,没有什么特别的祕诀。
  我们每个同学无论在家出家,你想想你初发心是什么样子,现在是什么样子,你就会
明了为什么自己没有进步?为什么学了这么多年,对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一点把握,
还是半信半疑,这怎么得了!所以佛在经论上常讲世法善根(这是讲六道里面的、世间法
的善根)是三善根,不外是不贪、不瞋、不痴;三善根成就世间一切善法。我们在世间要
想做一个善人,你就得记住佛这个教诲,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贪、不瞋、不痴。出世法里
头的善根只有一个,精进!精进是菩萨唯一的善根,菩萨能够证得无上菩提,没有别的,
永远保持初心,他不变!
  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应用在出世间法,能成无上道;应用在世间法里头,成就大德,
大仁大德。我们跟一切众生交往,最初初接触都是非常谦虚、非常客气、非常友好的气氛
,你能不能永远保持?你能永远保持这是大仁大德。圣人没有别的,与一切众生交往历久
不衰,他不退。为什么?他用的是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永远不变
!对方变了,对方变了是他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我能保证我自己,我不能保证别人,
我能成就自己的德行。
  诸佛如来也不能成就别人德行,如果有能力成就别人德行,那一切众生不要修行了,
佛菩萨大慈大悲不统统叫一切众生都成佛了吗?办不到!这一点我们要晓得。成就自己的
德行就是帮助别人,让别人看,你看我也是个凡夫,我能成就,你也能成就;这是表演,
表演给别人看。我能够坚持一生当中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不变,在顺境里面没
有贪恋的心,逆境里面没有瞋恚心。一定要坚持,一定要做到,永恒不退,这就是精进;
精进能成办世出世间一切事。
  “念根”增长,邪念不生;从自己来说邪念不生,从环境上说邪念不入。我们知道一
些邪知邪见,今天在这个社会上可以说是弥漫在世间,你每天二十四小时都接触到这个社
会上所传播的邪知邪见。你的念根有力了,邪知邪见不影响你,你眼睛看、耳朵听,接触
一点都不受影响。就像宗门大德常说的“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那是什么?念有了
力!能成就一切世出世间正念的功德。
  “定根”增长,你的心有主宰了,决定不会动摇。在形象上来看,至少像了凡先生跟
云谷禅师在禅堂里面那个样子差不多,三天三夜没有一个妄念。念佛人定力现前,至少我
们讲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是念佛三昧,你已经得到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什么样子?一
切时一切处你心里头念的就是阿弥陀佛,除了阿弥陀佛之外决定没有一个杂念,这就是念
佛三昧。除了这一句“阿弥陀佛”之外,还有别的念头在,你功夫没有成片。所以一定要
记住,要肯定我们是初学。人贵自知之明,最可贵的是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晓得自己是什
么人;我是凡夫,我不是圣人,我是初学,我不是老修。
  凡夫初学最重要的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三字经》里面讲的“教之道,贵以专”
。什么是专?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专!你不能搞太多,不能搞太杂!太多太杂了,杂修
乱修,你是凡夫又是初学,你怎么能成就?所以你如果仔细想想过去这么多年,这么多时
间浪费了,真可惜!果然肯专,肯万缘放下,就是佛门里面所有这些经教都不动心了。三
年,功夫好的得一心不乱,功夫差的得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你就有能力生凡圣同居土,想
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你得自在了。要是得事一心不乱的,生方便有余土,功夫成片
都可以生死自在,事一心更不必说了。
  我们为什么达不到这个水平?就是什么都想学,什么都喜欢,结果什么都不能成就,
错了,大错特错了。世出世间法凡是成功的人,他成功的秘诀没有别的,专一!整个精神
、意志、时间统统集中,这桩事情成就了。你看看许多这些大的企业家们,虽然他们企业
的项目非常之多,你去问问他,他最初起家的是一样、一种,专门经营一种。这成功了,
以后有财力,还有多余的力量,再经营一种,慢慢的可能发展到几十种。从一个根上生的
,不是一开头就好像要做多少种多少种,那肯定失败,这我们都看到!
  有些人不懂,筹集一些资金做好多种部门的生意,没有做个几年公司倒闭了。什么原
因?没有根,很多人不晓得这个道理。真正大的企业家,工商业的钜子,你们仔细细心去
观察,他有根。出世法里面你们仔细观察,诸佛菩萨他们广学多闻什么都通达,他有根。
绝对不是一开头就学好多种,不是的,他有根。以后广学多闻还是那个根生的,根虽然不
一样,就是每个人学的法门不相同,那个不要紧,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你要知道这个道
理。
  知道这个道理,贪恋的心、羡慕的心就不会生起了。不是我学这门还想学那一门,永
远在羡慕许许多多的法门,结果到最后自己一事无成。死在一门!死心塌地。这一门成就
之后,一门通了一切门都通,一经通了一切经都通!一个法门通了,所有一切法门都通。
通的标准是什么?是明心见性。每个法门都能帮助你明心见性,所以法门平等,无有高下
,你得要深入,不深入没有见性。古人求学也好、修道也好,没有到见性的这个境界,决
定不涉猎第二个法门,他要继续不断努力下去。
  这里面助道的,老师、同学、修学环境都是助道的缘。这四种缘里头佛讲得很清楚,
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增上缘,助道是增上缘。增上缘也非常重要,你要相信你的老
师,你要相信你的同参道友,在佛法里面还包括著护法,这都是助道的。护法他们用财力
、物力来帮助你,使你生活安定,身心安稳。佛在经上常说“法轮未转食轮先”,如果你
的生活都不能安定,你还有什么心情去办道?帮助你身心安定,这是护法,护法有大恩,
内护有大德!使你身心安稳,无忧无虑,一心办道容易成就。
  最后一条“慧力”,慧根增长了,智慧现前。有能力辨别真妄,有能力辨别邪正,有
能力辨别是非、善恶、利害,这个摆在面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点都不迷惑。思想见
解纯正,言语行为纯正,断疑成德,成就你自己的大德大能,这要靠智慧。世尊在经典里
面,这个三十七道品是从五根、五力说起,前面三科省略了。蕅益大师、莲池大师他们在
注疏、注解里面,虽然佛没有说,但是他们都把它补出来,对我们初学的人有大利益!
  下面一段第六个小段,“七菩提分”。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称为觉,菩提就是
觉悟的意思,所以“又名七觉分”。觉而不迷,“于一切法善能觉了”,这是功夫!大的
科目,我都用最简单的方法给诸位提示,四念处是看破,首先你要能看得破。四如意足是
放下,你要能够放得下,这是我入佛门亲近第一个出家人,第一次教我的“看得破、放得
下”。七菩提分是真正的功夫,这个七种都是真正觉悟了,“慧力所发,无漏正智”。五
根、五力、七菩提分从哪里来的?从慧力而来的,也就是七菩提分依慧力,你的慧观没有
力,你哪里来的觉!
  “七”这底下讲了七个项目,这七个项目都是觉悟,在佛法里面讲这是菩提。第一个
是择法,“择法觉分”。“善别”,别是分别,你善能分别“真妄、正邪、是非、善恶,
不取虚伪法”,这叫择法觉支(这个地方讲觉分)。学佛或者是世间求学、修道,道有世
间道、有出世间道;世间道有天道、有仙道,出世间道有声闻道、缘觉道、菩萨道,你要
会选择。选择标准要依理,正理;还要依事,事是什么?事是我们自己具备的条件。正法
不是仅有一种,大乘佛法里面常讲无量法门,四弘誓愿里面就讲“法门无量誓愿学”,无
量的法门都是正法。我们自己现前所具备的条件,这无量法门里头,或者是说八万四千法
门里面,我能学哪一种?
  我跟诸位同修说得很多,讲席里头都讲得很多,我喜欢学经教,我喜欢一门深入,我
有愿望效法祖师大德,我记得好像是道绰大师,一生讲《观经》两百多遍。他不讲别的经
就讲一种,就跟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些善知识一样:法门无量无边,我只懂一门,你来我
可以讲给你听;讲完之后,你要听别的你到别的善知识那边去,他比我懂得多,我不如他
。一门成就。
  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每个人都是一门深入,都没有第二个法门。所以善财来
参学:你来,我把我所修的告诉你,你还要广学多闻,介绍你到别的地方去。自己谦虚,
赞叹别人。这都是示现教我们!我们的大毛病就是自赞毁他,自己以为了不起,瞧不起别
人,错了,大错特错!不知道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一切众生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不知
道!狂妄自大。所以菩提道上你会走得那么辛苦,你走不成功,往往中途退转,彻底失败
,不是没有原因,你修学的心态错了。
  那个根,实在讲,是不知道孝顺父母,不知道尊敬师长,这是根上坏了。在中国儒道
、佛法都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孝道是根!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儒是师道,佛也
是师道,尊师重道是建立在孝亲的基础上。人要不孝顺父母,不懂得孝亲,怎么会尊师重
道?所以,学习没有根底,像盖房子、盖大楼没有地基,他怎么能成功?前面所讲的五根
、五力,我特别提出来这个“信根”,太重要了!一路上慢慢修到增长,智慧开了,有能
力选择法门,自己没有能力的时候,老师代我们选择。
  老师选择的法门,自己可不可以改?是可以。你修学到某一个阶段,认为我还可以修
另外一个法门,你自己有择法的能力了。如果没有这个能力,还是乖乖的遵守老师的教诲
,安全、保险!如果你真正明了诸法平等,无有高下,那么老师给我选择的很适合我的程
度,又适合我的根性,也适合我的生活环境,这是个好的选择!死尽偷心,一门深入,哪
有不成就的?到自己真正成就,对老师才感恩戴德,不是老师的教诲,不是老师替我选择
,我怎么会有成就?
  我这一生大的方向、大的目标,学佛,章嘉大师替我选择的。教我放弃其他的行业,
走出家弘法的这条道路,章嘉大师教我的。他想了很久,他说哪一个事业都没有这个好,
这个事业对自己、对众生有百利而无一弊。我听了之后,想了很久,决定接受他的教诲。
那个时候我还在工作,我曾经问章嘉大师,我说出家我应该要怎么做法?他告诉我,你这
个心发了,你不要去找法师。他说得很好:你要去找这个法师给你剃度,他要不答应,你
会不会生烦恼?我说会!不要去找,也不需要去找道场。我说那怎么办?求佛菩萨加持。
  所以他就跟我讲,你发的心是真心,愿是真愿,你的一生佛菩萨替你安排,你什么心
都不要操,到缘成熟,你就知道了。这是好事情!我对老师感恩,一生受他的恩惠,确实
是什么都不担心,一生随缘不攀缘。过了几年果然有出家师父来找我,请我去出家。受戒
也是如此。开戒了,我很想去受戒,但是没有缘分。这个时候就有人来请我去受戒,那个
时候受戒还要缴费,我们初出家也没有供养,这一笔费用很大拿不出来。有人把受戒的这
些费用统统筹备好了,送到我这里来,叫我去受戒,缘成熟了。一生被动而没有主动过,
无论到什么地方都是被动,随缘不攀缘,没有妄想,这个日子好过!过得很快乐、很自在
,老师教的。
  你要不相信老师的话,那就没法子了。自己天天打妄想,那个日子决定没有我过得这
么快乐、这么自在。所以我常常很感叹的说,现在这个世间的人“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
前”,我沾到这点便宜,就是相信老师,我很听话。我亲近的这些老师确确实实都是真善
知识,真的有德行、有智慧、有学问、有修养。我一生当中就三个老师,你们大家都知道
的,在家的方东美先生;教我佛法的,第一个是章嘉大师,第二个是李炳南老居士,我跟
章嘉大师三年,跟李老居士十年。一生不违背老师教诲,老师教导我们是善的,是有道理
的,决定不是恶法,与经教完全相应。所以择法,我们自己没有能力,老师为我们选择净
土法门。
  以后我们在《大集经》里面读到,释迦牟尼佛劝导末法时期选择这个法门;佛讲正法
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选择这个法门,正是佛陀的
意思,最契自己根性的。我自己选择的是《弥陀经要解》,最契根性的。早年在达拉斯有
同学问我,《大藏经》这么多,如果只准你选一门,你选什么?我选《阿弥陀经》,而且
《阿弥陀经》注解里面,我选《要解》。我记得在加州,《要解》讲过一遍,刘承符居士
写成一本书,《弥陀经要解亲闻记》,刘承符居士写的。那时候他年岁已经很高了,他住
在西雅图。我们这边同学非常难得,把我每天讲的录音带送到那边去,他从录音带里头写
成一本书。
  那么讲许许多多的经论,这不是我自己的意思。什么原因?这个时代讲经的法师太少
了,有许多同学来启请,不得已!分心来讲这些经论。如果讲经法师多了,各个宗派都有
讲经的法师,那么你就会晓得,我一生肯定学古来大德,我一生专讲《弥陀经要解》,做
专家,不做通家。现在世界这么大,每个城市去讲一遍,讲三百岁也讲不完,你说这多自
在。
  这个我跟李老师讲过,李老师笑笑:你倒是很自在。但是后面的话很不好听:你不能
度众生。我说怎么?他说你在什么时候看到这些众生听一部经就开悟,就能证果?真的没
有。所以老人家讲得很正确,真的要帮助众生、成就众生,要住在一个地方,不能到处跑
。这是他教我的。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
他说你在什么时候看到这些众生听一部经就开悟,就能证果?真的没有。
所以老人家讲得很正确,真的要帮助众生、成就众生,要住在一个地方,不能到处跑。
这个话反过来说,
“你在什么时候看到这些众生听一部经就开悟,就能证果?真的没有。”
所以对于我们这些众生来说,一部经只听一次是不起作用的,
一部经要听了又听,听了又听,反复谛听,才能开悟,才起作用。
“真的要帮助众生、成就众生,要住在一个地方,不能到处跑。”
我们真的要帮助自己、成就自己,也要“住”,一个法门、一个师承、一部经,
不能到处跑。
死尽偷心,一门深入,哪有不成就的?
一个法门通了,所有一切法门都通。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18-09-30 19:36: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ackino (常胜不败)   2018-09-30 21:28: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9-30 22:13:00
阿弥陀佛!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8-10-01 04:57:00
南无阿弥陀佛,末学也是因为这样才发心专学弥陀经要解,可是才听了十多遍障缘就出现了,还在努力克服中。fighting fighting ~.~
作者: gg889g8 (凰)   2018-10-02 03:10: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没有妮的日子)   2018-10-04 22:50: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