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弥陀要解研习报告》13(上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8-09-29 18:02:28
诸位同学,我们接着看“说法庄严”里面的第四小节“五根”,第五小节“五力”,
五根、五力可以合起来看,信、进、念、定、慧。
  “根”的意思就像植物有根,根能生、能持;持就是能保持,它能够生长,这是根的
意思。根有五种称之为五根,就是“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说到这个地方
我们必须要记住,前面有三科总共有十二个修学方法,就是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
这十二个科目非常重要,通世出世间法。
  四念处是教我们看破,认识、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你就不迷惑了,所以它是属于智
慧。四正勤我们讲,学习积功累德、断恶修善,必须依这个准则。这三十七道品、三十七
门课,超越时间、超越空间,也超越世出世间一切法。它讲得是原理原则,就像数学的公
式一样,把它展开应用真正是无量无边,无有一法不依靠这个原理、原则而得到圆满的成
就。
  今天我们讲到五根、五力,《弥陀经》上是从这里讲起。为什么?讲出世间的大法。
前面通世出世间法,现在要跟你讲出世间的大法。我们求的是什么?无上正等正觉,究竟
圆满的佛果。这个根,根是什么要清楚!根是当人自性,当人是自己、我自己,我自己的
自性,真心、本性,这是根。佛法里面常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本来成佛是根;马鸣菩萨
在《起信论》里面所说的“本觉本有”,本觉是根。“本来成佛”跟“本觉本有”,这两
句话是一个意思、是讲的一桩事。儒家学者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那个“本善”
是根。
  中峰大师在《系念法事》里面跟我们讲,“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
,“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佛是一不是二,这就是根!世出世间所有一切善法都从这
个根上生的。世间人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好人,我们听很多人讲,人性都是不善的,人性
都是恶的,这种人没有根!不是没有根,是他不相信他有根,不相信一切众生有根,那个
麻烦就大了。所有一切恶念、恶法、恶业都是从这里生的,一切罪恶、一切灾难的根。他
不相信人性本善,他不相信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他不相信“心即是佛,佛即是心”,这个
事情麻烦就大了。
  他不相信,我们也不能责怪他,儒跟佛都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他为什么不信?《三
字经》上讲“苟不教,性乃迁”,“性相近,习相远”。从人性本善来讲,所有一切众生
本性都是善的、都一样的,为什么会变得不一样?变成不一样是习性,不是本性。所以一
般众生他把众生的习性看作本性,看错了,这一个错误真叫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我们
不容易!“苟不教,性乃迁”,我们是遇到好的老师教导我们,我们明白,我们觉悟了。
我们肯定自己的自性是本善,自己的心确实是佛心,我们肯定自己有真心。
  我们自己的心确确实实是真诚、是清净、是平等、是正觉、是慈悲,一点都不怀疑。
现在为什么这个性德都没有了?对人对事对物虚伪、染污、不平等、愚痴、自私自利,为
什么搞成这个样子?习性,没有人教!没有好的老师教导你。今天这个社会不好,社会是
个大染缸,佛在这个经上讲的五浊恶世,浊就是染缸。“劫浊”,劫浊就是这个时代不好
,乱世。讲劫浊大家不太好懂,讲乱世大家容易懂。“烦恼浊”,芸芸众生哪个没有烦恼
?烦恼都非常严重。“见浊”是见解,烦恼是讲思想,思想混乱,见解分歧,这是浊世,
五浊里面的根。你对于宇宙人生,对于一切人事物看错了,见浊;想错了,烦恼浊。一浊
一切都浊,麻烦也来了。
  所以我们今天处的是什么时代?为什么会有这种时代?这个时代没有圣贤人教诲,变
成这个样子。大家不相信圣贤人的教诲,圣贤人的典籍是非常宝贵的,因为你不相信,典
籍虽然在,你翻都不想翻一翻。你认为那个东西是旧东西,那个东西不合时代,你根本就
没有去探讨,没有去了解它。这是罪过,这就不是做学问的态度,一点都不虚心。
  真正做学问的人,人家说那个好,我细心去看看,说那个东西不好,我也细心去看看
。大家说好,我要知道好在哪里,大家说不好,我也要知道它不好在哪里,都要认真去研
究,这才能成就真实的学问。这个话是当年方东美先生教给我的,做学问的基本态度。决
不能说人家说好我们就盲从,人家说不好我们就拒绝,那你错误了。一定要自己亲自去接
触,要去研究。往往一研究发现,别人说不好的那个东西,里头有真好、真东西在里头。
一般人说好的,你再来仔细研究,里头漏洞百出,未必真好。人云亦云,常常就被欺骗,
被蒙蔽了。
  真正做学问的人永远是谦虚恭敬,才能成就自己真正的道德学问。这个道理实在讲并
不难懂,在我们想古时候,这种道理几乎所有读书人都知道,现在这一个世纪以来,人不
讲了。一般年轻人,我说年轻人大概是五、六十岁这样年纪的人,他这一生当中没听说过
,你说多悲哀!我们快到八十岁的年岁了,沾到一点边缘,真的是边缘,以后没人说了。
我要不说说,你们怎么会知道?听不到这个声音了。所以善心善意就是从正确的认知里面
发生的,肯定一切众生性本善,肯定一切众生有佛性,肯定一切无情有法性,法性跟佛性
是一个性。
  你要是深入大乘,你肯定所有一切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是根!宇宙万有
的根!我们相信这个,根是相同的,根是平等的,根是没有两样的。我跟你,我跟他,我
们大家不一样,那真是澳洲土著讲的变种,怎么变了?迷了,把根本迷失了。根本迷失了
就变成变种,变种就可怜了!胡思乱想,胡作妄为,带来了许许多多灾难,自作自受。一
个人认识根、明了根,一切不忘根本,他的生活很美满、很幸福,他居住的环境叫一真法
界,叫极乐世界。那是有根,有根、有力!世出世间大学问奠基于此。
  你看今天世界上的纷争,明眼人、佛菩萨、大善知识他们看在眼里,感叹!真的像《
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先人无知”,上一辈疏忽了,“不识道德,无有语者”,他们没有
告诉我们,没有教我们,“殊无怪也”。今天我们造作什么样的罪业,受什么样苦难果报
,圣贤人不责怪我们。为什么?这批人没有受过教育。他错了,这个错了要追根上一代的
疏忽,上一代再上一代也疏忽。我们这个追究至少追究到两百年,两百年前对于圣贤教学
大意了。那个时候虽然也教,不认真,教儿童、教年轻人不严格,不像古时候那么严格。
《三字经》上讲的“教不严,师之惰”,父母师长没有尽到责任。
  你要了解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就知道这个过失的根源在哪里!根源在父
母师长,所以做父母不简单!“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下一代不走正道,
走邪道,父母师长要背因果,这个因果背大了!我们从这些地方能够很深刻的体验到,世
出世间第一等功德,第一大善是什么?教学,以正法传授给众生。在中国这最明显的,孔
老夫子教学五年,五年专心、负责任、严格的教导学生,成为万世师表。
  为什么?有许多人一生从事于教育工作,做了几十年默默无闻,为什么孔老夫子五年
有这么样的成就?尽心尽力的教,真正希望下一代出人才!学生真正觉悟,真正能够修养
道德,断恶修善,为人民、为国家、为众生造福,这个老师成就了。老师(用我们佛法里
面的话来说,普度众生),普度众生这桩事让学生去落实,你对学生要不好好的管教,学
生不能成就,“众生无边誓愿度”就落空了。
  释迦牟尼佛为我们所示现的,放弃世间所有一切名闻利养,地位、权力统统放弃,从
事于社会教育工作。为什么?这就是示现给我们看,这桩事情是世出世间第一等大事业,
没有真实智慧他不能做,他不愿意做。真实智慧,这是真实的事业!古今中外历代多少帝
王,有几个人知道?但是世界上从事于正法教学的人,没有人不知道,没有人不纪念。每
个宗教的创始人,都是最伟大的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家,千年万世,多少人尊敬崇拜,还
来向他学习。所以根就非常重要,你要认识什么是根,什么是善根,什么是恶根;随顺性
德的是善根,违背性德的是恶根。
  信进念定慧,哪个人没有?但问题是你信的是什么?古大德在注解里面说,我们所信
的,正道、助道。什么是正道、什么是助道要很清楚、很明了,不能含糊。正道,究竟圆
满的无上正等正觉,每个众生都有,本来有,你现在迷失了。什么是助道?释迦牟尼佛跟
我们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助道。
  我们在这里面细心观察检点,哪一个法门适合我,我就采取这个法门,一门深入。这
一个法门变成了我修学的正道。诸位要晓得这个正道、助道,正道里面有正道、有助道,
助道里头也有正道、有助道。我们今天选择的是净宗法门,净宗法门依据的典籍“五经一
论”是我们的正道。其他的经论,祖师们为我们选择,教导我们要看的、要修学的,辅助
我们念佛法门的,那是助道。我们要相信这个。
  信正道跟助道要有根,根就不能变;或信或疑,或信或不信,那你的信没有根。信有
根,这个净土宗你信有根,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里面就有一朵花生了,这个花上有你的名
字,信要有根,决定不能够有疑惑!《无量寿经》现在连同原译本跟会集本,总共有九个
本子,不要毁谤,不要有意见,你喜欢哪个本子你就选择哪一个本子。就跟吃东西一样,
各人口味不一样,酸甜苦辣咸,我喜欢吃甜的,不能逼人家统统都吃甜的。如果是这样的
话,释迦牟尼佛何必讲那么多经典?何必说那么多法门?一门不就行了吗?你看看佛多慈
悲,佛多随顺人情,你喜欢什么我就跟你说什么,一丝毫不勉强。这是佛的伟大处,这是
佛的大德大智,令一切众生尊敬仰慕。
  这九个本子我们展开来看,在早年我把这九个本子印成一本,《净土五经读本》你全
都看到了。九种本子你喜欢哪个本子你就用哪个本子,没有一样不好,因为它是介绍西方
极乐世界,等于说是说明书,介绍的本子。教给你的方法,都是持名念佛。经上讲得一点
都没错,“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九个本子里头都这个说法。念佛人修什么?你要知道
,修一心不乱,修心不颠倒!你对于一切诸法如果有疑惑,你的心怎么能定下来?怎么能
成就你的一心?怎么能叫你不乱?不乱是智慧,一心是禅定,修定慧。你的意见很多,执
著很重,这是你自己障碍自己,不是别人障碍你。
  我自己所选择的,有一个很简单的标准,第一个,它的理论、方法、境界没有错误,
我们在大乘经里面可以去比对,没有错误。这个经文浅显容易读诵、容易理解,适合于现
代人的程度,这个本子就是好本子。现在这九种本子摆在你面前,你每个本子去念一念,
哪个本子好读?这个本子好读,夏老的本子是不错,九个本子里是最好读的,没有艰涩的
句子。那么他会集有没有错误?把五种原译本详细拿来对照,信心就足了。
  我跟诸位同学说我不如大家,我比不上人,人家心思很细腻,我没有那么细腻。但是
我有个长处,我相信老师。老师把这个本子交给我,我并没有拿五种原译本来对照,我没
有做这个工作。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做这个工作,我相信老师,老师不会害我。老师学了一
生,他的智慧、他的德行、他的教诲值得我尊敬,我对他一点怀疑都没有。所以他教我我
就接受,我就依教奉行。什么人在我面前说三说四,我不会接受,我也不会反对。为什么

  我遵守佛陀的教诲,我遵守祖师的教诲。佛陀教导我们对于一切不同的知见,不同的
见解,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也是这样教给我们,应当怎么样?用什么样心态?合
掌令欢喜!我不跟你辩驳,合掌是我对你恭敬。我还走我的老路,我还用我的老方法修行
,不会受你动摇。我对你尊敬,我不会有一句话反驳你,佛教导我们叫默摈。默摈实在讲
,就是儒家所讲的“敬而远之”。远不是远远离开,不是这个意思,远就是你的想法、做
法我不会跟着你走,我还是跟着经论来走。我自己有能力,自己选择经论,自己没有能力
,老师帮助我选择经论。我这一生所学的经论都是老师帮助我选的,都是老师指导的。
  说老实话,我自己还没有能力选择经论,我承认我是中下根性的人,不是上根。上根
的人有,上上根的人有,我没有遇到。这个没有关系,纵然是下下根遇到真善知识,像谛
闲法师那个锅漏匠徒弟,那是下下根,遇到真善知识谛闲法师。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念。真的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他真就成功了;
他要怀疑、他要夹杂,那就不成功。他成功的祕诀就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成功了
。信不是一桩容易事情,信有根,信决定不会动摇,一生不会改变,这个人的道业决定成
功!
  第二个“进根”。进,都是对正道跟助道,勤求不息,勇猛精进,决定不会有一天放
松。稍稍契入境界,乐此不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真的乐此不疲。
  “念”,念就是系念在心,心里面所系念的就是正道跟助道。我们今天念佛人,目标
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是我们这个阶段的正道跟助道。助道是什么?断
恶修善,积功累德,古大德常常跟我们讲“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善恶的标准自己一定
要清楚、要明了。什么是恶?自私自利是恶,大公无私利益社会、利益众生是善。有些人
听了不以为然,为什么对我自己有利的就是恶?在世间法里面这个话讲得通,在出世间法
里面就大错特错。错在哪里?我执不能破!出世间法头一关是破我执,于我有利益,增长
我执。《金刚经》上讲的我相、我见,你念念都是坚固执著,增长我相、增长我见,你这
个我执什么时候能够破得掉?我执不破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佛把这个摆在第一。
  我们起心动念确确实实无我!无我,具体而言就是决定没有我自己的利益,所以自私
自利要彻底放下。怎样破我执?这是破我执的祕诀,起心动念一切作为为社会、为众生、
为正法久住;决定没有个人丝毫利益在里面,往生西方世界一点罣碍都没有,走得很自在
。常常要记住佛教给我们对宇宙人生一切人事物的看法,把这错误观念纠正过来。《金刚
经》上说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念头一起,很喜欢的境界就起贪恋心,“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一盆冷水浇下来,你的心就平静了。
  遇到冤家对头很不顺眼,人事物心里很不痛快,“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
为法,如梦幻泡影”,心马上就平了。提起一句“阿弥陀佛”,知道我到这个世界是来旅
游的,两天我就走了。这个世界好也好,不好也好,与我有什么相干?我何必操这个心?
有缘劝劝他,劝他为善,没有缘,我们做出一个样子给他看;他看得懂是他的福报,看不
懂算了。不要斤斤计较!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点点滴滴都是教
化众生,为人演说从来没有止息过。
  为人演说,演是表演,做给人看,说是给人说明。没有自己丝毫的名利在里头,不夹
杂一丝一毫,所以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你看多自在。夹杂有自己就麻烦了,为什么?
你有利害得失在里头。只要夹杂利害得失,你起心动念头一个就想到自己的利益,往往做
错事。完全没有个人的利害得失,你才真正放得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的心得解脱,
你的智慧开了。除这个之外不能有一个杂念,不管什么念头夹杂在里面都不可以。真的是
不容毫分不净夹杂,不容毫分不善夹杂,心要做到纯净、纯善。
  “定”这是摄心,摄心、收心。孟夫子说得很好,“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
,那就是定功。我的心不再向外攀缘,不但是世法里头不攀缘,佛法里头也不攀缘,你的
心真定了!印光大师一生教导我们的就是这个方法,这就是世尊在《大集经》里面所讲的
,持名念佛是“无上深妙禅”,无上深妙禅是念佛!摄心在佛号上,除了这一句佛号之外
,心里什么念头都没有,这叫定根。这个定是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有根了!除这个之外你
什么都没有。念念与阿弥陀佛相应,念念与净宗经教相应,所谓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
念相应念念佛”。
  “慧根”,智慧的观照,照见世出世间一切法的真相,你的慧有根。有根不错,你不
会动摇了,你自己所谓脚跟站得牢,如如不动,自度行了。你要再想帮助别人那还得有力
,五根增长就有力了。“力”实在讲,自己这个根更深了,能帮助别人破除疑惑,帮助别
人建立五根。现在时间到了。
==
谛闲法师那个锅漏匠徒弟,那是下下根,遇到真善知识谛闲法师。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
佛”,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念。真的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他真就成功了
信不是一桩容易事情,信有根,信决定不会动摇,一生不会改变,这个人的道业决定成功
一生绝不改变不容易。
有的人从小学佛念佛,长大改变了;有的人某段时间学佛念佛,后来改变了;
一生毫不怀疑、坚定地把一句阿弥陀佛念下去,仔细想一想,真是很可贵。
纵然我们现在学佛念佛,大方向上好像没改变,
但是分段来看,可能是一阵子热一阵子冷,那就是懈怠退转,改变了,
再细一点来看,可能是几天特别认真,几天又懒惰了;
再更细分来看,一天当中,我们的念头也是进进退退,一下子记起佛号,一下又忘了。
今天去承天寺,偶然远远听到师父在跟师姐们开示,大概的意思是:
读经诵经之余,拜佛念佛,就这三件事,自己要会安排要去做,出家在家都一样。
我昨天超级懈怠,自己非常忏悔!这段话就是菩萨叫师父说给我听的吧!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18-09-29 20:46: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9-29 21:58:00
阿弥陀佛!
作者: gg889g8 (凰)   2018-09-30 04:50: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8-09-30 05:00: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ackino (常胜不败)   2018-09-30 21:09: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没有妮的日子)   2018-10-04 20:01: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