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弥陀要解研习报告》2(下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8-08-26 13:34:35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下面这一条,“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这一句。
  “舍卫”是梵语音译的,它的意思翻作“闻物”,“此云闻物”。闻物就是两个意思
,“闻”是说这个地方多闻的人很多。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见多识广、有学问的人、有道德
的人、有见识的人很多。换句话说,就是现在我们所讲的,这个地区文化水平很高,“闻
”是表这个意思。“物”是物产丰富。用现在的话来说,物是物质文明,闻是精神文明,
都非常殊胜。这是个好地方,非常难得。
  “舍卫”原本是一个城市的名字,这个城市太出名了,用这个城市就代表国家。就好
比我们现前的社会,我们提到北京这就代表中国,提到华盛顿DC就代表美国,一样的意思
。祇陀也是梵语,须达多也是梵语,这是两个人的名字。祇陀是太子,须达多是位大臣、
长者。这两个人布施一个场地,提供给佛在这个地方建立道场,教化众生。这个故事就不
能讲了,《经律异相》里头有,《法苑珠林》里面有,许许多多法师对《弥陀经》注解都
讲得很详细,我们在此地把它省略了。
  须达多黄金布地,把祇陀太子这个花园买下来,祇陀太子看到他这样做法,被感动。
他说释迦牟尼佛到底是个什么人,你怎么对他这么尊重,做出这样大的牺牲。太子的花园
非常之好,须达多向他买。太子跟他开玩笑,你家里富有,黄金很多,你能把黄金把我这
个地舖满了,我就卖给你。须达多就真的干,祇陀太子受感动,他说我们两个人合起来,
我们来供佛。须达多不肯,须达多说功德是我一个人做的。太子就讲,好了,那好,这个
地你布满黄金,我地卖给你;园林里面的花草树木是我的,你没有办法舖。好!地卖给你
,花草树木我全部把它砍掉。须达多这就没有法子,“好!好!”这两个人合作,所以叫
“祇树给孤独园”。
  “给孤独”就是须达多,当时这个城市人送给他这个称号。他常常布施孤独之人、老
人,用现代的话来说,须达多长者很喜欢做社会慈善事业,帮助孤苦的人,帮助老人,无
依无靠的人他都照顾,所以给他“给孤独”这个称号。这个道场就叫做“祇树给孤独园”
,因为祇陀是太子,把他的名字放在前面。黄金布地的故事从这来的。
  他们两个供养佛陀在这个地方教化众生,释迦牟尼佛有没有接受?佛陀欢喜接受。但
是这里面我们一定要仔细观察清楚,佛陀接受他们供养是使用权,决定不接受所有权。如
果说我这个园林供养释迦牟尼佛,把产权都交给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出家,现在不是
又有了一个家,不又回家去了!你们诸位想想是不是这个样子?释迦牟尼佛一生接受国王
、大臣、居士、长者的供养,统统是使用权,决定没有所有权,这个一定要知道!心地永
远是清净的,决定不起贪心,决定没有分别执著。他老人家的作为给我们后世人做榜样,
我们要记住,如果这个产权据为我所有,我就错了。你又回家去了。
  真正修道人于这个世间一丝毫都没有贪恋。所以现在我们建立道场,一定要成立一个
法人代表,这个产业不是归某一个人私有。组成一个董事会,董事会里面可以请在家出家
来担任,他有权处理道场里面的财物人事。委托真正有修有学、德高望重的,或是法师、
或是居士都可以,委托他,就是请他,董事会请住持,请负责管理道场的人,这个人他来
管理,他来负责教学,做弘法利生的事业。
  “祇树给孤独园”这个道场的主权人,就是祇陀太子跟给孤独长者,他们等于是董事
会。聘请(在佛法叫礼请)释迦牟尼佛以及他的那些学生到这个地方来常住,到这个地方
来修行、讲经说法。当然这个地区民众来听经、来学习的人非常之多。经典上总是写着一
千二百五十五人,还要列举几位上首,实际上列举几位上首是表法的,每一部经前面并不
完全相同。这几个人代表这一个法门的内容,它有这个意思在,所以不是随便列举的。这
些地方我们要注意学习。
  修道的人、觉悟的人,决定不沾惹名闻利养。中峰禅师给我们做出榜样,我们在他的
传记里面看到,杭州灵隐寺是那个地方第一个梵刹,我们今天讲大寺庙,请他去做方丈住
持,他辞谢了,他不做。为什么?为了教导后学远离名闻利养,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
无事。释迦牟尼佛一生从事于教学讲经的工作,这是我们的典范。出家人在这个社会上干
些什么?人生在世不能无所事事,总要对社会、对大众有一点贡献,这个贡献就是你一生
从事的事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出家人在这个社会上接受大家的供养,我们用什么回
馈?那你先要理解出家人在这个社会上,到底担任什么样的角色?
  我们仔细看释迦牟尼佛就知道,一生教学,教学是教育。四十九年讲经说法,讲经三
百余会,这三百余会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办活动;他办大型小型、长期短期的这种活
动三百多次。像我们现在办佛学讲座,办短期的培训班,办长期的学院。有时候也接受其
他地方的邀请,短期讲经、讲演的这些活动,世尊这三百余会就是这样的。天天从事于教
学,劝化众生,这个事业是什么事业?现在人讲社会教育。教化的对象不分国家,不分种
族,不分宗教信仰,来者不拒,去者不留,这就是现在人讲的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我们
要看清楚、看明白。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做过像现在这样的法会,没有!超度,没有!为
死人诵经,没有!
  我们要细心观察,这些像现在做的这些法会,超度的法会,是后人流传下来的,不是
佛留下来的。这些历史我们要懂得、要明了,不能把方向目标搞错了。佛教导我们目的是
什么?目的是教我们觉悟,成佛就是成就究竟圆满的觉悟;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
染,这是佛。园林、道场,什么是“道”要搞清楚。中国儒家讲的道,就是伦理道德;佛
法讲的道,就是觉悟的理论,觉悟的方法,觉悟的境界,这是道,道路!转凡成圣之道,
破迷开悟之道,断恶修善之道,这是道路!这个地方是教导这些的,这个场所称之为“道
场”。这是第一段为诸位介绍的。
  下面第二段,“大众同闻”。从“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
所知识”,一直到“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这是第二段。第二段讲“大众同
闻”。我们这个提要里头写的“为后学示范,善自取师”,取是取法,师是师法,这些都
是给我们做榜样、做模范的,我们要会学,向他们学习。
  经文上给我们写得很清楚,“大比丘僧”,比丘是小乘,它上面加了个“大”字,就
不是小乘,大乘比丘,学习大乘法的。这是释迦牟尼佛的常随弟子,长期追随老师的,老
师到哪里跟到哪里,跟一辈子。所以它是一个相当有规模的团体,教学的团体,社会教育
活动的一个团体。总数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五”字省略掉,它取整数,一千二百五十
人,实际上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弥陀经》注解里面都会说到,都介绍得很详细。
  再看看,这些人“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这个不得了!什么是阿罗汉?“阿”
翻作无,“罗汉”翻作学,所以把它翻成中国意思叫“无学”。无学是什么意思?就是我
们今天讲毕业了。他的学分统统修圆满,毕业了,毕业了就无学。小乘的无学是四谛法修
满,称阿罗汉,得到正觉。阿罗汉是学位的名称,拿到阿罗汉的学位,他真正成就了正觉
。这个意思就是说他的思想、见解、言行没有过失,见思烦恼断尽。经论上常说的八十八
品,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须陀洹就断尽了;三界九地八十一品思惑也断尽了。见思烦
恼断尽,证阿罗汉果。
  换句话说,六道轮回里面的因他没有了,因没有了,就超越六道轮回。他要再到六道
轮回里面来教化众生,那就是乘愿再来的。众生有感他有应,乘愿而来的,不是业力。六
道里面的凡夫出不了六道轮回,业力。什么业力?见思烦恼。见思烦恼不断,你怎么能出
六道轮回?你要从这个上面去想、去观察,你才知道难,太难太难!因此,我们不能不感
谢阿弥陀佛,要不是阿弥陀佛为我们开这个带业往生的法门,我们这一生决定不能成就。
  每个同学你们自己冷静反省一下,你妄想杂念能断得掉吗?一切时一切处,连晚上睡
觉,你的妄想都没有中断过。晚上睡觉会作梦,梦从哪里来的?妄想变现出来的。妄想分
别执著你断不掉,出不了六道轮回,幸亏有这个带业往生的法门。这个法门佛在经上讲得
很清楚,难信之法!难信能信,那是你无比的福德,无比的智慧。你能选择这个法门,死
心塌地修学,你这一生超越六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小乘阿罗汉不能跟你相比,你比他
殊胜太多了。
  大乘阿罗汉是指谁?大乘毕业,无学了,给诸位说是法云地的菩萨,就是第十地的菩
萨,毕业了;大阿罗汉是指法云地的菩萨。这些人,佛在这里告诉我们,“皆是大阿罗汉
”,不是小乘。不是小乘怎么样?来唱戏,装小乘,他在这里扮演小乘,实际上是大阿罗
汉。这里面确实有不少早就成佛,像这里所讲的舍利弗、目犍连,大家都知道,古佛再来

  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统统都是古佛再来,那是菩萨众;这个地方示现的是声闻众
,一佛出世千佛拥护,都是给我们做榜样的。我们一个人要成就,许多人要打击他、嫉妒
他,破坏他、障碍他,造无量无边罪业,这是迷。觉悟的人看到这个人成就了,大家帮助
他,大家拥护他。像唱戏一样,你唱主角,我替你唱配角,没有一个不欢喜,把你捧起来
。这一场戏唱好,目的在哪里?教化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
  所以古大德常讲“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这些出家人互相赞叹,佛法兴旺。互
相毁谤,自赞毁他,佛法就灭了。佛法兴旺,对众生有好处,对我有好处;佛法灭了,对
我没有好处,对众生没有好处。由此可知,吉凶祸福都在我们一念之间,世出世间法都是
这个道理。一家兴旺,你看他一家人互相和睦,互相赞叹,欢欢喜喜,这个家庭兴旺。如
果这个家庭彼此都有猜疑,都不信任,每个人都看对方的缺点,绝不说对方的优点,这个
家庭不久一定败亡,这肯定的。
  团体、公司行号,乃至于国家都不例外。国家怎么样兴旺?世界怎样才能得到和平?
圣人看得清楚,讲得透彻。我们果然觉悟明了,依教奉行,从家里开始,家和万事兴。我
们这个小团体,四众同修都在一起,彼此互相赞叹,这道场会兴旺。彼此互相猜疑,嫉妒
障碍,这个道场没有前途。这些道理、事实真相,都是因果报应,不能不明了,不能不警
惕!
  人死了有来世、有来生,不是死了什么就完了。死了一切都完了,我们搞这个干什么
?不用学佛了。正因为死了还有来世,来世还有后世,我们这一生要没有做好,死了就不
得了,麻烦就大了。聪明人,古人所说有“前后眼”的人(“前后眼”是能够想到将来,
能够想到以后),过去未来的事情多想一想,要为生生世世着想,要为社会大众着想,这
是个明白人,是个觉悟的人。只为自己,不知道为别人,这是糊涂人,迷惑颠倒的人。
  所以佛身边这些大众,还包括在家居士,里面都有古佛再来的,大菩萨示现的,外表
像个凡夫、凡人,实际上是圣人。我们看提要里头所说的,提要里头有三条,“声闻居首
,出世相故,常随从故,佛法赖僧传故”。这是为什么把这些小乘放在第一位,因为他们
的形相是出家相,菩萨不一定是出家相,在家相多。菩萨不一定常常跟着佛,声闻常常要
跟佛,为什么?没有毕业。比丘,比丘是学生,没有毕业,没有毕业当然天天要跟老师。
菩萨毕业了,他可以离开老师。所以这些学生就是在校的学生、在学的学生,还没有毕业

  世尊当年教学没有固定的场所,学校在哪里?在树林里面,在河流、小溪旁边,没有
房屋,没有一切设施,这个我们都很了解。他们的生活,树下一宿,日中一食,没有房舍
,什么设备都没有!野外生活。我过去看过一本书《旷野的声音》,是美国人写的,写澳
洲土著。现在这个澳洲土著还有,他们住在澳洲的中央地带,沙漠地区,什么设施都没有
,就跟释迦牟尼佛当年一样,树下一宿。他们吃的东西全是野生的,也是像游牧一样到处
找东西吃。没有一定居住的地方,他们也没有衣服穿,身体健康,没有忧虑,没有牵挂,
没有烦恼,他们心灵感应。世尊当年的生活方式就像这样的。
  所以以后,世尊的道德、学问、教化,为世间这些帝王大臣们知道了。听到生欢喜心
,都很希望世尊能到他们的国家来居住,来教学。世尊随缘,一点也不固执,哪个地方有
请,就到那里去。这才接触到广大的社会,把教学效果扩大了,真的利益一切众生。菩萨
散布到各地教化众生,声闻弟子有的时候佛也派去,很多地方请,佛就不能到处都去,派
学生去。教一个时期回来,换班,轮流去教学,很多很多。
  有些菩萨、声闻跟当地的人缘很深厚,换句话说,在那个地方教学的时间就长了,这
都是非常优秀的学生。佛每年有三个月“夏安居”,这三个月所有在外面教学的学生统统
回来,都回到佛的身边,接受再教育。夏安居是再教育,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为什么
?社会永远在进步,如果自己不进步就落伍了,就被淘汰掉了。所以你看看释迦牟尼佛想
得多周到。你们自己在外面教化别人,每年三个月的时候再来学习,提升自己。
  现在我们知道,在国内外许多大公司的职员、技术人员,每年都有固定的时间接受再
教育。他要不接受再教育,科技进步他就赶不上。我在美国那个时候,我们同修当中有在
公司服务的,每年大概有两次到三次接受再教育。他们的时间大概是一个星期到两个星期
,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提升自己的学识。如果不接受,你立刻就被淘汰掉,科学技术
日新月异,你要迎头赶上。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这个制度就建立了,每年有三个月的进
修教育,再教育,这个叫夏安居。
  所以出家人,“佛法赖僧传故”,这一句非常重要。出家人所负责的,是承传如来的
教学。这个多元文化的社会教学不能中断,世世代代不但要传下去,而且要发扬光大。尤
其是在现代社会,现代社会迫切需要。所以出家人要知道你自己的身分,知道你自己的使
命、职责。僧是个团体,不是个人的名称,后面有一个表解。“僧伽”,我们称“僧”,
尾音都省掉了,这个意思叫“和合众”。“众”就是我们现在人讲的团体,这个团体是世
间所有一切团体里面最值得人尊敬的,为什么?这个团体的人“和合”。
  和合有理、有事。理,“同证一心不乱无上菩提”,这是我们净土宗的。我们大家在
一起,每个人都是一个目标,一个方向,那就是要证得“一心不乱”。证得一心不乱,才
真正取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就证得无上菩提!理,我们同
为这个目标来的。
  事,我们共同生活,共同生活是事,佛给我们讲了六条,一定要遵守。第一个是“见
和同解”,我们的想法看法要一致。怎么一致?一切依照经典。“戒和同修”,戒是戒律
,我们的生活规范一定要遵守。“身和同住”,我们住在这个僧团里面,和睦相处。“口
和无诤”,彼此在一起没有争论,无论什么意见,统统归纳为阿弥陀佛。“意和同悦”,
心地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利和同均”,我们的生活是平等的,没有差别的,十方
供养是平等的受用。
  最后还有一条,“同羯磨”。羯磨是梵语,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会议。什么事情大家
在一起开会商量,不是某一个人独断,某一个人独裁,不是的。所以僧团真正符合现在人
所说的民主、自由、开放。现在人讲民主自由开放,佛,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这个僧
团就是民主自由开放。所以,佛法要靠僧团来维系、来承传,来发扬光大。今天时间到了
,我们就讲到此地。
==
我过去看过一本书《旷野的声音》,是美国人写的,写澳洲土著。
这本书里面有很多能验证佛法的记述。
这群土著生死自在,并且已经决定离开地球了。
第一天在寂静的夜空下,大家围着炉火就地安眠,女医生心里还在思索著。
“心底里,我真的很感激,有机会学习其他民族的生活方式。我开始领悟,流经人心的不
仅仅是血液而已。我阖上眼睛,朝向天上的神灵默默说了声‘谢谢’。
营地最远的一边,有人说了一句话。这句话由第一个人重复,然后第二个人接口说了同样
一句话。就这样,他们把那句话从一个个躺着的人嘴里传送了过来。最后,乌达接到这句
话──他躺的地方离我最近。他转身对我说:‘不必客气,今天是个好日子。’
没想到他们竟然回答了我对苍天默默的感谢,惊讶之余,我大声说道:‘谢谢,不必客气
。’”
“他们认为,一个人对事物的情感反应,才真正决定他的存在价值。这种反应,记录在你
体内的每一个细胞、你人格的核心、你的心灵、你永恒的自我。有些宗教劝我们给饿的人
一碗饭吃,给渴的人一杯水喝,但这个部落的人却觉得,舍出去的食物和水,以及施舍的
对象,并不重要。真正决定这件事有无意义的,是你在公开地、充满爱心地施舍时,你内
心里真实的感受。给垂死的植物或动物一些水,或给失意的人一些激励,一样给你带来启
示,让你进一步认识生命和造物主。它的意义,绝不下于赈济饥民或救助穷人。你离开这
个世界时,带走的是一张成绩单,上面记录你这一生每一分每一刻的情感反应。这种看不
见也摸不著的情感,充满我们的心灵,决定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小人。行为只是一种管道,
透过它,情感和意念得以传达、体验。”
他说的就是“唯有业随身”吧。就是
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
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18-08-26 17:31: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ackino (常胜不败)   2018-08-26 18:00: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8-08-26 20:10: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8-26 22:17:00
阿弥陀佛!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8-08-26 23:42: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chathamcat (chathamcat)   2018-08-27 08:41:00
阿弥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没有妮的日子)   2018-08-27 10:13: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swi1919 (crystal)   2018-08-27 15:34: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