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掀开经本第六面,最后一行看起:
【佛复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弥勒。若有菩萨为欲清净诸业障者。当发如是广大誓愿
。】
后面这几行经文,依旧是属于前面一段,上次讲到这个地方时间到了,所以暂时在这
个地方告一个段落。前面世尊将在会的这些菩萨,为什么他会迷惑颠倒,为什么他会造作
罪业,将前因后果都说出来了。而我们读了这个经,确实寒毛直竖。这些菩萨是谁?诸位
必须要明了,就是我们自己本人,不是说的别人。由此可知,造作罪业很容易,甚至于几
天、几个小时,但是这个业果要消除,时间就太长了。佛在这个经上告诉我们,他们从俱
留孙佛所造的罪业,一直到现在才消除,这当中经历的时间是天文数字。虽然这个罪业消
了,我们在这一生又得人身,不但得人身,而且有机会听到甚深微妙的法门,这是稀有的
因缘。这是什么回事情?还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累积的善根福德深厚,这一生遇缘。遇到
这个缘,问题就是你有没有醒悟过来,如果醒悟过来,这一生就恭喜你,你就得度了;若
不能醒悟过来,这一生势必又要空过。空过就不得了!空过之后,恐怕又要费许多的时间
,正如从前李炳老在《无量寿经》讲席当中所说的,虽然将来能往生,但是一定经历长劫
的轮回,这是一桩很可怕的事情。
造作罪业,前面我们曾经说过,佛在大经上常说,破戒不怕,佛能够救我们,最怕的
是破见,见就是你的想法错了,你的看法错了,这个事情就麻烦大了。如果你的见解、思
想纯正、正确,破戒这个罪业是很容易消除的,破见就太难了。凡是造作罪业最后念佛还
能往生,道理就在此地,我们要懂。譬如这两天你们同学告诉我,安徽安顺法师往生,我
打电话到中国去询问,他们把情形详细告诉我。他是晚年才闻到佛法,闻到佛法念佛不很
长,往生的瑞相那么好,留的肉身,这叫全身舍利,这样的庄严,这不就是给我们讲这部
经作了见证吗?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信心,要知道缘的殊胜,无比的殊胜。
所以世尊在此地告诉弥勒菩萨,告诉弥勒菩萨就是告诉我们大家,他说‘弥勒,若有
菩萨’,若有菩萨包括的是出家、在家的菩萨。哪个人不是菩萨?菩萨的标准是什么?发
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真的觉悟了,真正觉悟,觉悟的心就是菩提心。以觉悟的心修六
度行,六度是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在我们工作当中、在我们处事待人接物当中。六度是
什么?第一个是“布施”。什么叫布施?布施就是我们服务于大众,为社会服务、为大众
服务,牺牲奉献。就在你自己的岗位上,就在你自己工作范围当中,你能够尽心尽力去做
,这就是布施波罗蜜。“持戒”是守法,大家不要看到持戒就想到我们要受五戒、要受十
戒,那个意思太窄小。持戒就是守法,世尊四十九年对我们种种教诫、教诲,我们要明了
、要接受,要依教奉行。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不仅要遵守佛的教诫,世间的法律
,像国家的宪法、地方上种种的规约,还有没有文字的社会的道德观念、风俗习惯,我们
都要遵守。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入境要随俗,菩萨才能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大家对你能生欢喜心,才愿意接受你的教诲,所谓法缘才能殊胜,不守法怎么行?
“忍辱”就是耐心,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有恒心,愈是大事愈要大的耐心。《金刚经》
上告诉我们,一切法得成于忍,世间法尚且如是,何况佛法,忍耐非常重要,要能忍得过
。能忍而后才谈得上精进,“精进”的范围非常之广,也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讲的专业,专
就是精。世出世间法,如果懂得专精,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就怕学杂了,学得太多,你修
学自然就困难,成就就不容易。“禅定”,这个地方讲的是广义的,六度里所说的是广义
的,不是狭义的。禅定就是自己胸有主宰,不会受外境轻易的动摇,心有成竹就是这个意
思。“智慧”,般若是对于一切法了了分明、清清楚楚,绝不迷惑。你想想看这是菩萨六
大纲领,教给我们应用在生活上,你应用在生活上,你的生活就是菩萨道。应用在工作上
,你每天上班,每天做工作是行菩萨道。应用在交际应酬上,还是行菩萨道。菩萨道怎么
行法?原来都在日常生活当中,这里面没有分在家出家。
这个地方问题非常重要。要想清净业障,这就是大家常讲的消业障,每个人都知道自
己的业障很重,都希望赶快去消业障,你的业障消掉了没有?你用什么方法去消?实在说
,消业障常常挂在口皮上,问你什么叫业障?不知道,那你怎么个消法?所以业障这个名
词不能不搞清楚。业就是造作,我们口的言语叫口业,身体的动作叫身业,起心动念那叫
意业,这叫三业。这个三业造作不善,于是造成了障碍,障碍什么?障碍我们的清净心、
障碍我们的智慧,再说得深一点,障碍我们明心见性,这个叫障。你消业障,现在有很多
同修,我问他,你用什么方法消业障?“我在家里拜《大悲忏》、拜《梁皇忏》。”那你
拜完之后,你是不是就聪明了?心是不是就清净了?如果这个忏一拜果然心就清净,烦恼
少了,智慧增长,那你业障真的消掉。如果拜了之后,烦恼还是那么多,智慧也没增长,
这就是说明你那套没效!为什么会没有效?从前人拜这个忏为什么就有效,现在你拜就没
有效?从前的人拜忏如理如法,他懂得道理,他懂得行法,确实在拜忏的时候随文入观,
他真能消业障。什么叫随文入观?随着经文、随着忏悔文,念到那个地方他的意境就达到
那个地方;换句话说,字字震动他的心弦,他真的忏悔,真正改过自新,这个忏才收到效
果。现在人拜忏为什么不灵?拜忏只具形式,一面拜忏一面还在打妄想,那有什么用处?
口里念的经文,念的文又不懂得意思,以为我这是念给佛菩萨听的,佛菩萨才不要听你这
些。错就错在这里,所以你拜不灵,不灵怎么办?
弥勒菩萨很慈悲,在这个地方代我们启请,请求释迦牟尼佛来教给我们怎样消业障,
怎样求忏悔。佛在此地说‘当发如是广大誓愿’,就要发像前面这六十位菩萨,真正回头
、真正改过。他是我们的榜样,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这是这部经殊胜之处。你看其他一
般经里面多半是讲讲理论、讲讲方法,这个地方表演,这部经从头到尾,说老实话就是个
剧本,世尊、弥勒、阿难还有这六十位菩萨,精心表演给我们看。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颇有善男子善女人等护持此愿。当得圆满不退转耶。
】
弥勒菩萨问得好!‘善男子善女人’在此地,我们不必把那个善的标准提得太高,真
正觉悟、真正想消业障、真正肯回头的,就是此地所说的善男子善女人;换句话说,我们
这次法会,来参与这个法会的就是本经所讲的善男子善女人。你看这个经文于我们何等的
亲切!我们要想‘护持此愿’,看了菩萨发愿,我们要效法,我们一定要跟他发同样的大
愿。人家这个愿愿愿都是“我从今日尽未来际”,这才叫菩萨的大愿,不是一生。通常我
们看到律藏里面,很多都是“尽形寿”,尽形寿是一生,那是小乘人发的愿。这是菩萨,
菩萨的愿是生生世世,不是只这一生。要护持这个愿,怎么样‘圆满不退转’?这是个很
严肃的问题,是我们迫切希望知道的,弥勒菩萨代我们请法、代我们发问。我们看世尊怎
么答复。
【佛告弥勒菩萨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等。行菩萨道护持此愿。宁舍身命终不缺减令
其退转。】
佛这段开示重要。由此可知,佛对我们的加持,佛对我们的保佑,就是宝贵的开示、
宝贵的教训,不是什么灵异来加持、来保佑,不是这个事情。你看佛在此地讲得很清楚,
你要想圆满不退转,应该怎么做?你要‘行菩萨道’,我刚才说过了,发菩提心,修六度
行,这就行菩萨道。在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之中,掌握著菩萨行的六大纲
领,就是六度,六波罗蜜。‘护持此愿’,你就真的护你前面所讲的十三大愿。‘宁舍身
命’,身命是无常的,这是佛在大小乘经里面都告诉我们,一定要认清事实的真相。明白
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相,我们知道在十法界舍身受身,就像换衣服一样自在。我们年岁
老了,老了就好比衣服穿旧了、穿破了,赶快换一件新的,你看看多欢喜;我们舍这个身
,再受一个身,就是换衣服。如果你能够修善,种善因得善果,善因善果就是这个衣服愈
换愈漂亮,愈换愈庄严;如果造恶因得恶果,那好比换衣服愈换愈差,愈换就愈不好,就
这么个道理。所以,舍身受身无不自在,不会被生死而忧虑,而感到恐怖,没有,《般若
经》上讲远离恐怖颠倒。所以宁舍身命,我的菩萨行、我的菩提愿绝不缺减,‘缺’是不
圆满,‘减’就是没有能够做完全,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菩萨道不退转。
经文到这个地方,这是第四大段讲完了。下面是第五大段,在这段里面,弥勒菩萨问
末世的菩萨,针对我们现在来讲,现在出家、在家的这些学佛的菩萨们,要成就几种法才
能够安稳得度。请看经文。
六、佛为末世菩萨说二种四法
(一)弥勒菩萨问末世菩萨如何安稳得脱
【尔时弥勒菩萨。复白佛言。】
前面一段结束了,弥勒菩萨又代我们提问题。
【世尊,若有菩萨,于后末世五百岁中法欲灭时,成就几法,安隐无恼而得解脱。】
这是替我们问的。‘于后末世’,就是指世尊的末法时期。释迦牟尼佛的法运分三个
时期,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现在无论是以中国的记载,或者是外国人
的推算,都是末法时期了。外国人的推算已经二千五百多年,中国人的记载那更久远了,
今年是三千零二十二年,这是中国人的记载。不管怎么样记载,总而言之,确定是末法时
期。‘五百岁中’这是讲末法最初的五百年,换句话说,正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法欲
灭时’,佛法欲灭还没有灭,佛的法运往后还有九千年,佛法灭得没那么快。但是在这九
千年当中,佛法兴衰起落这是必然的现象,有低潮、有高潮的时候。起落原因不在佛法,
原因在众生,众生心善,佛法就兴,兴旺一段时期,众生要造恶,佛法就衰了。可见得释
迦牟尼佛的法运,哪有什么正法、像法、末法?正法、像法、末法是人心,佛是平等法,
看大家需不需要。
在我们现前这个时代,要成就几种法,成就就是要做到,要真正做到,你在这一生当
中‘安稳’,这是我们所求的,你这一生当中能够平安度过。无论在家出家,在家出家修
行都要求个平安度过,这是非常难得,这是真实的福报。‘无恼’就是少烦少恼,你烦恼
少,烦恼少当然你的心就清净,你智慧必定就增长,这是一定道理。‘而得解脱’,这句
话就太难得了。解脱,脱是脱六道轮回,你行菩萨道才真的算有成就。如果你这一生修得
再好,你来生还搞六道轮回,你不能算成就,你没有成就。成就最低的限度要超越六道轮
回,脱是脱六道轮回。解是什么?解烦恼,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把它解除。
这个地方最低限度,你也得把见思烦恼解掉,脱离六道生死轮回,这算是成就了。小成就
,已经是非常稀有而难得。大的成就,再往上提升,尘沙烦恼解除,无明烦恼也破个几分
,那就恭善你,你脱离了十法界。脱离十法界,你所证得就是一真法界,这才是佛法讲的
大成就。证得一真法界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的法身大士,那不是普通的菩萨,那是大菩
萨,不是普通菩萨。因为他们还有无明没有彻底断尽,无明愈往上面去愈微细,最后将最
后一品生相无明也破除,你就成了究竟圆满的果报。这就是我们一般所讲的成佛,这是成
圆教究竟的佛果;换句话说,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这是佛法修学最高的目标。
这个地方是从最基本的地方来说起,我们要成就几法,就是要认真做到几法。弥勒菩
萨这个问问得太好了,真的是帮我们大忙,否则的话,我们这一生学佛,虽然说的是学佛
,要问你佛是什么?几个人能答得清楚。你说修行,什么叫修行?又有几个人能讲得清楚
,到底你在学什么?甚至于还有很多皈依了、受戒了,仔细去一盘问,都是受的糊涂戒。
迷迷糊糊皈依,糊里糊涂受戒,他怎么能成就?佛法里面讲的这样殊胜的功德利益你当然
得不到,你完全搞错了,把佛菩萨当做神明看待,这冤枉不冤枉,这已经搞错了。这个题
外话,我们就不谈了。我们再看底下第六段,世尊答复二种四法,教我们必须要做到
,不做到不行。请看经文。
(二)佛告当成就四法
【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若有菩萨于后末世五百岁中法欲灭时。当成就四法。】
你一定要做到这四法,‘成就’就是做到的意思,彻底做到,你这一生自然能得安稳
,而得解脱。
【何等为四。】
下面跟我们说出来。第一句:
【所谓于诸众生不求其过。】
第二:
【见诸菩萨有所违犯终不举露。】
佛把这个两条摆在第一,我们冷静去想想,仔细去思惟,真的没错!无量无边的佛子
,包括我们自己在内,迷失了自性,忘了世尊殷勤的教诲,每天依旧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
,没法子回头,也不晓得从哪里回头。我们听到世尊这两句,感慨很深,佛讲的话一点都
不错。从今而后,我们一定要把这个毛病、这个习气彻底改过来。第一,不要找别人的麻
烦,不要看别人的过失。诸位要晓得,看别人的过失实在讲就是自己的过失。你自己没有
烦恼,没有这些贪瞋痴慢、嫉妒、障碍,你怎么会看到别人有过失?可见得外面境界你这
一接触,把你自己里面的烦恼引发出来。见人过失就犯这么大的过失,这是佛经,世尊亲
口所说。在中国一千三百年前,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出现在那个时代,能大师留给我们的教
诲是一部《法宝坛经》。他老人家在《坛经》里头也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
看跟世尊这个教诲是不是相应?祖师也是这样教导我们,可见得这个法子重要,修行要从
这个地方修起。
前面你看经文,佛一叫“善男子善女人”,你的善在哪里?不要天天盯着别人的毛病
,你就是善男子善女人。天天找人麻烦,你善在哪里?你就不善。不要再看别人的过失,
回过头来看自己的过失。会修行的人,他在哪里修?看到别人好的地方,他想我有没有?
我要没有,快快学。看到别人有过失,他也马上回过头想自己有没有?如果有,赶紧改过
自新。所以善人是菩萨,是我的老师,我要向他学习;恶人也是菩萨,也是我的老师,我
要从他那边改自己的过失。儒家孔夫子说过,“三人行必有吾师”,三人是什么?自己一
个,一个善人,一个恶人,善人恶人都是我的老师。夫子这个说法跟《华严经》上善财童
子五十三参精神完全相同。你看善财参访这些善知识,善知识里头有善有恶,善的学习,
恶的照改,改过自新。善财童子有没有说他们过失?没有,跟这个经上讲的完全一样。但
是善财童子有礼敬没有赞叹,他做得不如法,不赞叹,不说,正是遵守世尊此地的教诲,
善财童子做到了。看到别人的过失不说,想想自己有没有,那个人就是我们的善知识,决
定不能求别人的过失。
第二‘见诸菩萨有所违犯终不举露’。这些菩萨,菩萨一定是发四弘誓愿的,四弘誓
愿就是菩提心,四弘誓愿第一个“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菩萨要度众生。因此,菩萨一
定给众生做最好的榜样,诸佛如来、一切菩萨是我们大众最好的模范、最好的样子。度一
切众生,度就是利益,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苦从哪里
来的?苦从迷惑颠倒来的。乐从哪里来的?乐从彻底觉悟当中来的,你对于宇宙人生的真
相明白了,你当然快乐。你应付这个环境,无论是小环境、大环境,大环境到尽虚空遍法
界,你都会应付得恰到好处,你看多自在!你有智慧,你了解事实真相。不了解事实真相
,凭自己打妄想,大概是这样、大概是那样,怎么想也不是事实真相,怎么想都想错了。
想错了就讲错、做错,这才招得许多不如意的果报,果报是这么来的,自作自受,不是别
人安排给你。佛菩萨不能安排,阎罗王也不能安排,上帝还是不能安排,这是因果的定律
。
菩萨帮助别人觉悟,是不是一定要讲经说法?不一定,讲经说法是度众生无量法门里
面的一门,除这一门之外,门道多得是。生活做大家的榜样,这就是说法,这就是度众生
。工作做人家的榜样,我们自身是一切同行、同类的榜样,譬如我们出家了,出家的同修
要知道,你要做出家人的好样子,你才是菩萨。所以自己必须要谨言慎行,一举一动,想
到我能不能做别人的好样子,这叫菩萨心,这叫菩萨行。在家的菩萨,譬如你是个家庭主
妇,你主持你一家,你的家庭是所有家庭的好榜样,大家到你家庭来看,没有不尊敬、没
有不佩服的,想跟你学习,那么你就是主妇菩萨。你每天做家事,这就是行菩萨道,这就
是弘法利生,哪里要说法!你做个商人,你是一切商人的榜样,你做工人,你是一切工人
的榜样,无论你在哪个行业,你都是顶尖的榜样,这叫行菩萨道,这叫度众生,不一定是
在言教里头。游本昌居士演济公,就在你本行上行菩萨道,你是真菩萨,不是假菩萨。在
自己的行业里头要做个好榜样,希望这个好样子能够影响深远,能够影响广大,利及一切
众生,这就是大菩提心,这是真正的菩萨行。
因此,行菩萨道的人,你看到若有违犯,我们凡夫眼,他是真的违犯是假的违犯?我
们看他犯了戒、破了斋,到处说他的过失,像前面所讲的,广大的群众对他丧失信心,你
把一切大众学佛的机缘断掉了,这个罪过太重了。我们是凡夫,不晓得菩萨是怎么表演的
,不知道。你们看到《济公传》,小说里面所说的不负责任,但是《高僧传》里面《济公
传》的确比其他法师的传记详细,好像有好几卷。济公吃肉喝酒,真有其事,他为什么要
这样做?他要度那一类的众生。世尊给我们讲的,摄受众生的纲领、原则是“四摄法”,
四摄法第一个是“布施”,布施就是跟众生结缘。你不跟他结缘,不跟他结欢喜缘,他怎
么会听你的?第二是“爱语”。爱语不是讲他喜欢听的话,是真正关怀、爱护他的话,责
备他、教训他都是爱语,是你真正关怀、爱护,这个叫爱语。大家不要搞错了,爱语大概
是甜言蜜语,那就错了,那害死人!第三是“利行”。行是我们所做的,我们所做的一切
对于他真正有利益,他怎么不欢喜。第四个叫“同事”,济公表演的是同事。同事,诸位
要知道,我们学不得。这个人喜欢跳舞,好,我天天陪他跳舞,几天就跳到阿鼻地狱去了
。什么人可以干?菩萨可以干,菩萨不迷惑。本经后面就说到,初业菩萨跟智慧的菩萨不
一样,那是有智慧的菩萨,他可以,他可以跟一切众生同事。这个众生喜欢打牌,他可以
陪他打牌,天天找他,其目的是叫他回头、叫他学佛。你不是喜欢这个吗?我天天陪你干
,我比你高明,打牌我天天赢钱,你天天输钱,他就会请教,你为什么天天赢钱?我有智
慧。智慧什么?我学佛,你学佛打牌就赢钱,他不就来学佛了吗?
菩萨高明,他不迷惑,不会被他拖下去。我们初业菩萨没有定力、没有智慧,只可以
做前面三摄法,第四条不能干。济公是菩萨化身,不是普通人,形象是罗汉,实际上是大
菩萨再来的。是要度这世间一类我们度不了的众生,我们没有办法跟他接触,他那个形象
他可以接触,他能够度那些众生。所以他那些表演,就跟演戏一样,假的,不是真的,我
们不要以为他犯了过,他才不会犯过。我们都犯了过,我们看他犯过,自己犯过了,他没
犯过,你这冤枉不冤枉?他怎么没犯过?人家心清净,一尘不染,真的在一切境界当中他
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我们一天到晚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是举一个例子说。
现前许许多多出家、在家的菩萨,谁知道哪个是再来人?我们肉眼凡夫看不出来,谁知道
他在表演什么?
因此,我们自己学佛,想自己道业成就,道业成就没有别的,第一个成就自己的清净
心,修学自己的平等心。《无量寿经》不是把修行三大原则告诉我们吗?清净、平等、觉
,这是修行的三大纲领。修什么?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觉悟的心。所以修行的三大纲
领是觉正净,这个要记住。看到这些菩萨,无论是在家出家,他们好像破了戒、破了斋,
决定不要提。“举露”,露是说,到处说,不可以的,你要是随便说话,你造作的罪业就
是前面所讲的,这个果报太可怕了。这头两句非常重要,我们修行从这儿下手。第三桩事
情:
【于诸亲友及施主家。不生执著。】
这是我们现前初学的菩萨,烦恼习气很重,这个毛病很深,这是什么毛病?嫉妒!看
到这个菩萨修学有成就,特别是出家的菩萨,弘法利生小有成就,当然会有信徒供养。你
看到人家恭敬他、供养他,心里难过,起了嫉妒心,想方法去破坏他、去障碍他,这个就
错了。这一句是说于自己的‘亲友及施主’,看他供养菩萨、恭敬菩萨,‘不生执著’,
千万不可以嫉妒、障碍,这个罪业很重。第四:
【永断一切麤犷之言。】
‘麤犷’,犷是凶恶,也就是说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场所、无论遇到什么样
的境界,说话要柔和,不可以粗暴。麤犷就是粗暴,说话很没有礼貌,这个不可以,这不
是世间人的好样子。
你看佛讲的从这四条下手,佛讲得不深,很浅显。我们仔细想想,所有一切的业障都
是没有能够做到这四条,都从这里生出来的毛病,佛在此地一语道破。
==
“善男子善女人”,你的善在哪里?不要天天盯着别人的毛病,你就是善男子善女人。
天天找人麻烦,你善在哪里?你就不善。
不要再看别人的过失,回过头来看自己的过失。
在自己的行业里头要做个好榜样,希望这个好样子能够影响深远,能够影响广大,利及一
切众生,这就是大菩提心,这是真正的菩萨行。
印光大师说: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
常生惭愧之心及忏悔心。
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
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