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往生论讲记14(上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8-05-01 19:06:40
请掀开讲义第二十面第二行,从:
【安清净心。以拔一切众生苦故。】
从这里看起。这是说菩萨随顺菩提心的三种。我们从文字里面很明显的看得出来,第
一个是“无染”,第二个是“安”,第三个是“乐”。由此可知,这个乐是一切众生所希
求的,我们都求这一生,乃至于生生世世的幸福快乐。这个幸福快乐要怎样才能得到?要
身心安稳,身心安了这才能得乐,所以安乐。要怎样我们能得到身心的安稳?在中国一般
俗语里面讲平安,人心要不平,哪来的安?现在社会,大家晓得,非常的不安定,原因在
哪里?在不平。所以平而后才有安。那要怎样才能得到平?这个平的前面是和,和平。佛
教给我们修六和敬,不但僧团里面重视六和,凡是学佛的同修,每一个人家庭里面,在社
会工作范围之内,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都要修六和敬,我们才能真正得到和平安乐,这
才能真正得到。这是佛在大乘经论里面常常教诫我们的。
这个地方不但是想得安乐,这个安乐里面最真实的是清净,清净安乐这才最真实。清
净很不容易得到,一定要从无染,对于世间五欲六尘、名闻利养不染著,不染著,你的心
才能够得到清净。大师在这个文里面,底下是给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解释,也就是在一切事
相当中略举一二,希望我们从这个例子里面去体会,你才真正能得到无染的安乐。第一条
昨天说过,就是“不为自身求诸乐”,你就得无染清净心了。第二条是‘以拔一切众生苦
故’。我们令一切众生心安,也能让自己得到心安。特别是一个修学大乘之人,念念要度
众生,这个度的意思就是帮助,帮助众生离苦得乐。
我们先要知道,这个众生苦是从哪里来的?苦从迷染来的,迷惑、染著,从这儿来的
。乐从哪里来?乐从开悟,离开一切染著,从这儿来的。由此可知,要想帮助众生离苦得
乐的方法就是帮助他破迷开悟,他真的觉悟了,离开一切迷染了,那个乐的果报他自自然
然得到,这个叫‘安清净心’,菩萨清净心里面得安稳。末后这一条:
【乐清净心。】
菩萨乐什么?
【以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
这个菩萨最乐了。‘得大菩提’就是令一切众生修学大乘,希求佛道,这个菩萨就乐
了,跟菩萨行完全相应,跟诸佛如来的愿望也完全相应。可是这是很难做到的,这是四弘
誓愿里面,“佛道无上誓愿成”。可是佛告诉我们,虽然难,不是做不到。如果做不到的
,佛决定不为我们说,佛为我们说出来的我们统统能做到。用什么方法做?
【以摄取众生生彼国土故。是名三种随顺菩提门法满足应知。】
这个‘彼’就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净土。我们能够帮助一切众生念佛往生净土
,这“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就兑现了、就圆满了,菩萨就乐了,诸佛就乐了。这个是顺
菩提心的三门,我们一定要具足、要修学。
8.名义摄对:般若、方便、慈悲
下面一段“名义摄对”。‘名’是佛法里面的名词术语,“名”里面一定有‘义’,
有义理。我们看底下的文:
【向说智慧慈悲方便三种门。摄取般若。般若摄取方便应知。】
这都是名词,这名词里面含的有很深的意思,这些意思统统可以连贯起来。什么叫“
般若”?这个地方的注解注得非常之好,简单明了。“达如之慧”就叫做般若。如是什么
?前面跟诸位报告过了,如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达是通达、是明白,对于宇宙人生的真
相通达明了,这样的智慧就叫做般若智慧,就叫做般若。由此可知,般若不是普通的智慧
,不是普通小智慧。在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这个达如就是禅家讲的明心见性,这样的智
慧这叫做般若。“方便,通权之智”,这个权就是权巧方便,在日常生活当中,生活里面
,还有许许多多人对于心性,对于宇宙人生真相,还在迷惑无明的状况之中,菩萨对这一
些人,跟他们生活在一起,来诱导他们开悟,这些智慧就叫做方便智。所以佛法,经上常
说,佛是依两种原则为一切众生说法,这两种原则,一种叫实说,就是真实说;一种叫权
说,就是方便说。真实说就是般若,是如来所亲证的境界,这是真实说。可是真实说我们
凡夫不懂,不是凡夫的境界,也不是凡夫的常识,于是佛要随顺众生说,要随俗。这个随
顺众生,随顺我们的常识、随顺我们的知见,那我们一听就懂了,很容易明白,这叫方便
说。所以随顺我们,这方便说。佛是以这两种方法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
“达如则心行寂灭”,明白事实真相,他对于这个事实、一切事决定不染著,所以他
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他心清净,正如同前面所说清净安乐,这是诸佛菩萨。“通权则备
省众机”,省是省察,这个字念破音字,不念“眚”,念“醒”,省是觉悟的意思,对于
一切众生的根机他统统明了。正如同一个大夫给病人诊断一样,对于病人的病情,这个病
是怎么起源的、怎么演变的,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于是用药就方便了,所以药到病除
,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菩萨为众生说法,这通权,一定要达如、通权,才能够帮助众生
破迷开悟,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智慧方便,相缘而动,相缘而静”,这两个起作用。实在讲,前面说过,般若是真
知,就是无知,方便是无所不知,因为无知,所以才无所不知。它是有体有用,有用有体
。所以它起作用,这是动,虽然起作用,他心还是静的,还是清净寂灭的。这一桩事情在
《般若经》里面讲得很透彻、讲得很清楚。实在说《般若经》也是最难懂的。“动不失静
,智慧之功也”,智慧就是达如之慧。菩萨在九法界、在六道示现,以无量无边的应化身
示现在六道里面帮助众生,就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示现什么
身。虽然示现种种身跟大家在一起,他的心是清净的,他的身在动,他的心决定不动。不
像我们凡夫,我们凡夫身坐在这里不动,心在那里胡思乱想,这心动。菩萨在动中,他心
都不动,何况不动?这个就是我们跟菩萨不一样的地方。“静不废动,方便之力也”,菩
萨心常清净,但是不碍示现,不碍讲经说法,这个就是方便智的力量。
“是故智慧慈悲方便,摄取般若”,般若是体,这个智慧慈悲方便都是般若的作用。
所以般若里面有方便,“般若摄取方便”。“若不依智慧方便,菩萨法则不成就”。我们
要学菩萨,就要在这个地方学,学什么?学不动。佛门里头有两句话,大家都很熟悉,叫
“随缘不变,不变随缘”,都懂得这两句话。随缘就是此地讲的方便,不变就是此地讲的
不动,就是这个地方讲的般若。我们用这两句话看这个四种不同的众生,就很清楚、很明
显。我们从佛看起,佛是不变随缘,佛不变,如如不动,能随九法界之缘,不变随缘。菩
萨随缘不变,菩萨也能随九法界之缘,他学不变,他学这个,学佛,佛就是不变,菩萨学
佛。我们凡夫是随缘随变,这凡夫就不行,随缘随变。这个小乘阿罗汉,他不变不随缘。
所以从这个两句话,你仔细观察凡夫、小乘、菩萨、佛,那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也
知道我们应当怎样去修学。
【向说远离我心不贪著自身。远离无安众生心。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心。此三种法远离
障菩提心。应知。】
在这个地方大师特别提出警告,这前面都说了。‘贪著自身’,凡夫都贪著,哪一个
人不贪爱自己的身体?这是错误的,这是‘障菩提心’。过分的贪爱这个身体,连往生都
做不到,为什么?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要把这个身体丢掉你才能去,不能把这个身体带去。
过分舍不得这个身体,阿弥陀佛来接引你了,这身体还放不下,那阿弥陀佛也无可奈何,
只好走了,不接你!饿鬼道里头有一种鬼叫守尸鬼,为什么叫守尸鬼?他对那个身体是过
分的贪爱,死了还舍不得离开它,老守住它,认为那个身体就是他自己,这个是很大的障
碍。所以必须自己要晓得,这个身体不是我,身体是什么?我所有的。你看衣服,衣服是
我所有的,脏了马上就可以换一件。身体也是我所有的,到坏了、朽了,我们可以把它丢
掉,再换一个。这个你就明白了。那我们把这个身体舍掉,换一个最好的身体,西方极乐
世界金刚不坏身。所以要知道换,不要老守着,这个东西不是好东西,不是一个坚固之体
,也不是自己真身,不是的,这个都是属于我所有的。
‘无安众生心’,自己心无安,也不能帮助一切众生心安,这都是与菩提心相违背的
。求恭敬、求供养,只要有求,在《金刚经》上说得好,“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
、寿者相,即非菩萨”,那就不是菩萨。不是菩萨是什么?是凡夫。如果有求,谁求?当
然有我求,你看四相就具足了,所以这哪里是菩萨?菩萨一定要离四相。离四相,哪里还
会求恭敬、供养?所以这个是决定“障菩提心”的。
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的
菩提心发不起来,就是因为有这些障碍,必须把这些障碍断除,你的菩提心现前了,然后
一向专念就决定得生。
【向说无染清净心。安清净心。乐清净心。】
前面讲的恭敬供养这些东西统统是染著,换句话说,里面贪瞋痴慢,外面五欲六尘在
诱惑,这东西都是污染。一定要内舍贪瞋痴,外不为境界所动、不为境界所转,我们就真
正得‘无染清净心’了,那么安乐才真实获得。
【此三种心略一处。成就妙乐胜真心。应知。】
这个乐不是世间五欲六尘之乐,所以称为‘妙乐’,离开苦乐之外,你得到的是真乐
。‘胜’是殊胜。‘真心’,胜过所有一切的妄心,妄想、妄念,真心现前,这个真心就
是清净心、就是平等心,这是我们应当要知道的。知道了,那个障碍你会舍,成就你一定
会去修学。
(四)愿事成就
下面一段“愿事成就”。
【如是菩萨智慧心。方便心。无障心。胜真心。能生清净佛国土。应知。】
这是天亲菩萨告诉我们一句真实话。我们也想往生极乐世界,也想去亲近阿弥陀佛。
西方世界的状况,前面说得很清楚、很明白,详细的说明在《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
》,更详细的那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我们读了之后,真正能生无限的羡慕向往。怎
样才能去?天亲菩萨说得具体、说得清楚,使我们一点都不含糊。这个地方教给我们要具
足四种心,智慧心、方便心、无障碍心、殊胜的真心,这个样子才能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维摩经》上也有这个说法,说“心净则土净”,只说了一个心净,没有这个地方说得
详细。心净,怎么才叫净?净到什么程度才算净?往往我们觉得我们心很清净,其实一天
到晚在打胡思乱想,还以为自己心很清净。菩萨这个地方把标准说出来了,这是决定得生

其实这个地方的四种心,跟《无量寿经》经题上所标示的也完全相应。《无量寿经》
经题上说的清净平等觉,这个清净心就是“智慧心”,平等心就是“方便心”,觉心,觉
当然没有障碍,有障碍就不觉了,觉当然是真心,妄心不觉,所以觉心就是“无障心”、
“胜真心”。我们修净土、修念佛法门,要以这三个科目为我们修学的标准,我们念佛要
念到清净心现前、平等心现前、觉心现前。这三桩事情,给诸位说明,是一而三,三而一
。所以这三样,你只要得一样,其他的两桩一定同时都得到。这三样我们一般都是着重在
清净心,心清净当然平等,当然是觉而不迷,所以我们就专在清净心上下功夫,求这个心
清净。
清净,当然不能污染,这个污染就永远得不到清净了。什么东西会污染我们?前面跟
大家说过了,妄想会污染你,烦恼会污染你,这是把污染分为两大类,必须要把你这两大
类的污染舍掉。可是很难,很不容易舍掉。不但是你清醒的时候你没有办法舍掉,你就是
晚上睡觉还会作梦,还在被污染,所以可见得很难、很难舍掉。于是佛教给我们一个方法
,念佛,就用这一句阿弥陀佛,用这一句佛号把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把它除掉,所以以一念
止一切妄念。这个念头起来,马上阿弥陀佛,把它换成阿弥陀佛,这个方法妙极了。宗门
里头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这些妄念污染不怕,为什么
?如果没有这些念头起来,那你早已经成佛,你不是凡夫。你是凡夫,这些妄想杂念决定
断不了的。所以它起来不怕,怕的是什么?怕的是你觉得太迟。什么叫觉?这一句阿弥陀
佛就是觉。所以第一个妄念起来了,第二个念头就是阿弥陀佛,就把这个妄念伏住了。久
而久之,我们念佛功夫得力,妄念就不起现行了。妄想虽然没有断,它不起现行,是你念
佛功夫有力,能控制住它。这个程度就能往生,就是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
菩萨这个标准高,这个标准是生实报庄严土的,是一心不乱的境界。一心不乱还是从
功夫成片成就的,就是从功夫得力成就的,功夫得力是我们第一步要求的。要想功夫得力
,就要把世缘看淡,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要看淡,不要太执著,一切随缘,在随缘里面学
不变!什么不变?阿弥陀佛不变,在日常生活当中,心里头常常有阿弥陀佛,这是一个真
正念佛人。
菩萨还有详细的说明,我们看底下:
【是名菩萨摩诃萨随顺五种法门。所作随意自在成就。如向所说。身业口业意业智业
方便智业。随顺法门故。】
这是天亲菩萨教给我们的,也是天亲菩萨自己用功的方法,他是用这个方法得生净土
的,也把他这个方法提供给我们做参考,这个方法确实有效。在中国,我们知道昙鸾法师
用这个方法往生的,善导大师是我们净土宗第二代的祖师,也用这个方法。善导非常了不
起,这唐朝时代的人,日本人对他非常崇敬,在当时,很多日本的高僧到中国来留学,都
是追随善导大师,也都是善导的学生。他们回国之后,为了纪念善导大师,善导大师的像
在日本很多,很多石刻的善导大师的像,寺庙的名称用善导寺,我们台北有一个善导寺是
日本人建的,留下来的。你只看到善导,一定是净土宗的道场,这是修学这个法门的。
“身业礼拜,口业赞叹,意业作愿,智业观察,方便智业回向,此五种业和合,则是
随顺往生净土法门自在业成就。”这个《往生论》到今天圆满,今天总结,把修学的方法
为我们总结出来了。前面没有听到不要紧,你只听到这一段,你就晓得怎么个修法。这个
非常难得,非常殊胜。身口意,由此可知,这个念佛不仅仅是口念,只有口念,没有身跟
意,不能往生。身要礼拜,礼拜专拜阿弥陀佛。所以大家不要误会,我专拜阿弥陀佛,那
怎么对得起释迦牟尼佛!这个专拜阿弥陀佛是释迦牟尼佛教给我们的,我们是释迦牟尼佛
的好学生、乖弟子,佛怎么教我们,我们就怎么做,佛一定欢喜。佛教你拜阿弥陀佛,你
偏偏不拜,要去拜他,释迦牟尼佛摇头,不听话!一定要懂得佛的意思。佛要把我们送到
西方极乐世界去求学,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本师,好比父亲一样,你对你父亲很尊重,舍
不得离开他,父亲要送你上学,学也不上了,你说你的父亲多难过。这个送去留学的。所
以我们听释迦牟尼佛的教诲,专念阿弥陀佛、专礼阿弥陀佛。为什么?前面一再跟我们讲
的清净心,一心是清净心,二心,心就不清净了,一才清净。所以古大德给我们说,念佛
法门最忌讳的就是夹杂,二就夹杂了。所以叫你专礼。这是第一个意思。
这个礼拜不能间断,五种法门都不能间断。那这个问题严重了,我们哪有时间去拜佛
?从早拜到晚,晚上睡觉,那还是间断,哪有那么多的时间?所以要晓得礼拜的意义在哪
里。这个佛法不重在形式,要重实质。实质是什么?是恭敬。我们有真诚恭敬心,这就是
礼拜。你一天拜三拜佛,你的礼拜二六时中都没有间断,你的真诚恭敬,是这个意思,不
是在形式上。形式上,早晨拜三拜,晚上拜三拜,也可以了。但是那个恭敬心一时一刻都
不能离开,就是对阿弥陀佛、对西方世界这一种恭敬不能够退失。对哪些地方恭敬?所以
你经一定要熟,《无量寿经》要念熟,我们对阿弥陀佛最初的发心,对阿弥陀佛出家求学
,对阿弥陀佛建立西方极乐世界种种殊胜的成就,对阿弥陀佛接引十方一切众生往生极乐
世界,这一些无量的真实功德,我们对它生起真诚的恭敬心,这就是礼拜。
“口业赞叹”,这个赞叹就是念佛,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是赞叹。南无就是皈
依的意思,南无是梵语,意思就是皈依、皈命,是这个意思,我们皈依阿弥陀佛。所以我
在说三皈的时候,就是传授三皈的时候,我跟大家说的,我们皈依佛就是皈依阿弥陀佛,
我们皈依法就是皈依《大乘无量寿经》。这个经本,就是我们现在所采取的,夏老居士的
会集本,我们采取这个本子。这个本子在九种《无量寿经》的经本当中,最好的本子、最
圆满的本子,这是我们一定要认识的。有人说它是会集的,不是原译本。那好,你念原译
本也好,念原译本要念五种本子,那个意思才圆满。念一种,四种欠缺,那是不圆满的,
念四种,还有一种漏掉的,还是不圆满,必须要念五种本子。五种本子念起来就太麻烦了
!所以这个会集本是五种本子的集大成,这五种本子里面这个经义完全都融摄在一个本子
里。所以你读这一个本子,等于五种本子统统都读了,圆满的摄受了。经念得熟,我们恭
敬心能生得起来。这个赞叹范围就广了,不但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也随时随地把这
个净宗的好处利益介绍给别人,像《金刚经》上所说的,我们不能把全经讲给人听,讲个
一句、二句都好。《金刚经》说,为人说四句偈,那《无量寿经》随便哪四句,你能够讲
得清楚、讲得明白,劝人修净土, 这都是属于口业赞叹。
“意业作愿”,这个心里头要发愿,要发真诚恳切的愿望,愿生净土,愿离娑婆,愿
生净土,不但愿自己生净土,愿一切众生都生净土。“智业观察”,智是你的智慧,对于
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像本论前面所说的依报十七种,正报如来八
种、菩萨四种,这是把经里面依正庄严归纳成这几条,便利我们去观察。这个观察就是《
观无量寿经》上讲的观想。为什么用观察,不用观想?这个里头很有道理,这个观想,怕
你落在意识里头,因为想都有感情,怕这个东西。察完全是理智的,绝对不是感情的,是
智慧的,智慧的观察,察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西方境界你很清楚、很明白。
“方便智业回向”,这个回向就是把这个法门要介绍给一切众生,这样才能够上报佛
恩,下济众苦。
这五种一和合,所谓是一念当中这五门统统具足了,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或者念阿
弥陀佛四个字,念念这五门都具足,这是天亲菩萨念佛的方法。我们想想,我们念佛这个
里面有没有这个内容?假如说我们念佛,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其他的都没有
,那你就晓得,我们念佛这个力量很薄弱,跟佛很难成就感应。如果这五个意思都具足,
所谓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那个念佛的功夫就有功夫了,念佛就有力量。因
为它具足五门,一念具足五门,念念具足五门。这是“随顺往生净土法门自在业成就”,
这个自在业,想什么时候往生就什么时候往生,真的了生死出三界。
==
要把世缘看淡,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要看淡,不要太执著,一切随缘,
在随缘里面学不变!什么不变?阿弥陀佛不变,
在日常生活当中,心里头常常有阿弥陀佛,这是一个真正念佛人。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ackino (常胜不败)   2018-05-01 22:23: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xdx58 (^^)   2018-05-01 23:25: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18-05-02 00:33: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5-02 17:25:00
阿弥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没有妮的日子)   2018-05-09 21:54: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