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类] 《心类学显要》(18) 意现前-9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8-04-29 13:06:18
摘自:《心类学显要》仓忠仁波切 教授
https://tsadong.tian.yam.com/posts
* 学习佛法所谓的“念死无常”,这是最粗分的无常。
“念死无常”是最粗分的无常,从出生开始一直有变化直到死亡,这是最粗分的无常
。但是,很少人了解细分刹那性之改变。事实上,出生就一定会死,新生的婴儿一定会死
,大家应该多多思惟无常!
人身无常,每一个人都会死。这是一般人比较容易了解的最粗分无常。但是,多数人
不会想到刚出生的婴儿会死,大家所想的是:他一定会长大、结婚、生子…,最终才会死
。一般人的观念都是如此。我们问:刚出生的婴儿会死吗?我们现在会回答:他会死,人
出生一定会死。这是因为已经透过学习及思惟而有的观念;但是,对一位从未学习及思惟
无常的人,直接问他:刚出生婴儿会死吗?他一定会难过,他可能不会回答。这是因为内
心有“执常之颠倒知”,所以认为新生的婴儿会一直存在,长大、学习、就业、结婚、生
子等等,一般人都是想到这些过程,并不会想到新生的婴儿会死。
基本上,我们主要必须先修“念死无常”,这是很重要的!暂且不论及外在的事物是
无常,首先必须了解自己一定会死、不确定何时死亡。如《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思惟
观想之中,最殊胜者是观想“念死无常”,犹如大象的脚印是足迹中最大者(注)。
所以,如果有持续的修念死无常,并且修的很好的话,基本上,这个人的修行就不会
有多大的问题。经常串习思惟、忆念“念死无常”的道理就会比较不执著,不会有太超过
的计画。当然,我们面对人生是需要计画,但是,我们的计画几乎都是由“执常之颠倒知
”推动而有。由于我们并没有“念死无常”的心,任何时处都是“执常之颠倒知”的推动
,所以,希望自己一直健康、不会死亡、一直拥有。
* 有说:学习佛法就会了解到,有刹那变化而接近死亡,那么,这应该是有了解无常的定
义,所以,应当不是了解最粗分的无常?
了解某一法上的无常,这当中有粗分、细分之差别;但是,了解“刹那性”的程度,
也就是了解“无常”的程度。如前所说,于“将倒塌的房子”上了解无常,这是比较粗分
;但是,对于新建成的房子,我们并不认为它是无常,我们认为它很坚固,它会经过五十
年或一百年等等,一直续流下去,我们很难在这种法上通达无常、刹那性。
(....待续....)
作者: dxdx58 (^^)   2018-05-01 23:28: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