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往生论讲记12(下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8-04-28 11:11:32
(续:“遍至一切世界一切诸佛大会,无有一世界一佛会不至也。”)
“肇公言”,这个肇公是僧肇大师,鸠摩罗什大师的学生,这个什门四哲之一,罗什
的四大弟子之一,他有这么几句话,昙鸾法师也把它节录在此地。“法身无像,而殊形并
应”,法身没有相,但是它能够现相。殊是不同、是差别,就是三十二应。这三十二应身
是同时应现,因为佛刹多、佛会多,应以什么身示现,他就示现什么身,一处、一时、一
心、一念,能圆圆满满的示现,这就是叫殊形并应。这个应就是应化,种种不同的身分,
同时同处应现。
“至韵无言,而玄籍弥布”,言是言论,像诸佛如来讲经说法。但是真理,或者我们
讲事实真相,是离言语文字的,虽然离言语文字,佛也可以假借言语文字表达它的真实义
,这个意思佛在金刚般若里面说得很清楚。古大德于是教导我们,我们要怎样去体会经义
?开经偈里头第一句说“愿解如来真实义”,如来真实义不在言语文字里面,言语文字里
头找不到,但是也不能离开言语文字。言语文字好像是个指路牌一样,我们这里有个指路
牌,指的那个方向那是台中,你要认指路牌就是台中,那就错了,言语文字是个指路牌,
寻着这个方向去会,体会,你就能够得到了。这个叫不离文字。
所以,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教给我们一个方法,很好,他教我们离言说相。释
迦牟尼佛当年讲经说法,不要执著佛的这个言说,你可以听、去会,不能执著他的言说。
离名字相,名字就是名词术语,那个都是善巧方便设立的,不可以执著。离心缘相,这一
条最重要了,心缘是什么?你决定不能去思惟想像,你思惟想像,你落到意识里头去了,
就落在什么?分别执著里面去了,那就错了。诸佛如来给我们宣扬的是事实真相,《般若
经》上讲的诸法实相,诸法实相你要去体会,要能够去契入、悟入,你就得到了,不可以
思惟,不可以想像。思惟想像,落在意识里,那就变成六道凡夫的世智辩聪,那是不解如
来真实义,或者是讲错解如来真实义了。这个就是古人讲的“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三
世佛喊冤枉,你把佛的意思想错了,不能想。
所以古人教学,听经只管听,用什么方法听?就是这三个原则,不执著言说,不执著
名相,不要去用思惟想像。这个时候,给诸位说,你的心是清净的,你的心是定的。这个
定心、清净心,一接触,有的时候就豁然大悟,他就开悟了。你听,执著言语、执著名相
,把这个活的经都变成死的解释了,这个错了。所以肇公这几句话说得很有道理,“至韵
无言”。所以佛说法是无说而说,说而无说;我们听也要无听而听,听而无听,这才行,
才能够相应。
我们今天听经,听一辈子为什么不开悟?著了相。古大德为什么听几次经就开悟了?
人家不着相,高明就在这一点。只要你不着相,那你就会听了;著了相,不会听。所以这
个听经,再要记笔记,那这个着相就更厉害了,不但著言说相,还著文字相,这个麻烦就
大了。我过去在台中求学,最初在老师会下听讲经,也拿个笔记本在写,被老师看到了,
讲经下来把我叫到小房间去。“你在干什么?”我说:“我写了笔记。”“你写这个干什
么?”我说:“怕忘记。”他说:“你要晓得,你到明年境界提升了,这个完全用不着!
”我想想,满有道理,所以从此以后,我就专心听,不记笔记了。我在台中十年,我只有
一本笔记本,还记的不到一半。这老师教给我的方法,我得到受用。他不让我记笔记,他
让我细心听,体会里面的道理。这个意思你要真正会得了,你学的东西是活的,长讲、短
讲、深讲、浅讲,你得自在。你要是记录下来,死的,以后就照那个笔记去讲,笔记漏掉
一句,这个地方漏掉了,不晓得怎么讲法了,就出这个差错,你学的是死东西。所以我在
台中很感激老师,老师要我学活的,不让我学死东西。所以一定是活活泼泼,这个就对了
,与经、与祖师大德所说的完全相应。
所以虽然没有言语文字,你看大藏经,语言文字遍满世间。正如同禅宗的标榜,禅宗
不立文字,禅宗的文字比哪一宗都多,你们看大藏经,禅宗的语录比哪一宗都多。为什么
不立文字,文字那么多?他那个不立是不执著文字,不是不用文字,需要用语言,需要用
文字,那是工具,决定不能执著,这个不立是不执著的意思。
“冥权无谋,而动与事会”,这个冥是讲的真心,是讲的本性,真心离念,没有一个
妄念,从来不起心、不动念,这就冥的意思。虽然不起心、不动念,它遇缘就起作用,这
个作用叫权。那个冥跟那个实的意思一样,我们通常讲权实,他这里讲冥权,冥就是实,
实智、权智。实智是无知,《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知是冥,无
所不知是权。无知是体,无所不知是用,体用都是自然的,并没有预先有一个计画,有一
个设计,那就是谋,没有。
世尊在经上也举比喻,有人问,舍利弗尊者的智慧很大,问他这个智慧怎么来的?佛
举个例子,佛举了个鼓,鼓,我们一敲不就响了吗?他说舍利弗的那个心像鼓一样,里面
空的,什么也没有。所以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那个叩、鸣是权,就是无所不知。你
要不叩他,他无知,他心地清净,一念不生。你要问他什么问题,随问随答,他无所不知
;你不问他,他什么都没有。这真心显露,没有人问他的时候,这个无知是自受用,是清
净心,清净到极处;有人请教他,随问随答,他心还是清净的。不是说,人家来问问题,
我得想一想、研究研究怎么答复他,那是凡夫,想一想、研究研究,结果还答错了。所以
那清净心里面答复这个,根本就不要去想,随问随答,答的决定正确,丝毫错误都没有。
世尊为众生说法是这样说的。这个我们要学,就是学清净心。
所以我常常劝诸位读经,不要想经里意思,经没意思,这是我跟诸位讲真话。为什么
没意思?无说而说,说而无说。它有意思,那就有说而说,说而有说,那有意思,没意思
。没意思,你去想的时候,你叫胡思乱想,叫打妄想,这个要知道,要懂的经没有意思。
读经是什么?读经就是修清净心,修智慧,戒定慧。这个戒就是我们用恭敬心、用真诚心
、用无分别心,这个原则我们遵守,我们用这个心来读经,这是戒;读经就是修定,读经
时候没有妄想、没有杂念;这个经念得字字分明,没有念错一个字,没有念颠倒一句,这
就是修慧,这个慧是根本智,是无知。到人家来问,或者你讲经给人家听的时候,那叫后
得智。
讲经要不要准备?不要准备。看看大家的眼睛,看看大家表情,自自然然就说出来了
。深说、浅说、长说、短说,也不要计画的。预先想想我要怎么个讲法,那就完,又错了
了,它是活的。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所以这是佛法的一个难处,难在哪里?难在你的妄
想不肯放下,你真能够把妄想、执著、分别统统放下,不难,比什么都容易。所以这个东
西是活的,是活活泼泼的。冥权无谋,而动与事会,它起作用的时候一定跟那个事非常契
会。“盖斯意也”,这个僧肇大师这一段话与这一段这个偈颂的意思非常接近,很相应。
用这个肇师这几句来解释这一段的意思的确是很圆满的。
d.于十方一切世界无三宝处。住持庄严佛法僧宝功德大海
我们再看末后这一段,第四:
【彼于十方一切世界无三宝处。】
这是这些地方多,这个世界没有三宝的地方比有三宝的地方要多。其实这些事情我们
不难知道。为什么没有三宝?众生造的业太重了。三宝的出现,前面说了,是无分别的、
是平等的。三宝出现是众生的感应,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绝不失时的,
所以比喻作海潮音,它不失时的。《楞严经》上说得更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当处
出生,随处灭尽”。这三宝,实在讲,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众生有感,
他就有应。众生造的罪业深重,三宝就不能出现了。深重的罪业,什么东西出现?妖魔鬼
怪出现,这个事情就麻烦,所以众生果报就更苦了。在这一个状况之下,极乐菩萨兴大慈
悲心,他要来帮助这些苦难众生,帮助苦难众生他不能用三宝的身分出现,用三宝的身分
出现,众生造罪业更重,他不相信三宝,毁谤三宝,侮辱三宝,他的罪造得更重了。所以
佛菩萨用同类身出现,这样权巧方便去帮助他、去感化他。所以:
【住持庄严佛法僧宝功德大海。】
不以三宝的身分,但是化导众生不离三宝的原则,不离三宝的方向,用这个方法来引
导他。
【遍示令解如实修行。】
这是菩萨应化的目标,是帮助众生开悟,‘解’就是开悟,帮他破迷开悟,帮他离苦
得乐,离苦得乐那是人人都乐意的。
【偈言。何等世界无。佛法功德宝。】
哪一个世界上没有三宝。
【我愿皆往生。示佛法如佛。】
这是解释这一首偈。十方世界,观察这个十方世界,当然还是要与自己有缘,没有缘
,没有办法去示现。所以佛法非常重视缘。实在讲,世出世法离不开因果,因缘果。你看
佛不说因,也不说果,单单说缘,缘是因与果的关键,我们只要抓住缘,没有不成就的,
没有不自在的,所以你抓到这个缘就行了。这是显示出极乐菩萨无尽的悲心。也告诉我们
,我们有慈悲心,我们的慈悲心不大,对于自己的父母、兄弟、家亲眷属非常关怀,我们
总想帮助他,自己要没有能力,那就帮不上忙。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了,不但我们这一生的
父母眷属,过去世中生生世世我们家亲眷属,无论他在哪个世界,无论在哪一道,无论是
什么样的身分,你在西方极乐世界统统见到,他有什么苦难的音声你统统听到,你就有能
力去帮助他。他如果能信三宝,你就以三宝的身分为他说法,他不相信三宝也行,可以现
同类身去诱导他,帮助他破迷开悟,帮助他离苦得乐,引诱他入佛门。不生西方极乐世界
,你就没有这个能力,也就没有这个机会。所以在此地我们要明白这一层的深义。
(4) 小结:净入愿心
再看底下,这是第四个大段,“净入愿心”:
【又向说观察庄严佛土。佛。菩萨。功德成就。此三种成就愿心庄严。应知。】
这一句是总结前面。‘向’,就是前面所讲的,前面为我们讲到这个观察,五念里面
的第四。这第一个是礼拜,礼拜跟诸位说过,不是一定在佛像面前每天要拜多少拜佛,不
是这个意思,那是形式。我们要讲求实质的内容,实质内容是恭敬,礼拜就是恭敬的意思
。我们的恭敬心,时时刻刻、在在处处不能间断,这是天亲菩萨教给我们的。我们以真诚
恭敬心念佛,以真诚恭敬心信净土、愿生净土,这是礼拜的意思。称赞就是称念,这一句
佛号要常念,不夹杂、不怀疑、不间断,要常念。凡是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不需要用思
考的,工作也可以念佛。如果用思考的,那我们就把念佛放下,认真去做事,事情做完了
,这事放下,佛号就提起来,这个都是符合不间断的意思。
第三个作愿,我为什么念佛?念念当中只有一个愿望,求生净土。这个世出世间法统
统放下,世间法放下,佛法也放下。佛法无量无边的法门,我们心里向往、羡慕,不要紧
,但是现在要放下,一门深入,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再学,无论学什么法门都好。到西方极
乐世界,保险,你看,第一个自己证无量寿,有的是时间;第二个修行环境好,阿弥陀佛
、诸佛如来是老师,诸大菩萨是同参道友,你说这个缘多胜!所以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
自在、都方便,决定成就。所以现在不要在这个世间搞多了、搞杂了,把往生给耽误掉了
,那个亏就吃大!
我很喜欢《华严》,与《华严》特别有缘分,现在知道那个经太大,不学了,放下了
,等我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我再去学《华严》。为什么?怕夹杂,怕耽误往生。
所以现在一心一意求往生,其他的总不求了,这些我们也都要晓得,都要清清楚楚、明明
白白,知道这个路应该怎么走法。这作愿。
第四是观察,观察讲得多了,观察依报庄严,讲了十七桩事;正报庄严,观佛讲了八
桩事情,观菩萨讲了四桩事情。这地方总结,‘观察庄严佛土’,佛土是依报,佛菩萨是
正报,功德成就。这三种愿心庄严,应知。
这个注解在第十七面,第一行,“由本四十八愿等,清净愿心之所庄严。因净故果净
。非无因他因有也。”不是无因,也不是其他的因。是什么因?清净心。所谓是心净则土
净。清净心怎么成就的?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加持的。如果不蒙佛愿加持,我们在这一生
当中修清净心谈何容易!这一桩事情大家如果是冷静去观察,你能够明了、能够体会得出
来,修行其他法门,心不容易得清净,也就是佛法里面讲的不容易成就三昧。唯有念佛法
门容易得清净心,容易得念佛三昧。为什么容易?当然在我们这一边来讲,专心。参禅的
人、念咒的人也专心,为什么他得的清净心没有念佛人来得这么显著?这个里面我们就晓
得,我们是得佛力加持的,而是得一切诸佛加持的,他不是得一尊佛,一切诸佛。他们学
那个法门,充其量得一佛、二佛、三、四、五佛加持,不能得一切诸佛的加持,道理在此
地。所以古德明白的开导我们,这个法门叫二力法门,其他大乘法门叫自力法门。自力难
,二力容易,这个二力是自他,他是一切诸佛,不是他一个人、二个人,一切诸佛,这是
我们要晓得的、要明白的。这是这个清净心容易成就。
清净心最低的程度,就是我们讲功夫成片,这个是一心之浅者,功夫成片,就是念佛
三昧。有这样的功夫,这个功夫是什么样子?我们要晓得,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只有西
方极乐世界,除了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之外,心不缘其他了。我们常讲,这念佛堂里
常说,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真的放下了,心里头再不攀缘世出世间法了,只缘阿弥陀佛,
只缘西方世界依正庄严,这就是功夫成片的样子。烦恼没断!所以我们可以做得到。那个
断见思烦恼,那是事一心不乱,我们不容易做到。这个是讲功夫成片,我们只想阿弥陀佛
,只想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念头一起来马上就想阿弥陀佛,想极乐世界,不想其他的,这
是功夫成片。到这个境界,你自己心里就明白了,我有资格往生了,决定有把握往生,因
为与经里头所讲的往生条件统统相应了,决定没有障碍。功夫成片高段的,这功夫成片里
头也有九品,上品的功夫成片,给诸位说,生死就自在了,想什么时候往生,就可以什么
时候往生,想多住几年也不碍事,你想站着往生、坐着往生,没有一样不自在,上品的功
夫成片。
我们在本省,这三、四十年当中也见到、听到不少,有预知时至,不生病的,站着走
的、坐着走的,我们听到很多,这是什么功夫?就是功夫成片里面上等。民国五十七、八
年的时候,我都记得不太清楚了,台南将军乡有一个老太太,站着走的,我是前几年在元
亨寺提到这个事情,还有几位同修他们知道得很清楚,这在三转法轮里面作证转。这个是
像其他宗教里头,见证,这哪里是假的?预知时至,站着走的。所以我们晓得这个事情是
真的不是假的。她可以做得到,我为什么做不到?她能站着往生,我为什么不能站着往生
?她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要向她学习,真正要想这么自在的走,就得把身心世界一切放
下,你就做到了。
凡是临终还有一点小障碍的,也就是说,你还有一点点还没有放下,才有这个障碍。
到临命终时障碍现前,放下,这就真往生了;放不下,还要搞六道轮回。总而言之,不彻
底放下,不能走,要彻底放下才能走。早早放下,那就自在了,这往生就自在了。到临终
那时候才放下,那还是有一点小苦。真放下,当然都能得生净土,都能花开见佛。所以这
个修净宗的人特别要着重于清净心,信愿持名,心净则土净。我们修行的标准就是《无量
寿经》上的清净心、平等心、觉心。觉就是不迷,对人、对事、对物不迷,决定不迷,是
觉而不迷。既然不迷了,当然就不邪、不染,这是一定的道理。不邪,就得平等心;不染
,就得清净心。所以清净、平等、觉,就是觉正净三宝,就是戒定慧三学,念佛法门也不
离开大乘这一个总纲领、总原则。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
听经只管听,用什么方法听?就是这三个原则,不执著言说,不执著名相,不要去用思惟
想像。这个时候,给诸位说,你的心是清净的,你的心是定的。
这个定心、清净心,一接触,有的时候就豁然大悟,他就开悟了。
修净宗的人特别要着重于清净心,信愿持名,心净则土净。
我们修行的标准就是《无量寿经》上的清净心、平等心、觉心。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xdx58 (^^)   2018-04-28 14:56: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ackino (常胜不败)   2018-04-28 20:55: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4-28 22:09:00
阿弥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18-04-28 23:45: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eudamonia4u (贼寇)   2018-05-01 13:02: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没有妮的日子)   2018-05-06 18:51: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